- 客观案例题
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3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结婚十年,因病一直没有生育。丈夫以前对有没有孩子无所谓,现在又改变了态度,说很想有自己的孩子。随年龄的增大求助者的压力很大,担心夫妻感情受到影响。四个月前发现丈夫网恋,为这事和丈夫吵过好多次,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很痛苦,主动前来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需要我帮你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求助者: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种事情也不是对谁都能说的,你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吗?心理咨询师:你想怎么办呢?求助者:我不知道,所以来咨询。心理咨询师:那你现在想想可以吗?求助者:我想了,但我想不出来。心理咨询师:那你能详细说说你都想了什么吗?求助者:他和我结婚的时候一无所有,我为婚姻付出了太多,我父母为我们买了房子,他们自己还住在老房子里。我因病不能生育,无法满足丈夫要孩子的需求。现在丈夫网恋。还不听我的劝阻,让我非常痛苦,对未来缺乏信心。朋友劝我,男人都这样,离婚不一定就好,还会有很多新的矛盾,还是原配的好。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现在都快崩溃了,觉得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我吃不下、睡不着,工作也没精打采,什么事也不想干。我今天来就是想让你告诉我到底该怎么办?心理咨询师:我很理解你的痛苦,你现在是对离不离婚无法决断,对吗?求助者:是的,我如果选择不离婚,可我为什么要宽容他呢?是他犯的错误。唉,如果离婚,我又害怕过得还不如现在。心理咨询师:你目前的婚姻,就像住在一座危房里,你怎么办?求助者:(沉默)危房?我可以加固、改造,还可以就这么忍着,或者搬走。心理咨询师:是的,那你作何选择?求助者:我,我可能会根据哪个有利选哪个。心理咨询师:对于你刚才的坦率,我很高兴。求助者:(点点头)心理咨询师:你现在的冲突,就是因为有好几种选择,每种选择各有利弊,你不是不知道怎么做,你是选择哪个都只要它的利,不要它的弊,是吗?求助者:好像是这样了,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说我什么都想得到?心理咨询师:你觉得呢?理性的做法是:接纳我们不能改变的,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求助者:我懂了,我知道该怎么办了,……您为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以后您就是我的知心朋友了,有什么想不明白的问题我就给您打电话。心理咨询师:好吧,我的电话号码是……
题目:单选:心理咨询师说“那你能详细说说你都想了什么吗?”使用的技术是( )。 - A 、具体化
- B 、指导
- C 、合理化
- D 、引导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正确答案:A】
咨询师这是使用了具体化技术。具体化技术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以及他们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情。

- 1 【单选题】 “那你能说说你都想了什么吗?”,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技术是()。
- A 、指导
- B 、具体化
- C 、引导
- D 、合理化
- 2 【多选题】心理咨询师说“你能详细谈谈你的情况吗?”所使用的技术与提问方式是()。
- A 、具体化技术
- B 、开放式提问
- C 、摄入性谈话
- D 、封闭式提问
- 3 【多选题】心理咨询师说“您能详细地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时,使用了()。
- A 、具体化技术
- B 、开放式提问
- C 、摄入性谈话
- D 、封闭式提问
- 4 【多选题】 心理咨询师说“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使用了()。
- A 、具体化技术
- B 、开放式提问
- C 、摄入性谈话
- D 、修饰性反问
- 5 【多选题】咨询师说“那你能不能仔细思考一下,在目前情况下,事业和婚姻哪一个对你来说更重要?”,这表明咨询师( )。
- A 、启发引导求助者
- B 、运用了指导技术
- C 、解释求助者问题
- D 、运用了内容表达技术
- 6 【多选题】咨询师说“你能详细地说说你心情不好的原因吗?”时,使用了( )。
- A 、开放式提问
- B 、具体化技术
- C 、封闭式提问
- D 、摄入性谈话
- 7 【客观案例题】单选:“那你能说说你都想了什么吗?”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技术是( )。
- A 、参与
- B 、合理化
- C 、面质
- D 、具体化
- 8 【客观案例题】单选:心理咨询师说:“那你能说说你都想了什么吗?”使用的技术是( )。
- A 、具体化
- B 、指导
- C 、合理化
- D 、引导
- 9 【客观案例题】多选:心理咨询师问 :“那你见过有一家三日每天一起上下学的吗?”其目的包括( )。
- A 、帮助求助者面对现实
- B 、帮助求助者改变不合理的信念
- C 、帮助求助者宣泄情绪
- D 、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的信念
- 10 【客观案例题】单选:心理咨询师说“如你所说”,表明其( )。
- A 、按咨询师的观点推理
- B 、按求助者的观点推理
- C 、讨论分析原因
- D 、改变求助者的认知能力
热门试题换一换
- 与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谈话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
- “你能把问题说得更明白些吗?”心理咨询员的这句问话常用于( )。
-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5岁,医院护士。 案例介绍:求助者工作认真,几年来从未出现过差错。一年前其同事在工作中出了差错,受到了处分,求助者因此受到触动,工作更加认真仔细。给病人服药、打针、输液都要反复核对姓名、药名、剂量等。后来逐渐加重,一个病人就要反复检查十多遍,严重时多达几十次。延长了工作时间,耽误了病人的治疗,为此受到病人的指责和护士长的批评。自己也知道检查这么多遍肯定不会再出问题了,但就是不放心,还要检查,无法摆脱。求助者为此非常痛恨自己,焦虑不安,烦躁,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着,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和生活。内心十分痛苦,迫切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整洁,仪态端庄,性格内向。母亲是大学教授,做事很严谨,给了她很传统的教育,要求她做一个好孩子,使其养成了自我要求严格、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的习惯。 该求助者的行为症状主要是反复( )。
- 对该案例,心理咨询师还需了解的情况包括()。
- 共情的三个具体含义中并不包括()。
- 如果只是为了精神病临床诊断使用,一般可做MMPI-2的前()个题。
- BRMS量表是由()于1978年编制的,是目前应用较广的躁狂量表。
- 心理咨询师的责任包括哪些?
- 单选:求助者认为自己改变不了属于( )。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