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条件充分性判断 某种流感在流行,从人群中任意找出3人,其中至少有1人患该种流感的概率为0.271。() (1)该流感的发病率为0.3 (2)该流感的发病率为0.1
- A 、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 B 、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 C 、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 D 、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
- E 、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正确答案:B】
设流感发病率为p,题干要求,
即,因此条件(1)不充分,但条件(2)充分。

- 1 【逻辑推理】针对威胁人类健康的甲型H1N1流感,研究人员研制出了相应的疫苗,尽管这些疫苗是有效的,但某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阿司匹林,羟苯基乙酰胺等抑制某些酶的药物会影响疫苗的效果,这位研究员指出:“如果你服用了阿司匹林或者乙酰基酚,那么你注射疫苗后就必然不会产生良好的抗体反映。” 如果小张注射疫苗后产生了良好的抗体反映,那么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哪些结论?()
- A 、小张服用了阿司匹林,但没有服用对乙酰基酚
- B 、小张没有服用阿司匹林,但感染了H1N1流感病毒
- C 、小张服用了阿司匹林,但没有感染H1N1流感病毒
- D 、小张没有服用阿司匹林,也没有服用对乙酰基酚
- E 、小张服用了乙酰基酚,但没有服用羟苯基乙酰胺
- 2 【逻辑推理】 在工作场所,流感通常由受感染的个人传给其他在他附近工作的人。因此一种新型的抑制流感症状的药实际上增加了流感的受感染人数。因为这种药使本应在家卧床休息的人在受感染时返回到工作场所。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最严重地质疑这一预测()。
- A 、咳嗽,也就是这种新药抑制的流感症状,是流感传染的主要渠道
- B 、一些用于抑制感冒症状的药也被人用来治由于其他病引起的症状
- C 、许多染上流感的工人需要呆在家中,因为流感症状妨碍他们有效地工作
- D 、许多注射流感疫苗的人是65岁以上的退休工人,因此不会外出工作
- E 、一种疾病症状是身体本身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因此抑制症状会延长感冒的时间
- 3 【逻辑推理】针对威胁人类健康的甲型H1N1流感,研究人员研制出了相应的疫苗,尽管这些疫苗是有效的,但某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阿司匹林,羟苯基乙酰胺等抑制某些酶的药物会影响疫苗的效果,这位研究员指出:“如果你服用了阿司匹林或者乙酰基酚,那么你注射疫苗后就必然不会产生良好的抗体反映。” 如果小张注射疫苗后产生了良好的抗体反映,那么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哪些结论()。
- A 、小张服用了阿司匹林,但没有服用对乙酰基酚
- B 、小张没有服用阿司匹林,但感染了H1N1流感病毒
- C 、小张服用了阿司匹林,但没有感染H1N1流感病毒
- D 、小张没有服用阿司匹林,也没有服用对乙酰基酚
- E 、小张服用了乙酰基酚,但没有服用羟苯基乙酰胺
- 4 【逻辑推理】近期流感肆虐,一般流感患者可以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流感者均需接受达菲等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但不少医生仍强烈建议老人、儿童等易出现严重症状的患者用药。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假()。 I、有些流感患者需接受达菲等抗病药物的治疗。 II、并非有的流感患者不需接受抗病药物的治疗。 III、老人、儿童等易出现严重症状的患者不需要用药。
- A 、仅I
- B 、仅II
- C 、仅III
- D 、仅I、II
- E 、仅II、III
- 5 【逻辑推理】针对威胁人类健康的甲型H1N1流感,研究人员研制出了相应的疫苗。尽管这些疫苗是有效的,但某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阿司匹林、羟苯基乙酰胺等抑制某些酶的药物会影响疫苗的效果。一位研究人员指出:“如果你服用了阿司匹林或者对乙酰氨基酚,那么你注射疫苗后就必然不会产生良好的抗体反应。” 如果小张注射疫苗后产生了良好的抗体反应,那么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 A 、小张服用了阿司匹林,但没有服用对乙酰氨基酚
- B 、小张没有服用阿司匹林,但感染了H1N1流感病毒
- C 、小张服用了阿司匹林,但没有感染H1N1流感病毒
- D 、小张没有服用阿司匹林,也没有服用对乙酰氨基酚
- E 、小张服用了对乙酰氨基酚,但没有服用羟苯基乙酰胺
- 6 【逻辑推理】近期流感肆虐,一般流感患者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虽然并不是所有流感患者均需接受达菲等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但不少医生仍强烈建议老人、儿童等易出现严重症状的患者用药。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假()。 I.有些流感患者需接受达菲等抗病毒药物的治疗; Ⅱ.并非有的流感患者不需接受抗病毒药物的治疗; Ⅲ.老人、儿童等易出现严重症状的患者不需要用药。
- A 、仅I
- B 、仅Ⅱ
- C 、仅Ⅲ
- D 、仅I、Ⅱ
- E 、仅Ⅱ、Ⅲ
- 7 【逻辑推理】在疟疾流行的地区,很多孩子在感染疟疾几次后才对疟疾具有免疫力。显然,孩子的免疫系统在受到疟原虫的一次攻击后只能产生微弱的反应,而必须被攻击多次后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严重地削弱了上面的假设()。
- A 、孩子一旦感染疟疾后,孩子的监护人提高了警惕,避免使孩子再次感染疟疾,但是这种警惕过不了多久就降低了
- B 、疟疾通过蚊子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而蚊子已经对控制它们的杀虫剂产生了越来越大的抵抗性
- C 、某一种基因如果可以从孩子的父母之一那里遗传下来,则可以使孩子对疟疾产生免疫力
- D 、治疗疟疾的疫苗都是通过激发人体的免疫力来发挥作用的
- E 、疟疾有几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人体对某一类型的免疫力并不能保护人体免受其他类型疟疾的攻击
- 8 【逻辑推理】一种流行的看法是,人们可以通过动物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基于主观类比,不一定能揭示客观联系。一条狗在地震前行为异常,这自然会给它的主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刻,都有狗出现行为异常。 为了评价上述论证,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不重要()。
- A 、两种不同类型的动物,在地震前的异常行为是否类似
- B 、被认为是地震前兆的动物异常行为,在平时是否也同样出现过
- C 、地震前有异常行为的动物在整个动物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 D 、在地震前有异常行为的动物中,此种异常行为未被注意的比例是多少
- E 、同一种动物,在两次地震前的异常行为是否类似
- 9 【简答题】三人不相邻(任意两人中间都有空座位)的就座方法共多少种?
- 10 【简答题】从袋中任意地接连取出5个球,如果每球被取出后不放回,求最后取出的球是白球的概率.
热门试题换一换
- 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众所周知,人才是立国、富国、强国之本。如何使人才尽快的脱颖而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才的出现有多重途径,其中有“拔尖”,有“冒尖”。拔尖是通过提拔而成为尖子,冒尖是指通过奋斗、取得成就而得到社会公认。有人认为我国当今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拔尖的多而冒尖的少。
- (9)
- 大多数顾客不经常使用他们购买的运动器材。例如,美国17%的成年人有慢跑鞋,但是有慢跑鞋的人中只有45%的人一年的慢跑次数多于一次,只有17%的人每周慢跑次数多于一次。 以下哪一项如果是正确的,对于大多数顾客很少使用他们购买的运动器材的断定提出了最严重的质疑()。
- 陈先生:有的学者认为,蜜蜂飞舞时发出的嗡嗡声是一种交流方式,例如蜜蜂在采花粉时发出的嗡嗡声,是在给同一蜂房的伙伴传递它们正在采花粉位置的信息。但事实上,蜜蜂不必通过这样费劲的方式来传递这样的信息。它们从采花粉处飞回蜂房时留下的气味踪迹,足以引导同伴找到采花粉的地方。 贾女士:我不完全同意你的看法。许多动物在完成某种任务时都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有些蜂类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地理特征来辨别方位,同样,对于蜜蜂来说,气味踪迹只是它们的一种交流方式,而不是唯一的交流方式。 在贾女士的应对中,提到有些蜂类辨别方位的方式。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这一议论在贾女士应对中所起的作用()。
- 设数列为等比数列,则该数列的前3n项和为63。() (1)该数列的前n项和为48 (2)该数列的前2n项和为60
- 的积不含x的一次方项和三次方项,则a-b=()。
- 某机构向12位教师征题,共征集到5种题型52道,则能确定供题教师的人数。() (1)每位供题教师提供试题数相同 (2)每位供题教师提供的题型不超过2种
- 有甲乙两只蜗牛,它们爬树的速度相等,开始,甲蜗牛爬树12尺,然后乙蜗牛开始爬树,甲蜗牛爬到树顶,回过头来又往回爬到距离顶点1/4树高处,恰好碰到乙蜗牛,则树高( )尺。
- (9)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