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题(主观)
题干:某制造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自2016年起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2017年度的生产经营情况如下:(1)当年销售货物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对应的成本为5100万元。(2)12月购入专门用于研发的新设备,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为600万元,当月投入使用。会计上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并按照5年计提折旧。(3)通过其他业务收入核算转让5年以上非独占许可使用权收入700万元,与之相应的成本及税费为100万元。(4)当年发生管理费用800万元,其中含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400万元(已独立核算管理)、业务招待费80万元。(5)当年发生销售费用1800万元,其中含广告费1500万元。(6)当年发生财务费用200万元。(7)取得国债利息收入150万元,企业债券利息收入180万元。(8)全年计入成本、费用的实发合理工资总额400万元(含残疾职工工资50万元),实际发生职工福利费12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33万元,拨缴工会经费18万元。(9)当年发生营业外支出共计130万元,其中违约金5万元,税收滞纳金7万元,补缴高管个人所得税15万元。(10)当年税金及附加科目共列支200万元。(其他相关资料:各扣除项目均已取得有效凭证,相关优惠已办理必要手续。)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顺序计算回答问题,如有计算需计算出合计数。
题目:计算业务(7)涉及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金额。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业务(7)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150 万元

- 1 【综合题(主观)】计算业务(9)涉及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金额。
- 2 【计算题】计算业务(7)涉及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金额。
- 3 【计算题】计算业务(9)涉及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金额。
- 4 【综合题(主观)】计算业务(7)涉及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金额。
- 5 【综合题(主观)】计算业务(9)涉及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金额。
- 6 【综合题(主观)】计算业务(7)涉及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金额。
- 7 【综合题(主观)】计算业务(9)涉及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金额。
- 8 【综合题(主观)】计算业务(7)涉及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金额。
- 9 【综合题(主观)】计算业务(9)涉及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金额。
- 10 【综合题(主观)】计算业务(9)涉及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金额。
热门试题换一换
- 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甲公司”)为上市公司,其相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经相关部门批准,甲公司于2009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可转换公司债券2 000万份,每份面值为100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价格总额为200 000万元,发行费用为3 200万元,实际募集资金已存入银行专户。根据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的约定,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限为3年。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止;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票面年利率为:第一年1.5%,第二年2%,第三年为2.596;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息自发行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起息日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之日即2009年1月1日,付息日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之日起每满一年的当日,即每年的1月1日;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发行1年后可转换为甲公司普通股股票,初始转股价格为每股10元,每份债券可转换为10股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1元);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生产用厂房的建设。 (2)甲公司将募集资金陆续投入生产用厂房的建设,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部募集资金已使用完毕。生产用厂房于2009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3) 2010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2009年度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3 000万元。 (4) 2010年7月1日,由于甲公司股票价格涨幅较大,全体债券持有人将其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换为甲公司普通股股票。 (5)其他资料如下: ①甲公司将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负债成份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 ②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无债券发行人赎回和债券持有人回售条款以及变更初始转股价格的条款,发行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的没有附带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为6%。 ③按债券面值及初始转股价格计算转股数量,在当期付息前转股的,利息不再单独支付。 ④2009年甲上市公司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0 000万元,2009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0 000万股。 ⑤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要求: (1)计算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 (2)计算甲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应分摊的发行费用; (3)计算甲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的实际利率,并编制甲公司确认及支付2009年度利息费用的会计分录: (4)计算甲公司2009年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5)计算甲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2010年6月30日的摊余成本,并编制甲公司确认2010年上半年利息费用的会计分录; (6)编制甲公司2010年7月1日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普通股股票时的会计分录。
- 甲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1月1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向社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甲公司提交的有关资料如下:(1)2003年1月,A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和E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2亿元。2008年1月,乙公司依法变更为甲公司。其中,截止2007年12月31日,乙公司的净资产为人民币2亿元,乙公司变更为甲公司后的股份总额为人民币2亿元。(2)截至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股份总额为2.5亿元,甲公司经审计的总资产为人民币96000万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70000万元。甲公司拟申请发行股票8000万股,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8元,拟筹资额32000万元。(3)截至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权和采矿权等)后的价值为6000万元。(4)甲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量情况如下:(5)甲公司与其控股股东A公司的主营业务均为同类药品的生产和销售。(6)甲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王某同时担任A公司的董事兼总经理。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甲公司是否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中法定存续的期限条件?并说明理由。(2)根据本题要点(1)所述内容,结合《公司法》的规定,指出乙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变更为甲股份有限公司时发起人人数和折股比例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3)根据本题要点(2)所述内容,说明甲公司发行前的股本总额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4)根据本题要点(2)和(3)所述内容,说明甲公司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5)根据本题要点(4)所给的表格,分别指出甲公司有关财务指标是否符合中国证监会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有关规定?并说明理由。(6)根据本题要点(5)所述内容,指出该情形是否构成甲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障碍?并说明理由。(7)根据本题要点(6)所述内容,指出该情形是否构成甲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障碍?并说明理由。
- 本题目主要考核SWOT分析、企业使命、战略调整、企业总体战略的类型、战略选择和战略发展方法等内容。从香港本岛乘坐油麻地渡轮公司的渡轮,在大屿山岛的梅嵩码头停靠后,人们一上岸就可以看到大屿山巴士公司总部的两层楼房及它的巴士总站。大屿山岛是环绕香港本岛的200多个大小岛屿中的最大一个,其面积为香港本岛的两倍还多,这是一块尚未完全开发的宝地。大屿山岛仅有居民2万多人,主要从事农副渔业生产,还有些与其相关的小型乡镇工业。正是因为如此,这里还保留着未受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副作用影响的美丽田园、幽静海岸和纯朴的民俗。这无疑对深居香港闹市的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近年来,来岛观光度假的人们不断增加。尤其是位于该岛中部的宝莲寺新建立起了的世界最大的一尊露天铜佛,更使游客和善男信女们纷至沓来。据说前香港政府有关当局也正打算在大屿山建立新的旅游点,以增添香港这一东方明珠的光彩。(1)大屿山巴士公司的背景大屿山巴士公司是一家合股公司,它是由该岛的3家巴士公司“联德”、“昂平”和“大澳”合并而成。在那以前,由于岛上人烟稀少,香港几家较大巴士公司虽曾试图在这里开设线路,却都因为客流量过少,入不敷出而告吹。饱尝交通不便之苦的岛民只得自己凑资购买村车来对付。几经周折,渐渐形成了前述的3家巴士公司。但这些小公司经营原始,管理混乱,不断有交通事故发生。前香港当局针对这种情况,从1970年开始策划3家合并。几经筹备,大屿山巴士公司遂正式于1975年成立。该公司享有前香港当局赋予的独家经营大屿山巴士公司业务的专营权。大屿山巴士公司的股东都是大屿山人,公司的第一代创建者都已退休,股份大多已转移到他们的子孙手中了。新一代的股东也大多迁居进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市区中去了。由于公司是由大屿山人创建的,公司的首要宗旨在于为大屿山人提供交通服务。因此即使在客源不足的情况下,公司仍坚持负亏营业。这样十多年来,大屿山巴士公司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大屿山人的巴士公司”,深受大屿山人的欢迎。公司的规模:公司有双层巴士13辆,单层巴士33辆和冷气巴士7辆,此外,公司还拥有一个小型汽车维修厂。1989年该公司的固定资产达640万港元,流动资金达560万港元,年营业额达460万港元,年税前利润达250万港元。该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股东的投资和银行的贷款。公司的股东都是老股东了,而且公司主要职员也都是股东或与股东有关的人士,这样做好处是,大家都关心公司的营业。公司也从来没有考虑过从外面吸收资本或引进专业人员当经理。况且公司的总资产还未能达到一个上市公司的标准,故也无法发行股票来筹资。(2)公司的人事状况公司设有董事会,有董事长1人,董事9人。现任董事长为陈奇先生(香港著名律师),董事中还包括1位香港大学教授,1位大屿山乡事会主席。公司的工作班子由1名经理和2名副经理(分别掌管营运和财务)及8名一般职员组成。维修厂由1名正厂长、1名副厂长负责。雇员还包括司机33人、售票员7人(大部分售票工作由自动售票机完成)。维修厂则有机修工12人。近几年来,公司的经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大屿山岛游客不断的增多,虽然平日公司仍以为当地乡民提供方便为主,但节假日却是主要服务于来岛的观光者和度假者。这样的变化对公司来说是喜忧参半:客源不断增加,促进了公司的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客流的波动性。公司的全年的最高月营业额(8月份,假期)是最低月营业额(5月份雨季,节假日少)的一倍多,全年的最低日营业额仅为最高日营业额的1/15。波动性增加了经营管理的难度,带来两个具体问题:一是车辆问题,闲时一辆40多座的巴士,三成座位还不能满,忙时全部车辆上阵,还是应付不了。另一个是人员问题,虽然忙时,需要大批司机和售票员,但公司不敢雇佣太多固定人员,因为闲时这些人员的薪金、安排、管理都成问题。公司试图在节假日中雇佣临时工,但是在忙的季节里大家都忙,本岛本来就很难雇到多余的专业人员;而从外埠招募,则必须出比本地价钱高得多的代价才能聘到人;同时,临时雇员业务不熟悉,服务态度欠佳,加上管理调度上的忙乱,往往引起排长队的旅客不满,影响公司形象。如果公司失去在大屿山岛的巴士专营权,上述现象会造成公司极大的被动。在人员方面还遇到另外一个问题:维修工的培养。公司虽然有几位技术较高的老师傅,但老是带不出年轻人来。这主要是由于公司坚持雇佣本地人的方针所致。但招来的年轻人却往往以在维修厂工作为跳板,等他们的技术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就跳到香港本岛或九龙去找工作。(3)竞争激化的阴影在大屿山提供客运服务的,如今已另有一家拥有40余辆的士的南星的士公司。南星的总站也设在梅嵩码头附近,不过从码头到的士总站要走约10分钟的路。由于专营权的限制,从上美山通往宝莲寺的3公里半的昂平道只准大屿山巴士公司的巴士行驶,不允许其他营业性的车辆来往。这项规定给大屿山巴士公司带来不少好处。南星公司正通过香港的士工会向前香港政府游说,以争取撤销这一限制。据说前香港有关当局也正在考虑整修昂平道,以适应不断增加客流的需求。由于大屿山的发展,香港几家大的巴士、的士公司,也正寻找机会在这“被遗忘的角落”中插上一脚,因此大屿山巴士公司的专营权预计迟早要被取消的。尤其是,如果公司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无力承担不断增加的大屿山岛客运任务,那么专营权的丧失便指日可待。目前公司也正在努力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专营权。(4)修建新机场的挑战港府屋宇地政署制定了“香港港口及机场发展策略”,并于1989年10月10日经前香港政府批准。根据这个规划的预测,至1996年香港的航空交通的年旅客人数可达2500万人次,年货运量可达120万吨;至2001年这对数据将变成3300万人次和170万吨;到了2006年前者要突破4000万人次,后者突破200万吨,这就远远超过现在香港航空港的承受能力。因此,在这规划中前香港政府决定开发大屿山岛的赤鳏角国际机场以取代现有的启德机场。该机场将在1996~2001年这一段时间完成。根据长远规划,机场建成后,将从九龙通过青衣岛、马湾岛,接往大屿山岛东北角的青洲仔,再沿大屿山岛的北海岸,建造一条直通赤鳏角机场的高速公路。赤鳏角位于大屿山岛的正北部,是一个三面环海的三角形半岛,至今仍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离半岛最近的一个居民点是东涌乡。目前该乡只有千余人,按规划这里将要变成一个10多万人的大城镇。赤鳏角的开发,将彻底改变大屿山岛的面貌和本地大屿山人的生活(据长远规划,将来从香港本岛的西角青州也将有一条海底隧道向西直通大屿山岛),这也是大屿山巴士公司的经营者要回答的大题目。公司的决策者们已意识到不能对这些新动向不闻不问,必须尽快拿出一套新战略来应付了。他们知道,前面既包含有新机会,又蕴藏着潜在危险。要求:(1)运用SWOT分析法对该公司进行分析;(2)该公司原有的企业使命是什么?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该公司的战略需要做什么样的调整,才能继续生存与发展;(3)简述公司总体战略的类型;(4)结合案例请提出该公司今后的总体发展战略选择和战略发展方法。
- 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经过协商后,将股权(包括资产与负债)合并在一起,原有的法人地位不复存在,而后统一构成一个具有新的法人地位的新企业,这种方式被称为()。
- 下列关于技术服务合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质量成本可以分为( )。
- 根据本题要点(5)所提示的内容,连续180日持有甲公司2%股份的A股东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对乙公司提起诉讼?
- 甲公司发行后股本总额、净资产以及盈利状况是否符合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
- 编制第一、二步骤约当产量计算表和成本计算单(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
-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可能计入( )。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