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分析题图2-1-4所示为某县级市因省道改线而形成的总体规划布局的两个方案。该市西距65万人口的地级市40 km,东距5万人口的县城30 km。用地条件较好,西部为山丘坡地,东部较为平坦,水资源充沛。虽现状人口不足10万人,但随着近年国家铁路的通车,社会经济呈快速发展的趋势,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已确定其为重点发展城市。请评析比选出一个优选方案并说明理由。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参考答案方案二更优,理由如下。 1.拓展方向:主要用地沿对外交通干线和可用地潜力方向平行布置,有利于城市未来不可预计的空间拓展。 2.用地布局:仓储和工业用地沿铁路线布局,有利于产业发展和货运交通组织,而大部分居住用地远离铁路布局,有利于避免噪声干扰。 3.农田保护:城市西部为山丘坡地,较东部贫瘠,有利于城市建设尽可能少占农田。 4.区域衔接:城市向西发展有利于接受西部地级市的辐射作用。 5.交通体系:省道的改线方式和正南北向的线形,既能保证城市未来发展用地的完整,又便于组织城市路网。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案例分析题】图2-4-1所示为我国东部地区滨江某县城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规划期为2010--2020 年。县域面积480 km2,经济发展水平较为均衡。规划县域总人口 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30万人左右。规划期末县城城市人口 10万人,重点镇3万人,一般镇1万人左右。带状县域向南北有较强的经济和交通辐射需求。 请对该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评析。
- 2 【案例分析题】图2-4-5所示为某城市的总体规划示意图,表达了城市干道网布置与地形地貌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试评析其主要优、缺点。
- 3 【案例分析题】图2-8-1所示为某城市火车站地区局部的道路网布局方案示意。为城市快速路,与主干道⑤-⑤交叉处已建有互通式立交,与火车站相通的南北轴线B'5-B'7为生活性干道。其他道路为城市主次干道。请分析该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 4 【案例分析题】图2-1-6所示为某市25万人口的城市主城区总体规划示意图。 该市的东、南有高速公路和铁路,南部设有客货兼营火车站一座,西边为一湖泊,东南方向离某特大城市约70 km,西北方向离某地级市约50 km。 该市确定以发展无污染工业和旅游度假服务为主导的综合性城市。规划以河流、绿带为轴,贯穿城市中部,分北城区、南城区、东组团三片。北城区为全市公共活动中心和居住区,南城区为工业、仓储区,东组团为新规划的居住区。沿湖风景优美,规划两座度假村。 请指出该总体规划布局的主要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 5 【案例分析题】图1所示为某县级城市用地发展布局及省道改线的两个规划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该市西距人口 65万的地级市40 km,东距人口 5万的县城30 km。用地条件较好,西部为山丘坡地,东部较为平坦,水资源充沛,虽现住人口不足10万,但近年来国家铁路通车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已确定其为重点发展城市。试评析哪一个规划方案对城市今后的发展更为有利,为什么?(注:不考虑人口规模预测及各项用地比例)
- 6 【案例分析题】下图为某县级市城市用地发展布局和省道改线的两个规划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该市西距人口65万的地级市40km,东距5万人口的县城30km。用地条件较好,西部为山丘坡地,东部较为平坦,水资源充沛,虽现状人口不足10万,但近些年国家铁路通车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已确定其为重点发展城市。图1-3-2 某市城市用地发展及省道改线规划示意图【问题】试评析,哪一个方案对城市今后的发展更有利?为什么?(注:不考虑人口规模预测及各项用地比例)
- 7 【案例分析题】图1-4-3所示为某市城区一个地块,面积为24h㎡,项目位于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内,性质为居住和公建,公建在地块东侧布置。地块内现状无保留建筑,建设总量控制为居住建筑面积22万㎡,公建面积12万㎡。地块北侧为已建成的配套齐全的居住区,东南侧建设有城市公园,北侧和西侧临城市主、次干路。已给出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条件是:(1)用地情况:用地面积和边界。(2)土地使用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停车数量等。(3)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必需进行规划方案编制。(4)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图1-4-3 某市城区地块用地现状图【问题】请补充规划条件。
- 8 【案例分析题】图1-7-2所示为某城市一所中学的设计方案示意图。图1-7-2 某市某所中学规划设计方案示意图【问题】请指出学校选址及总平面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9 【案例分析题】图1-8-1为某县城道路交通现状示意图,城区现有人口约15万,建成区面积约17平方公里。规划至2020年,城区人口约21万,远景可能突破30万。火车站东侧是老城区和市中心,城市南部为工业区,城市东部为新建的住宅区。贯穿城区南北中部的是一条老国道,新国道已外迁至老城区东侧。城市东西向有3条主干路。现状路网密度约3.3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主干路网密度1.2公里/平方公里,次干路网密度1.5公里/平方公里,支路网密度0.6公里/平方公里。根据相关上位规划,未来将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重要城际铁路在城市东侧选线经过,并拟在该城区设城际铁路车站,有两个车站选址方案可供比选。图1-8-1 某县城道路交通现状示意图【问题】1.该县城现状道路网及其交通运行组织存在哪些主要问题?2.城际铁路车站选址适宜的位置是哪个?为什么?
- 10 【案例分析题】图1-9-1所示范围为某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部分,东北有一片以传统民居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南有以近代工业建筑为主的厂区,其中厂区西侧高地上两处高级职员住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西侧的高地上有历史建筑文昌阁(相关地面高程已在图上标注);名城保护规划确定了两个视廊,即文昌阁与省级文保单位,以及文昌阁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视廊。该地区现状居住人口密度大,传统居住建筑失修,周边市政基础设施缺乏,居住环境较差。当地政府启动了该地区的保护与更新项目,项目实施范围如图所示。首先,除保留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近代厂房外,拆除了规划地段内的其他建筑。同时正式委托某专家编制该地区的详细规划。该规划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控制地带内(B地区)插建和新建以四、五层为主的条式住宅;为求得资金平衡,在历史文化街区控制地带以外(A地区)建设35米的高层住宅;南部的近代工业建筑调整为创意产业园;在地段周围开辟城市主干路和若干支路;增设220kV变电站。详见规划示意图。图1-9-1 规划示意图【问题】试分析该市做法和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
热门试题换一换
- 关于机动车停车设施设计原则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的是( )。
- 城市化稳定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 )以上。
-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 )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由( )审批。
- 对违法建设行为发出加盖公章的行政处罚通知书,属于()行政行为。
- 在自然保护区的( )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
- 经济增长是指( )。
- 以下各建筑中( )是伊斯兰教建筑的代表。
- 下列关于废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表述,哪些项是错误的?()
- 目前,规划行业经常需要将纸质地图输入计算机,常用方法为手工数字化仪输入和扫描仪输入。手工数字化仪输入的优点包括( )。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7mKV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