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甲公司拟收购乙上市公司。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投资者中,如无相反证据,不属于甲公司一致行动人的是()。
- A 、由甲公司的监事担任董事的丙公司
- B 、持有乙公司1%股份且为甲公司董事之弟的张某
- C 、持有甲公司20%股份且持有乙公司3%股份的王某
- D 、在甲公司中担任董事会秘书且持有乙公司2%股份的李某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核点是一致行动人的界定。根据规定,持有投资者“3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的,构成一致行动人,因此选项C不构成一致行动人。

- 1 【单选题】甲公司拟收购乙上市公司。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投资者中,如无相反证据,不属于甲公司一致行动人的是( )。
- A 、由甲公司的监事担任董事的丙公司
- B 、持有乙公司1%股份且为甲公司董事之弟的张某
- C 、持有甲公司20%股份且持有乙公司3%股份的王某
- D 、在甲公司中担任董事会秘书且持有乙公司2%股份的李某
- 2 【多选题】甲公司拟收购乙上市公司。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投资者中,如无相反证据,属于甲公司一致行动人的有( )。
- A 、由甲公司的董事担任经理的丙公司
- B 、持有乙公司3%股份且为甲公司经理之弟的张某
- C 、持有甲公司25%股份且持有乙公司4%股份的王某
- D 、在甲公司中担任副经理且持有乙公司4%股份的李某
- 3 【单选题】甲公司拟收购乙上市公司。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投资者中,如无相反证据,不属于甲公司一致行动人的是( )。
- A 、由甲公司的董事担任经理的丙公司
- B 、持有乙公司3%股份且为甲公司经理之弟的张某
- C 、持有甲公司25%股份且持有乙公司4%股份的王某
- D 、在甲公司中担任副经理且持有乙公司4%股份的李某
- 4 【单选题】甲公司拟收购乙上市公司。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投资者中,如无相反证据,不属于甲公司一致行动人的是()。
- A 、由甲公司的董事担任经理的丙公司
- B 、持有乙公司3%股份且为甲公司经理之弟的张某
- C 、持有甲公司25%股份且持有乙公司4%股份的王某
- D 、在甲公司中担任副经理且持有乙公司4%股份的李某
- 5 【多选题】甲公司拟收购乙上市公司。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投资者中,如无相反证据,属于甲公司一致行动人的有( )。
- A 、由甲公司的董事担任经理的丙公司
- B 、持有乙公司3%股份且为甲公司经理之弟的张某
- C 、持有甲公司25%股份且持有乙公司4%股份的王某
- D 、在甲公司中担任副经理且持有乙公司4%股份的李某
- 6 【多选题】甲公司拟收购乙上市公司。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投资者中,如无相反证据,属于甲公司一致行动人的有( )。
- A 、由甲公司的董事担任经理的丙公司
- B 、持有乙公司3%股份且为甲公司经理之弟的张某
- C 、持有甲公司25%股份且持有乙公司4%股份的王某
- D 、在甲公司中担任副经理且持有乙公司4%股份的李某
- 7 【单选题】 甲公司拟收购乙上市公司。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投资者中,如无相反证据,不属于甲公司一致行动人的是( )。
- A 、由甲公司的董事担任经理的丙公司
- B 、持有乙公司3%股份且为甲公司经理之弟的张某
- C 、持有甲公司25%股份且持有乙公司4%股份的王某
- D 、在甲公司中担任副经理且持有乙公司4%股份的李某
- 8 【单选题】甲公司拟收购乙上市公司。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投资者中,如无相反证据,不属于甲公司一致行动人的是( )。
- A 、由甲公司的监事担任董事的丙公司
- B 、持有乙公司1%股份且为甲公司董事之弟的张某
- C 、持有甲公司20%股份且持有乙公司3%股份的王某
- D 、在甲公司中担任董事会秘书且持有乙公司2%股份的李某
- 9 【单选题】甲公司拟收购乙上市公司。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投资者中,如无相反证据,不属于甲公司一致行动人的是()。
- A 、由甲公司的监事担任董事的丙公司
- B 、持有乙公司1%股份且为甲公司董事之弟的张某
- C 、持有甲公司20%股份且持有乙公司3%股份的王某
- D 、在甲公司中担任董事会秘书且持有乙公司2%股份的李某
- 10 【单选题】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在上市公司收购中,要约收购的收购期限为(),但是出现竞争要约的除外。
- A 、不得少于15日,并不得超过30日
- B 、不得少于15日,并不得超过60日
- C 、不得少于30日,并不得超过60日
- D 、不得少于30日,并不得超过90日
热门试题换一换
- 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时,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下列有关承担民事责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计算公司债券的资本成本(考虑时间价值);
- 甲公司与乙银行签订了一份周转信贷协定,周转信贷限额为1000万元,借款利率为6%,承诺费率为0.5%,甲公司需按照实际借款额维持10%的补偿性余额。甲公司年度内使用借款600万元,则该笔借款的实际税前资本成本是()。
- 下列各项中,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的是( )。
- 甲企业向乙企业购买一台大型设备,由于疏忽在合同中未规定检验期间。设备运回后,甲企业组织人员进行检验,未发现质量有问题,于是投入使用。第3年,设备出现故障,经反复查找,发现设备关键部位存在质量瑕疵。按照该设备的说明书,其质量保证期为5年。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2010年)陈某将装有2万元现金的行李箱寄存在车站寄存处,但在寄存时未告知行李箱内有现金。陈某凭取物单取行李箱发行该行李箱已被人取走,陈某要求寄存处赔偿。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寄存处承担赔偿责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某校长甲欲将一套住房以50万元出售。某报记者乙找到甲,出价40万元,甲拒绝。乙对甲说:“我有你贪污的材料,不答应我就举报你。”甲信以为真,以40万元将该房卖与乙。乙实际并无甲贪污的材料。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该房屋买卖合同效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母公司2015年向子公司销售商品一批,售价20000元,销售成本16000元;子公司购进的该商品本年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期末存货。子公司年末发现该存货已部分陈旧,其可变现净值降至18400元,为此,子公司年末对该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600元。母、子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2015年12月31日编制合并报表抵销分录如下:借:营业收入 20000 贷:营业成本 20000借:营业成本 4000 贷:存货 4000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6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60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600 贷:所得税费用 600【提示】①第三笔分录的理解:站在子公司的角度,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600元;站在集团的角度,该批存货成本为16000元,可变现净值为18400元,不应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可见,站在集团的角度,子公司个别报表上多提了存货跌价准备1600元,因此,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当抵销存货跌价准备1600元。②最后一笔分录的理解:第一种方法:是看前面抵销分录中“存货”项目账面价值增减变动了多少,因计税基础不受抵销分录影响,因此存货账面价值减少额即是本期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以余额乘以税率,即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以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为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所以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4000-1600)×25%=600(元)。第二种方法:分别从集团角度和个别报表角度考虑暂时性差异的发生额,然后编制抵销分录。本题,个别报表角度存货发生了减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后的账面价值是18400元,再看计税基础,计税基础是站在税务角度考虑的,税务角度对于内部交易也是视为一项真正的交易,所以计税基础是按照购买方购入的金额确认的,计税基础是20000元,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000-18400)×25%=400(元);集团角度,存货账面价值是16000元,计税基础仍然是20000元,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000-16000)×25%=1000(元)。比较可知,个别报表少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600元,所以编制合并报表时应补确认。2016年子公司又从母公司购进存货30000元,母公司销售该商品的成本为24000元。子公司2015年从母公司购进的存货本期全部售出,销售价格为26000元;2016年从母公司购进的存货销售40%,销售价格为15000元,另60%形成期末存货(其取得成本为18000元)。2016年12月31日该内部购进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16000元,子公司2016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0元。2016年12月31日编制合并抵销分录如下:对2015年销售的商品编制抵销分录: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4000 贷:营业成本 4000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6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60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6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600借:营业成本 1600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600①【提示】子公司对该批存货计提了1600元存货跌价准备,将该批存货对外出售时,子公司会将存货跌价准备冲减主营业务成本:借:存货跌价准备 16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600②站在集团的角度,不存在这个存货跌价准备,因此对外出售时,不需要编制分录②,所以应将子公司编制的上述分录予以抵销,编制相反的会计分录,即为①。对2016年销售的商品编制抵销分录:借:营业收入 30000 贷:营业成本 30000借:营业成本 3600 贷:存货 3600[(30000-24000)×60%]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2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000【提示】个别报表角度,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0(18000-16000)元;集团角度,期末存货成本=24000×60%=14400(元),可变现净值是16000元,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说明期末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比较可知,个别报表本期多计提2000元,所以编制合并报表时应予以抵销。借:所得税费用 2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00【提示】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为600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1600+1600+3600-2000=1600(元),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应有余额=1600×25%=400(元),所以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200(600-400)元。接上例,假设2016年年末,该内部购进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13000元(上例为16000元),子公司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5000元。则2016年12月31日编制合并抵销分录如下: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4000 贷:营业成本 4000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6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60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6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600借:营业成本 1600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600借:营业收入 30000 贷:营业成本 30000借:营业成本 3600 贷:存货 3600[(30000-24000)×60%]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36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3600【提示】个别报表角度,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000(18000-13000)元;集团角度,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4000×60%-13000=1400(元);比较可知,个别报表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000-1400=3600(元),所以编制合并报表时应予抵销。借:所得税费用 6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600
- 计算甲公司2016年6月30日对W商品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