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分析题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母公司2015年向子公司销售商品一批,售价20000元,销售成本16000元;子公司购进的该商品本年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期末存货。子公司年末发现该存货已部分陈旧,其可变现净值降至18400元,为此,子公司年末对该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600元。母、子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2015年12月31日编制合并报表抵销分录如下:借:营业收入 20000 贷:营业成本 20000借:营业成本 4000 贷:存货 4000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6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60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600 贷:所得税费用 600【提示】①第三笔分录的理解:站在子公司的角度,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600元;站在集团的角度,该批存货成本为16000元,可变现净值为18400元,不应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可见,站在集团的角度,子公司个别报表上多提了存货跌价准备1600元,因此,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当抵销存货跌价准备1600元。②最后一笔分录的理解:第一种方法:是看前面抵销分录中“存货”项目账面价值增减变动了多少,因计税基础不受抵销分录影响,因此存货账面价值减少额即是本期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以余额乘以税率,即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以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为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所以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4000-1600)×25%=600(元)。第二种方法:分别从集团角度和个别报表角度考虑暂时性差异的发生额,然后编制抵销分录。本题,个别报表角度存货发生了减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后的账面价值是18400元,再看计税基础,计税基础是站在税务角度考虑的,税务角度对于内部交易也是视为一项真正的交易,所以计税基础是按照购买方购入的金额确认的,计税基础是20000元,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000-18400)×25%=400(元);集团角度,存货账面价值是16000元,计税基础仍然是20000元,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000-16000)×25%=1000(元)。比较可知,个别报表少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600元,所以编制合并报表时应补确认。2016年子公司又从母公司购进存货30000元,母公司销售该商品的成本为24000元。子公司2015年从母公司购进的存货本期全部售出,销售价格为26000元;2016年从母公司购进的存货销售40%,销售价格为15000元,另60%形成期末存货(其取得成本为18000元)。2016年12月31日该内部购进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16000元,子公司2016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0元。2016年12月31日编制合并抵销分录如下:对2015年销售的商品编制抵销分录: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4000 贷:营业成本 4000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6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60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6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600借:营业成本 1600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600①【提示】子公司对该批存货计提了1600元存货跌价准备,将该批存货对外出售时,子公司会将存货跌价准备冲减主营业务成本:借:存货跌价准备 16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600②站在集团的角度,不存在这个存货跌价准备,因此对外出售时,不需要编制分录②,所以应将子公司编制的上述分录予以抵销,编制相反的会计分录,即为①。对2016年销售的商品编制抵销分录:借:营业收入 30000 贷:营业成本 30000借:营业成本 3600 贷:存货 3600[(30000-24000)×60%]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2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000【提示】个别报表角度,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0(18000-16000)元;集团角度,期末存货成本=24000×60%=14400(元),可变现净值是16000元,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说明期末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比较可知,个别报表本期多计提2000元,所以编制合并报表时应予以抵销。借:所得税费用 2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00【提示】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为600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1600+1600+3600-2000=1600(元),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应有余额=1600×25%=400(元),所以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200(600-400)元。接上例,假设2016年年末,该内部购进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13000元(上例为16000元),子公司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5000元。则2016年12月31日编制合并抵销分录如下: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4000 贷:营业成本 4000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6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60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6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600借:营业成本 1600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600借:营业收入 30000 贷:营业成本 30000借:营业成本 3600 贷:存货 3600[(30000-24000)×60%]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36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3600【提示】个别报表角度,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000(18000-13000)元;集团角度,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4000×60%-13000=1400(元);比较可知,个别报表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000-1400=3600(元),所以编制合并报表时应予抵销。借:所得税费用 6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600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 1 【单选题】 下列有关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
- A 、对于为生产而持有的原材料,如果用其生产的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那么即使该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低于其成本,也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 B 、待销售某产品已发生跌价,但因该商品已经有购货合同且以合同价计算可变现价值高于成本,不计提减值准备
- C 、待加工材料账面成本高于市场售价,按两者的差额计提跌价准备
- D 、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金额以将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 2 【判断题】销售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应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同时调整“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 A 、正确
- B 、错误
- 3 【判断题】存货跌价准备一经计提,在持有期间不得转回。()
- A 、正确
- B 、错误
- 4 【判断题】销售材料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应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 A 、正确
- B 、错误
- 5 【判断题】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条件是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而不是在当期造成存货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其他影响因素。()
- A 、正确
- B 、错误
- 6 【判断题】销售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应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同时调整“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 A 、对
- B 、错
- 7 【判断题】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实现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应同时结转其对应的存货跌价准备。如果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可以不用结转。()
- A 、正确
- B 、错误
- 8 【判断题】销售材料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应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 )
- A 、正确
- B 、错误
- 9 【判断题】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条件是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而不是在当期造成存货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其他影响因素。 ( )
- A 、正确
- B 、错误
- 10 【判断题】结转销售产品的存货跌价准备应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 A 、正确
- B 、错误
热门试题换一换
- 甲公司经批准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甲公司对所得税一直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不计提任意盈余公积。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 丙公司在什么条件下应当履行一般保证责任?
- 根据《宪法》和《审计法》的规定,审计署享有的职权包括( )。
- 韩国的甲公司是从事汽车生产的大型跨国企业,2010年准备在我国境内全资收购同类型汽车制造企业A公司、B公司和C公司,2009年各企业的营业额(人民币)指标为。下列有关此次并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企业2018年发生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100万元,发生职工福利费18万元,职工教育经费1.5万元。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甲企业计算2018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金额合计为( )万元。
- A公司于2016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6000万元和一批存货作为对价,取得B公司70%的股权。该批存货的账面余额为800万元,公允价值(同计税价格)为1500万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13%。当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为11000万元。假设A、B公司合并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合并前双方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均相同。A公司取得该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 下列关于资产负债表外币折算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如果接到一个额外订单,订购2000件乙产品,单价120元,回答是否应该接受这个订单,并说明理由?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