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选题案例三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公司职员,大学本科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一家大型外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收入较高,工作得心应手,没有量化的业绩指标压力。丈夫为某高校副教授,有一女儿3岁,健康活泼,家庭幸福。求助者对自己的生活却不满意,常常自问:“难道就这样过一辈子吗?”,但她自己也不知道该追求什么,为此很困惑,主动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欢迎你来咨询,你需要解决哪些心理问题? 求助者:今天来就是请你帮助我弄清我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心理咨询师:要想弄清你的问题,可以先进行心理测验。 求助者:心理测验?我听说过,但没有做过,您能给我讲讲什么是心理测验吗? 心理咨询师:心理测验就像医院的各种化验一样,它能帮助弄清你的问题。 求助者:我能理解,当年我知道自己怀孕就是作了化验。 心理咨询师:对的,心理测验可准了,有什么问题都能测验出来。 求助者:好的,那我都做什么测验呀? 心理咨询师:根据你的情况,我觉得可以做EPQ、SCL-90、WAIS-RC、LES等等。 求助者:真不好意思,我不知道您说的是什么测验。 心理咨询师:这些都是心理测验,其实你知道不知道没有关系,你去做就是了。 求助者:好吧,做这些需要收钱吗? 心理咨询师:要收钱,不过没有多少钱,你是外企的,不会在意这点钱的。‘ 求助者:好,我做完后给您看结果。 心理咨询师:不看,我也能估计到你的结果。 求助者:您不看了?能行吗? 心理咨询师:那就看一下吧,你放心,我都做了二十多年的咨询了,通过心理测验一定能搞清你的问题。 心理咨询师推荐的几种心理测验表明其( )。
- A 、选择测验准确
- B 、合理使用测验
- C 、盲目选择测验
- D 、滥用心理测验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正确答案:C,D】
乱用心理测验是指:①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分地随意使用;②单纯依据心理测验结果,不与临床表现相对照,片面地给出诊断和制定矫治措施;③未查明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可靠性(信度、效度)以及常模的时限便在临床上使用;④在诊断目的以外使用心理测验;⑤不按心理测验的程序要求和操作规定实施心理测验;⑥超出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功能,主观地对数据和结果进行解释;⑦使用盗版软件实施心理测验;⑧将直接翻译而未经修订的测验工具用于临床。本案例咨询师属于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分地盲目选择、滥用心理测验。

- 1 【单选题】案例八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机关公务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主诉,半年前发现丈夫手机里有暧昧的短信。她非常震惊,从没想到过丈夫会出轨。她对家庭很满意,儿子已上学,家里生活衣食无忧,自己有房有车,工作也稳定,她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丈夫会和别的女人好上,心中痛苦万分。她想到了离婚可又割舍不下这个家,不离婚又不能容忍丈夫对自己的背叛,她在矛盾的煎熬中度日如年,无心做家务,整日忧心忡忡,失眠,心口像有一块石头一样压着喘不过气来。同事都很关切地问她是否身体不舒服,她觉得他们都虚情假意,连结发夫妻都能背叛自己,她还能相信别人吗?她觉得生活欺骗了她,活着很没意思,打不起精神,不愿下楼,不愿见人,不想上班,对什么都没兴趣。明明知道不该这样,可就是控制不住,为此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追求完美。与丈夫是初恋。从小受家庭传统教育的影响。 该求助者表现出的心理冲突的数量是( )。
- A 、一个
- B 、两个
- C 、三个
- D 、四个
- 2 【多选题】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5岁,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市级模范教师,十多年来一直担任某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班主任。所带班是实验班,班里学习气氛好,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努力学习。连续多年所带学生考入重点大学的比例都名列前茅。求助者对学生的学习抓得很紧,目标是全校第一。为此投入了大量精力,很少有时间照顾自己的丈夫。儿子即将参加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她也难以顾及,丈夫儿子虽能理解但也偶尔出现怨言,自己对此很内疚。今年新学期开始后不久,求助者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上课时感觉头晕、发胀,浑身乏力,有时出虚汗,近期还经常失眠。认为自己老了,已经不再像年轻时一样有旺盛的精力了。为此情绪低落,烦恼,不想做事,工作热情和效率都大幅度下降。想以健康原因向学校提出辞去班主任,调换工作岗位,但考虑到学生就要参加高考,于心不忍,想干好又觉得力不从心。为此非常焦虑,害怕自己这种状态毁了班里学生。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是某名牌大学硕士,高级教师,是学校里公认的拼命三郎,教学成绩突出,经常受到校方表扬。对自己期望很高,要求很严,为人严谨,性格较为内向。一年前曾做胆囊切除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半年前学校体检,未见明显躯体病症。 在该案例中求助者出现的躯体症状包括( )。
- A 、疲惫不堪
- B 、情绪低落
- C 、出汗失眠
- D 、效率下降
- 3 【多选题】案例三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公司职员,大学本科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一家大型外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收入较高,工作得心应手,没有量化的业绩指标压力。丈夫为某高校副教授,有一女儿3岁,健康活泼,家庭幸福。求助者对自己的生活却不满意,常常自问:“难道就这样过一辈子吗?”,但她自己也不知道该追求什么,为此很困惑,主动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欢迎你来咨询,你需要解决哪些心理问题? 求助者:今天来就是请你帮助我弄清我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心理咨询师:要想弄清你的问题,可以先进行心理测验。 求助者:心理测验?我听说过,但没有做过,您能给我讲讲什么是心理测验吗? 心理咨询师:心理测验就像医院的各种化验一样,它能帮助弄清你的问题。 求助者:我能理解,当年我知道自己怀孕就是作了化验。 心理咨询师:对的,心理测验可准了,有什么问题都能测验出来。 求助者:好的,那我都做什么测验呀? 心理咨询师:根据你的情况,我觉得可以做EPQ、SCL-90、WAIS-RC、LES等等。 求助者:真不好意思,我不知道您说的是什么测验。 心理咨询师:这些都是心理测验,其实你知道不知道没有关系,你去做就是了。 求助者:好吧,做这些需要收钱吗? 心理咨询师:要收钱,不过没有多少钱,你是外企的,不会在意这点钱的。 求助者:好,我做完后给您看结果。 心理咨询师:不看,我也能估计到你的结果。 求助者:您不看了?能行吗? 心理咨询师:那就看一下吧,你放心,我都做了二十多年的咨询了,通过心理测验一定能搞清你的问题。 对该求助者有针对性的心理测验是( )。
- A 、EPQ
- B 、SCL-90
- C 、LES
- D 、WAIS-RC
- 4 【单选题】案例三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公司职员,大学本科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一家大型外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收入较高,工作得心应手,没有量化的业绩指标压力。丈夫为某高校副教授,有一女儿3岁,健康活泼,家庭幸福。求助者对自己的生活却不满意,常常自问:“难道就这样过一辈子吗?”,但她自己也不知道该追求什么,为此很困惑,主动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欢迎你来咨询,你需要解决哪些心理问题? 求助者:今天来就是请你帮助我弄清我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心理咨询师:要想弄清你的问题,可以先进行心理测验。 求助者:心理测验?我听说过,但没有做过,您能给我讲讲什么是心理测验吗? 心理咨询师:心理测验就像医院的各种化验一样,它能帮助弄清你的问题。 求助者:我能理解,当年我知道自己怀孕就是作了化验。 心理咨询师:对的,心理测验可准了,有什么问题都能测验出来。 求助者:好的,那我都做什么测验呀? 心理咨询师:根据你的情况,我觉得可以做EPQ、SCL-90、WAIS-RC、LES等等。 求助者:真不好意思,我不知道您说的是什么测验。 心理咨询师:这些都是心理测验,其实你知道不知道没有关系,你去做就是了。 求助者:好吧,做这些需要收钱吗? 心理咨询师:要收钱,不过没有多少钱,你是外企的,不会在意这点钱的。‘ 求助者:好,我做完后给您看结果。 心理咨询师:不看,我也能估计到你的结果。 求助者:您不看了?能行吗? 心理咨询师:那就看一下吧,你放心,我都做了二十多年的咨询了,通过心理测验一定能搞清你的问题。 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出现的错误是( )。
- A 、5处
- B 、6处
- C 、7处
- D 、8处
- 5 【多选题】案例四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2岁,未婚,律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去年底代理过一起伤害致死案件,受害者在购物时与他人争打后突然死亡,经法医鉴定为情绪激动引发心脏病所致。求助者查阅资料后得知,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也可因突发心脏病死亡。某日乘公共汽车,人多拥挤,觉得透不过气来,胸闷、心慌,突然想到自己案件里的受害者,觉得“自己是不是会和他一样突发心脏病死去?”,因此非常害怕、紧张,四肢发麻、全身颤抖,仿佛能听见心脏跳动的声音。迅速下车,乘出租车到医院看急诊,经检查未发现明显病变。求助者不放心,坚决要求住院检查,能做的检查都作过了,但未检查出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出院后经常出现惊慌、心悸等症状,每次都是乘出租车看急诊,多时每周3~4次,少时每月8~9次,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均可发生。发作前无明显征兆,头脑清楚,到医院就诊后缓解。不发作时生活、工作无明显异常。曾服用过安定类药物,但无明显效果。不敢一个人待在家里,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无法出庭代理案件,害怕自己像那个受害者一样因心脏病死去。勉强外出必须有人陪同。为此内心非常痛苦,求助者曾表示活着真是受罪,不如死了算了。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生长经历较为简单,一直在本市生活工作。12岁时,其祖父因突发心脏病去世,求助者异常痛苦。求助者性格较内向,做事认真细致,人际关系良好,身体健康,经济收入较高。 该求助者情绪的症状主要包括( )。
- A 、恐惧
- B 、焦虑
- C 、抑郁
- D 、强迫
- 6 【单选题】案例三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0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每到考试就紧张焦虑,就会想:“又要考试了,要是考不好可怎么办?我怎么见老师、同学?家人、朋友又会怎么看我?”考试一天天临近,她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紧张,甚至想到考试的场景,就会心跳加快,浑身发抖。明明知道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可就是控制不住。求助者晚上入睡困难,有时半夜突然醒来,再也睡不着,只能睁着眼睛等到天亮,有时感觉不到饿,看什么都没胃口,吃什么都不香。受这种情绪困扰,无法正常复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厌学,感到身心疲惫。考试时或大脑一片空白,或越想越乱、会答的题也答不出。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求助者认为这样下去会越来越糟,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成绩就好,家长对其期望很高,特别关心她的学业,而她自小也比较懂事,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自尊心较强,容不得失败。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与高中相比有很大的变化,求助者觉得学习较以前吃力,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压力变大,精神紧张。 该求助者最主要的情绪症状是( )。
- A 、抑郁
- B 、恐怖
- C 、焦虑
- D 、强迫
- 7 【多选题】案例四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4岁,退休教师。 案例分析:求助者兄弟姐妹多,父亲已多年前去世,自己主动把母亲接回家照顾,其大哥、大姐年龄较大,二哥体弱多病,二姐在国外,三姐照顾怀孕的女儿,因此都没有照顾母亲。求助者为赡养问题与哥哥、姐姐们发生矛盾,自己很生气,也为此很痛苦,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 求助者:我是家里最小的,母亲已经由我照顾多年了,同样是母亲所生,他们怎么就不来照顾照顾呢?我即使能干,照顾母亲也不应该是我一个人的事呀!我说他们,他们不听,为这些事总发生矛盾,搞得关系很紧张。 心理咨询师:是别人不听你的话使你生气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也来照顾母亲,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他们应该听你的话,来照顾母亲。 求助者:是的,我很生气,他们怎么这样不懂事! 心理咨询师:因此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对,他应该听。 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话你肯定听。 求助者:对,……不对,(沉默)好像不是,别人说得对的我都听了,别人说得错我也没听。 心理咨询师:你刚说过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而你又讲了别人说得对的你都听了,别人说得错的你也没听,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 求助者:(沉默)……我照顾母亲是孝顺,他们也有责任,他们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按你的意思,你照顾母亲,别人也必须听你的来照顾母亲。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你对母亲怎样,你的哥哥姐姐就应该对你的母亲怎样。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 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你说了而他们不听? 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说呢? 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你的哥哥姐姐不听你的话,不来照顾你的母亲所造成的。其实别人不来照顾你的母亲只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别人必须像你一样来照顾你的母亲这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是由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真会这样么? 心理咨询师:你照顾母亲这件事,别人也可能遇到,但别人不一定像你现在这样子,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求助者:你是说我和他们不一样么?可我还没看出我要求他们照顾母亲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心理咨询师:如果你把一枚硬币抛向天空,落回来时是怎样的? 求助者:当然有两种可能,一种字朝上,一种是徽朝上。 心理咨询师:当你提出要求时,是不是就像把硬币抛向天空一样? 求助者: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两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 心理咨询师: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我们把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的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你讲的很对。 在本案例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所做的工作是( )。
- A 、鼓励情绪宣泄
- B 、修正非理性信念
- C 、建立理性信念
- D 、改变求助者处境
- 8 【多选题】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某单位职工。 案例介绍:求助者春节前到商场购物,人多拥挤,燥热,觉得透不过气来,胸闷、心慌,突然感到“自己快不行了”,有一种快要死了的感觉,因此非常紧张、害怕,手脚发麻、浑身颤抖。迅速离开商场,乘出租车到医院看急诊,经检查未发现明显病变。正月十五参加一个晚会,又有类似症状发生,经治疗后缓解。春节后求助者专门住院检查,未查出器质性病变。从此症状经常发作,多时每周2~3次,少时每月4~5次,时间持续十分钟,时间地点场合均无规律可循,也无明显发作征兆,能自行缓解,曾多次到医院就诊,服过安定类药物,仍时有发作。发作时头脑清楚,客观环境并无相应可怕的事物和情境,不发作时生活、工作均正常。目前害怕一个人待在家里,怕自己死去了别人不知道,外出也需要亲人陪同。求助者曾对家人表示这样活着真是活受罪,不如死了算了。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9岁时曾经被自行车撞过,当时非常害怕,以后就把这件事忘了。24岁时,其母因突发心脏病去世,求助者异常痛苦。求助者性格较内向,做事认真细致,人际关系良好,夫妻恩爱,有一女儿上小学,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该求助者主要的情绪症状是( )。
- A 、恐惧
- B 、焦虑
- C 、抑郁
- D 、强迫
- 9 【多选题】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某单位职工。 案例介绍:求助者春节前到商场购物,人多拥挤,燥热,觉得透不过气来,胸闷、心慌,突然感到“自己快不行了”,有一种快要死了的感觉,因此非常紧张、害怕,手脚发麻、浑身颤抖。迅速离开商场,乘出租车到医院看急诊,经检查未发现明显病变。正月十五参加一个晚会,又有类似症状发生,经治疗后缓解。春节后求助者专门住院检查,未查出器质性病变。从此症状经常发作,多时每周2~3次,少时每月4~5次,时间持续十分钟,时间地点场合均无规律可循,也无明显发作征兆,能自行缓解,曾多次到医院就诊,服过安定类药物,仍时有发作。发作时头脑清楚,客观环境并无相应可怕的事物和情境,不发作时生活、工作均正常。目前害怕一个人待在家里,怕自己死去了别人不知道,外出也需要亲人陪同。求助者曾对家人表示这样活着真是活受罪,不如死了算了。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9岁时曾经被自行车撞过,当时非常害怕,以后就把这件事忘了。24岁时,其母因突发心脏病去世,求助者异常痛苦。求助者性格较内向,做事认真细致,人际关系良好,夫妻恩爱,有一女儿上小学,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对该求助者可选用的量表是( )。
- A 、EPQ
- B 、SCL-90
- C 、SAS
- D 、BPRS
- 10 【单选题】案例九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7岁,农民。 案例介绍:求助者自称生小孩时受凉,得了“月子病”,只要受凉就双腿疼痛、麻木,甚至发抖、僵硬,不能走路,因此即使到了夏天,下身仍穿得厚厚的,求助者也嫌穿穿脱脱麻烦且不方便,而且干活、走路多了,裤子都湿透了,曾尝试夏天只穿一条裤子,但穿得少了就不能站立和走路,为此很痛苦。心理咨询师决定采用冲击疗法治疗,地点为治疗室,室温为29℃,求助者上身只穿单衣,下身穿衬裤、棉毛裤、薄棉裤。心理咨询师已对求助者进行了认知矫正,启发她下肢和上肢的功能一样,在室温下不会发生僵硬,同时还准备了注射药物和电刺激以预防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取得求助者的同意后,心理咨询师要求助者躺在治疗床上,迅速将其所穿的各种裤子脱下,只留衬裤,结果求助者下肢并未出现发抖、僵硬现象,之后要求病人在床上活动下肢,数分钟后要求下地行走,一次治疗获得成功。 冲击疗法的机理是( )。
- A 、保护性抑制
- B 、逆反性抑制
- C 、交互性抑制
- D 、消退性抑制
热门试题换一换
- 判断心理诊断具有科学性的依据是( )。
- 本案例中需要明确的咨询师的义务是()。
-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MMPI的测验结果: 从临床量表得分来看,可以判断该求助者主要表现出( )。
-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4岁,个体商户。害怕自己得心脏病,在朋友的陪同下前来心理咨询。对求助者进行了SCL-90测验,结果如下:躯体化1.8,强迫症状2.1,人际关系敏感2.3,抑郁1.8,焦虑1.8,敌对2.2,恐怖1.4,偏执3.5,精神病性4.0,其他1.6。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求助者:我主要的问题是:头痛、失眠、害怕、心神不宁,我怀疑有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师:好,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你最想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求助者:最想解决害怕。 心理咨询师:请具体谈谈,因为什么事情使你害怕。 求助者:两年前,我因腰椎间盘突出,吃了一偏方造成昏迷。有一天,我晚上喝完酒后和朋友打牌,突然心慌、气短、出冷汗,感觉自己要死了,到医院检查,医生让我戒酒,说要不然心脏会出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我觉得自己的心脏有问题。 心理咨询师:你能拿出有病的依据来吗? 求助者:不能,去了好多家医院,检查过的心电图有厚厚一大摞,医生都告诉我心脏没问题,但我一点也不相信,很害怕自己有病没有诊断出来。现在我每天所考虑的就是自己的心脏,天天为自己把脉,有时心率快,都快90次了,提心吊胆,唯恐心脏出问题,无法集中精力去做事,现在基本不做生意了,觉得干什么都没意思。家里人都说我是癔症,精神不正常。 心理咨询师:我很理解你的痛苦,也为你的情况着急,你的问题确实很严重,这样下去会越来越糟糕的。 求助者:那我该怎么办呢? 心理咨询师:来我们这,你就放心吧,我会帮你解决的。 求助者:那太好了,你可比我的亲人还亲,你什么时候去我们老家玩,我一定免费接待你。 心理咨询师:那好,我去了给你打电话,我也给你我的电话,以后有问题可以往我家里打电话。下面,我针对你这个问题制定一个咨询方案吧,咨询方案就是咨询的计划,包括咨询目标,实现咨询目标所使用的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过程,评估的手段,时间和次数的安排,你按照咨询方案来做就行了。 引起求助者焦虑的最主要原因是( )。
- 导致认知曲解的原因包括( )。
- 女求助者,不敢走夜路半年来诊。半年前,看到报纸上报道了一例下夜班的女性遭歹徒抢劫并重伤后,就不敢一人走夜路,即使有人陪伴也很恐慌,同时伴有心悸、出汗、四肢麻木不适,为此调换了白班的工作。夜晚从不外出,近来伴失眠、多梦。该求助者可诊断为( )。
- 钟某听到别人议论自己,是属于()。
- C类神经症剖面图的特点是量表1、2、3的T分均高于60分,并且()。
- 在MMPI测试中,N因子得分高的受测者,往往具有()的特点。
- 遗尿症的特点是()。
- 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包括()。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