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分析题某县城,西部为丘陵山区,北部为风景名胜区,南部、东部均为平原。规划高速公路从西北穿越县城,顺着水源地(北江)直至东南方向紧靠县域的区域中心城市甲。县域共设置5个重点镇,10个一般镇,一般镇的人口、规模都均衡。重点镇A位于西部,山区中间,有一条公路与外界连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镇B位于西北部,有高速公路环绕,重点发展商贸和旅游,周边有2个一般镇,距离较近,B镇上方还建有水库2,临靠水源地;重点镇C位于北部,风景名胜区范围内,重点发展建材、旅游,风景名胜区周边有水库1;重点镇D位于南部,有一条公路与县城联系,重点发展商贸;重点镇E在东部,紧靠高速公路和北江,临近区域中心城市甲,重点发展化工和物流。2009年,城镇化率32%,规划2020年,总规划人口80万,城镇人口30万,还有重点镇镇域人口2.6万1个,一般镇0.9万人口1个。图1-3-10 某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问题】请指出该城镇体系规划的不当之处及其理由。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该城镇体系规划的不当之处及其理由包括: (1)2009年城镇化率32%,根据现有数据判断,该县2020年规划的城镇化水平65%偏高,不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近年数据调查研究显示,城镇化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 (2)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确定应本着集约节约使用土地的发展原则,统筹研究确定。县级城市规模有限,本城镇体系中重点镇和一般镇数目较多,人口规模较小,容易导致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和浪费,不利于发挥产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不利于重点镇的发展。 (3)城镇体系规划应坚持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本空间布局松散,县城、重点镇、一般镇的整体性不强,交通联系不够紧密,不利于基础设施共享,难以发挥重点镇对于县城的分工协作,相互促进的作用。 (4)重点镇的确定应考虑用地自然条件和对外交通联系。重点镇A位于西部山区中间,用地条件局促,且仅有一条公路与外界连接,交通条件较差,故不宜将A规划为重点镇。重点镇C位于北江北部,与县城隔江而望,交通联系不便,隔江发展,经济成本较高,故不宜将C规划为重点镇。B和周边2个小镇距离较近,应整合规划。 (5)重点镇的功能定位应结合城市人口、资源、环境,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定。重点镇C位于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规划重点是发展建材,将造成环境污染,难以满足水库对于环境的具体要求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故不合理。 (6)重点镇D位于南部,仅有一条公路与县城联系,如重点发展商贸,则需要较好的交通条件,最好能临近高速公路或水运交通,故重点镇D功能定位不合理。 (7)E的石化产业临北江,下游是城市甲,污染水源。 (8)高速公路布局不合理,应有利于县城和重点镇的交通联系,并应兼顾一般镇的交通组织,同时水库与高速公路作为区域重要的基础设施,其空间布置保证必要的安全距离。

- 1 【案例分析题】某城镇西部为低丘陵地貌,南部邻海,东部与内陆某省接壤,邻海岸线有一段沙滩海岸,沙质细软、干净,每年大部分时间风和日丽、风平浪静,另有一段礁石海岸,其余大部分海岸水文条件良好,适宜作深水码头。 该城镇体系内有多个城镇,其中A为中心城市,人口约100万,C为大型化工城市,D建有大型码头。各城镇之间有公路、铁路相连,并且规划在B与D、A与D之间修建两条高速公路。城市A、C、D建有污水处理厂,A、B、E、G、H建有供水厂。该城镇体系规划图如图2-3-2所示。对该城镇体系中的沿海城镇功能、各城镇之间交通及大型基础设施规划进行分析,并指出问题及调整建议。
- 2 【案例分析题】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 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 试结合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 3 【案例分析题】我国某大城市,市域内北部为丘陵地区,南部为平原地区,市域范围内现状有两个主要城市Y和Z,两城市相距60km,另外有若干中小城市。城市Y为市域的中心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100万,城市Z为临海的港口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40万,其他的中小城市人口规模为10万~20万不等。现状有一条国家级的高速公路南北向穿过市域,为协调市域城镇发展,配合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出了以石化为主的工业区A、以电子为主的工业区B、区域性物流园区C及4D级新机场等规划布局意见,同时还规划了环形高速公路等内容。根据提供的规划示意图(如图5所示),指出该规划在项目布局和道路交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4 【案例分析题】A市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丘陵地区。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在周边城镇群中定位为滨海旅游城市。区域概况:该市周边分布有甲、乙、丙三个城市,其中甲市位于A市西侧,距A市约200km,为我国东南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并已建成国际机场一座;乙市在A市北侧,距A市约140km,是我国重要的加工业产业基地;丙市为港口城市,距A市约160km。自然条件:该市自然生态环境较好,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北部部分山体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沿海地区中部海岸为约2km的平坦的沙质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西部主要为礁石海岸,但水深较浅;东部沿海为我国著名的红树林及海洋生物保护区。为充分发挥地域区位优势,进一步推动A市经济发展,根据A市在城镇群内滨海旅游城市的定位,结合A市城市发展现状,该市编制了以产业发展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如下:(1)等级结构:分为A、B、C、D四级。A为市域中心城市;C为市域副中心城市,未来城市发展区域;B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2)职能结构及产业定位:①A为市域中心城市,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②C市为现状县城,拟作为未来城市的副中心,为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定位为县级市,建设新型工业区,并布局大型区域电厂(装机容量4 8 0万KW)一座。③B1、B2、B3为现状县城,拟作为重点发展市域副中心城市,其中B1定位为工业型城市,并拟建设大型深水码头;B2定位为商贸城市;B3拟建设为东南地区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④D1为重点旅游城镇,为旅游集散中心,D2、D3、D4、D5重点发展工业。(3)交通规划:①为把该市建设成重要的港口城市,拟在B1进行建设深水港码头。②考虑到A市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拟定于市域西侧建设机场。③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完善道路交通体系网,拟加快环形公路网建设,重点建设L1、L2、L3三条道路,其中L1为连接B1、A及D1的高速公路,L2为B2、A及C的高速公路,L3为连接甲、B1及C的滨海道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问题】请指出:该规划在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及产业布局、交通等方面中的不合理之处,并简要提出改进意见。
- 5 【案例分析题】A市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丘陵地区。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在周边城镇群中定位为滨海旅游城市。区域概况:该市周边分布有甲、乙、丙三个城市,其中甲市位于A市西侧,距A市约200km,为我国东南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并已建成国际机场一座;乙市在A市北侧,距A市约140km,是我国重要的加工业产业基地;丙市为港口城市,距A市约160km。自然条件:该市自然生态环境较好,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北部山体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沿海地区中部海岸为约2km的平坦的沙质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西部主要为礁石海岸,但水深较浅;东部沿海为我国著名的红树林及海洋生物保护区。为充分发挥地域区位优势,进一步推动A市经济发展,根据A市在城镇群内滨海旅游城市的定位,结合A市城市发展现状,该市编制了以产业发展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如下图所示。主要内容如下:(1)等级结构分为A、B、C、D四级。A为市域中心城市;C为市域副中心城市,未来城市发展区域;B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2)职能结构及产业定位①A为市域中心城市,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②C市为现状县城,拟作为未来城市的副中心,为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定位为县级市,建设新型工业区,并布局大型区域电厂(装机容量480×104kW)一座。③B1、B2、B3为现状县城,拟作为重点发展市域副中心城市,其中B1定位工业型城市,并拟建设大型深水码头;B2定位商贸城市;B3拟建设为东南地区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④D1为重点旅游城镇,为旅游集散中心,D2、D3、D4、D5重点发展工业。(3)交通规划①为把该市建设成重要的港口城市,拟在B1进行建设深水港码头。②考虑到A市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拟定于市域西侧建设机场。③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完善道路交通体系网,拟加快环形公路网建设,重点建设L1、L2、L3三条道路,其中L1为连接B1、A及D1的高速公路,L2为B2、A及C的高速公路,L3为连接甲、B1及C的滨海道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图1-3-9 某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问题】请指出该规划在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及产业布局、交通等方面中的不合理之处,简要提出改进意见。
- 6 【案例分析题】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一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划基本符合发展要求。图1-3-3 某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示意图图1-3-4 某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2004~2020)【问题】试结合该市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在该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 7 【案例分析题】某城镇西部为低丘陵地貌,南部邻海,东部与内陆某省接壤,邻海岸线有一段沙滩海岸,沙质细软、干净,每年大部分时间风和日丽、风平浪静,另有一段礁石海岸,其余大部分海岸水文条件良好,适宜作深水码头。该城镇体系内有多个城镇,其中A城为中心城市,人口约100万,C城为大型化工城市,D城建有大型码头。各城镇之间有公路、铁路相连,并且规划在B城与D城、A城与D城之间修建2条高速公路。城市A、C、D建有污水处理厂,城市A、B、E、G、H建有供水厂。该城镇体系规划图如图1-3-8所示。图1-3-8 某城镇体系规划图【问题】对该城镇体系中的沿海城镇功能、各城镇之间交通及大型基础设施规划进行分析,并指出问题及调整建议。
- 8 【案例分析题】某县城一地块北依北山风景区,南邻南湖,现状东、西侧均为二类居住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该地块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用地,建筑高度不高于15 米容积率不大于1.5,建筑密度不大于35%,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定的规划条件已包含在土地出让合同中。A 公司依法开工后,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发现基地内有宋代墓葬。文物管理部门经考古勘探,确定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会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并公布了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县政府办公会会议纪要确定,文物保护范围的用地性质调整为对社会开放的街头游园,要求A 公司调整建设方案(调整后的建设用地范围如图5-2 所示)。 由于建设用地范围调整后造成A 公司的损失,A 公司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将规划容积率调整为1.6,其他规划条件不变。为补偿该公司的损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初步分析,原则同意了该要求。【问题】1.该出让地块的规划条件是否可以变更?并简述其理由?2.若规划条件可以变更,在核发新的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前,规划管理部门须经过哪些基本工作程序?若规划条件不可以变更。是否需要核发新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 9 【案例分析题】某小城市依山临河而建。城北为风景区(含北山水库),该风景区按规划保护较好。水库库容属中型,用作灌溉和城市水源,南河水源丰富,西河为水库泄洪道,沿河的人工堤岸能满足城区防洪要求。为发展旅游和完善市政设施等,该市初步拟定建设如下项目(如示意图)。图1-10-2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示意图(1)在西河的河滩地开发建设游乐中心及度假村。(2)水厂在原址扩建。(3)在北山风景区东入口南侧建旅游宾馆。(4)在东溪村西南侧建田园式度假村。(5)在城东北山脚下建2000m3汽油库。(6)在城区东南建污水处理厂。[2002年真题]【问题】请指出上述项目在环境安全和风景区保护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 10 【案例分析题】我国某大城市,市域内北部为丘陵地区,南部为平原地区。市域范围内现状有两个主要城市Y和Z,两城市相距约60km,另外有若干中小城市。城市Y为市域的中心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100万;城市Z为临海的港口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40万;其他中小城市人口规模为10万~20万不等。现状有一条国家级的高速公路南北向穿过市域,为协调市域城镇发展,配合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出了以石化为主的工业区A、以电子为主的工业区B、区域性物流园C及4D级新机场等的规划布局意见,同时还规划了环形高速公路等内容。图1-11-1 某市规划示意图【问题】根据提供的规划示意图,指出该规划在项目布局和道路交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下列不属于我国颁布的一系列有关城乡规划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的是() 。
- 公共设施按其使用性质分为( )。
- 对于居住区绿地率,新区建设需达到( ),旧区改造( )。
- 以下有关城市规划编制内容要求说法不正确的是( )。
- 计算道路网的密度,分析管线穿越地块的问题。可以采用矢量叠合的( )的叠合。
-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 )组织编制。
- 下列关于陆上普通消防站责任区划分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 关于一条车道的平均最大通行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要求道路及道路两旁提供一定的视距空间以保证行车安全,称为视距限界。限界分类中不包括()
- 根据国家关于主体功能区的提法及目标要求,市域城乡空间可划分为( )。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