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观案例题
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漂亮高雅。上大学时与同班同学恋爱,毕业后结婚,两人感情好,与公婆生活在一起。一天听到婆婆告诫丈夫:千万别怕老婆,得能管住她,活儿让她多干点儿。求助者听了虽很生气,但为了丈夫还是忍住了。还有一天晚上,求助者和丈夫为一个学术问题争论起来,气氛还算平和。后来婆婆进来“旁听”两人斗嘴,为顾全面子两人都突然绷紧面孔,提高嗓门。结婚一年多以来这种事情时常发生。近一个月以来,下班不想回家,失眠,食欲下降,胃不舒服,体重降了十多斤,做胃镜未查出问题。求助者不知如何是好,内心很矛盾,也很痛苦,主动前来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在婆媳问题上,你需要我帮你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求助者:情况我都说过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能告诉我吗?心理咨询师:对这件事你想怎么办呢?求助者:我也不知道,所以就来咨询了。心理咨询师:那你现在思考一下可以吗?求助者:我早想过了,但我想不出来什么。心理咨询师:那你能说说你都想了什么吗?求助者:我想和婆婆搞好关系,婆婆别老是干预我们夫妻间的事情。我想和她分开过,那样我就要买房子,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况且丈夫是独生子也很孝顺。我现在都快烦死了,为这事吃不下、睡不着,工作也没精打采,什么事也不想干。我今天来就是想让你告诉我到底该怎么办?心理咨询师:你先试想一下,如果你去商场买衣服,漂亮的衣服很贵:而便宜的衣服又不漂亮。你说你怎么办啊?求助者:我既想要漂亮的衣服,还不想多花钱。心理咨询师:想要漂亮的衣服还不想多花钱,那怎么办啊?求助者:(沉默)没法办。心理咨询师:没法办,但又必须买一件,怎么办?求助者:(沉默)只能选一个。心理咨询师:选哪个? 求助者:我可能会根据我的经济能力来选择。心理咨询师:你想想,你不知道是和婆婆生活在一起还是分开单过,不就是像买衣服一样吗?因为两个各有利弊,你不是不知道怎样做,你是想选哪个都只要利,不要弊,是吗?求助者:好像是这样的,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说我太追求完美了吗?心理咨询师:你觉得呢?求助者:我懂了,我知道该怎么办了……心理咨询师:你看,通过心理咨询,你获得了成长,解决了自身的问题,我为你高兴,你最后怎么选,告诉我一声好吗?
题目:单选:心理咨询师没有直接回答求助者“该怎么办”,表明心理咨询师要( )。 - A 、促成求助者改变认知
- B 、促使求助者发现问题
- C 、促使求助者自我成长
- D 、促使求助者认真思考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正确答案:D】

- 1 【客观案例题】心理咨询师在这段咨询中没有表达()。
- A 、完整接纳
- B 、热情
- C 、积极关注
- D 、真诚
- 2 【客观案例题】单选: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时,最恰当的做法是( )。
- A 、启发求助者寻求帮助
- B 、因求助者拒绝帮助而停止咨询
- C 、协助求助者改善人际关系
- D 、因求助者拒绝帮助而强制咨询
- 3 【客观案例题】多选:心理咨询师在求助者的回答中了解到的资料包括( )。
- A 、家庭状况
- B 、工作状况
- C 、情绪症状
- D 、经济状况
- 4 【客观案例题】多选: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没有使用的技术是( )。
- A 、自我开放技术
- B 、具体化技术
- C 、情感表达技术
- D 、面质技术
- 5 【客观案例题】单选:对本案例的咨询,心理咨询师应将重点放在帮助该求助者( )。
- A 、解决夫妻矛盾
- B 、改善情绪症状
- C 、尽快恢复生理功能
- D 、矫正行为偏差
- 6 【客观案例题】多选: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没有使用的技术是( )。
- A 、自我开放
- B 、具体化
- C 、面质技术
- D 、指导技术
- 7 【客观案例题】单选: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态度是( )。
- A 、完全接纳
- B 、一视同仁
- C 、通情达理
- D 、积极关注
- 8 【客观案例题】单选:心理咨询师没有告诉求助者该怎么办,表明心理咨询师要( )。
- A 、避免求助者移情
- B 、促成求助者自我改变
- C 、避免求助者阻抗
- D 、促成求助者自我探索
- 9 【客观案例题】多选: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没有使用的技术是()。
- A 、自我开放
- B 、对峙技术
- C 、具体化技术
- D 、参与性概述
- 10 【客观案例题】多选: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没有使用的技术是( )。
- A 、自我开放技术
- B 、指导技术
- C 、面质技术
- D 、具体化技术
热门试题换一换
- 该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的主要特征包括()。
-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2岁,大学生。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好!请问我能为你提供什么帮助?求助者:我最近心情不好,经常感觉紧张、烦躁,不能集中注意力,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心理咨询师:你能谈谈是什么事情让你的心情不好吗?求助者:我复习考研已经一段时间了。前一段时间,我突然发现以前复习的好多内容都记不清楚了。我心里一下子就慌了,上自习的时候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看一会儿书就想到“这次再复习不好怎么办?考不上研究生前途就渺茫了!”,一想到这些我就非常紧张,拼命告诉自己“抓紧时间复习,要提高学习效率”。可越是这样,就越紧张不安,越难以集中精力复习,学习效率也大大下降。心理咨询师:以前学习的内容忘记很多,现在你急切地想复习好,但越是急切,你越是紧张、烦躁,对吗?求助者:是啊,您能帮帮我吗?心理咨询师:你认为导致你出现这种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求助者:因为以前学习的效果不好,如果效果好的话,就不会出现现在的问题了。 心理咨询师:哦,你认为以前学习效果不好是问题的原因,对此我有些不同的看法。你说的原因在心理学中只能称为问题的诱发性事件,而不是导致你问题的直接原因。求助者:不是直接原因?那什么是直接原因呢?心理咨询师:直接原因是你对以前学习效果不好这件事的想法。求助者:想法?什么意思?心理咨询师: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某个周末的傍晚,你在校园里散步,这时你的一个同学迎面走来,你高兴地与他打招呼,但他却与你擦肩而过,根本就没理你。这个时候,你会怎么样?求助者:我会很生气。他怎么可以这么轻视我!心理咨询师:那我现在告诉你,他之所以没理你,是因为他刚接到邻居的电话,说他家里出了急事,让他尽快赶回家。你们相遇的时候,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家人现在的情况,正在为家人担心,根本没有察觉到有熟人和他打招呼。求助者:哦,原来是这样。心理咨询师:现在,你还会生他的气吗?求助者:当然不会!心理咨询师:你看,你与同学打招呼这件事,两种情况都是他没有理你,但你前后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你对这件事的想法发生了变化。求助者:的确是这样。心理咨询师:我们回到你现在的问题,很多考研的同学在复习的时候都遇到过挫折,这是很常见的事,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出现你这种状态,为什么呢?求助者:(沉默)……是我想法的问题?心理咨询师:是的,正是你的想法导致了你现在的问题。与该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刺激事件是( )。
- “这是不是应了一个说法,无事生非?”表明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
- 从资料中可以发现求助者()。
- 冲击疗法中的所谓极限的标志是()。
- 病理性抑郁具有的核心症状包括()。
- 为明确诊断需进行哪些鉴别诊断?
- 单选:沉默之前心理咨询师所做的是( )。
- 多选: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没有使用的技术是()。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