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造师案例题
题干:某城市桥梁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最大尺寸:长8米、宽6米、高3米,梁体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跨越既有道路部分,梁跨度30米,支架高20米。钻孔桩施工过程中,1号台2号桩基下钢筋笼时,发现该桩位产生了缩颈现象,导致钢筋笼无法正常下到设计标高,施工方于是提起钢筋笼,重新钻进成孔,清孔后再次下笼。(1)针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编制了专项方案,采取了以下防裂措施:混凝土浇筑安排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根据施工正值夏季的特点,决定采用浇水养护;按规定在混凝土中适量埋入大石块。(2)项目部新购买了一套性能较好、随机合格证齐全的张拉设备,张拉设备由专人管理,并进行了千斤顶与压力表的配套校验,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之间的关系曲线,张拉设备配套校验,配套使用。(3)跨越既有道路部分为现浇梁施工,采用支撑间距较大的门洞支架,为此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对支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作了验算。
题目:试述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是什么?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1)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
(2)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
(3)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4)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 1 【多选题】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有( )。
- A 、热膨胀裂缝
- B 、冷收缩裂缝
- C 、表面裂缝
- D 、贯穿裂缝
- E 、细微裂缝
- 2 【多选题】城市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包括( )。
- A 、施工环境的影响
- B 、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 C 、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
- D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 E 、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
- 3 【多选题】浇筑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有( )。
- A 、混凝土结构体积
- B 、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
- C 、混凝土收缩变形
- D 、气温变化
- E 、内外约束条件
- 4 【多选题】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 A 、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速凝减水剂
- B 、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适当提高冰灰比,增加水泥用量
- C 、降低混凝土的人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当设计无要求时,控制在25摄氏度以内)。如降低拌和水温度(拌和水中加冰屑或用地下水);骨料用水冲洗降温,避免暴晒
- D 、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并进行养护
- E 、可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水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带出,进行人工导热
- 5 【单选题】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 )不足。
- A 、抗剪强度
- B 、抗压强度
- C 、抗拉强度
- D 、抗弯刚度
- 6 【多选题】浇筑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有()。
- A 、混凝土结构体积
- B 、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
- C 、混凝土收缩变形
- D 、气温变化
- E 、内外约束条件
- 7 【单选题】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不足。
- A 、抗剪强度
- B 、抗压强度
- C 、抗拉强度
- D 、抗弯刚度
- 8 【建造师案例题】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是什么?
- 9 【建造师案例题】试述防止混凝土构筑物产生裂缝的控制措施。
- 10 【多选题】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温控指标应符合()。
- A 、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40℃
- B 、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
- C 、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 D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 E 、混凝土浇筑体的升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热门试题换一换
- 我国南方海港的水位变动区,当构件的箍筋为直径8mm时,主筋保护层的最小厚度为( )。
- 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是合同履行的原则中的( )。
-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事前分析可能导致项目目标偏离的各种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这种控制称为( )。
- 业主确定的工程项目设计变更工作流程,属于工作流程组织中的( )。
- 某建设项目包括主体工程与配套工程两部分。项目采取公开招标方式,主体工程由建设单位直接组织招标,配套项目采取委托代理招标方式。主体工程公开招标过程出现了以下事件:事件一:招标方于5月8日起发出招标文件,文件中确定5月23日为投标截止日,并于5月10日停止出售招标文件,资格审查合格的6家单位领取了招标文件。事件二:招标文件中规定:如果投标人的报价高于招标控制价一律确定为无效标。招标方请咨询机构代为编制了招标控制价,并考虑投标人存在着为招标方有无垫资施工的情况编制了两个不同的招标控制价,以适应投标人情况。事件三:5月15日招标方通知各投标人,原招标工程的土方量增加20%,项目范围也进行了调整,各投标人据此对投标报价进行了调整计算。事件四:招标文件中规定,投标人可以用抵押方式进行投标担保,并规定投标保证金额为投标价格的5%不得少于100万元,投标保证金有效期时间同投标有效期。事件五:按照5月23日的投标截止时间要求,外地的一个投标人于5月21日从邮局寄出了投标文件,由于天气原因5月25日招标人收到投标文件。本地A公司于5月22日将投标文件密封加盖了本企业公章并由准备承担此项目的项目经理本人签字按时送达招标方。本地B公司于5月20日送达投标文件后,5月22日又递送了降低报价的补充文件,补充文件未对5月20日送达文件的有效性进行说明。本地C公司于5月19日送达投标文件后,考虑自身竞争实力于5月22日通知招标方退出竞标。事件六:开标会议由本市常务副市长主持。开标会议上对退出竞标的C公司未宣布其单位名称。本次参加投标单位仅有5个单位,开标后宣布各单位报价与招标控制价时发现5个投标报价均高于招标控制价20%以上,投标人对招标控制价的合理性当场提出异议。与此同时招标方代表宣布5家投标报价均不符合招标文件规定,此次招标作废,请投标人等待通知(诺某投标人退出竞标其保证金在确定中标人后退还)。3天后招标方决定6月1日重新招标,招标方调整招标控制价并说明原投标文件有效。7月15日经评标委员会评定本地区无中标单位,由于外地某公司报价最低故确定其为中标人。事件七:7月16日发出中标通知书。通知书中规定,中标人自收到中标书之日起30天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签订书面合同,与此同时招标方通知中标人与未中标人。投标保证金在开工前30天内退还。中标人提出投标保证金不需归还,当作履约担保使用。事件八:中标单位签订合同后,将中标工程项目中的三分之二工程量分包给某未中标人E,未中标人E又将其转包给外地的农民施工单位。配套项目投资估算为9 800万元人民币,招标人确定K公司为招标代理机构,由K公司负责制定招标方案,经招标人批准后由K公司组织实施。K公司制定的招标方案提出:项目公开招标并采取资格后审方式对投标人进行审查;在评标方法中规定以合格投标人投标报价平均值作为基准值,按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确定中标人;投标有效期为90天。配套工程招标过程中出现以下事件:事件一:招标公告发布之后,有22个单位要求参加投标。招标代理机构为减少潜在投标人数量,要求在开标前完成资格审查,共有12家潜在投标人资格审查合格,参加投标。事件二:开标时宣读各投标人报价时,H投标人报价为6 350万元人民币,为最低投标报价,评标委员会即确定H为中标人。事件三:在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后10天,A投标人撤回其投标文件。事件四:评标时,发现M投标人为联合体投标,投标文件中却没有附联合体共同投标协议。问题:1.主体工程招标过程中存在那些问题?并说明理由。2.配套工程招标过程中存在那些问题?并说明理由。
- 如果施工单位提出工期顺延2.5个月的要求,总监理工程师应批准工程延期多少?为什么?
- 在下列情形中,代理人应当向被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有( )。
- 施工方案的优化中,( )的优化要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有技术上的先进性。
-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验收的依据有()。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