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造师案例题 某大型顶进箱涵工程为三孔箱涵,箱涵总跨度22m,高5m,总长度33.66m,共分三节,需穿越5条既有铁路站场线;采用钢板桩后背,箱涵前设钢刃脚,箱涵顶板位于地面以下0.6m,箱涵穿越处有一条自来水管需保护。地下水位于地面以下3m处。箱涵预制工作坑采用放坡开挖,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项目部编制了轨道加固方案,采用轨束梁加固线路,以保障列车按正常速度行驶;制定了顶进时对桥(涵)体各部位的测量监控方案,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按原进度计划,箱涵顶进在雨期施工前完成。开工后,由于工作坑施工缓慢,进度严重拖后。预制箱涵达到设计强度并已完成现场线路加固后,顶进施工已进入雨期。项目部加强了降排水工作后开始顶进施工。为抢进度保工期,采用轮式装载机直接开入箱涵孔内铲挖开挖面土体,控制开挖面坡度为1:0.65,钢刃脚进土50mm;根据土质确定挖土进尺为0.5m,并且在列车运营过程中连续顶进。 箱涵顶进接近正常运营的第一条线路时,遇一场大雨。第二天,正在顶进施工时,开挖面坍塌,造成了安全事故。 问题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根据背景资料介绍,箱涵工作坑属面状基坑,降水井宜在坑外缘呈封闭状态布置,距坡线 1~2m。顶进作业应在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以下0.5~1.0m进行,雨期施工时应做好防洪及防雨排水工作。 箱涵穿越自来水管线时可采用暴露管线和加强施工监测的保护法。 项目部编制的轨道加固与测量监控方案及实施过程存在如下问题: (1)大型箱涵采用轨束梁加固。 (2)仅对桥(涵)体各部位监控量测。 (3)方案批准手续不正确。 正确的做法: (1)孔径较大的箱涵可用横梁加盖、纵横梁、工字轨束梁及钢板脱壳法加固。 (2)在顶进过程中,应对线路加固系统、桥(涵)体各部位、顶力系统和后背进行量测监控。 (3)测量监控方案应纳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上一级批准,有变更时要办变更审批。 项目部应逐级落实施工进度计划,最终通过施工任务书由班组实施;应监督进度计划的实施,当发现进度计划执行受到干扰时,采取调度措施;实施进度计划中出现偏差时应及时调整。 加固方案和顶进施工中存在的引起列车颠覆的隐患: (1)线路加固方案不满足安全要求。 (2)加固方案中没限制列车速度。 (3)施工中箱涵连续顶进。 开挖面坍塌的原因: (1)开挖面坡度大于1:0.75,放坡过陡。 (2)采用铲车逆坡挖土。 (3)钢刃脚进土小于100mm,超前挖土。 (4)雨水减小了开挖面稳定性。 (5)列车行驶增加了坡顶荷载。

- 1 【建造师案例题】 (一) 某大型桥梁工程,主跨为5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T形梁,T形梁施工采用预制吊袋,预应力采用后张法施工。 施工单位项目部对该工程施工现场的生产要素管理做了详细的安排。施工的组织形式采取矩阵式管理组织形式。施工中所使用的钢材为预应力钢绞线。 为了达到提高机械作业的生产率,降低机械运转费用和延长机械使用的寿命,在组织机械化施工时,特别注重了系列机械的组合。 在桥梁基础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为卵石和漂石,施工单位采用液压旋挖钻孔机进行钻孔施工。 问题:(一)
- 2 【建造师案例题】 (一) 某大型桥梁工程,主跨为5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T形梁,T形梁施工采用预制吊袋,预应力采用后张法施工。 施工单位项目部对该工程施工现场的生产要素管理做了详细的安排。施工的组织形式采取矩阵式管理组织形式。施工中所使用的钢材为预应力钢绞线。 为了达到提高机械作业的生产率,降低机械运转费用和延长机械使用的寿命,在组织机械化施工时,特别注重了系列机械的组合。 在桥梁基础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为卵石和漂石,施工单位采用液压旋挖钻孔机进行钻孔施工。 问题:(一)
- 3 【建造师案例题】 (一) 某大型桥梁工程,主跨为5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T形梁,T形梁施工采用预制吊袋,预应力采用后张法施工。 施工单位项目部对该工程施工现场的生产要素管理做了详细的安排。施工的组织形式采取矩阵式管理组织形式。施工中所使用的钢材为预应力钢绞线。 为了达到提高机械作业的生产率,降低机械运转费用和延长机械使用的寿命,在组织机械化施工时,特别注重了系列机械的组合。 在桥梁基础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为卵石和漂石,施工单位采用液压旋挖钻孔机进行钻孔施工。 问题:(一)
- 4 【建造师案例题】 (一) 某大型桥梁工程,主跨为5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T形梁,T形梁施工采用预制吊袋,预应力采用后张法施工。 施工单位项目部对该工程施工现场的生产要素管理做了详细的安排。施工的组织形式采取矩阵式管理组织形式。施工中所使用的钢材为预应力钢绞线。 为了达到提高机械作业的生产率,降低机械运转费用和延长机械使用的寿命,在组织机械化施工时,特别注重了系列机械的组合。 在桥梁基础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为卵石和漂石,施工单位采用液压旋挖钻孔机进行钻孔施工。 问题:(一)
- 5 【建造师案例题】 (一) 某大型桥梁工程,主跨为5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T形梁,T形梁施工采用预制吊袋,预应力采用后张法施工。 施工单位项目部对该工程施工现场的生产要素管理做了详细的安排。施工的组织形式采取矩阵式管理组织形式。施工中所使用的钢材为预应力钢绞线。 为了达到提高机械作业的生产率,降低机械运转费用和延长机械使用的寿命,在组织机械化施工时,特别注重了系列机械的组合。 在桥梁基础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为卵石和漂石,施工单位采用液压旋挖钻孔机进行钻孔施工。 问题:(一)
- 6 【建造师案例题】 某大型顶进箱涵工程为三孔箱涵,箱涵总跨度22m,高5m,总长度33.66m,共分三节,需穿越5条既有铁路站场线;采用钢板桩后背,箱涵前设钢刃脚,箱涵顶板位于地面以下0.6m,箱涵穿越处有一条自来水管需保护。地下水位于地面以下3m处。箱涵预制工作坑采用放坡开挖,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项目部编制了轨道加固方案,采用轨束梁加固线路,以保障列车按正常速度行驶;制定了顶进时对桥(涵)体各部位的测量监控方案,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按原进度计划,箱涵顶进在雨期施工前完成。开工后,由于工作坑施工缓慢,进度严重拖后。预制箱涵达到设计强度并已完成现场线路加固后,顶进施工已进入雨期。项目部加强了降排水工作后开始顶进施工。为抢进度保工期,采用轮式装载机直接开入箱涵孔内铲挖开挖面土体,控制开挖面坡度为1:0.65,钢刃脚进土50mm;根据土质确定挖土进尺为0.5m,并且在列车运营过程中连续顶进。 箱涵顶进接近正常运营的第一条线路时,遇一场大雨。第二天,正在顶进施工时,开挖面坍塌,造成了安全事故。 问题
- 7 【建造师案例题】 某大型顶进箱涵工程为三孔箱涵,箱涵总跨度22m,高5m,总长度33.66m,共分三节,需穿越5条既有铁路站场线;采用钢板桩后背,箱涵前设钢刃脚,箱涵顶板位于地面以下0.6m,箱涵穿越处有一条自来水管需保护。地下水位于地面以下3m处。箱涵预制工作坑采用放坡开挖,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项目部编制了轨道加固方案,采用轨束梁加固线路,以保障列车按正常速度行驶;制定了顶进时对桥(涵)体各部位的测量监控方案,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按原进度计划,箱涵顶进在雨期施工前完成。开工后,由于工作坑施工缓慢,进度严重拖后。预制箱涵达到设计强度并已完成现场线路加固后,顶进施工已进入雨期。项目部加强了降排水工作后开始顶进施工。为抢进度保工期,采用轮式装载机直接开入箱涵孔内铲挖开挖面土体,控制开挖面坡度为1:0.65,钢刃脚进土50mm;根据土质确定挖土进尺为0.5m,并且在列车运营过程中连续顶进。 箱涵顶进接近正常运营的第一条线路时,遇一场大雨。第二天,正在顶进施工时,开挖面坍塌,造成了安全事故。 问题
- 8 【建造师案例题】 某大型顶进箱涵工程为三孔箱涵,箱涵总跨度22m,高5m,总长度33.66m,共分三节,需穿越5条既有铁路站场线;采用钢板桩后背,箱涵前设钢刃脚,箱涵顶板位于地面以下0.6m,箱涵穿越处有一条自来水管需保护。地下水位于地面以下3m处。箱涵预制工作坑采用放坡开挖,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项目部编制了轨道加固方案,采用轨束梁加固线路,以保障列车按正常速度行驶;制定了顶进时对桥(涵)体各部位的测量监控方案,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按原进度计划,箱涵顶进在雨期施工前完成。开工后,由于工作坑施工缓慢,进度严重拖后。预制箱涵达到设计强度并已完成现场线路加固后,顶进施工已进入雨期。项目部加强了降排水工作后开始顶进施工。为抢进度保工期,采用轮式装载机直接开入箱涵孔内铲挖开挖面土体,控制开挖面坡度为1:0.65,钢刃脚进土50mm;根据土质确定挖土进尺为0.5m,并且在列车运营过程中连续顶进。 箱涵顶进接近正常运营的第一条线路时,遇一场大雨。第二天,正在顶进施工时,开挖面坍塌,造成了安全事故。 问题
- 9 【建造师案例题】 某大型顶进箱涵工程为三孔箱涵,箱涵总跨度22m,高5m,总长度33.66m,共分三节,需穿越5条既有铁路站场线;采用钢板桩后背,箱涵前设钢刃脚,箱涵顶板位于地面以下0.6m,箱涵穿越处有一条自来水管需保护。地下水位于地面以下3m处。箱涵预制工作坑采用放坡开挖,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项目部编制了轨道加固方案,采用轨束梁加固线路,以保障列车按正常速度行驶;制定了顶进时对桥(涵)体各部位的测量监控方案,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按原进度计划,箱涵顶进在雨期施工前完成。开工后,由于工作坑施工缓慢,进度严重拖后。预制箱涵达到设计强度并已完成现场线路加固后,顶进施工已进入雨期。项目部加强了降排水工作后开始顶进施工。为抢进度保工期,采用轮式装载机直接开入箱涵孔内铲挖开挖面土体,控制开挖面坡度为1:0.65,钢刃脚进土50mm;根据土质确定挖土进尺为0.5m,并且在列车运营过程中连续顶进。 箱涵顶进接近正常运营的第一条线路时,遇一场大雨。第二天,正在顶进施工时,开挖面坍塌,造成了安全事故。 问题
- 10 【建造师案例题】 某大型顶进箱涵工程为三孔箱涵,箱涵总跨度22m,高5m,总长度33.66m,共分三节,需穿越5条既有铁路站场线;采用钢板桩后背,箱涵前设钢刃脚,箱涵顶板位于地面以下0.6m,箱涵穿越处有一条自来水管需保护。地下水位于地面以下3m处。箱涵预制工作坑采用放坡开挖,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项目部编制了轨道加固方案,采用轨束梁加固线路,以保障列车按正常速度行驶;制定了顶进时对桥(涵)体各部位的测量监控方案,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按原进度计划,箱涵顶进在雨期施工前完成。开工后,由于工作坑施工缓慢,进度严重拖后。预制箱涵达到设计强度并已完成现场线路加固后,顶进施工已进入雨期。项目部加强了降排水工作后开始顶进施工。为抢进度保工期,采用轮式装载机直接开入箱涵孔内铲挖开挖面土体,控制开挖面坡度为1:0.65,钢刃脚进土50mm;根据土质确定挖土进尺为0.5m,并且在列车运营过程中连续顶进。 箱涵顶进接近正常运营的第一条线路时,遇一场大雨。第二天,正在顶进施工时,开挖面坍塌,造成了安全事故。 问题
- 项目部查验的技术交底记录包括哪些方面?
- 某特种设备安装工程项目,业主与施工总承包企业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由于该施工总承包企业的施工设备不能到位,便将某专业性很强的非主体、非关键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专业承包企业,并签订了专业承包合同。专业承包企业将钢筋、混凝土、脚手架、模板作业又分包给某劳务分包企业,并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 在大批量采购时,施工总承包企业为了选择一家合格的物资供应商而采用“询价—报价”方式,从而选择了一家供应商,双方签订了物资采购合同。某次物资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规格不符合合同规定,双方发生争执。
- 建筑施工企业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等,应当在变更后( )日内,到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变更手续。
- 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核心是(),其主要目的在于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 面层主要类型为沥青混凝土、厂拌沥青碎石、整齐石块和条石的路面等级为()路面。
- 下列属于项目动态控制进度纠偏措施中技术措施的有()。
- 按规定,地上燃气管道不得在堆积易燃、易爆材料和具有腐蚀性液体的场地下面穿越,而燃气管道穿越()等物体下面时,应将燃气管道敷设于套管内。
- 关于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质量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有( )。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