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分析题某镇位于我国西部某大河沿岸,临近国家重要的高山林业水源涵养区。该镇对外交通便捷,旅游资源丰富。作为传统的农业城镇,近年来在国家扶贫开发、生态移民、重点培育旅游服务基地等政策的支持下,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该镇近期拟依托水电资源优势,发展电解铝等产业。镇区2009年现状人口2860,建设用地49.2公顷,人均172平方米,规划预测到2020年人口规模达到6000左右,建设用地为89.4公顷,人均149平方米。镇区空间发展主要向东、向西两翼拓展,规划布局简图如图2所示。【问题】试指出该镇总体规划中在城镇规模、产业发展及其布局、道路、市政设施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明理由。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1)城镇规模:①该镇处于水源保护区,一直执行生态移民政策,且是传统农业镇,11年时间人口从2800多增加到6000,明显不合理。②该镇处于西北地区难得的富水之地,土地资源异常珍贵,所以应该节约用地,人均149平方米的用地显然太过浪费,也不符合国家不超过140平方米的规定。③过境交通不能布置过多商业、工业、居住。 (2)产业发展:产业布局不合理,电解铝属化工产业,对城市污染太大,与旅游城市定位不符。 (3)布局:①工业用地位于上风上水方向,污染严重。②工业与景区太近。③旅游接待用地侵占景区范围。④工业用地临近河岸布置不合理,占据岸线资源。⑤学校与对外交通太近,有干扰。⑥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之间没有隔离带。⑦公共设施不集中,应该集中设置公共设施中心。⑧汽车站应在城市边缘。⑨沿河没有绿化带。⑩小规模城镇宜紧凑布局,该镇为两翼发展,不妥。 (4)道路:①路网结构混乱,级别划分不明,系统性太差。②过境交通穿越城市,且对城市开口过多,对城市干扰较大。③过多丁字路口和斜交路口。④小学和医院可达性太差。 (5)市政设施:垃圾填埋场离建成区和水体都太近,且没有绿化隔离带和防护带,污染严重,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缺少给水、污水、雨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

- 1 【案例分析题】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市域内现有中心城市1个,一般县6个,一条河流自西向东流经中心城市北部,在中心城市东北方向河中有一河心岛,在东部沿海有甲、乙、丙3个港口,其中甲为渔港,乙、丙为货港。按照规划方案拟依托甲港发展化工业,依托乙、丙港发展重化工业;在机场附近安排了机械工业,在河心岛上设有工业用地,6个一般县均设工业园区。图1 某市规划示意图问题:根据以上说明及规划示意图(图1),请指出该市在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选址及交通方面存在的问题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意见。
- 2 【案例分析题】A市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丘陵地区。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在周边城镇群中定位为滨海旅游城市。区域概况:该市周边分布有甲、乙、丙三个城市,其中甲市位于A市西侧,距A市约200km,为我国东南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并已建成国际机场一座;乙市在A市北侧,距A市约140km,是我国重要的加工业产业基地;丙市为港口城市,距A市约160km。自然条件:该市自然生态环境较好,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北部部分山体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沿海地区中部海岸为约2km的平坦的沙质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西部主要为礁石海岸,但水深较浅;东部沿海为我国著名的红树林及海洋生物保护区。为充分发挥地域区位优势,进一步推动A市经济发展,根据A市在城镇群内滨海旅游城市的定位,结合A市城市发展现状,该市编制了以产业发展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如下:(1)等级结构:分为A、B、C、D四级。A为市域中心城市;C为市域副中心城市,未来城市发展区域;B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2)职能结构及产业定位:①A为市域中心城市,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②C市为现状县城,拟作为未来城市的副中心,为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定位为县级市,建设新型工业区,并布局大型区域电厂(装机容量4 8 0万KW)一座。③B1、B2、B3为现状县城,拟作为重点发展市域副中心城市,其中B1定位为工业型城市,并拟建设大型深水码头;B2定位为商贸城市;B3拟建设为东南地区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④D1为重点旅游城镇,为旅游集散中心,D2、D3、D4、D5重点发展工业。(3)交通规划:①为把该市建设成重要的港口城市,拟在B1进行建设深水港码头。②考虑到A市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拟定于市域西侧建设机场。③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完善道路交通体系网,拟加快环形公路网建设,重点建设L1、L2、L3三条道路,其中L1为连接B1、A及D1的高速公路,L2为B2、A及C的高速公路,L3为连接甲、B1及C的滨海道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问题】请指出:该规划在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及产业布局、交通等方面中的不合理之处,并简要提出改进意见。
- 3 【案例分析题】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丘陵地区,盛产水果、海产品,风景旅游资源丰富,部分山体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东湾为水产资源保护区,沿海分布大量的红树林、湿地、沙滩及礁石。外商根据东、西两个海湾均具有建深水港的良好条件和对市场、区位等其他因素的综合考虑,计划在该市投巨资兴建大型石化项目。据此,该市编制了以发展石化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其要点如下:(1)等级结构:A、B、C、D四级。 A为市域中心城市;B为市域副中心城市;C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2)职能结构:C1、C2、C3、C4、C5以发展石化工业为主要职能;D13、D14、D15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职能;其余均为综合职能。(3)交通:考虑到东湾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规划拟在东湾进行局部填海建设深水港码头。为促进市域协调发展,规划建设环状高速公路网和若干条一、二级公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该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如图4所示:【问题】根据以上说明和规划示意图,指出港口选址、石化规划布局及高速公路选线存在什么问题,说明主要理由并提出改进意见。
- 4 【案例分析题】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丘陵地区,盛产水果,海产品,风景旅游资源丰富,部分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东湾为水产资源保护区,沿海分布大量红树林,湿地、沙滩和礁石。外商根据东、西两个海湾均具有建深水港的良好条件和场、区位等其它因素的综合考虑,计划在该市投巨资兴建大型石油目。据此,该市编制了以发展石油化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其要点如下:l、等级结构:分为A、B、C、D四级。A为市域中心城市;B为市域副中心城市;C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注册城市规划师2、职能结构:C1、C2、C3、C4、C5以发展石化工业为主要职能;D13、D14、D15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职能;其余均为综合职能。3、交通:考虑到东湾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拟在东湾进行局部填海建设没深水港码头。为促进市域协调发展规划建设环状高速公路网和若干条一。二级公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
- 5 【案例分析题】某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省份,长江南侧,处于我国沿海发展轴线和沿江发展轴线的交汇地带,距区域中心城市上海约100km。该市历史悠久,古城区位于城市西侧,西邻风景区,环境优美、特色突出。城市中水系较发达。上一版总体规划中明确城市向东北和北向发展。本次规划期限为1995—2010年,市域总面积1142km2,规划市区人口45万人,规划建设用地40km2。图1-1-19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图(1995~2010)【问题】请根据题目提供的该市基本情况及总体规划图,对该市总体规划提出概要评析意见。
- 6 【案例分析题】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丘陵地区,盛产水果、海产品,风景旅游资源丰富,部分地区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东湾为水产资源保护区,沿海分布大量红树林、湿地、沙滩和礁石。外商根据东、西两个海湾均具有建深水港的良好条件和场、区位等其他因素的综合考虑,计划在该市投巨资兴建大型石油项目。据此,该市编制了以发展石油化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其要点如下。1.等级结构:分A、B、C、D四级。A为市域中心城市;B为市域副中心城市;C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2.职能结构:C1、C2、C3、C4、C5以发展石化工业为主要职能;D13、D14、D15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职能;其余均为综合职能。3.交通:考虑到东湾已有的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拟在东湾进行局部填海,建设深水港码头。为促进市域协调发展,规划建设环状高速公路网和若干条一、二级公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该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如图1-3-6所示。图1-3-6 某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问题】根据以上说明及规划示意图,指出港口选址、石化工业布局及高速公路选线存在什么问题,并说明主要理由和提出改进意见。
- 7 【案例分析题】A市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丘陵地区。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在周边城镇群中定位为滨海旅游城市。区域概况:该市周边分布有甲、乙、丙三个城市,其中甲市位于A市西侧,距A市约200km,为我国东南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并已建成国际机场一座;乙市在A市北侧,距A市约140km,是我国重要的加工业产业基地;丙市为港口城市,距A市约160km。自然条件:该市自然生态环境较好,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北部山体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沿海地区中部海岸为约2km的平坦的沙质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西部主要为礁石海岸,但水深较浅;东部沿海为我国著名的红树林及海洋生物保护区。为充分发挥地域区位优势,进一步推动A市经济发展,根据A市在城镇群内滨海旅游城市的定位,结合A市城市发展现状,该市编制了以产业发展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如下图所示。主要内容如下:(1)等级结构分为A、B、C、D四级。A为市域中心城市;C为市域副中心城市,未来城市发展区域;B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2)职能结构及产业定位①A为市域中心城市,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②C市为现状县城,拟作为未来城市的副中心,为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定位为县级市,建设新型工业区,并布局大型区域电厂(装机容量480×104kW)一座。③B1、B2、B3为现状县城,拟作为重点发展市域副中心城市,其中B1定位工业型城市,并拟建设大型深水码头;B2定位商贸城市;B3拟建设为东南地区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④D1为重点旅游城镇,为旅游集散中心,D2、D3、D4、D5重点发展工业。(3)交通规划①为把该市建设成重要的港口城市,拟在B1进行建设深水港码头。②考虑到A市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拟定于市域西侧建设机场。③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完善道路交通体系网,拟加快环形公路网建设,重点建设L1、L2、L3三条道路,其中L1为连接B1、A及D1的高速公路,L2为B2、A及C的高速公路,L3为连接甲、B1及C的滨海道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图1-3-9 某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问题】请指出该规划在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及产业布局、交通等方面中的不合理之处,简要提出改进意见。
- 8 【案例分析题】某镇位于我国西部某大河沿岸,邻近国家重要的高山林业水源涵养区。该镇对外交通便捷、旅游资源丰富。作为传统的农业城镇,近年来在国家扶贫开发、生态移民、重点培育旅游服务基地等政策的支持下,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该镇近期拟依托水电资源优势,发展电解铝等产业。 镇区2009 年现状人口2860 人,建设用地49.2 公顷,人均172 平方米。规划预测到2020 年人口规模达到6000 人左右,建设用地为89.4 公顷,人均149 平方米。镇区空间发展主要向东、西两翼拓展,规划布局简图如图2 所示。图2 某镇总体规划用地布局示意图【问题】试指出该镇总体规划中在城镇规模、产业发展及其布局、道路、市政设施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明理由。
- 9 【案例分析题】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市域内现有中心城市1个,一般县6个,一条河流自西向东流经中心城市北部,在中心城市东北方向河中有一河心岛,在东部沿海有甲、乙、丙3个港口,其中甲为渔港,乙、丙为货港。按照规划方案拟依托甲港发展化工业,依托乙、丙港发展重化工业;在机场附近安排了机械工业,在河心岛上设有工业用地,6个一般县均设工业园区。图1-11-7 某市规划示意图【问题】根据以上说明及规划示意图(图1-11-7),请指出该市在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选址及交通方面存在的问题、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意见。
- 10 【案例分析题】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市域内现有中心城市1个,一般县6个,一条河流自西向东流经中心城市北部,在中心城市东北方向河中有一河心岛,在东部沿海有甲、乙、丙3个港口,其中甲为渔港,乙、丙为货港。按照规划方案拟依托甲港发展化工业,依托乙、丙港发展重化工业;在机场附近安排了机械工业,在河心岛上设有工业用地,6个一般县均设工业园区。图1-11-7 某市规划示意图【问题】根据以上说明及规划示意图(图1-11-7),请指出该市在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选址及交通方面存在的问题、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意见。
-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是指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及其有关法律法规对于在城市、镇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用地提供规划条件,确定( ),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各项行政管理并依法实施行政许可工作的总称。
- 企业集群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
- 下列( )不属于历史名镇名村常用的保护方法。
- 城市组成要素空间布局的基础是( )。
- 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规定,含有一个乡或镇以上的风景区,或( )时,应进行风景区的职能结构分析与规划。
- 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 决策的优化是不断地从传统决策向现代化决策转变的过程,城市规划管理的决策优化其内容包括( )。
- 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城市抗震设防区是指()。
-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 ()。
- 下列选项中,对于城市规划的政策性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