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分析题某村为新农村规划建设试点村。该村地势平坦,水系丰富,总用地面积为13.6h㎡。用地现状图和规划图分别如图6-1和图6-2所示。图6-1 某新农村规划试点村用地现状图6-2 某新农村规划试点村用地规划【问题】试评述该规划的主要优缺点。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该规划的主要优缺点有:
(1)村庄空间布局紧凑,有利于节约土地,少占农田、菜地,体现了集约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2)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充分保留和利用现有水系。对公共设施进行了合理的设置,形成良好的空间景观系统。
(3)规划道路充分利用原有道路进行拓宽,但没有形成较好的内部交通循环系统。

- 1 【案例分析题】某村为新农村规划建设试点村。该村位于城市边缘,所处地区由于城市整体生态环境需要而规划为限制建设区。村庄现状总人口1900人,村域总面积1. 8k㎡。建设目标:建设成果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环境整洁的新农村,规划村庄建设用地面积39h㎡。村庄西、南侧邻城市道路,根据上位规划要求预留了路侧绿化隔离带。村东南角现状是一处弃置地,在村委会要求下,为发展该村经济,规划为村办企业用地。村庄南部保留一所与令村共用的小学。村庄西南的商业用地为该村现状的一家餐厅。图3为该村村庄用地规划方案图。【问题】试分析该村庄用地规划中的不妥之处。
- 2 【多选题】村庄规划编制的重点有( )。
- A 、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
- B 、就业安置
- C 、人口变化分析
- D 、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 E 、村庄用地功能布局
- 3 【单选题】村庄人口基本上都是农村户口,村庄内的建设基本上全部属于( )。
- A 、集体用地
- B 、私有用地
- C 、公有用地
- D 、阶级用地
- 4 【单选题】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是做好农村地区各项建设工作的( ),是各项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
- A 、前提和任务
- B 、先导和基础
- C 、前提和基础
- D 、先导和前提
- 5 【单选题】村庄规划要依据( ),对村庄的各项建设做出具体的安排。
- A 、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镇总体规划或乡总体规划
- B 、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村总体规划
- C 、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小城镇总体规划
- D 、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县域总体规划
- 6 【单选题】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可以拥有( )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 A 、1
- B 、2
- C 、3
- D 、4
- 7 【单选题】《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改称为( )。
- A 、乡镇总体规划
- B 、乡规划、镇规划
- C 、乡镇建设规划
- D 、乡规划、村庄规划
- 8 【单选题】某村在村庄规划区内建设卫生所,按程序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由()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 A 、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 B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 C 、乡、镇人民政府
- D 、村委会
- 9 【案例分析题】某村为新农村规划建设试点村。该村地势平坦,水系丰富,总用地面积为13.6h㎡。用地现状图和规划图分别如图1-5-4和图1-5-5所示。图1-5-4 某新农村规划试点村用地现状图图1-5-5 某新农村规划试点村用地规划图【问题】试评述该规划的主要优缺点。
- 10 【案例分析题】某村为新农村规划建设试点村。该村位于城市边缘,所处地区由于城市整体生态环境需要而规划为限制建设区。村庄现状总人口1900人,村域总面积1.8km2。建设目标: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环境整洁的新农村,规划村庄建设用地面积39hm2。村庄西、南侧的城市道路,根据上位规划要求预留了路侧绿化隔离带。村东南角现状是一处弃置地,在村委会要求下,为发展该村经济,规划为村办企业用地。村庄南部保留一所与邻村共用的小学。村庄西南的商业用地为该村现状的一家餐厅。图1-5-3为该村村庄用地规划方案图。图1-5-3 某村村庄用地规划方案图【问题】试分析该村庄用地规划中的不妥之处。
热门试题换一换
- 《城乡规划法》配套法规中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称之为() 。
- 可以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引入市区,较好地改善城市通风条件的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为( )。
- 三类用地中地基承载力极低和厚度在( )m以上的泥炭或流沙层的土壤,需要采取很 复杂的人工地基和加固措施才能修建。
- 下列选项中为乡和村庄规划作用的是( )。
-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人民防空工程规划,并纳入( )。
- 建筑间距主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火、防震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住宅布置通常以满足( )条件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 )行使国家立法权。
- 行政法律关系是在国家行政权力作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这决定了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具有 ( )。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