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答题
题干: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上市公司,其相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经相关部门批准,甲公司于2010年1月1日发行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可转换公司债券1000万份,每份面值为100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价格总额为100000万元,假定不考虑发行费用,实际募集资金已存入银行专户。根据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的约定,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限为3年,自2010年1月1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止;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票面年利率为:第一年1.5%,第二年2%,第三年2.5%;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息自发行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起息日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之日即2010年1月1日,付息日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之日起每满一年的当日,即每年的1月1日支付上年度利息;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发行1年后可转换为甲公司普通股股票,初始转股价格为每股10元,每份债券可转换为10股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1元);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的资金专门用于生产用厂房的建设。(2)甲公司将募集资金自2010年1月1日起陆续投入生产用厂房的建设,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部募集资金已使用完毕。2010年1月1日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生产用厂房于2010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假定不考虑闲置专门借款的利息收入或投资利益。(3)2011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2010年度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1500万元。(4)2011年7月1日,由于甲公司股票价格涨幅较大,全体债券持有人将其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换为甲公司普通股股票。(5)其他资料如下:①甲公司将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负债成份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②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无债券发行人赎回和债券持有人回售条款以及变更初始转股价格的条款,发行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的没有附带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为6%。已知:(P/F,6%,1)=0.9434;(P/F,6%,2)=0.8900;(P/F,6%,3)=0.8396。③在当期付息前转股的,不考虑利息的影响,按债券面值及初始转股价格计算转股数量。④不考虑所得税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题目:(5)编制甲公司2011年7月1日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普通股股票时的会计分录。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5)
2011年7月1日,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普通股数量=1000×10=10000(万股),转换时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的金额=转换时应付债券摊余成本+应付未付利息+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计入股本的金额=94902.63+1000+10745.9-10000=96648.53(万元)。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10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745.9
应付利息 1000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5097.37(10745.9-3855.25-1793.28)
股本 1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96648.53

- 1 【计算分析题】编制2011年1月1日转换日转换房地产的有关会计分录。
- 2 【综合题(主观)】编制2008年1月1日转换日转换房地产的有关会计分录。
- 3 【综合题(主观)】编制甲公司2011年1月1日与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普通股相关的会计分录。
- 4 【综合题(主观)】编制甲公司2012年7月1日与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普通股相关的会计分录。(答案中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
- 5 【综合题(主观)】编制2011年7月1日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分录。
- 6 【计算分析题】编制甲公司2×12年1月3日与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普通股有关的会计分录。(“应付债券”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答案金额用万元表示;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7 【计算分析题】编制甲公司2012年7月1日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普通股股票时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 8 【计算分析题】编制甲公司2011年1月1日收取租金、1月31日确认租金收入和结转相关成本的会计分录。
- 9 【计算分析题】编制甲公司2017年1月1日转换房地产的有关会计分录。
- 10 【计算分析题】编制甲公司2017年7月1日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普通股股票时的会计分录。
热门试题换一换
- (1)计算目前情况的权益净利率和总杠杆系数;
- 企业购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取得专门借款支付的辅助费用,应在支付当期全部予以资本化。()
- 企业发行附有赎回选择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其在赎回日可能支付的利息补偿金,应当在债券发行日至债券约定赎回届满日期间计提应付利息,计提的应付利息分别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财务费用。()
- 定金合同是否有效?说明理由。
- 买卖合同中,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仍不能确定的,()。
- 下列各项中,构成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入账成本的有( )。
-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中,强调得更多的是股东利益,对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
- 在不同规模的投资中心之间进行业绩比较时,使用剩余收益指标优于投资报酬率指标。()
- 在评估对被投资单位是否具有重大影响或计算应享有的净利润时,应当考虑投资方持有的当期可执行潜在表决权在假定转换为对被投资单位的股权后产生的影响。( )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