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造师案例题
题干: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30km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改建任务,路面结构为:6cm厚AC—20下面层摊铺、5cm厚AC—16中面层摊铺、4cm厚SBS改性沥青SMA上面层摊铺。其中基层采用厂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40cm,分两层施工。底基层为18cm厚的14%石灰稳定土。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1:项目部材料采购部门拟按工程量清单→材料供应计划→材料用量计划→材料用款计划→材料采购计划的顺序进行材料计划管理。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有关部门通过资料分析,发现混凝土工程的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增加较多,主要原因是砂、碎石材料成本的增加。但有关资料表明,砂、碎石的购人原价与施工预算时的价格一致。事件2: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如下图所示。[006-001-005-000-9787566103307-image/006-001-005-000-9787566103307-006-002.jpg]事件3:其中水泥稳定碎石部分路段采用两幅施工,纵缝采用斜缝连接;同日施工的两个工作段接缝处,要求前一段拌合整修后,留5~8m不进行碾压,作为后一段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后段摊铺完成后立即碾压以消除缝迹。二灰基层施工完毕后,且在面层施工前,检测了如下项目:弯沉、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宽度、横坡、回弹模量,以评定该分项工程质量。事件4:为保证施工人员和车辆安全,分幅施工条件下,项目部采取了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设置了安全标志。
题目:事件1中,从“价差”方面分析材料成本增加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通过物耗管理控制成本的方法。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因为材料原价未变,所以从“价差”分析,材料成本增加可能是因为运杂费、场外运输损耗、采购及保管费的增加而引起。
物耗管理的办法有:量差控制(或节约降耗、控制物耗);量差考核;推行限额领料制度。
主要考查材料成本及物耗管理控制成本。本案例中,砂、碎石的购入原价与施工预算时的价格一致,材料原价未变,所以从“价差”分析,材料成本增加可能是因为运杂费、场外运输损耗、采购及保管费的增加而引起。物耗管理的办法有量差控制(或节约降耗、控制物耗)、量差考核和推行限额领料制度。

- 1 【建造师案例题】事件1中,材料计划管理程序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 2 【建造师案例题】从“价差”方面分析材料成本增加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通过物耗管理控制成本的方法。
- 3 【建造师案例题】从“价差”方面分析材料成本增加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通过物耗管理控制成本的方法。
- 4 【建造师案例题】从事件一分析施工单位项目部材料供应部门在钢结构材料领发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纠正?
- 5 【建造师案例题】结合事件三中部分钢管材料存在质量缺陷的问题,说明进场材料质量控制的要点主要有哪些(至少列出四项)?
- 6 【建造师案例题】结合事件三中部分钢管材料存在质量缺陷的问题,说明进场材料质量控制的要点主要有哪些(至少列出四项)?
- 7 【建造师案例题】事件一中,从“价差”方面分析材料成本增加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通过物耗管理控制成本的方法。
- 8 【建造师案例题】针对本案例,从“价差”方面分析材料成本增加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并提出通过物耗管理控制成本的方法。
- 9 【建造师案例题】从“价差”方面分析材料成本增加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通过物耗管理控制成本的方法。
- 10 【建造师案例题】事件三中,分别分析工作K、H、F的总时差,并判断其进度偏差对施工总期的影响,分别判断施工总承包单位就工作K、H、F工期索赔是否成立?
热门试题换一换
- 施工机械使用费中的基本折旧费,如果是新购设备,应考虑拟在本工程中摊销的折旧比率,一般折旧年限不超过( )。
- 国际上常见的投标担保的保证金数额为勘察设计费投标报价的( )。
- 事件3中,计算预付款、第1个月的保留金扣留和应得付款。(单位:万元,保留2位小数)
- 工业炉在烘炉阶段需要做的工作是()。
- 关于仲裁裁决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甲施工企业与乙钢材供应商订立钢材采购合同,合同价款为1000万元,约定定金为300万元,甲实际支付定金100万元,乙按照合同约定开始发货,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发生争议。关于本案中定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甲、乙因工程款纠纷引起诉讼,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甲对乙提交的工程造价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法院在( )情况下,予以重新鉴定。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