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和多核心理论是对城市什么的解释() 。
- A 、道路结构
- B 、开放空间结构
- C 、土地使用和空间状况
- D 、生态环境结构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正确答案:C】
从城市土地使用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就城市土地使用而言,由于城市的独特性、城市土地和自然状况的唯一性和固定性,城市土地使用在各个城市中都具有各自的特征。但是它们之间也具有共同的特点和运行的规律,也就是说,在城市内部,各类土地使用之间的配置具有一定的模式。为此,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的理论,其中最为基础的是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和多核心理论。

- 1 【单选题】在“核心—边缘”理论中,核心与边缘的关系是指( )。
- A 、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 B 、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 C 、具有创新变革能力的核心区与周围区域的关系
- D 、中心城市与非中心城市的关系
- 2 【多选题】同心圆理论中,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央商务区,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是( )的集中点。
- A 、市民生活
- B 、城市商业
- C 、工业生产
- D 、社会活动
- E 、公共交通
- 3 【多选题】同心圆理论是由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的,根据他的理论,城市可以划分成几个同心圆的区域,其中包括()。
- A 、过渡区
- B 、工人居住区
- C 、高级住宅区
- D 、通勤区
- E 、科技区
- 4 【单选题】扇形理论是( )于1939年提出的。
- A 、伯吉斯
- B 、霍伊特
- C 、哈里斯
- D 、乌尔曼
- 5 【单选题】扇形理论是( )于1939年提出的。
- A 、哈里斯
- B 、霍伊特
- C 、乌尔曼
- D 、马尔曼
- 6 【单选题】同心圆理论是由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的。根据他的理论,城市可以划分成几个同心圆的区域,其中错误的是() 。
- A 、过渡区
- B 、工人居住区
- C 、良好住宅区
- D 、科技区
- 7 【多选题】关于同心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同心圆理论是伯吉斯提出的
- B 、第二环是良好住宅区
- C 、第三环是工人居住区
- D 、第四环是过渡区
- E 、第五环是通勤区
- 8 【单选题】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和多核心理论是对城市( )的解释。
- A 、道路结构
- B 、开放空间结构
- C 、土地使用和空间状况
- D 、生态环境结构
- 9 【单选题】城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
- A 、宏观的城市化
- B 、城市经济增长理论
- C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理论
- D 、城市公共经济理论
- 10 【单选题】核心一边缘理论是一种关于( )的理论。
- A 、城市职能研究
热门试题换一换
- 下列选项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是( )。
- 1966~1978年,“文革”十年,经济社会事业遭到极大破坏,城市甚至无法容纳因自然增长而形成的城市人口,城市化水平多年徘徊的17%上下。造成城镇发展停滞不前的直接原因是() 。
- 不属于我国行政立法主体的是( )。
- 架空敷设是将供热管道设在地面上的独立支架或带绷梁的桁架及建筑物的墙壁上。以下属于其特点的是( )。
- 城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
- 行政复议决定的种类包括( )。
- 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特征包括( )。
- 遵循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城乡特色风貌的原则一定要努力保护和保持城乡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 ),不搞城乡建设形象的千篇一律,体现城乡风貌的各具特色。
- 附图及附表为北方一城市某房地产商通过土地出让方式所获得的住宅商品房建设用地,该用地北邻城市快速路,东、南与西侧均为现状居住用地。其中《土地出让合同》所规定的土地使用条件如下:(1)土地用途:居住;用地界线见附图。(2)总用地面积:4.5公顷。(3)容积率:不大于2。(4)建筑密度:不大于20%。(5)绿地率:不小于35%。(6)规划套型建筑面积90m2以下,不少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70%。(7)建筑间距:按1:1.61控制。(8)沿城市次干路需设6m绿化带,并要求建筑退绿线大于5m;沿快速路设30m绿化带,建筑退绿线大于10m,用地界线至绿线。(9)住宅层高3m,室内外高差0.6m,女儿墙高1.1m;底商层高3.6m,室内外高差0.6m,女儿墙高0.9m。图1-6-1 规划方案设计示意图表1-6-1 规划设计方案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简表经审查,其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配套指标等符合城市规划设计要求。【问题】试问,按照建设单位所提供的规划设计方案及经济技术指标,指出有哪些不符合规划设计条件(即土地使用条件)或相关规定?
- 城市规划的实施体系的目的就是将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法定规划付诸实施,其基本内容包括( )。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