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与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距离增加而引起的衰减有关的因素是( )。
- A 、噪声的固有频率
- B 、点声源与受声点的距离
- C 、噪声的原有噪声级
- D 、噪声源周围布局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正确答案:B】
噪声从声源传播到受声点,因传播发散、空气吸收、阻挡物的反射与屏障等因素的影响,会使其产生衰减。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距离增加而引起的发散衰减与噪声固有的频率无关。

- 1 【单选题】噪声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几何发散衰减与声波的()有关。
- A 、周期
- B 、频率
- C 、传播距离
- D 、波长
- 2 【多选题】属于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的方法的是()。
- A 、在工程设计中改进生产工艺和加工操作方法,降低工艺噪声
- B 、在生产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中保持设备良好运转状态,不增加不正常运行噪声
- C 、合理安排建筑物功能和建筑物平面布局,使敏感建筑物远离噪声源,实现“闹静分开”
- D 、采用合理的声学控制措施或技术,来实现降噪达标的目标
- 3 【单选题】在室内固定设备结构传播噪声时,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测点位置应布置在()。
- A 、距任一反射面至少1M以上,距地面1.2M,距外窗1M处
- B 、距任一反射面至少0.5M以上,距地面1.2M,距外窗1M处
- C 、距任一反射面至少1M以上,距地面1.5M,距外窗0.5M处
- D 、距任一反射面至少0.5M以上,距地面1.5M,距外窗1M处
- 4 【单选题】一般户外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时,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外测量,距地面高度1.2m以上。
- A 、1.0m
- B 、2.5m
- C 、3.5m
- D 、4m
- 5 【单选题】当厂界与器噪声敏感建筑物距离小于1m时,厂界环境噪声应在()测量。
- A 、厂界外0.5m
- B 、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室内
- C 、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室外0.2m
- D 、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室外
- 6 【单选题】环境噪声监测点在一般户外时,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M外测量,距地面高度()M以上。
- A 、2,0.8
- B 、3.5,1.2
- C 、2,1.2
- D 、3.5,0.8
- 7 【单选题】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合理布局噪声敏感区中的()和合理调整建筑物()。
- A 、建筑物功能 平面布局
- B 、平面 布局功能
- C 、建筑物结构 使用方法
- D 、建筑物功能 使用年限
- 8 【单选题】点声源的声音传播距离增加1倍,则噪声值()。
- A 、衰减1倍
- B 、衰减6DB
- C 、不变
- D 、衰减3DB
- 9 【单选题】某噪声声波越过疏松地面传播,噪声源到接收点距离为4.2m,其间的地断面面积F为13.86m2,则噪声源到接收点传播路径的平均离地高度hm为( )m。
- A 、3.1
- B 、3.3
- C 、3.0
- D 、3.4
- 10 【多选题】声波传播过程中,与地面效应衰减相关的因素有()。
- A 、地面类型
- B 、声源接收点高度
- C 、大气温度、湿度
- D 、接收点和声源之间的距离
热门试题换一换
- 某磷限制型湖泊,总磷浓度出现趋势性下降,叶绿素a浓度出现趋势性上升,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有( )。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类似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它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技术依据,也是检查报告书内容和质量的判定标准。
- 在方案比选时,若给出推荐方案,要结合比选结果提出()。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的有关规定,以下说法中()是错误的。
- 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下列区域中,需要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是()。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下列交通设施中,属于建设经过已有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应当设置声屏障或者采取其他有效的控制环境噪声污染措施的有()。
- 依据《土壤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应当制定规划,完善相关标准和措施,加强农用地()使用指导和使用总量控制,加强农用薄膜使用控制。
- 以下说法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相关规定的是()。
- 环境保护国际公约是我国缔结和参加的环境保护国际公约、条约和议定书。当我国参加和签署的国际公约与我国环境法有不同规定时,()。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