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已知设计水文条件下排污河段排放口断面径污比为4.0,排放口上游氨氮背景浓度为0.5mg/L,排放口氨氮排放量为86.4kg/d,平均排放浓度10mg/L,则排放口断面完全混合后氨氮的平均浓度为( )。
- A 、5.25MG/L
- B 、3.00MG/L
- C 、2.50MG/L
- D 、2.40MG/L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正确答案:D】
对于点源排放持久性污染物,河水和污水完全混合、反映河流稀释能力的方程为:c=(cpQp+chQh)/(Qp+Qh)。式中,c为完全混合的水质浓度,mg/L;Qp为污水排放量,/s;cp为污染物排放浓度,mg/L;Qh为上游来水流量,
/s;ch为上游来水污染物浓度,mg/L。则该排放口断面完全混合后氨氮的平均浓度为:c=(4×0.5+1×10)÷(1+4)=2.40(mg/L)。

- 1 【单选题】设计枯水流量条件下,某河段控制断面A上游2个可控点源排放氨氮在断面A的浓度贡献不得超过0.5mg/L。已知,甲乙厂排放每千克氨氮在断面A的氨氮浓度增量分别为0.03mg/L,0.01mg/L。甲厂已核定的氨氮排放量为10kg/d,则乙厂可核定的最大氨氮允许排放量为( )。
- A 、10KG/D
- B 、13.3KG/D
- C 、15KG/D
- D 、20KG/D
- 2 【单选题】设计流量Q条件下的河段水动力参数,一般根据实测水文资料率定的参数,按下列经验公式估计:断面平均流速:;断面平均水深:;断面水面宽:。当采用零维、一维、二维稳态水质模型预测设计流量条件下的河流水质浓度时,三个模型至少分别需要()上述参数。
- A 、0个、2个、4个
- B 、1个、2个、4个
- C 、1个、3个、5个
- D 、2个、4个、6个
- 3 【单选题】设计枯水流量条件下,某河段控制断面A上游2个可控点源排放氨氮在断面A的浓度贡献不得超过0.5mg/L。已知,甲乙厂排放每千克氨氮在断面A的氨氮浓度增量分包为0.03mg/L,0.01mg/L。甲厂已核定的氨氮排放量为10kg/d,则乙厂可核定的最大氨氮允许排放量为()。
- A 、10KG/D
- B 、13.3KG/D
- C 、15KG/D
- D 、20KG/D
- 4 【多选题】在已知河流设计枯水流量条件下,确定断面平均流速的可选方法有()。
- A 、水位与流量、断面面积关系曲线法
- B 、水力学公式法
- C 、浮标测流法
- D 、实测河宽、水深计算法
- 5 【材料分析题】确定排污口上游河段水质现状监测断面位置。
- 6 【单选题】某项目向一条小河排放污水5000/d。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其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至少应为()。
- A 、15~30KM
- B 、10~25KM
- C 、5~15KM
- D 、2~5KM
- 7 【多选题】对排污渠和已被污染的小型河流、水库等,除按地表水监测的有关规定进行流量、水质等调查外,还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渠(河)段进行()调查。
- A 、流量
- B 、渗漏量
- C 、影响范围
- D 、水质
- 8 【单选题】某建设项目污水排入一小河(非感潮),河流现状调查范围为排污口上游500m至下游5km,排污口下游3km有一水文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河水质现状调查取样断面至少应设置()个。
- A 、3
- B 、4
- C 、6
- D 、7
- 9 【单选题】设计流量Q条件下的河段水动力参数,一般根据实测水文资料率定的α1、β1、α2、β2、α3、β3参数,按下列经验公式估计:断面平均流速:u=α1Qβ1;断面平均水深:h=α2Qβ2;断面水面宽:B=α3Qβ3。当采用零维、一维、二维稳态水质模型预测设计流量条件下的河流水质浓度时,三个模型至少分别需要( )上述参数。
- A 、0个、2个、4个
- B 、1个、2个、4个
- C 、1个、3个、5个
- D 、2个、4个、6个
- 10 【单选题】已知设计水文条件下排污河段排放口断面径污比为4.0,排放口上游氨氮背景浓度为0.5mg/L,排放口氨氮排放量为86.4kg/d,平均排放浓度10mg/L,则排放口断而完全混合后氨氮的平均浓度为()。
- A 、5.25MG/L
- B 、3.00MG/L
- C 、2.50MG/L
- D 、2.40MG/L
热门试题换一换
- 设计流量Q条件下的河段水动力参数,一般根据实测水文资料率定的参数,按下列经验公式估计:断面平均流速:;断面平均水深:;断面水面宽:。当采用零维、一维、二维稳态水质模型预测设计流量条件下的河流水质浓度时,三个模型至少分别需要()上述参数。
- 采用皆伐实测法测定森林生物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下列关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说法正确的是()。
- 关于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说法正确的有()。
- 给出本项目运行期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 研究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时其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通过试验获得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的是()。
- 某重要水源涵养区60%的面积位于甲省、40%的面积位于相邻的乙省。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规定,在该水源涵养区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级别应当是()。
- 根据《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加强有毒废气污染控制、切实履行国际公约的要求不包括()。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下列用地中,不属于城市规划确定的需要依法保护、禁止擅自改变用途的是()。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