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答题
题干:案例二一般资料:张某,女,28岁,在职教师(工作半年),单身,身高1.66米,五官端正。家中有一小2岁的妹妹,父亲为一大专院校教师,母亲为幼儿园教师,父母关系长期不和。从小喜爱读书,成绩优秀,高中毕业考入某重点大学,本科毕业后考研两次,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去外地某中学任教。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求助者主诉:近两个多月以来心情极度痛苦,夜晚醒来哭泣,觉得未来没有希望。求助者自述:张某半年前研究生毕业,到南方某城市任中学教师,所在学校位于郊区。研究生在读期间,觉得导师对她的压迫很大,安排过多的工作给自己,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十分疲惫,感情生活也没有着落。所以在找工作时,毅然离开北京,憧憬去南方美丽的海边开始新的生活。刚到南方时,张某努力的适应环境,最初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然而,不久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同办公室的一位男老师王某经常约她一起吃饭,本以为王某对自己示好,经过观察发现,王某主要是想通过她来约同办公室的另一位女老师田某。而田某是她所带某一班级的班主任,由于王某时常约她,田某对她的态度很差。张某想起以前也遇过这样的情况,感到十分恼火,却又十分无奈,不知如何处理。工作上的事情也开始不顺心。张某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不好,她发现中学教学模式不适合自己。看到学生认真听讲,却又听不明白,她十分着急,却又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每到周末的时候,学校的学生都回家了,本地的教师也走了,有时整个大楼只剩她一个人,她感到在这里生活十分不方便,而且万分孤独。近两个多月以来,她经常夜里醒来哭泣,觉得害怕周围的人,记忆力下降,对工作和自己的未来都没有信心。想要换个工作,却又不知道去哪里,能干些什么。所以前来找咨询师求助。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咨询师看到求助者打扮入时,面容憔悴;在谈话中不敢正视咨询师,情绪起伏大,激动时开始哭泣。求助者的倾诉欲望似乎很强,但说得大多是对周围环境的不满。心理测验结果:EPQ:E59;P50;N70;L45;显示求助者的个性为胆汁质;SDS:标准分68分,为中度抑郁。
题目: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
(1)ABC理论的基本观点
ABC理论是埃利斯关于非理性思维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主要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2) ABC理论的基本内容
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BEliefs);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一般情况下,人们都认为是外部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C,这种看法与行为主义的经验公式S-R所描述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但合理情绪疗法认为A并不是引起C的直接原因,继A发生之后,个体会对A产生某种看法,做出某种解释和评价,从而产生关于A的某些观念即B。虽然这一过程因自动化而经常不为人所意识,但正是由这个过程所产生的B,才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与新行为主义提出S-O-R公式是一致的。只不过A已不再仅指外部刺激S,而是指现实世界中任何有刺激作用的成分,包括某些认知性事件和来自身体内部的感觉;B也不只代表机体状态O,而是更明确地代表了机体关于A的信念。
对于同一个诱发事件,不同的观念可以导致不同的结果。如果B是合理的、现实的,那么由此产生的C也就是适应的;若B是不合理的,就会产生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ABC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系统对事物产生的不合理、不现实的信念是导致其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
合理情绪疗法理论认为,情绪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态度、价值观念,也是一种认知过程。一个人的情绪不但起源于这些信念,而且也会因为这些信念的稳定存在而持续下去。所以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观念(B)来改变、控制其情绪和行为结果(C),这是咨询实践的核心,其中所用的重要方法是对不合理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使之转变为合理的信念,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s)。这样,原来的ABC理论就可以进一步扩展为A-B-C-D-E的治疗模型。

- 1 【简答题】 根据以上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采用谈话法收集资料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 2 【简答题】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试述认知因素致病的临床分类。
- 3 【简答题】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对该求助者MMPI的结果进行分析?
- 4 【简答题】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对该求助者目前状态进行整理。
- 5 【简答题】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结果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
- 6 【简答题】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试述初诊接待中的注意事项。
- 7 【简答题】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阻抗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 8 【简答题】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需要注意什么?
- 9 【简答题】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模仿法有哪几种具体方式?
- 10 【简答题】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包括那些?
- 对求助者进行了WAIS-RC测验,结果如下: 在摄入性谈话中,求助者的主要问题不一定是()的问题。
- 本案例中求助者经历的现实刺激属于()。
- 案例四 男性,20岁,未婚,某大学四年级学生,家在农村,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一弟。 自我陈述:近一年来记忆力下降,没精神看书,逻辑分析能力下降,紧张。害怕考试,害怕老师为难我,睡不好觉,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食欲下降,身体也比以前瘦了,曾去医院检查过内科和神经科,吃过一些药,没有效果。这半年比以前更严重了,才来心理科看病。 了解资料:求助者的家长叙述:自幼生长在农村,家境贫寒,为了让自己上大学,姐姐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因为自己皮肤黑,同学起外号叫小泥鳅。上了大学后,拼命学习,立志要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改变家里的境况。 咨询过程:首先经过收集资料。了解到这个大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心理上的情况:一方面内心有些自卑、胆怯,怕比不上别人。另一方面又很自负,觉得别人不比他聪明,有时也看不上教得不好的老师,难免对有些老师的态度不够尊敬,但内心也害怕被老师处罚,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认知上有了改变,症状有了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考试。 提问资料二: 根据在初诊接待中收集到的资料,心理咨询师初步了解到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求助者害怕考不好而影响到毕业分配,因为求助者家境贫寒,毕业能分配到一个好工作,可以改善家里的境况,这对于求助者非常重要。求助者平时学习很好,一般情况下考试是没问题的,这次考试前紧张的原因,求助者在初诊接待中并没有详细说明,在以后的咨询中,求助者才进一步说明了问题的原因。 咨:根据你的叙述以及心理测验的结果,我初步判断你的问题是属于我们心理科的工作范围,主要是情绪方面的问题,还有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求:原来是这样,那该怎么办啊! 咨:今天我只是对你的问题有了大概的了解,在以后的咨询中,我们还要确定咨询目标,对你的问题进行详细深入的探讨。 求:好的。 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是( )。
- 求助者的主要问题往往是()的问题。
- 情感反应技术的实施方法是()。
- 该求助者在心理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
- 对该案例处理正确的是( )。
- 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
- 请对该求助者做出初步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
- 单选:表明该求助者社会功能改变的是( )。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