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设计期贯彻“环保选线”理念,进行路线方案优化,经过论证最终选择对自然保护区影响小的方案。同时对公路沿线陆域范围内的野生保护植物进行调查,记录受保护植物的名称、保护级别、类别、分布、地理位置、分布数量。对受保护动物亚洲象应调查其活动栖息场所,特别是其活动或饮水路线等,为采取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2)施工期,依据现场调查结果,提出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制度。对受保护植物提出移栽保护或保护遗传因子的措施,使被保护的野生植物在施工期受到的影响减低到最低限度。采取增设动物通道或增加桥隧比例的措施,以减少对动物的阻隔。
(3)营运期,在自然保护区路段设禁止鸣笛标志,个别敏感地段可增设隔声屏障,对公路路侧坡面、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区、服务与管理区、取弃土场等处采取绿化或植被恢复措施,并强调在植被恢复时只能选用当地植物,以保证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