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既是区域之间进行人口、物资、信息流动的可能性,又是空间相互作用发生的基本条件之 一的城市经济区组织原则是( )。
- A 、中心城市原则
- B 、联系方向原则
- C 、腹地原则
- D 、可达性原则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正确答案:C】
本题涉及的考点是可达性原则的概述。可达性是区域之间进行人口、物资、信 息流动的可能性,是空间相互作用发生的基本条件之一。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可达性呈正 相关关系,可达性越好,相互作用越强,反之,则空间相互作用越弱。

- 1 【单选题】既是人口聚居、建筑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生产、消费、交换的集中地的是( )。
- A 、工业
- B 、农业
- C 、城市
- D 、乡村
- 2 【单选题】将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反映城镇化过程的最重要指标,称为( )。
- A 、城镇化水平
- B 、城镇化进程
- C 、城镇化过程
- D 、城镇化数量
- 3 【单选题】属于人口规模预测方法中“区域分配法”的是( )。
- A 、以区域国民经济发展为依据,对镆域总人口增长采用综合平衡法进行分析预测,然后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预测城镇化水平,将镇域人口根据区域生产力布局和镇村体系规划分配给各个城镇和基层居民点
- B 、根据小城镇周边区域自然资源的最大、经济及合理供给能力和基础设施的最大、经济及合理支持能力计算小城镇的极限人口容量
- C 、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理上,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确定的基本人口数和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来估算城镇人口规模
- D 、依据“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则,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相关指标和合理的劳动构成,以某一类关键人口的需求总量乘以相应系数得出小城镇镇区人口总数
- 4 【单选题】从人口增长与时间变化的关系中找出两者之间的规律,建立数学公式来进行预测的人口规模预测方法是()。
- A 、时间序列法
- B 、综合平衡法
- C 、相关分析法
- D 、区位法
- 5 【单选题】既是城市经济区的核心,也是城市经济区形成的第一要素的是( )。
- A 、腹地
- B 、空间通道
- C 、中心城市
- D 、经济联系
- 6 【单选题】社区人口与社会人口不同之处在于( )。
- A 、它以同质性为主形成该社区的人口特点
- B 、人口数量差别大
- C 、人口质量差别大
- D 、认同感不同
- 7 【单选题】某地区2009年末区域总人口为10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490万人;2010年末区域总人口为1100万人,其中城镇总人口为550万人。下列关于该地区城镇化率变化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 A 、增加一个百分点
- B 、增加5%
- C 、增加6%
- D 、增加2.04百分点
- 8 【单选题】某区域有城市人口分别为100万人、50万人、30万人、20万人的4座城市,该区域的城市首位度为()
- A 、0.5
- B 、1
- C 、2
- D 、5
- 9 【单选题】就业规模和人口规模之间的差距,是由( )决定的。
- A 、时变化系数
- B 、带眷系数
- C 、日变化系数
- D 、折减系数
- 10 【单选题】可用于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区域之间的关系分析的矢量叠合是( )。
- A 、点和面的叠合
- B 、面和面的叠合
- C 、线和线的叠合
- D 、线和面的叠合
热门试题换一换
- 某城市居住示范小区详细规划如图5所示。居住区总用地约6 5 h㎡,居住人口约1 9 00人,居住户数约2 9 0户。居住区位于城市中心区的东南边缘。北侧是城市快速路,南侧有城市主干路,西侧有一条城市支路,东侧是一条国道。居住区公共建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靠近城市快速路一侧,另一部分位于整个居住区的中心位置。【问题】试对该方案进行评析,评析内容包括方案的问题及修改建议等。
-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思想是要在城市客运系统中把公共交通作为主体,其目标是( )。
- 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中,()是与城市规划过程及作用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的总称。
- 1949~1978年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居住区按照街坊、小区等模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其中有代表性的小区有() 。
-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所有保护规划均由( )审批。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物质形态包括以下( )内容。
- 某市经过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后结论如下:“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存在尚未明确的潜在地震破坏威胁的地段;场地存在不稳定因素;用地抗震防灾类型Ⅲ类或Ⅳ类。”根据上述结论判断该场地适宜性类别属于() 。
- 以下不属于炎热地区的住宅隔热措施的是()。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