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混凝土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是指()的距离。
- A 、箍筋外表面至梁表面
- B 、箍筋形心至梁表面
- C 、主筋外表面至梁表面
- D 、主筋形心至梁表面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正确答案:C】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9.2.1条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 1 【多选题】混凝土理论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等混凝土拌合物的技术性能要求,由国家认可的试验室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试验规程,通过试配确定。
- A 、选定的原材料质量检验结果
- B 、水泥的用量
- C 、水泥浆的用量
- D 、混凝土耐久性能
- E 、混凝土强度等级
- 2 【多选题】钢一混凝土结合梁施工时,现浇混凝土结构宜采用()混凝土。
- A 、缓凝
- B 、早强
- C 、补偿收缩
- D 、抗渗
- E 、防水
- 3 【多选题】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规定,可能引起结构钢筋锈蚀的环境的是( )。
- A 、Ⅰ类环境
- B 、Ⅱ类环境
- C 、Ⅲ类环境
- D 、Ⅳ类环境
- E 、V类环境
- 4 【单选题】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规定,环境对配筋混凝土结构的作用程度中可能达到极端严重的环境类别是( )。
- A 、冻融环境
- B 、海洋氯化物环境
- C 、除冰岩盐等其他氯化物环境
- D 、化学腐蚀环境
- 5 【单选题】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规定,高层建筑是指()的房屋。
- A 、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4m
- B 、12层及12层以上或高度超过36m
- C 、14层及14层以上或高度超过42m
- D 、16层及16层以上或高度超过48m
- 6 【多选题】大体积混凝土中所埋放的块石距混凝土结构物表面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
- A 、有钢筋锈蚀要求的,不得小于300mm
- B 、有抗冻性要求的,不得小于300mm
- C 、无抗冻性要求的,不得小于100mm或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的2倍
- D 、无抗冻性要求的,不得小于200mm或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的3倍
- E 、无钢筋锈蚀要求的,不得小于200mm
- 7 【单选题】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 2010)混凝土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是指()的距离。
- A 、箍筋外表面至梁表面
- B 、箍筋形心至梁表面
- C 、主筋外表面至梁表面
- D 、主筋形心至梁表面
- 8 【单选题】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
- A 、C20
- B 、C25
- C 、C30
- D 、C35
- 9 【建造师案例题】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钢筋隐蔽工程验收还要验收哪些内容?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什么要求?
- 10 【单选题】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是指( )的距离。
- A 、箍筋外表面至梁表面
- B 、箍筋形心至梁表面
- C 、主筋外表面至梁表面
- D 、主筋形心至梁表面
热门试题换一换
- CD路桥公司中标承建某市一条长30km的道路。该工程质量要求高、工期紧、总报价较低,且工程位于丘陵地带,地形较复杂,沿线居民众多。为了保质保量的按合同要求完成任务,解决好以上矛盾,承包商认为最重要的是搞好项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并能切实有效地执行。为此项目经理部拟出了编制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与步骤和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基本内容要点如下(双轨制):(1)分析设计资料,选择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2)施工方法与相应的技术组织措施;(3)计算人工、材料、机具需要量,制定供应计划;(4)施工进度计划;(5)编制工地运输计划;(6)质量、安全保证体系;(7)计算技术经济指标;(8)冬、雨期及农忙时节的施工安排;(9)编制依据;(10)工程概况(包括明确工期、质量、安全目标及技术规范和检验标准等);(11)各种资源需要量及其供应;(12)编制工程施工总体进度计划;(13)拟定有效的施工方案,选择适当的施工机具和施工方法;(14)设计临时工程,编制供水、供电(供热)计划;(15)确定劳力、材料、机械物资的需用量及组织和供应途径;(16)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17)质量、工期、安全、环保及文明施工的保证措施;(18)编写说明书;(19)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20)反映所采用施工方案合理性的技术经济指标(如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工程管理曲线;分项工程进度计划等)。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中主要用于指导施工过程进行的内容。
- 一新建双线铁路,设计行车时速160km,其中某段路基8.5km,设计填挖平衡,大部分填筑高度3~5m,挖方段坡度不大,山体除表层外,部分为中风化砂岩,部分弱风化,沿线两侧有少量村庄,无重要建筑物,最大挖深12m。填筑区有两段各长500m的软弱地基,软弱层厚最大处为2m,其余为种植土。简述该段路基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
- 下列有关开标程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本工程隧道长873 m,包括上行线和下行线,隧道外径6.2 m,内径5.5 m。隧道平面曲线为直线19 m+缓和右曲线65 m+右曲线(R=400 m)101 m+缓和右曲线65 m+直线64 m+右曲线(R=2 000 m)36 m;隧道竖向曲线为:直线5 m/2‰+竖曲线15 m(R=3 000 m)+直线22 m/3‰+直线40 m/2.85‰+直线100 m/3‰+直线60 m/3.1‰。本工程管片用量为上873+下873,衬砌的设计强度为C50,抗渗强度为S8。本区段隧道覆土厚度8~17 m,沿途场地平缓,地面标高平均为+3 m,表层为褐黄色黏土,隧道主要穿越灰色淤泥质黏土、灰色黏土层,为沉积型流塑~软塑高压缩型土。 (1)隧道掘进采用土压平衡式盾构。由于隧道长,质量要求高,项目经理部决定将盾构掘进工程分包给专业水平更高的施工队来完成,本项目经理部仅负责技术指导。 (2)工程利用一废弃的旧井经整修后,作为盾构掘进的始发井,另外还建了以下设施:盾构工作竖井、专用配电室、竖井放雨篷、管片堆场、料具间、机电车电瓶充电间等。 (3)盾构掘进过程中,发现地面隆起量增大,随即停止推进,但螺旋输送机保持出土,以便将地面隆起量降下来。 (4)盾构掘进过程中,盾构机突然出现震颤,盾构刀盘扭矩剧增,土中夹杂有钢筋混凝土块。操作人员认为是遇到了废弃的人防工事,决定仍继续掘进。 (5)盾构掘进即将完成时,遇到了一块未探明的巨石,掘进无法进行。项目经理部认为在隧道内实施爆破,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决定自行组织工人将其爆破拆除。 问题: 1.本工程分包是否合理?请说明原因。 2.本工程始发井的布置是否全面? 3.盾构掘进过程中,处理地面隆起的方法是否恰当?请说明原因。 4.盾构掘进过程中,对遇到的情况的处理是否恰当?请说明原因。 5.盾构掘进过程中,对遇到的巨石项目经理部采取自行爆破拆除的措施是否恰当?请说明原因。
- 管理体系的( )是组织对其自身的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是对体系是否正常进行以及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目标所做的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是管理体系自我保证和自我监督的一种机制。
- 该施工企业的上述做法是否正确?请分条作答。
-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关于现场签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承揽合同的承揽人应当以自己的( )完成主要工作。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