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判定,说法正确的是()。
- A 、选择项目污染源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利用附录A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型分别计算污染源的最大环境影响 ,然后进行分级
- B 、对于一类环境空气功能区,应选择GB 3095中1 h平均质量浓度的二级浓度限值
- C 、对仅有8 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日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或年平均质量浓度限值的,可分别按2倍、3倍、 6倍折算为1h平均质 量浓度限值
- D 、对于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一般选用GB 3095中1 h平均质量浓度的二级浓度限值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正确答案:C,D】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判定,说法正确的是:
(1)对仅有8 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日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或年平均质量浓度限值的,可分别按2倍、3倍、 6倍折算为1h平均质 量浓度限值;
(2)对于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一般选用GB 3095中1 h平均质量浓度的二级浓度限值。

- 1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评价等级的确定是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 A 、50%,
- B 、50%,
- C 、10%,
- D 、10%,
- 2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时,需叠加现状背景值,分析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下列公式正确的是()。
- A 、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
- B 、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
- C 、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
- D 、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一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
- 3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评价工作分级是根据()计算确定。
- A 、推荐模式中的ADMS模式
- B 、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
- C 、等标排放量的公式
- D 、推荐模式中的AERMOD模式
- 4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划分是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 A 、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近影响范围
- B 、各污染物的最小影响程度和最近影响范围
- C 、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
- D 、各污染物的最小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
- 5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是根据()确定。
- A 、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
- B 、等标排放量
- C 、最远距离
- D 、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分布
- 6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的内容有()。
- A 、分析所有排放方案的环境影响
- B 、分析小时平均浓度超标概率
- C 、分析日平均浓度是否超标
- D 、绘制年平均浓度等值线图
- 7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下列可以预测烟塔合一源的预测模型是()。
- A 、AERMOD
- B 、AUSTAL 2000
- C 、区域光化学网格模型
- D 、EDMS/AEDT
- 8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时,下列适用于预测O3对环境影响的模型的是()。
- A 、AERMOD
- B 、 ADMS
- C 、AUSTAL2000
- D 、区域光化学网格模型
- 9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同一项目有多个污染源(两个及以上)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评价等级,并取评价等级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 级
- B 、对电力、钢铁、水泥、石化、化工、平板玻璃、 有色等高耗能行业的多源项目或以使用高污染燃料为主的多源项目,评 价等级提高一级
- C 、对等级公路、铁路项目,分别按项目沿线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计算其评价 等级
- D 、对新建包含1 km及以上隧道I程的城市道路项目,按项目隧道主要通风竖井及隧道出口排放的污染物计算其评价等级
- 10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级评价项目,根据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 ,影响评价范围自排放源外延D10%的矩形区域 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D10%超过25 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边长50 km的矩形区域;当D10%小于2.5 km时 ,评价范围边长取5 km
- B 、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边长取5 km
- C 、对于新建、迁建及飞行区扩建的枢纽及干线机场项目,评价范围还应考虑受影响的周边城市,最大取边长50 km
- D 、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规划区边界为起点,外延规划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的矩形区域
热门试题换一换
- 新建项目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内容应包括()。
- 对于大气环境一级、二级评价项目,需附上的基本附件有()。
- 为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需要分析哪些环境用水需求?
- 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还需了解该项目的哪些最基本的信息?
- 某库容3亿立方米的水库项目位于土壤环境不敏感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是()。
-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类区、二类区和三类区相应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所规定的()。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拆除设施、设备或者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制定包括应急措施在内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报( )备案并实施。
-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管理的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某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重大不良环境影响,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条例》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有关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境风险预测设定的最大可信事故应包括()。
- 某半干旱地区的陆生植被生物生产量为2.6t/(k·a)。根据荒漠化量化指标,可判定该区域荒漠化程度为()。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