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观案例题
题干:2009年12月1日,央行发布了10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报告显示,10月份,金融市场整体透行平稳。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有所减少,中期债券发行比重显著增加。货币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足,货币市场交易量有所下降;现券交易成交量下降,银行阃债券指数持续调整,图债收益率曲线呈现陡峭化趋势,股票市场上涨,成交保持活跃。前10个月,同业拆借市场总体运行乎稳。1~10月同业拆借市场成交量为15.1万亿元同比增加20.8%。10月份,同业拆借成交量有所萎缩,共成交1.39万亿,日均成交815,3亿元,较9月份减少9.6%。前10个月,田购市场交易活跃,成交量同比大幅增加。1~10月,债券质押式田购成交55.3万亿元,同比增加25.2%。10月份,债券质押式回购成交3.96万亿元,日均成交2328.1亿元,较9月份减少12.9%。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题目:一国政府、企业或金融机构在某国债券市场上以所在国以外第三国的货币为面值而发行的债券是( )。 - A 、外国债券
- B 、欧洲债券
- C 、国内债券
- D 、第三国债券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正确答案:B】
外国债券是指在某个国家的债券市场上,由外国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法人以所在国的货币为面值而发行的债券。欧洲债券是指一国政府、企业或金融机构在某国债券市场上以所在以外第三国的货币为面值而发行的债券。

- 1 【多选题】某国政府向企业和居民发行20年期国债,这种信用属于( )。
- A 、直接信用
- B 、国家信用
- C 、间接信用
- D 、商业信用
- E 、消费信用
- 2 【单选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决定从2008年第4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用两年多时间增加4万亿元投资,带动生产和就业规模扩大。这表明政府购买性支出( )。
- A 、可以直接刺激社会生产规模扩大
- B 、不会扩大和增加社会需求
- C 、具有较强的收入分配职能
- D 、可以不遵循市场等价交换原则
- 3 【单选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决定从2008年第4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用两年多时间增加4万亿元投资,带动生产和就业规模扩大。这表明政府购买性支出()。
- A 、可以直接刺激社会生产规模扩大
- B 、不会扩大和增加社会需求
- C 、具有较强的收入分配职能
- D 、可以不遵循市场等价交换原则
- 4 【单选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决定从2008年第4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用两年多时间增加4万亿元投资,带动生产和就业规模扩大。这表明政府购买性支出()。
- A 、可以直接刺激社会生产规模扩大
- B 、不会扩大和增加社会需求
- C 、具有较强的收入分配职能
- D 、可以不遵循市场等价交换原则
- 5 【单选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决定从2008年第4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用两年多时间增加4万亿元投资,带动生产和就业规模扩大。这表明政府购买性支出()。
- A 、可以直接刺激社会生产规模扩大
- B 、不会扩大和增加社会需求
- C 、具有较强的收入分配职能
- D 、可以不遵循市场等价交换原则
- 6 【单选题】某国政府向本国居民借债,以解决临时性需要,这种信用形式为()。
- A 、商业信用
- B 、国家信用
- C 、银行信用
- D 、消费信用
- 7 【单选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决定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用两年多时间增加4万亿元投资,带动生产和就业规模扩大。这表明政府购买性支出()。
- A 、可以直接刺激社会生产规模扩大
- B 、不会扩大和增加社会需求
- C 、具有较强的收入分配职能
- D 、可以不遵循市场等价交换原则
- 8 【单选题】某国政府向本国居民借债,以解决临时性需要,这种信用形式为()。
- A 、商业信用
- B 、国家信用
- C 、银行信用
- D 、消费信用
- 9 【单选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决定从2008年第4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用两年多时间增加4万亿元投资,带动生产和就业规模扩大。这表明政府购买性支出( )。
- A 、可以直接刺激社会生产规模扩大
- B 、不会扩大和增加社会需求
- C 、具有较强的收入分配职能
- D 、可以不遵循市场等价交换原则
- 10 【单选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决定从2008年第4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用两年多时间增加4万亿元投资,带动生产和就业规模扩大。这表明政府购买性支出( )。
- A 、可以直接刺激社会生产规模扩大
- B 、不会扩大和增加社会需求
- C 、具有较强的收入分配职能
- D 、可以不遵循市场等价交换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