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师案例题
题干:【背景资料】A施工单位承包了某城市主干路工程,交通等级为重交通,位于我国南方某潮湿多雨地区。道路全长5km,其中3km为填土路堤(典型剖面如图5所示),2km为挖方路堑。项目路段原始地表1m以下分布有丰富的潜水;填方路段主要地层为粉质黏土;挖方路段主要地层为软弱黏土,饱和度≥0.9。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为响应绿色环保政策要求,拟就近采用当地粉质黏土作为路堤填料。经过一系列试验,测得其有机质含量为15%,坚实系数为0.7,天然含水率为37%,塑限为30%,液限为42%。经综合评估,直接采用该粉质黏土作为路堤填料。事件二:填方路堤经过一条废弃的排水暗沟,路基范围内排水暗沟平均深度为0.3m,长度为5m,暗沟内为浅层软弱土。项目部采取技术措施进行了地基处理。并计划在填筑路堤过程中重新修建多条地下排水管涵,管涵顶面距路堤顶面距离在0.8m~1.0m之间。事件三:对挖方路段的软弱路基,项目部从路基条件、处理的指标及范围、工程费用、工程进度及材料来源、当地环境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和研究,拟采用振动压实法进行处理。被监理工程师制止,项目部修改了处理方案,采取了更加可行的处理方法。挖方路基施工时,采用机械自上向下分层开挖,在距管道边X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缆线Y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压路机不小于Zt级,碾压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题目:事件二中,排水暗沟的浅层软弱土应该如何处理?写出多条新建地下雨水管涵的施工顺序的原则和压实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