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造师案例题
题干:某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柱间距9m,普通框架结构,采用预拌混凝土,钢筋现场加工,采用多层板模板碗扣支撑。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项目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定:钢筋焊接方法采用搭接焊;钢筋机械连接采用钢筋套筒挤压连接;钢筋接头位置设置在受力较大处;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45°;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墙的垂直钢筋每段长度不得超过4m(钢筋直径不大于12mm)或6m(直径大于12mm),水平钢筋每段长度不得超过10m;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主梁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板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下。监理工程师审查时,认为存在诸多错误,指令修改后重新报审。事件二:模板安装使用具有足够承载力和刚度的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作模板底支撑,模板拼接整齐、严密。梁板模板安装完毕后,用水准仪抄平,保证整体在同一个平面上,不存在凹凸不平问题。事件三:当时市场上HPB300级直径12mm(间距200mm)的钢筋紧缺,施工单位征得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后,按等强度折算后(设计按最小配筋率配筋),用HRB335级直径12mm(间距250mm)的钢筋进行代换,以保证整体受力不变,并按此施工。事件四:砌筑施工时,监理工程师现场巡查,发现砌筑工程中留设脚手眼位置不符合相关规范规定,下发监理通知书,责令施工单位整改后复工。
题目:指出事件一中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事件一中不妥之处和正确做法分别如下:
不妥之一:钢筋接头位置设置在受力较大处;
正确做法:钢筋接头位置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不妥之二:水平钢筋每段长度不得超过10m;
正确做法:水平钢筋每段长度不得超过8m。
不妥之三: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主梁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板的钢筋在下;
正确做法: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

- 1 【建造师案例题】指出事件一中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 2 【建造师案例题】指出事件一中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 3 【建造师案例题】指出事件一中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 4 【建造师案例题】指出事件一中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 5 【建造师案例题】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 6 【建造师案例题】分别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 7 【建造师案例题】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 8 【建造师案例题】分别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 9 【建造师案例题】分别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 10 【建造师案例题】分别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热门试题换一换
- 根据工程网络计划的有关理论,下列关于双代号网络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在组织论中运用( )可以很清晰地表达和反映组织关系。
- (一) [背景资料] 某建筑公司承接了一地处闹市区的某商务中心的施工任务。该工程地下三层,地上二十层,基坑深8.75m,基础为箱形基础,上部结构为现浇剪力墙结构。基础施工阶段,施工单位编制了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并抄送总监理工程师后进行施工。挖土机直接开挖到设计标高后,项目经理组织人员对基坑进行了验槽,认为合格并通知了监理。因连续的季节性大雨,未及时浇筑垫层,造成土方边坡局部塌方,经济损失15万元。施工单位认为塌方是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应由甲方承担,并同时提出工期索赔。 在上部结构施工时,材料已经送样。由于工期较紧,施工单位未经监理工程师许可即进行了混凝土浇筑。经测试混凝土试块强度没有达标。另外,为赶进度,施工单位提前进场了一批室内装饰用的花岗石,并会同监理对这批石材的外表进行了查看,双方认为质量合格,无需复验。 问题:(一)
- 仓库内的耐火材料、结合剂等必须分别保管在( )的仓库内,按不同种类、不同使用日期分别存放。
- 事件二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还应包括哪些内容?
- 根据《水法》规定,当流域范围内的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相抵触时,两者之间的关系应当是()。
- 甲建设单位获得了乙设计单位草拟的建筑设计方案后,遂以乙报价太高为由终止了合同订立谈判。后甲将该设计方案交给其他设计单位完成了设计文件。甲的行为()。
- 关于梁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