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分析题
题干:某市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准备采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方法测制该市1:10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为了做好准备工作,前期已安排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测设和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等工作。
题目:简述图形编辑与接边的技术要求。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图形编辑主要是针对地形地物要素进行的,其基本的技术要求如下。
1)居民地:(1)道路与街区的衔接处,应留0.2 mm间隔。 (2)建筑在陡坎和斜坡上的建筑物,按实际位置绘出,陡坎无法准确绘出时,可移位表示,并留0.2 mm的间隔。 (3)悬空建筑在水上的房屋与水涯线重合时,房屋照常表示,间断水涯线。
2)点状地物 :(1)两个点状地物相距很近,同时绘出有困难时,可将高大突出的准确表示,另一个移位0.2mm表示,但应保持相互的位置关系。 (2)点状地物与房屋、道路、水系等其他地物重合时,可中断其他地物符号,间隔0.2 mm,以保持独立符号的完整性。
3)交通设施: (1)双线道路与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边线重合时,可以建筑物边线代替道路边线,道路边线与建筑物的接头处,应间隔0.2 mm。 (2)铁路与道路水平相交时,铁路符号不中断,将道路符号中断;不在同一水平面相交时,道路的交叉处应绘以相应的桥梁符号。 (3)公路路堤(堑)应分别绘出路边线与堤(堑)边线;两者重合时,可将其中之一移动0.2mm。
4)管线:(1)城市建筑区内电力线、通信线可不连接,但应绘出连线方向。 (2)同一杆架上有多种线路时,表示其中主要的线路,但各种线路走向应连贯,线类要分明。
5)水系:(1)河流遇桥梁、水坝、水闸等应中断。 (2)水涯线与陡坎重合时,可用陡坎边线代替水涯线;水涯线与斜坡脚重合时,仍应在坡脚将水涯线绘出。
6)境界 :(1)凡绘制有国界线的地图,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境界线的转角处不得有间断,应在转角上绘出点或曲线、直线。 (3)境界线以线状地物一侧为界时,应离线状地物0.2 mm按图式绘制;如以线状地物中心为界,且不能在线状符号中心绘出时,可沿两侧每隔3~5 cm交错绘出3~4节符号。但在境界相交或明显拐弯及图廓处,境界符号不应省略,以明确走向和位置。
7)等高线 :(1)等高线遇到房屋及其他建筑物、双线道路、路堤、路堑、坑穴、陡坎、斜坡、湖泊、双线渠、水库、池塘以及注记等均应中断。 (2)当等高线的坡向不能判别时,应加绘示坡线。
8)植被:(1)同一地类界范围内的植被,其符号可均匀配置,同一地类界范围内有两种以上植被时,其符号可按实际情况配置。 (2)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重合时,可省略不绘;与地面无实物的线状符号重合时,将地类界移位0.2mm绘出。
9)注记:(1)文字注记要使所表示的地物能明确判读,字头朝北;对于道路、河流名称,可随线状弯曲的方向排列,名字侧边或底边,应垂直或平行予线状地物。 (2)文字之间最小间隔应0.5 mm,最大间隔不宜超过字大的9倍;高程注记一般注于点的右侧,距离点位0. 5mm;注记时应避免压盖遮断主要地物和地形特征部分。 (3)等高线注记字头应指向山顶或高地,字头不应指向图纸的下方;地貌复杂的地方,应注意配置保持地貌的完整。
10)接边: 图幅间的接边应保证线状要素合理、完整、无缝地连接。

- 1 【单选题】地形图要素的编辑处理的基本数据预处理不包括( )。
- A 、坐标转换
- B 、图形整饰
- C 、数据拼接
- D 、扫描图的矢量化
- 2 【案例分析题】简述海图编辑设计的基本内容。
- 3 【案例分析题】简述编辑计划的内容。
- 4 【案例分析题】简述地图相邻图幅的数字接边要求。
- 5 【案例分析题】简述测绘技术设计书编写的主要内容。
- 6 【案例分析题】简述地籍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
- 7 【案例分析题】简述测绘技术设计书编写的主要内容。
- 8 【案例分析题】简述测绘技术设计书编写的主要内容。
- 9 【案例分析题】简述地籍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
- 10 【案例分析题】简述立体测图的主要技术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