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造师案例题
题干:某城市南郊雨水泵站工程临近大治河,大治河常水位为+3.00m,雨水泵站和进水管道连接处的管内底标高为-4.00m。雨水泵房地下部分采用沉井法施工,进水管为3m×2m×10m(宽×高×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涵,基坑采用拉森钢板桩围护。设计对雨水泵房和进水管道的混凝土质量提出了防裂、抗渗要求,项目部为此制定了如下针对性技术措施:(1)集料级配、含泥量符合规范要求,水泥外加剂合格;(2)配合比设计中控制水泥和水的用量,适当提高水灰比,含水量满足规范要求;(3)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不漏振,不过振;(4)及时养护,保证养护时间及质量。项目部还制定了进水管道施工降水方案和深基坑开挖安全专项方案。
题目:指出项目部制定的构筑物混凝土施工中的防裂、抗渗措施中的错误,并说明正确的做法。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措施
(2)提高水灰比错误,应该降低水灰比;措施
(3)不全面,还应避开高温季节,在满足入模条件下,尽量减小混凝土的坍落度,还应在清水池的浇筑过程中设置后浇带;措施
(4)不全面,应做好养护记录。
主要考查给排水混凝土构筑物防渗漏的措施。施工中应采取的给排水混凝土构筑物防渗漏措施分为一般规定、混凝土原材料与配比、模板支架安装、浇筑与振岛、养护五个方面。在混凝土原材料与配比方面:
(1)材料品种、规格、质量、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并应进行进场验收;
(2)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3)在满足配合比规范和混凝土技术指标前提下,宜适当减少水泥用量或水用量,降低水灰比。在浇筑与振捣方面:
(1)避免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
(2)控制入模坍落度,做好浇筑振动工作;
(3)合理设置后浇带。在养护方面:
(1)采取延长拆模时间和外保温等措施,使内外温差在一定范围之内。通过减少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减少温度裂缝;
(2)对于地下部分结构,拆模后及时回填土控制早期、中期开裂;
(3)加强冬期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特别是新浇混凝土入模温度,拆模时内、外部温差控制。

- 1 【单选题】关于构筑物混凝土的施工,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砂和碎石要连续级配,含泥量不能超过规范要求
- B 、对于大型给水排水混凝土构筑物,合理设置后浇带有利于控制施工期间的较大温差与收缩应力,减少裂缝
- C 、在满足混凝土运输和布放要求前提下,要尽可能增大入模坍落度
- D 、对于地下工程,拆模后及时回填土控制早期、中期开裂
- 2 【多选题】混凝土构筑物裂缝的控制是给排水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施工过程中防止构筑物裂缝的方法有()。
- A 、掺加外加剂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峰值
- B 、增加水泥用量或水用量,提高水灰比
- C 、合理设置后浇带
- D 、要尽可能增加入模坍落度
- E 、降低混凝土的人模温度
- 3 【建造师案例题】指出施工方为保证承台立模及混凝土浇筑所采取的措施的不完善之处。
- 4 【单选题】关于构筑物混凝土的施工,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砂和碎石要连续级配,含泥量不能超过规范要求
- B 、对于大型给排水混凝土构筑物,合理设置后浇带有利于控制施工期间的较大温差与收缩应力,减少裂缝
- C 、在满足混凝土运输和布放要求前提下,要尽可能增大入模坍落度
- D 、对于地下工程,拆模后及时回填土控制早期、中期开裂
- 5 【建造师案例题】指出项目部制定的构筑物混凝土施工中防裂、抗渗措施中的错误,说明正确的做法。
- 6 【多选题】混凝土构筑物裂缝的控制是给排水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施工过程中,防止构筑物裂缝的方法有()。
- A 、掺加外加剂,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峰值
- B 、增加水泥用量或水用量,提高水灰比
- C 、合理设置后浇带
- D 、要尽可能增加入模坍落度
- E 、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 7 【单选题】装配式建筑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出厂时,其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值的()。
- A 、60%
- B 、65%
- C 、70%
- D 、75%
- 8 【多选题】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防止裂缝的技术措施,正确的有()。
- A 、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 B 、增加水泥用量
- C 、分层浇筑混凝土
- D 、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在100±20mm
- E 、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
- 9 【单选题】某项目部现对两个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进行对比分析,A方案是以前应用的比较成熟的,B方案是根据该工程实际新制定的,而且均不增加投资。方案A的固定费用为100万元,每吨混凝土的可变费用为300元;方案B的固定费用为120万元,每吨混凝土的可变费用为260元,则A、B两个方案的临界产量为()吨。
- A 、3000
- B 、4000
- C 、5000
- D 、6000
- 10 【单选题】某项目部现对两个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进行对比分析,A方案是以前应用的比较成熟的,B方案是根据该工程实际新制定的,而且均不增加投资。方案A的固定费用为100万元,每吨混凝土的可变费用为300元;方案B的固定费用为120万元,每吨混凝土的可变费用为260元,则A、B两个方案的临界产量为( )吨。
- A 、3000
- B 、4000
- C 、5000
- D 、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