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
题干:某工业厂房建设项目,甲公司是施工总承包单位,乙公司是厂房钢结构安装劳务分包单位。在使用履带式吊车吊装该厂房吊车梁作业中,有一名安装工人高空坠落,当场身亡,事故调查时发现下列情况。(1)事故发生前已经按施工方案采取了安全措施,其中包括在吊车梁两端的柱子上设置安全操作平台,柱子之间没有钢丝安全绳等。(2)事故发生经过是:该吊车梁吊装就位后,发现吊具脱勾装置失灵,该工人离开操作平台走到吊车梁上去摘勾,此时吊车司机误操作,突然起勾,导致吊车梁翻动,使该工人坠落。(3)该工人是乙公司职工,按规定接受过上岗安全技术教育,但未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当天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上没有他的签名,坠落时身上佩带安全带,挂勾绳整齐地缠绕腰间。
题目: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接到该事故的报告后,应立即按系统逐级上报至()。 - A 、企业负责人和企业所在地公安部门、劳动部门
- B 、县、市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
- C 、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
- D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劳动部门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正确答案:A】
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安全行政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劳动部门、工会、人民检察院。

- 1 【单选题】建设主管部门接到重大事故报告后,应逐级上报至( )。
- A 、县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
- B 、省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
- C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 D 、国务院
- 2 【单选题】建设主管部门接到重大事故报告后,应逐级上报至()。
- A 、人民检察院
- B 、省级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
- C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 D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 3 【单选题】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单位报送的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施工、竣工情况的综合报告之日起( )日内,对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进行检查。
- A 、30
- B 、60
- C 、90
- D 、120
- 4 【单选题】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单位报送的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施工、竣工情况的综合报告之日起()内,对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进行检查。
- A 、30日
- B 、60日
- C 、90日
- D 、120日
- 5 【单选题】对于较大事故,建设主管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逐级上报至( )。
- A 、省级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
- B 、本级人民政府
- C 、国务院
- D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 6 【单选题】建设主管部门接到重大事故报告后,应逐级上报至( )。
- A 、县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
- B 、省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
- C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 D 、国务院
- 7 【单选题】按相关规定,相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
- A 、半小时
- B 、1小时
- C 、2小时
- D 、3小时
- 8 【单选题】对于较大事故,建设主管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逐级上报至()。
- A 、省级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
- B 、本级人民政府
- C 、国务院
- D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 9 【单选题】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单位报送的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施工、竣工情况的综合报告之日起()内,对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进行检查。
- A 、30d
- B 、60d
- C 、90d
- D 、120d
- 10 【多选题】下列各项建设主管部门事故报告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 、特别重大事故需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 B 、重大事故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 C 、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 D 、任何情况下不得越级上报
- E 、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热门试题换一换
- 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评价指标有哪些?
- 在模板的安装过程中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成型后的偏差不应超过木模安装允许偏差的( ),取值大小视结构物的重要性而定。
- 某建筑公司向供货商采购某种国家定价的特种材料,合同签订时价格为4000元/吨,约定6月1日运至某工地。后供货商迟迟不予交货,8月下旬,国家调整价格为3400元/吨,供货商急忙交货。双方为结算价格产生争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土方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流程中,施工准备工作就绪后的后续工作是( )。
- 岩层产状的主要参数有()。
-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66.8 km,宽7m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任务,该工程穿越人口密集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所需混凝土需由现场制备,并采用轨道式摊铺机施工。该工程合同约定工期为85 d,经计算,摊铺机总工作量为320台班。项目部将整个标段划分为两个工作量相等的施工区段,每段安排一台摊铺机,按每天两班组织平行施工。当工程量完成到一半时,由于业主原因,工程中止了10 d,为赶工期,剩余摊铺工作拟安排三班倒施工,并另外备用一台设备。为实现全面成本管理,项目部将施工成本目标层层分解,定期对相关人员和部门进行考核。当施工完成1 200 m长的路面时,针对影响路面质量的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弯拉强度、面板厚度、中线平面偏位、路面宽度、纵断高程和路面横坡6项指标,检测了已完的1 200 m长的路段,得到这6项指标不合格的频数(见表)。通过分析,找到了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后的施工中加强了对这些因素的控制。背景中对路面质量分析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并计算表格中。
- 政府质量监督机构检查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各方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情况,属于()质量监督的内容。
- 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应由( )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