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在事件树的编制程序中,从初始时间开始,按事件发展过程()绘制事件树,用树枝代表事件发展途径。
- A 、自上向下
- B 、自下向上
- C 、自左向右
- D 、自右向左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正确答案:C】
在事故树的编制程序中,从初始事件开始,按事件发展过程自左向右绘制事件树,用树枝代表事件发展途径。

- 1 【单选题】以一初始事件为起点,按照事故的发展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每一事件可能的后续事件只能取完全对立的两种状态之一的原则,逐步向结果方面发展,直到达到系统故障或事故为止的分析方法为( )。
- A 、事件树分析法
- B 、事故树分析法
- C 、安全检查表法
- D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 2 【单选题】在事件树的编制程序中,从初始事件开始,按事件发展过程( )绘制事件树,用树枝代表事件发展途径。
- A 、自上向下
- B 、自下向上
- C 、自左向右
- D 、自右向左
- 3 【单选题】 以一初始事件为起点,按照事故的发展顺序,分成阶段,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遵循每一事件可能的后续事件只能取完全对立的两种状态之一的原则,逐步向结果方向发展,直到达到系统故障或事故为止的分析方法为()。
- A 、事件树分析法
- B 、事故树分析法
- C 、安全检查表法
- D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 4 【单选题】以一初始事件为起点,按照事故的发展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每一事件可能的后续事件只能取完全对立的两种状态之一的原则,逐步向结果方面发展,直到达到系统故障或事故为止的分析方法为()。
- A 、A.事件树分析法
- B 、B.事故树分析法
- C 、C.安全检查表法
- D 、D.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 5 【单选题】以一个初始事件为起点,按照事故的发展顺序,分成阶段,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遵循每一事件可能的后续事件只能完全对立的两种状态之一的原则,逐步向结果方向发展,直到达到系统故障或事故为止的分析方法为()
- A 、事件树分析法
- B 、事故树分析法
- C 、安全检查表法
- D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 6 【单选题】疏散时间包括疏散开始时间和疏散行动时间两部分,下列做法可以减少疏散开始时间的是()。
- A 、降低火灾探测器的灵敏度
- B 、增加报警系统的启动时间
- C 、降低人员识别报警信号的时间
- D 、增加疏散距离
- 7 【多选题】疏散开始时间即从起火到开始疏散的时间。下列因素与疏散开始时间有影响的有( )。
- A 、报警时间
- B 、起火场所
- C 、火灾探测时间
- D 、火灾类型
- E 、建筑形状
- 8 【多选题】疏散开始时间即从起火到开始疏散的时间。下列因素与疏散开始时间有影响的有( )。
- A 、报警时间
- B 、起火场所
- C 、火灾探测时间
- D 、火灾类型
- E 、建筑形状
- 9 【单选题】事件树分析法是由初始事件推论事故后果的方法。下列关于事件树分析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是一种时序逻辑的事故分析方法
- B 、事故连锁中事件树越多,系统越危险
- C 、从初始事件开始,按事件发展过程自左向右绘制事件树,用树枝代表事件发展途径
- D 、成功连锁中事件树越少,系统越安全
- 10 【单选题】疏散开始时间即从起火到开始疏散的时间。一般情况下,疏散开始时间与火灾探测系统、报警系统、起火场所、人员相对位置、疏散人员状态及状况、建筑物形状及管理状况、疏散诱导手段等因素有关。下列不属于疏散开始时间的是( )。
- A 、疏散预动时间
- B 、探测时间
- C 、疏散行动时间
- D 、报警时间
热门试题换一换
- 下列不属于防火分隔设施的是( )。
- 下列属于消防队到场时间决定因素的是( )。
- 下列场所中,不宜选择感烟探测器的是( )。
- 某临街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上14层,层高为2.9m,首层设有多个建筑面积为100-260㎡的商店、药店、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其余楼层均为单身公寓。首层与二层之间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h。
- 某二级耐火等级的展览厅,地上3层,每层建筑面积2500㎡,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每层在建筑两侧均设有安全出口,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则该展览厅室内任意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 )m。
- 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的规定,下列关于各部件日常维护管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下列灭火器中,不适合扑救E类火灾的是()。
- 消防救援机构对下列建筑或场所内配置的灭火器进行检查,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40) ,其检查结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关于设置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洒水喷头的选型,正确的是( )。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