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价师案例题
题干:某建设项目分为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分阶段进行招标。一期工程:因该工程技术复杂,建设单位决定采用邀请招标,并自行组织招标事宜,共邀请A、B、C三家国有特级施工企业参加投标。投标邀请书规定:2012年10月8日~10月12日(周一至周五)9:00~17:00在该单位总经济师室出售招标文件。招标文件中规定:11月8日为投标截止日;投标有效期到11月28日为止;投标保证金有效期到12月28日为止;评标采用综合评价法,技术标和商务标各占50%。在评标过程中,鉴于各投标人的技术方案大同小异,建设单位决定将评标方法改为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评标委员会根据修改后的评标方法,确定的评标结果排名顺序为A公司、C公司、B公司。建设单位于11月23日确定A公司中标,于11月24日向A公司发出中标通知书,并于11月27日与A公司签订了合同。于11月27日将中标结果通知了B、C两家公司,并将投标保证金退还给这两家公司。建设单位于12月11日向当地招标投标管理部门提交了该工程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二期工程:由市财政和市环境建设公司共同出资建设,出资比例各为50%,由市环境建设公司主持项目建设。市环境建设公司虽然没有专门的招标机构,但是有两名专业招标人员,所以决定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自行组织招标采购,于2013年3月2日在各新闻媒体上发布了招标公告,招标公告载明招标人的名称、招标项目性质、资金来源、资格条件等事项。资格预审文件发售时间从2013年2月26日(星期二)8:00开始,至3月1日18:00为止,共计4个工作日,并强调按购买资格预审文件时间的先后顺序,确定前十个单位作为投标人,允许其购买招标文件和设计文件。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是2013年3月20日9:00。3月19日组成由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主管基本建设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技术处长和市建委主任、发改委副主任等9人组成的评标委员会。2013年3月20日8:30评标委员会工作人员接到市环境建设公司下属的环发公司投标人员电话,称因发生交通事故,道路拥堵严重,投标文件不能按时送达,要求推迟开标时间,经请示,董事长认为,这是不可抗力,同意推迟至11:00开标,经评标,环发公司因其报价与标底最接近、得分最高而中标。中标结果公布后,其他投标人不服,认为招标不公平,并向行政监督部门投诉,要求宣布此次招标无效。
题目:一期工程中该建设单位在招标工作中有哪些不妥之处?请逐一说明理由。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该建设单位在一期工程招标工作中的不妥之处及理由具体如下:
(1)不妥之处:11月23日确定中标人,投标有效期到11月28日为止。
理由:《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评标报告由评标委员会全体成员签字。评标委员会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后,招标人一般应当在十五日内确定中标人,但最迟应当在投标有效期结束日30个工作日前确定。本例中,确定中标人的日期与投标有效期仅相距20天。
(2)不妥之处:投标有效期到11月28日为止,投标保证金有效期到12月28日为止。
理由:《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保证金的,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招标项目估算价的2%。投标保证金有效期应当与投标有效期一致。本例中,投标保证金有效期与投标有效期相距一个月,二者不一致。
(3)不妥之处:评标过程中,建设单位决定将评标方法改为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理由:《招标投标法》第四十条规定,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设有标底的,应当参考标底。本例中,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方法是综合评价法,在评标过程中,建设单位却擅自决定将评标方法改为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不符合法律规定。
(4)不妥之处:建设单位11月23日确定中标人,11月24日发中标通知,11月27日才将中标结果通知未中标公司。
理由:《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本例中,发中标书的时间与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的时间不同。
(5)不妥之处:建设单位于12月11日向当地招标投标管理部门提交了该工程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
理由:《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自确定中标人之日起15日内,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提交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本例中,11月23日确定中标人,12月11日才提交招标情况书面情况,超出了法律规定的15日期限。

- 1 【造价师案例题】在上述招标过程中,该项目建设单位的行为是否合法?原因何在?
- 2 【造价师案例题】某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合同约定:工期6个月,A、B工作所用的材料由建设单位采购;合同价款采用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的全费用综合单位计价;施工期间若遇物价上涨,只对钢材、水泥和骨料的价格进行调整,调整依据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材料价格指数。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所列各项工作的估算工程量和施工单位的报价如表所示,该工程的各项工作按最早开始时间安排,按月匀速施工,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如图所示。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有两台大型机械设备需要进场,施工单位提出应由建设单位支付其进场费,但建设单位不同意另行支付。 事件2: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运抵现场后,项目监理机构要求施工单位及时送检,但施工单位称:施工合同专用条款并未对此作出约定,因此,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施工单位没有送检的义务,若一定要施工单位送检,则由建设单位支付材料检测费用。 事件3:当施工进行到第3个月末时,建设单位提出一项设计变更,使D工作的工程量增加2 000立方米。施工单位调整施工方案后,D工作持续时间延长1个月。从第4个月开始,D工作执行新的全费用综合单价。经测算,新单价中直接费为160元/立方米,间接费费率为15%,利润率为5%,计税系数为3.14%。 事件4:由于施工机械故障,G工作的开始时间推迟了1个月。第6个月恰遇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造成F、G工作的造价提高,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价格指数见表。施工单位随即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了调整F、G工作结算单价的要求。经测算,F、G工作的单价中,钢材、水泥和骨料的价格所占比例均分别为25%、35%和10%。
事件4中,施工单位提出调整F和G工作单价的要求是否合理?说明理由。列式计算应调价工作的新单价。
- 3 【多选题】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有()。
- A 、施工许可证
- B 、工程设计方案
- C 、气象和水文资料
- D 、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有关资料
- E 、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的给排水、供电、通信等地下管线资料
- 4 【简答题】在上述招标过程中,该项目建设单位的行为是否合法?原因何在?
- 5 【多选题】在建设项目施工招标过程中,招标公告和资格预审公告中相同的内容有( )。
- A 、招标条件
- B 、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 C 、发布公告的媒体
- D 、联系方式
- 6 【单选题】在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准备工作中,初步研究阶段主要完成的工程内容包括( )。
- A 、现场踏勘
- B 、拟订常规的施工组织设计
- C 、确定工程量清单编审的范围及需要设定的暂估价
- D 、估算整体工程量
- 7 【单选题】在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准备工作中,拟订常规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 A 、为暂估价的确定提供依据
- B 、便于确定工程量清单中的措施项目
- C 、充分了解施工现场情况及工程特点
- D 、熟悉有关的技术标准、施工规范或规则等
- 8 【单选题】已知某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时,招标控制价为8000万元,中标人的中标价为7200万元,两者中均包含100万安全文明施工费,则在工程变更进行价款调整时,承包人的报价浮动率为( )。
- A 、10%
- B 、10.13%
- C 、11.25%
- D 、8.86%
- 9 【单选题】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若出现招标工程量清单中措施项目缺失,则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
- A 、由于承包人未能在投标时对措施项目清单进行合理增补,责任由承包人承担
- B 、按照工程变更事件中关于分部分项工程费的调整方法,调整合同价款
- C 、视为招标工程量清单不完整,责任由发包人和承包人共同承担
- D 、承包人应将新增措施项目实施方案提交发包人批准后,按工程变更的原则调整合同价款
- 10 【单选题】在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准备工作中,属于初步研究阶段工作内容的是( )。
- A 、对土石方工程估算整体工程量
- B 、收集相关市场价格信息,为暂估价的确定提供依据
- C 、自然地理条件调查
- D 、确定清单的项目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