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考试
报考指南考试报名准考证打印成绩查询考试题库

重置密码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注册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当前位置: 首页MBA考试写作模拟试题正文
2019年MBA考试《写作》模拟试题
帮考网校2019-11-10 09:04
2019年MBA考试《写作》模拟试题

2019年MBA考试《写作》考试共2题,分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书认为,全球化对当代人类社会的思想、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全球化抹去了各国的疆界,是世界从立体变成了平面,也就是说,世界各国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正在日益缩小。
     “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是基于近几十年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状况而提出的,互联网的普及、软件的创新使海量信息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地,由于世界是平的,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这样就大大促进了穷国的经济发展,而改善了它们的国际地位。
       事实也是如此,所谓“金砖四国”国际声望的上升,无不得益于他们的经济成就,无不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起飞,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无疑也依靠了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同时也可作为“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
       毋庸置疑,信息传播技术革命还远未结束,互联网技术将会有更大发展,人类社会将有更惊人的变化,可以预言,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的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和最发达的国家之间再也不会让人有天壤之别的感觉,非洲大陆将会成为另一个北美。同样也可以预言,由于中国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中国和世界一样,也会从立体变为平面,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鸿沟将被填平,中国西部的崛起指日可待。【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1.“全球化抹去了各国的疆界,使世界从立体变成了平面”不必然推出“世界各国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正在日益缩小”。前提与结论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事实上全球化的过程中,并非所有国家都是受益者,可能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2.由于世界是平的,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此处“世界是平的”则是“混淆概念”。“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由于各自基础不同,即便接受同样的信息,二者使用信息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无法推出“这样就大大促进了穷国的经济发展,而改善了它们的国际地位。”
3.“金砖四国”国际声望的上升,无不得益于他们的经济成就,无不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显然是存在他因。而由中国经济的起飞,可作为“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则是归因不当和以偏概全。
4.世界的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因循此前提,可知该变化应该有好坏两个方面,因此,不必然推出: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和最发达的国家之间再也不会让人有天壤之别的感觉,非洲大陆将会成为另一个北美。
5.同样也可以预言,由于中国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中国和世界一样,也会从立体变为平面,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鸿沟将被填平,中国西部的崛起指日可待。则是类比不当。
参考范文:

一个不可信的预言
       上文基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预言非洲大陆将会成为另一个北美, 中国西部的崛起也指日可待。这一预言的推断过程存在诸多逻辑错误,其准确性值得怀疑。
首先,作出这一预测的主要依据是《世界是平的》一书,但事实上这只代表一家之言,况且该书所说“全球化抹去了各国的疆界”这一断定明显是错误的。全球化在目前的正确含义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与作为政治概念的疆界不同,自然也不可能抹去所有国界,否则就不存在关贸问题了。而将“世界是平的”不当地解读为世界正变得无障碍,无差别,甚至无疆界也显然既歪曲了原义,也不符合事实。因此全球化未必就能让世界变平。
       其次,材料在论证中认为现代网络技术使得穷国和富国一样可以获得许多最新信息,但这不能夸大为在获得特别是利用信息方面,穷国和富国拥有相同的权利和能力。什么样的信息能进入网络,进入网络的信息要发挥何种影响力,这恰恰是由富国、强国决定和操纵的,怎么可能使得穷国和富国一样呢?况且,穷国完全有可能因受经济条件所限无法购置相关设备,从而导致与富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再次,材料作者认为日趋平面的全球化会缩小各国的贫富差距,其实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该论者理应知道,信息的畅通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确实使穷国获得发展的机遇和条件;另一方面,正如《世界是平的》一书所指出的,它也能使穷的更穷,富的更富。因此,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乃至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但这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否则无法解释,在同样平的世界,为什么当今有的国家腾飞,有的停滞不前,还有的甚至长期面临危机;即使在腾飞中的国家内,例如中国,如何解决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也已成为最急切的社会问题。
      综上所述,该论证存在着种种逻辑错误,由此得出来的预言并不可信。

2、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经常有人教育我们说:“会做事不如会做人”、“做事先做人”。这话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想想,又好像有些问题……【论说文】

答案解析:

参考范文:

《做人先做事》

        古往今来,在人们眼里,“做人”一直被认为比“做事”更重要。的确,“做人”有时候是比“做事”更讨巧,但总体来说,我还是认为,会做事比会做人更重要。
        首先,会做事更能直接体现个人的能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会做事对个人的发展或是集体利益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在一个组织中会做事才能证明你有资格为组织做贡献,会做事才更得领导赏识。试想,公司领导聘用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听你如何夸夸其谈、看你如何溜须拍马?肯定不是。他聘用你主要是让你为公司实实在在做事的。在公司里,不会做事的人,就是一个废物!
      其次,会做事让我们的做人更加踏实。或许会做人有时能让你一时春风得意。但能做事,会让你的人生之路走得更踏实。会做人的人一旦时运不济,很可能会一下子跌入万丈深渊。相反,你能实实在在地做事,手里掌握着别人没有的核心知识和关键技术,在这个技术至上的社会,在哪个公司和领导那里你都是一个抢手的香饽饽?!
      再次,只有在做事中才能真正理解做人。当今社会,风云变化,没多多少人生经验的我们,可能对做人没有一个很清晰的理解。我们最初无法确定我们应该发展的方向以及如何做人。此时,我们应当先老老实实做事,经历一次次成败之后才能对做人有更深的理解。
       初入职场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是先做事、然后才能慢慢明白究竟该如何做人吗?所以,会做人固然重要,但对我们年轻人来说,会做事可能更重要。只有会做事,我们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更加稳健地走好我们的人生之路、职业之路!

3、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权力的制衡与监督,只要有了制衡与监督,企业的成功就有了保证。
        所谓的制衡,指对企业的管理权进行分解,然后使要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达到平衡,它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滥用权力。至于监督,指对企业管理进行严密观察,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而且所有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那么企业的经营就不可能产生失误。
        同时以制衡与监督为原则所设计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有一个固有特点,即能保证其实施者的有效性,因为环环相扣的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万一有人敷衍塞责也会受到这一机制的制约。
        再者,由于制衡的核心是权力平衡,而企业管理的权力又是企业运营的动力与起点,因此权力平衡就可以使企业运营保持平衡。
        另外,从本质上来说,权力平衡就是权力平等,因此,这一观念本身蕴含平等的观念。平等观念一旦成为企业管理理念,必将促成企业内部和谐与稳定。
        由此可见,如果权利的制衡与监督这一管理原则付诸实践,就可以使企业运营避免失误,确保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日常运营的平衡以及内部的和谐与稳定,这样企业一定能够成功。【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1:权力制衡对管理权进行分解,然后使被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以达到平衡,它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滥用权力。
分析:未必,因为被分解的权力还可以相互勾结。
论证2:权力监督对企业管理进行严密观察,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范围内,企业的运营就不可能产生失误。
分析:未必,因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理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论证3:权力的制衡与监督能确保企业的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从而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
分析:未必,因为环境与条件也许非常不利于决策的实施。
论证4:制衡原则的核心是权力的平衡,权力的平衡可以使整个企业运营保持平衡。
分析:未必,因为运营平衡还包括了产品的供需、资产等方面的平衡。
论证5:权力平衡就是权力平等,平等观念必将促成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分析:未必,因为平衡不等于平等,另外平等的夫妻也可能经常吵架。
参考范文:

权力的监督制衡真的如此灵验吗
        上文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推理得出结论说:权力的监督与制衡原则能确保企业的成功。这样的推理存在诸多逻辑问题。
        首先,根据权力分解就断然推出所有的权力滥用将被杜绝,明显是很不严密的,因为被分解的权力还可能相互勾结,一起滥用权力。这种狼狈为奸的权力滥用又岂能被权力分解彻底根除?
        其次,断定严密观察能确保企业运营不可能产生失误,犯了强加充分条件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观察者和控制者本身由于自身的种种局限,不可能不犯错误,当然也就不能奢望他们可以杜绝企业运营的所有失误。
        再次,就算大家都不敷衍塞责,但就此推出权力的制衡与监督定能确保实施的有效性,也是有明显漏洞的,因为实施结果不只是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也取决于客观条件。“大跃进”般违背客观条件的蛮干和盲动,注定是要失败的。
        另外,单凭企业的权力平衡就断定企业的整个运营也会平衡,未免是以偏概全。试想如果某企业所有的权力拥有者都一致同意今年企业多生产某种产品,但它在市场却是供过于求的,这样的供需关系不平衡的企业,运营就不可能平衡。
        最后,把权力制衡等同于权力平衡和权力平等,无疑是混淆概念。比如支点上的杠杆左右两边两个向下的拉力可以相互制衡,谁都不能再动,但杠杆未必就是水平的,两边的力的大小也未必就是相等的。另外,平等也未必就能导致和谐和稳定,夫妻平等但还经常吵架甚至离婚呢。
        综上所述,上文的推理是不严密的,结论也是很难必然成立的。

4、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以下资料摘自某杂志的一篇社论:“从历史上看,我们国家的大多数工程师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然而,最近几年到达上大学年龄的人开始减少,而且高中的入学人数也在减少,这种趋势在今后的十年里都将会一直延续。因此,我们国家将面临接受过训练的工程师短缺的情况。如果想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我们必须增加教育投资,而且要尽快。”【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到达上大学年龄的人减少→受高等教育人数减少→受训工程师短缺
①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工程师并不等同于接受过训练的工程师,不能将二者混淆。最近几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减少,受训的工程师不一定减少。因为工程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接受训练,而非一定通过接受高等教育。
②导致受训工程师短缺的原因可能来自多个方面,例如专业进入门槛增高、学费增高、就业前景不好、行业需求量少等,并不一定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减少”有关。
③即使近年受高等教育人数减少,未必造成受训工程师短缺。如果到达上大学年龄的人中有相对于之前更高的比例进入大学,同时入学的学生多数选择了工程专业,那么进入大学的人数反而会增加,攻读工程师相关专业的人数也可能会随之增加。
论证二:高中的入学人数在减少→受高等教育人数减少→受训工程师短缺
①造成接受过训练的工程师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工程师专业的毕业难易度、工程师专业就业的难易程度、就业后的薪资水平。可能高中的入学人数变化未必影响受训工程师是否短缺。
②高中入学人数减少,但是如果高中阶段辍学的人也减少,大学入学人数可能会增加,或者高中入学人数减少是因为有更多的人选择了其他的教育途径进行专业培训,而这部分人中有相当部分学习的是工程专业,那么工程师的人数反而会增加。
论证三:增加教育投资→解决受训工程师短缺→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
①增加教育投资,但具体投资方向并未说明,如果更多增加的是基础阶段教育投资,对于解决受训工程师短缺的问题并没有太多帮助。
②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依赖于大学提供的工程师数量,该假设显然过于简单。其他领域的人才,例如:国际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等一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仅仅依赖解决受训工程师短缺的问题,显然不足以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
③仅靠增加教育投资,而忽略加大对科研投资、提高国际政治地位、增强经济实力的战略安排,即便受训工程师短缺的问题得以解决,国际市场竞争力未必能得以保持和增强。

5、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战略理论,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可以采取三种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聚化战略。我们逐渐意识到成本领先战略对于中国企业的弊端,因此中国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必定能取得成功。
       美国许多企业的成功,揭示的正是这个理论的价值和意义。虽然,中国企业目前的现实状况是普遍缺乏核心技术,但是这也不妨碍中国企业寻求差异化的步伐。从主观方面进行分析,差异化指的是超出竞争对手的部分,这体现在质量、服务、渠道或者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速度等方面,中国企业还是可以在这些地方大有可为的。这给企业带来的额外利润也将比竞争对手高得多。
       在美国,人均月收入3000美元左右,购买一台冰箱占消费者月收入的比例很低。因此,家用电器类产品的价格弹性比较低,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价格较高的品牌产品。这就是迈克尔·波特反复提醒中国企业家要回避的价格战。而在中国,降价却往往是最能吸引消费者眼球并且最奏效的手段,中国企业的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这些理论基本上是在西方工业化社会中总结出来的,其成熟性、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相信企业可以照搬这些管理理论,那些看起来不太理性的企业战略决策背后往往有着更为复杂的环境。那些是这种管理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东西,不需要中国自己的管理理论来解释。
       中国企业的个体行为是否说明世界普适性的管理理论在中国失去了应有的效果呢?中国企业遇到的所有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没有解决也没有能力解决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的有效使用。【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成本领先战略对于中国企业有弊端→中国实行差异化战略必定能取得成功
①该论证显然存在着“非黑即白”的问题。“成本领先战略”有弊端并不能说明“差异化战略”就有优势。即便不选择“成本领先战略”,我们还可以选择“聚焦化战略”而非一定是“差异化战略”。
②成本领先战略有弊端,说明其战略不适合中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不符合中国企业的现实状况,可能说明中国暂时无法采用此战略,而差异化战略论证中没有详细阐释,未必就能说明可以实行。
论证二:美国采用差异化战略取得成功→理论对于中国同样有意义
①由美国企业的成功案例并不可推知该理论在中国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显然是不当类比。美国与中国在市场背景、企业类型、竞争程度方面都有诸多不同,两者之间的类比无任何意义,也无任何关系。
②美国采用差异化战略成功,说明此战略对美国而言是对症下药。美国与中国在国情、市场竞争和企业构成上有很大区别,所以此战略不一定适合中国,有可能会带来截然相反的结果。
论证三:美国家用电器类产品价格弹性低→中国价格弹性低
在美国,家用电器类产品的价格弹性比较低,并不意味在中国价格弹性就低,这显然是不当类比。美国与中国在许多方面不具有可比性,两国在经济发展程度、消费水平、人口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美国家用电器类产品价格弹性低,中国的家用电器类产品价格不一定弹性低。
论证四:西方理论的成熟性、有效性毋庸置疑→中国可照搬理论
①中国企业可依据中国社会发展状况以及企业自身的运营方式、经营状况、管理模式、市场需求、客户群体等多方面因素,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吸收西方管理学理论中有益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仅仅因为其成熟。
②西方理论的成熟性,未必适应中国企业面临的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寻找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理论,而非单纯地将西方的管理理论移植到国内。
论证五:没有解决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的有效使用→是中国企业遇到的根本问题
没有解决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的有效使用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但不能认为就是根本问题。比如建立规范的、稳定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家精神与变革的提升等,它们和解决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的有效使用一样都只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其最根本的问题应该是要加快企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并提高质量等。

6、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在2008年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网络民意”又一次成为耀眼的关键词。这说明“网络民意”才是最需要关注的民意。“华南虎事件”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无不和“网络民意”的表达脱离不了关系。越来越多的官员在重视“网络民意”,这也是“网络民意”最能代表民意的关键所在。作为一个新的媒体,网络所覆盖的读者面,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对于一份报纸,上百万的发行量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了,而网络中一个热门帖子的点击率就可能超过它。因此对传统媒体中所谓主流的民意都不应该进行过多地考虑。网民作为一个特定的、意见接近的群体,这些人并不是“乌合之众”。能够上网的人,都有较高的学历,那么他们也会有较高的素质去表达真实的民意。从传媒学和政治学的专业立场来说,就应该尊重所有群体的言论自由,维护所有的公共言论平台。在这个意义上,追问网络民意的真实性可能会有一种危险,就是忽视个体声音。只要发言人是真实存在的,他的意见就是真实的,就应该受到重视。【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网络民意”成为耀眼的关键词→“网络民意”是最需要关注的民意
①“网络民意”又一次成为耀眼的关键词并不能说明“网络民意”才是最需要关注的民意。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网络新词相继产生,“网络民意”亦是如此,但认为其是最需要关注的民意是站不住脚的。
②“网络民意”只有符合多数人的心声,表达大多数人的意愿,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才是最需要关注的民意。
③“网络民意”成为耀眼的关键词,许多网民在网上发表评论,但也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以此发表不真实的言论,甚至诋毁某人、某事件甚至于社会,这些情况反而会破坏网络民意的真实性。
论证二:“华南虎事件”问题的解决→与“网络民意”的表达有关
“华南虎事件”只是一个独特的事件,不能由此得出与“网络民意”的表达脱不了关系。
论证三:越来越多的官员重视“网络民意”→“网络民意”最能代表民意
①是否让网络民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民意取决于多个方面,例如网络受众面广,网络民意比较客观公正,真实性高,这些都具备才能充分说明网络民意最能代表民意。
②越来越多的官员在重视网络民意,说明网络民意为官员了解民意、民情增加了一个途径,但是不代表大部分人都上网并在网上发表言论,比如:有些贫困山区的人们无法上网,那么从何处了解他们的意见呢?
论证四:网络所覆盖的读者面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对传统媒体中所谓主流的民意都不应该进行过多地考虑
网络所覆盖的读者面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并不能推出对传统媒体中所谓主流的民意都不应该进行过多地考虑这一结论。不同媒体面对不同的读者,代表了不同的“民意”。
论证五:能够上网的人都有较高的学历→有较高的素质去表达真实的民意
①该论证显然是强拉因果。“高学历”和“高素质”间没有必然联系。能否表达真实民意和个人的学历并不息息相关。高学历犯罪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②有较高的素质去表达真实的民意可能不是由于上网的人有较高的学历,而是因为表达民意的人本着客观、真实的态度,即使没有较高的学历,也能表达真实的民意。
③许多具有高学历的网民受社会负面人物、负面新闻报道的影响,往往在网上发表消极的甚至是威胁社会安定团结的言论,这些人不具有较高的素质,也没有表达出真实的民意。
论证六:发言人真实存在→意见真实并应受到重视
①发言人的意见有一定意义和价值,能客观体现民情民意,为改善民生提供了宝贵的建议,能够反映群众心声,才会受到重视。
②发言人真实存在不代表他的意见就是真实的,就应该受到重视。发言人的意见具有主观性,能否受到重视是根据发言人的意见是否具有价值决定的,即使真实可靠,但是没有价值,依然不会受到重视。

7、分析下述材料,准确审题立意。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论说文】

答案解析:分析提示
这则材料的重心是“治标”与“治本”的问题。分析时,既可以顺向思考,指出“治标不如治本”;也可以逆向思维,换个角度思考,指出“治标未必不如治本”。当然,也可把二者结合起来思考,指出要“标本兼治”。亦可以联系反腐败等现实来思考,指出怎样做才能根除腐败。通过这样的分析,对这则素材的把握就比较全面了,到用时就可以以不同角度用到不同的文章中去。
参考范文一:

从改过自省开始
        枭将东徙,鸠问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故东徙。”鸠曰:“子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可见遇事逃避并非良策,改过自省才是正途。
        改过自省,即从自身出发,找寻问题的缘由,通过改变自身来解决问题。人要不断自省,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不断自省,才能有所成就。
        自省方立足。
        曾子曰:“吾一日三省吾身。”何以如此?因为在遇到困难时,人第一反应往往是责怪他人或环境,而不会立刻想到自省。无法与别人沟通,是否是自己孤僻而非他人冷漠?做事遇到困难,是否是自己方向错误而非他人施以阻碍?柳永科举时所作的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让其一生仕途不得志,到底是皇帝狭隘,还是自己说错了话呢?既要洒脱,又求名利,未免太贪心了些。若柳永自省一下,认清自己,想必此生会舒服些。因而自省,是人们能立足于社会的法则之一。
        自省方成业。
        人需自省,企业更是如此。谷歌公司重组,建立Alphabet公司,此举看似超常震惊世界,但也有其内在道理。谷歌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创新,而一个行业巨头想保持创新力就需要不断的自省。从谷歌搜索到谷歌地图,再到生命监控和人工智能,正是不断的自省,发现自身优劣势并加以运用,才使得其一直是计算机领域的翘楚。相反,若不自省,盲目自大,被市场淘汰的诺基亚就是最好的警示牌。没有哪个企业可以靠着一种状态永久存活,因而自省,是企业得以长足发展的不二法则。
        自省不易,因为反问自己就要面对驳倒自己的可能,是对自身价值观的冲击。所以我们要认清目标,勇敢面对自己。企业亦如此,并非每一步决策都是有益的,要勇于止损,常常叩问运营目标是什么,才能不被利益模糊了视线。
        鸠需更鸣,人需自省,企业亦如是。新的未来从自省开始。
参考范文二:
治本方为良策
        鸠若不想被乡人恶,则需“更鸣”,而不是“东徙”。可见,“治标”并不能解决问题,“治本”方为良策。
治本,是指找出问题的核心,切中肯綮,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治标,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象,避重就轻,只是做些表面功夫。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而次要矛盾只是处于从属地位。“治本”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只有这样,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治标”则只是看到了次要矛盾,就如同隔靴搔痒,徒劳无功。
        只有治本,才能消除隐患,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进而着手之事取得成功。
        中医上诊断病人,要“望、闻、问、切”,找出病根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倘若,医生只是看到病人表面上的症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则只能缓解病情,疾病得不到根治,而且留下了无穷的隐患,最终很可能发展成不治之症,这岂不是庸医?可见,为医应当“治本”。
        “治本”对于为医极为重要,对于为政也是如此。
        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消费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政者如果只是每次事件发生之后追究几个责任人或提出几点要求,那么食品安全问题依然还会出现。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法规并确保法规有效实施,只有“治本”,食品安全才能得到有力保障。
        要想“治本”,首先要有敏锐的观察和智慧,要能够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的根源;同时,除了智慧,还要有决心和勇气。比起治标,治本总是艰难的,更需要我们有不怕麻烦、肯吃苦的精神。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治本方为良策。散、血流成河……
        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了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过渡段)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过渡词)。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8、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一:

推己及人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是和谐共处的大智慧。
        推己及人,就是用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推测他人的感受。对人建立仁爱之心,他人也会对你仁爱;对人豁达宽容,他人也会对你豁达宽容。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以身作则”,都是推己及人的表现。
推己及人,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它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问题,促进家人间、朋友间、同事间关系,形成良性互动循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考虑自己时也照顾他人感受,通过善待他人来善待我们自己,这个社会又怎能不和谐友善呢?人们常说,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以此种方式敬老爱老,也保障了自己以后老有所依。正是这些举动使人们和睦相处,世风日上。
        在企业中,推己及人的道理也同样适用。推己及人使企业持续焕发生机活力,也使企业间互利互惠,良性竞争。企业只有在忙于盈利的同时,也想到消费者应享受到的舒适安心,想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才能持续经营,基业长青。只有在渴望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同时,懂得善待自己的对手,不用恶意手段排挤对手,才能更好地发展,携同进步。相反,不懂得推己及人,就会像早年西班牙华商一样,忘记回馈社会,不懂遵守当地管理风俗,经营如履薄冰。
        推己及人,需要从思想上杜绝自私,由我做起,互利互惠,和谐相处。从个人的角度,要懂得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不对一时得失斤斤计较。从企业角度,要不拘蝇头小利,把目光放远,把社会利益最大化作为长远经营目标,饮水思源,同时建立产业联盟,形成企业间协同效应,以行业进步谋发展。
        创造和谐,需要有一种相处的智慧——推己及人。
参考范文二:
推己及人,成就自我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说明,我们要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进而成就自我。
        推己及人,即自己想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就要先如此对待他人,有了这样的修养与境界,方能成就自我。
        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人与人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推己及人能让我们与他人联系起来,在为他人着想的过程中加深彼此的联系,进而让我们拥有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
        晏子劝谏齐景公不应只顾自己安逸而应为人民着想,自己也常常救济劳苦百姓,辅国几十年,促进了齐国的发展。由此可见,推己及人是不可忽视的良好品德,它告诉我们:想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就要先帮助他人,我们主动先为他人着想,他人也会为我们着想,我们便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取得更大的进步,推己及人的美德是我们成功的一大助力。
        要做到推己及人就要主动加强自身与他人的联系,辩证地看待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汲取他人的优点,改掉自己的不足之处,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实力,进而不断向前,走向成功。同时,我们也需要有一颗豁达宽容的心,从内心深处尊重每一个人,在此基础上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多为他人考虑,并反省自身的做法是否正确,这样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真正地做到推己及人。
        推己及人,不仅是一种行为,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我们要做到推己及人,成就卓越自我。

9、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古人云:“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贵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曾国藩说:“善莫大于恕。”
        安德鲁·马修斯说:“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最新科学研究显示:原谅别人有益身心健康。【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一:

宽恕,是一种智慧
        古有《格言联璧》云: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现有科学研究显示:原谅别人有益身心健康。可见,宽恕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是一种大智慧。
        宽恕,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安德鲁·马修斯说:“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原谅别人的过失,甚至以德报怨,紫罗兰的“行为”就是对宽恕的最佳阐释。
        宽恕,是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处事的境界,亦是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社会和谐发展的无形资产。
        宽恕可以让个人心胸更豁达,眼界更开阔。对别人的宽恕就是对自己的善待。不因他人的过错令自己烦扰,有益身心健康。廉颇因不满蔺相如位居自己之上,想要羞辱蔺相如,而蔺相如得知此消息之后并未怪罪他,而是处处回避廉颇。后廉颇认识到错误,负荆请罪,蔺相如也即时原谅了他,两人同心辅佐赵惠文王,成就了一段“将相和”的佳话。蔺相如因懂得宽恕而赢得大智慧,以宽恕服人,利人利己。
        宽恕可以使社会更加和谐与美好,它是构建和谐国际社会不可或缺的因素。唯有宽而待之,才会受到别国的尊敬,才会在竞争中得到合作。曾两度担任美国总统的林肯,在遭到质问为什么不打击你的敌人时,他这样回答道:“消灭敌人的最好方法是,将敌人变为朋友,将过去的仇恨抹去。”的确,最明智的做法莫过于此,对于国家而言,宽恕不仅仅是一种气度,更能实现合作与共赢的开端。
        如何做到宽恕呢?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在思想上认识到纠结于别人的过错于事无补,徒增烦恼,不如一笑泯恩仇,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其次需要我们真正放下恩怨,将眼界放宽,不要把目光局限于眼前。
当然,宽恕并不意味着善恶不分,对于一些反社会、反人类的行为,我们要坚决抵制。
        宽恕,放过他人,也放过自己,这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参考范文二:
心怀宽恕
        安德鲁·马修斯说:“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科学研究显示:原谅别人有益身心健康。
        毋庸置疑,我们应当心怀宽恕。
        宽恕,即宽容、饶恕,能容得他人的过失。宽恕是一种豁达开阔的胸怀,是一种通透释然的高度。宽恕不仅仅是善待他人,更是善待自己。曾国藩说:“善莫大于恕。”即是对宽恕的阐释,成语“犯而不校”(《论语·泰伯》),亦是宽恕在现实中的表现。
        心怀宽恕,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内心的坦荡,才能放下心中的芥蒂。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拿起。心怀宽恕,我们才能容人容己,才能成就智慧人生。古有齐桓公宽恕管仲,最终在其辅弼下成就春秋霸主;今有乔布斯不计前嫌,再助苹果公司走向辉煌鼎盛,亦成就了自己多年的梦想。正是由于心怀宽恕,他们才能各自成就一番大事业。由此可见,心怀宽恕,利人利己。宽恕他人便是成就自己。所以,要心怀宽恕。
        反之,胸有芥蒂,不宽恕他人,于人于己,都是弊大于利。抓住别人的错误不放,无疑是一种狭隘,它会使我们眼界越来越小,最终走向失败。同样,不宽恕他人亦是在折磨自己,消磨自身的快乐去苛责别人的过失显然是不明智的。佛曰:“放下,自在。”又何尝不是一种宽恕?放下了别人的过错,学会原谅别人,自己的内心也会更加舒畅自然。因此,学会宽恕才是一种大智慧,才能成就自我。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做到心怀宽恕?
        其实,心怀宽恕就是要我们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像对待自己的过失一样对待他人的过失,像原谅自己一样原谅他人。一时的过失不代表永久的过失,我们没有必要紧抓不放。我们要做到思想上理解包容他人,行为上宽容原谅他人。这正是心怀宽恕对于所有人的要求。
        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心怀宽恕,方能成就广阔人生。

10、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1)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人是要靠超越来建筑自己的高度的,而在所有的超越中,做了错事之后让自己的灵魂“示众”是最困难的一种。【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一:

勇于承认错误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而勇于承认错误更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问题。
        勇于承认错误,是指发现自己做错事情的时候,敢于承认的气魄,是一种胆量,更是一种勇气。哲学上说,现象富于变化,而本质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到其后面的本质。
        勇于承认错误,不仅会使一个人得到别人的原谅,也会使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尊重。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写过著名的《忏悔录》,他要做的是“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在《忏悔录》中,他直面自己的隐私,承认自己在少年当仆人时,嫁祸诚实的奴仆玛丽偷主人家的旧丝带,破坏了她纯洁、善良的名声。但正是因为他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仍然获得了大家的尊重。
         勇于承认错误,会使一个国家受到他国的尊重,也会使国家更加繁荣和昌盛。德国二战时期纳粹的残忍行径,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磨灭的惨痛历史。而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惊世一跪”,向全世界受害人民表示歉意。让媒体惊呼:“一个总理跪下去,全国人民站起来。”而与此相对,日本一直不敢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这样的民族,注定是自私狭隘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索福克勒斯也说过:“一个人即使犯了错,只要能痛改前非,不再固执,这个人并不失为聪明之人。”勇于承认错误,把错误当成是一次教训,改过自新,才能使个人更加优秀,更加卓越,更加被人们所尊敬;同时才能使国家安定和平,繁荣昌盛。
        勇于承认错误是人生中的大智慧,值得我们去细细体味。
参考范文二:
敢于让“过失”示众
        人是要靠超越来构建自己的高度,而在所有的超越中,做了错事之后让自己的灵魂“示众”是最困难的一种。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敢于让过失“示众”,不失为明智之举。
        过失就是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犯下的偏差或过错。而敢于让过失“示众”就是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体现了认真反思错误原因的态度和勇于开拓向前的决心。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因此人们难免会犯下错误,而错误本身也是事物发展的过程,因此错误本身并不可耻,相反,错误还为更进一步的前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古语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敢于让过失“示众”体现了令人敬畏的勇气,能够使国家重新树立形象,能够使世界为这种磊落而喝彩。德国纳粹虽然在二战时犯下了滔天罪行,对被侵略国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但德国人从上到下无不对挑起战争和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深深忏悔。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下跪,则使德国终于走出纳粹的阴影,获得了世界人民的谅解。
        相反,日本右翼势力上台后不仅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篡改历史教科书,妄图粉饰二战中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公然违抗“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条约,侵犯中国领土主权。这样的不反思军国主义行径和不承认历史的做法,激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怒。
        要做到过失“示众”需要我们拥有很大的勇气,正确地面对过失,从辩证的角度既看到过失本身消极的因素,也要在发展中保留积极的因素;还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明晰如何改正错误,向着明亮的未来努力奋斗。
        敢于让过失“示众”,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超越。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service@bkw.cn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MBA考试百宝箱离考试时间627天
学习资料免费领取
免费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测一测是否符合报考条件
免费测试,不要错过机会
提交
互动交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

温馨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帮考专业顾问免费为您解答,请保持电话畅通!

我知道了~!
温馨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帮考专业顾问给您发送资料,请保持电话畅通!

我知道了~!

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班主任联系您发送资料,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