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考试
报考指南考试报名准考证打印成绩查询考试题库

重置密码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注册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当前位置: 首页MBA考试写作模拟试题正文
2019年MBA考试《写作》模拟试题
帮考网校2019-10-29 10:16
2019年MBA考试《写作》模拟试题

2019年MBA考试《写作》考试共2题,分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书认为,全球化对当代人类社会的思想、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全球化抹去了各国的疆界,是世界从立体变成了平面,也就是说,世界各国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正在日益缩小。
     “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是基于近几十年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状况而提出的,互联网的普及、软件的创新使海量信息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地,由于世界是平的,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这样就大大促进了穷国的经济发展,而改善了它们的国际地位。
       事实也是如此,所谓“金砖四国”国际声望的上升,无不得益于他们的经济成就,无不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起飞,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无疑也依靠了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同时也可作为“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
       毋庸置疑,信息传播技术革命还远未结束,互联网技术将会有更大发展,人类社会将有更惊人的变化,可以预言,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的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和最发达的国家之间再也不会让人有天壤之别的感觉,非洲大陆将会成为另一个北美。同样也可以预言,由于中国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中国和世界一样,也会从立体变为平面,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鸿沟将被填平,中国西部的崛起指日可待。【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1.“全球化抹去了各国的疆界,使世界从立体变成了平面”不必然推出“世界各国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正在日益缩小”。前提与结论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事实上全球化的过程中,并非所有国家都是受益者,可能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2.由于世界是平的,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此处“世界是平的”则是“混淆概念”。“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由于各自基础不同,即便接受同样的信息,二者使用信息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无法推出“这样就大大促进了穷国的经济发展,而改善了它们的国际地位。”
3.“金砖四国”国际声望的上升,无不得益于他们的经济成就,无不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显然是存在他因。而由中国经济的起飞,可作为“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则是归因不当和以偏概全。
4.世界的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因循此前提,可知该变化应该有好坏两个方面,因此,不必然推出: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和最发达的国家之间再也不会让人有天壤之别的感觉,非洲大陆将会成为另一个北美。
5.同样也可以预言,由于中国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中国和世界一样,也会从立体变为平面,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鸿沟将被填平,中国西部的崛起指日可待。则是类比不当。
参考范文:

一个不可信的预言
       上文基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预言非洲大陆将会成为另一个北美, 中国西部的崛起也指日可待。这一预言的推断过程存在诸多逻辑错误,其准确性值得怀疑。
首先,作出这一预测的主要依据是《世界是平的》一书,但事实上这只代表一家之言,况且该书所说“全球化抹去了各国的疆界”这一断定明显是错误的。全球化在目前的正确含义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与作为政治概念的疆界不同,自然也不可能抹去所有国界,否则就不存在关贸问题了。而将“世界是平的”不当地解读为世界正变得无障碍,无差别,甚至无疆界也显然既歪曲了原义,也不符合事实。因此全球化未必就能让世界变平。
       其次,材料在论证中认为现代网络技术使得穷国和富国一样可以获得许多最新信息,但这不能夸大为在获得特别是利用信息方面,穷国和富国拥有相同的权利和能力。什么样的信息能进入网络,进入网络的信息要发挥何种影响力,这恰恰是由富国、强国决定和操纵的,怎么可能使得穷国和富国一样呢?况且,穷国完全有可能因受经济条件所限无法购置相关设备,从而导致与富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再次,材料作者认为日趋平面的全球化会缩小各国的贫富差距,其实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该论者理应知道,信息的畅通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确实使穷国获得发展的机遇和条件;另一方面,正如《世界是平的》一书所指出的,它也能使穷的更穷,富的更富。因此,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乃至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但这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否则无法解释,在同样平的世界,为什么当今有的国家腾飞,有的停滞不前,还有的甚至长期面临危机;即使在腾飞中的国家内,例如中国,如何解决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也已成为最急切的社会问题。
      综上所述,该论证存在着种种逻辑错误,由此得出来的预言并不可信。

2、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战略理论,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可以采取三种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聚化战略。逐渐意识到战略重要性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在制定战略时运用西方战略理论成果。当然这样的运用需要根据国情而定,不能照搬。以差异化战略为例。虽然中国企业目前的现实状况是普遍缺乏核心技术,但这也不妨碍中国企业寻求差异化的步伐。从主观方面进行分析,差异化指的是超出竞争对手的部分,这体现在质量、服务、渠道或者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速度等方面,这些方面中国企业还是大有可为的,如果中国企业把这些方面做上去,自然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在美国,人均月收入3000美元左右,购买一台冰箱占消费者月收入的比例很低。因此,消费者对价格并不敏感,也更倾向于购买价格较高的品牌产品。这就是迈克尔•波特反复提醒中国企业家要回避价格 战的原因。而在中国,降价却是唯一能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手段,所以中国企业深陷价格鏖战泥潭不可自拔。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这些理论基本上是在西方经济社会中总结出来的,其成熟性、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中国也是快速发展的经济体,所以,现代管理学对中国企业的适用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企业需要拿出些“拿来主义”精神,正所谓“首先复制就是创新”。现实是,现在国内很多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都非常粗放,经营决策往往“拍脑袋”。中国企业亟需加强学习和借鉴,从而提升各级管理者的业务能力。中国消费者现在的产品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因此,差异化策略在中国将大有可为,只要国内企业虚心借鉴西方先进经验,中国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必定能取得成功。【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1.质量、服务、渠道、速度做上去,也不能保证消费者一定认可,忽略其他因素。
2.消费占收入比例低,不能推出对价格不敏感,也不能推出倾向选择价格较高的品牌产品。
3.降价是唯一吸引消费者手段这一判断错误,所以不能作为论据,无法推出中国企业深陷价格战泥潭。
4.现代管理学在西方的成功和中西方的相同处,不能推出其在中国一定成功,因为中西方还有差异处。
5.前文说“不能照搬”指的是要灵活使用,后文说“拿来主义”、“复制”指的是照抄西方经验,原文存在前后矛盾之处。
6.管理学应该提高的是管理能力,而非业务能力,原文显然混淆了这两个概念。
7.差异化战略必定成功的判断过于绝对,原文无法得出这么绝对的判断。

3、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软实力是评判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要素之一,所以如何增强软实力就成了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大问题。
        其实,这一问题不难解决。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本部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好了。
        文化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普同性,一个是特异性,所谓普同性,是指不同背景的文化具有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都肯定善行,否定恶行。所谓特异性是指不同背景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如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价值,而东方文化固守道德意识,正因为文化具有普同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正因为文化具有特异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无论是接受还是关注,都体现了该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也即表明了该国软实力的增强。
        文化作品当今也是有文化的本质属性。一篇小说,一出歌剧,一部电影等等。虽然一般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艺术要素取胜,但在这些作品中,也往往锁定了一种生活方式,弘扬了一种道德观念,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管是同一还是特异的,都会被他国所接受和关注。都能产生文化影响的。由此可知,只要创作更多的体现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那么文化影响的扩大就是无疑的,而且国家的软实力也必将同步增强。【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1.一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可以了。
分析:“国家软实力”并不简单等于本国文化的影响力,因为一国的软实力除了文化的影响力,还包括了该国的人才、教育、政治体制等许多方面。
论证2.文化有普同性,所以一国文化定会被他国接受。
分析:未必,因为有时“同性相斥”,比如一个自私的人是难以接受另一个同样自私的人的。
论证3.文化有特异性,所以一国文化定会被他国关注。
分析: “关注”不等于接受并受其影响。比如我散步时,偶尔也会“关注”一下穿着前卫的小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受其影响而穿得跟他们一样。
论证4.无论是接受还是关注,都体现了该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和该国软实力的增强。
分析:展示或被关注≠有影响力。真正的“影响力”是改变别人跟着你走。
论证5.任何一部文艺作品都宣扬了一种价值观,不管它是普同的还是特异的,都会被他国所接受或关注,因此都能产生文化影响力。
分析:未必,如果某国的文艺作品都很劣质,这样的作品再多,恐怕也难以在别的国家广泛出版、传播,因此也就更谈不上本国影响力和软实力的增强了。
参考范文:

让忽悠现形
        赵本山的小品无数次地提醒我们:这个世界充满着忽悠!可不,你看,我一不小心又碰上了一篇忽悠的文章。不过,还好,它逃不出我们逻辑的法眼。
首先,“国家软实力”并不简单等于本国文化的影响力。我们知道,一国的软实力除了文化的影响力,还包括了该国的人才、教育、政治体制等许多方面。所以,一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并不就意味着该国软实力的增强。
        其次,文化间的某些普同性未必能推出它们会相互接受,因为有时“同性相斥”啊。就像一个自私的人并不会喜欢和接受、而会极力排斥另一个自私的人,一种坚信种族中心主义、原教旨主义的文化也是难以接受“同己”的。
        再次,若非别国的需要和兴趣,文化的特异性也未必能赢得别国关注。更何况“关注”它也不等于接受它或受其影响。就像我散步时,偶尔也会“关注”一下穿着前卫的小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受其影响而穿得跟他们一样。
        另外,展示或被关注并不就等于影响力。真正的“影响力”是改变别人跟着你走。所以,就算一国文化再被展示、被关注,但如果它丝毫没有改变和引导别国,别国一点都不受其影响,这怎么能说它有影响力呢?
最后,如果某国的文艺作品宣扬的都是迷信、黄色、暴力、疯狂诋毁别国的价值观念,或是艺术性太差,那么,这样的劣质作品再多,恐怕也难以在别的国家广泛出版、传播,因此也就更谈不上本国影响力和软实力的增强了。
        相信上述的逻辑分析足以使这篇忽悠现形。现形的忽悠,忽悠的目的也就不可能得逞。

4、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这个合格率看起来已经很高了,但它也意味着从概率上来说,每一千个跳伞的士兵中就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丧命。巴顿将军要求厂家必须让合格率达到100%才行。厂主却说:“我们已经竭尽全力了,99.9%已是极限,除非出现奇迹。”“那每次验货时,我就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你亲自跳伞,以此来检测它们的合格情况。”果然,奇迹出现了,从此,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100%!【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

《奇迹,随时可能》
        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99.9%似乎已是极限,没法再提高一点点。但奇迹最终还是出现了——在改变验货制度之后,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竟然达到了100%!这个奇迹般的故事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奇迹,随时可能!
        首先,压力逼一逼,奇迹就有可能。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但习惯和惰性有时会自我设限。这时逼一逼,就有可能突破这个所谓的极限,于是奇迹也许就会出现。残酷的二战逼着巴顿必须要保护好伞兵,因为这是盟军的奇兵。在巨大的战争压力下,巴顿不得不在验货制度上把厂主绑上降落伞。但就这么一逼,就逼走了不可能,逼出了合格率的奇迹。同样,历史上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都是巨大的压力逼出来的胜利奇迹。 
        其次,用心想一想,奇迹就有可能。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是你暂时还没有想到相应的方法。在冥思苦想之后,如果再用心想一想,也许就会迎来思想的灵光。巴顿用心想一想,想出了新的验货制度;厂主用心想一想,也许就想出了生产降落伞的新材料或新工艺。同样,阿基米德的浮力定理、凯库勒的苯环结构、屠呦呦的青蒿素……这些科学史上的奇迹哪一个不是在历尽无数思考绝境之后,绞尽脑汁用心想出来的?
        再次,思路换一换,奇迹就有可能。人是会思想的动物,但人也会经常陷入偏见、盲区、定势等思维的死胡同,滋生出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极限错觉。这时,换一种思路想一想,也许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不可能也就变成可能。巴顿改换了验货的思路,就倒逼出了降落伞合格率100%的奇迹。同样,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和空城计、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无不都是改换思路、换出奇迹的经典例证。 不要随便说“我们已经竭尽全力、做到极限,除非出现奇迹。”再努力一下,奇迹真的就有可能出现!

5、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专家认为: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和企业实际,近期应该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该论点的前提是“提出切实措施,要把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
       为了稳定劳动关系,因此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是支持企业发展的最好的方法。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衰退,被称为“失去的一个10年”,其根本原因就是不断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如果我们采用这个做法,那么在这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我们将无路可走。
       企业运行的好坏,工资的因素很重要。在经济周期低谷中,我们应该帮助那些快要倒闭的企业,利用降低工资的方法来降低成本。新《劳动法》就没有限制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发放合理的工资,虽然对最低工资有一定的限制,但是,我们必须考虑新《劳动法》出台的背景,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在经济萧条时期,显然需要我们灵活的应用。在中央的“十大政策”里,既有4万亿宏观的数字,也有涉及财政、税收、信贷制度的改革。这些,都是国家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对企业的保护措施。那么,在这场危机中,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是政府系列政策的一个最佳选择。【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1657201703161-image/029.jpg]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为了稳定劳动关系→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是支持企业发展的最好的方法
企业是靠职工辛苦工作支撑的,职工应该从企业运营中获得合理的报酬。不应该只计算最低工资对企业影响的成本,应该把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在保障职工基本生活条件的基础上。为了稳定劳动关系,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也未必是支持企业发展的最好的方法。
论证二:不断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衰退
导致日本20世纪90年代经济衰退的原因有很多,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甚至不是主要原因,还可能有其他原因,比如日本实业转移、国内空心化、房地产泡沫严重等。
论证三:中国按照日本不断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在这场经济危机中,我们将无路可走
就算是不断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导致了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衰退。但日本和中国在经济、体制、政府、习俗、文化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不能由日本的情况延伸到中国的情况。论证者有“不当类比”的嫌疑。
论证四:降低工资→降低成本
①成本的组成部分有很多,比如工资、福利、原料费用、运营费用、折旧费用等,除了通过降低工资来降低成本外,还可以降低其他费用来达到目的。
②即使是降低了工资,若构成成本的其他费用,如工资、福利、原料费用、运营费用、折旧费用等提高了,那么成本不一定会随之降低。
论证五:帮助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是政府系列政策的一个最佳选择
“帮助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并不意味着“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是政府系列政策的一个最佳选择”。企业良性发展是基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管理机制,而非依赖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
参考范文:

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是最佳选择吗
        上述材料通过对于企业的系列论证,得出了“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是一个最佳选择”的结论。然而,其论证过程存在诸多不足,现分析如下。
        首先,即使是为了稳定劳动关系,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也可能不是支持企业发展的最好的方法。因为企业是靠职工辛苦工作支撑的,他们当然要从企业运营中获得合理的报酬。不应该只计算最低工资对企业影响的成本。换言之,它应该把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在保障职工基本生活条件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的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其次,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衰退,其根本原因真的是不断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吗?导致日本20世纪90年代经济衰退的原因有很多,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甚至不是主要原因,还可能有其他原因,比如日本实业转移,国内空心化,房地产泡沫严重等。
        再次,就算是不断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导致了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衰退。但日本和中国在经济、体制、政府、习俗、文化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不能由日本的情况延伸到中国的情况。论证者有“不当类比”的嫌疑。
        最后,降低工资不一定能降低成本。成本的组成部分有很多,比如工资、福利、原料费用、运营费用、折旧费用等,除了通过降低工资来降低成本外,还可以降低其他费用来达到目的。即使是降低了工资,若构成成本的其他费用,如工资、福利、原料费用、运营费用、折旧费用等提高了,那么成本不一定会随之降低。
        所以,上述材料在论证“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是一个最佳选择”时犯了一些逻辑错误,其论证过程不足为信,需进一步完善。

6、分析下述材料,准确审题立意。
        湖畔有两棵树,一棵粗如熊腰,一棵细若手臂。给湖底清理淤泥时,它们被锯掉了。人马离去,岸上就多了两根树桩。
        一天,一个散步的老人在看了看这两根树桩之后,自言自语地说,大的不敢保证,小的一定会活。
        一年过去了,小树桩上的嫩芽长成手指粗的枝条,大树桩上的嫩芽长成一丛灌木。
        三年后,这根拱过多次芽的大树桩在最后一根枝条枯萎后,悄无声息地死了。而那根小树桩却又重新长成了一棵大树。【论说文】

答案解析:分析提示
浓缩材料,一大一小的两棵树被砍成树桩,一年后,小树桩上的嫩芽长成手指粗的枝条,大树桩上的嫩芽长成一丛灌木,三年后,大的树死了,小的树活下来了。我们发现核心是:两棵不同的树在遭遇命运的打击后的不同结果。这个信息暗示我们审题应该是有关挫折境遇的问题。首先,“树”在这里可以被看作是生命的象征。接下来,我们要考虑“大”和“小”这两个关键概念。我们可以把“大”转换成“年龄大”,而“小”可以转换成“年龄小”。时间节点“一年后”反映了这两棵树应对挫折的不同表现,“三年后”反映了对挫折不同的应对方式得到的不同结果。这些意象无不在暗示我们,我们最好要紧紧结合生命现象来进行立意。
年龄大的时候遭遇不起挫折,而年龄小的时候由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所以经得起挫折,完全可以获得东山再起的机会。因此,我们将立意立为:年轻的时候不要害怕失败和挫折。
错误立意1:小树桩上的嫩芽长成手指粗的枝条,大树桩上的嫩芽长成一丛灌木,前者活了下来,后者死了。所以有些同学立意在:我们做事情要目标专一,不要三心二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成功。在同样分析的基础上,有些同学立意在:企业经营时要集中自己的优势资源,不要四面出击,多元化经营是危险的。这种立意忽视了树木成长为枝条和灌木的前提“被砍成树桩”。
错误立意2:树木被锯掉了,成了两根树桩。树桩上的嫩芽长成手指粗的枝条,大树桩上的嫩芽长成一丛灌木,前者活了下来,后者死了。把“长成手指粗的枝条”引申为专一、优势,得出论点:①在面对逆境和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目标专一,只有这样才能摆脱逆境;②在面对逆境和困难的时候,企业应该集中所有优势资源来摆脱逆境。这种立意忽视了“大树”“小树”中两棵树的年龄时间差别。
这种两种立意的缺陷在于,没有全盘考虑材料而只是抓住了故事后面的信息立意,因此立意片面。
参考范文一:

年轻,不要惧怕挫折
        老树被砍倒之后很难集中力量重获新生,而细小的树苗却在被砍之后又冒出生命的枝芽。即使遭到砍伐,小树苗仍生机勃发,这启示我们:年轻,不要惧怕挫折。
挫折是指在前进道路上,压抑或阻碍我们实现目标的因素。比如罗琳创作《哈利波特》过程中的穷困潦倒、史铁生成为文坛巨匠所经历的病痛折磨以及马云跻身中国首富所走过的艰难坎坷等,这些都是遭受挫折的典型代表。
        哲学上讲,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复杂过程,其前进的过程是波浪式的,但终究是螺旋式上升的。人生若想成功,经历挫折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不要因为前进中的挫折就放弃了前行。
日常生活中,年轻人只有敢于面对挫折,以从容的态度应对挫折,才能更好地突破阻碍,走向成功。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刚毕业创业时,因版权问题被迫中断Facebook的运营。可是年轻的扎克伯格并没有在公司被迫停运又受到其他利益集团排挤时放弃,而是带着整个团队一起克服困难,最终成就了如今全球用户最多的社交网站-Facebook。马云在创建阿里巴巴初期,正值金融危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世界各大公司纷纷裁员以减轻金融危机压力,但是马云不仅没有裁员,而且还招收员工,最终依靠信心度过了危机,走向成功。
        相反,如果年轻人在自己最有朝气、有冲劲的时候,因为惧怕挫折而畏首畏尾,那就注定只能度过平庸的人生。
        做到不惧怕挫折,对于年轻人来说,在思想上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要摒弃杂念,明确勇敢面对挫折的重要性,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惧挫折、不惧挑战,要勇敢前行。同时要把这种主观能动性付诸到行动中,面对挫折要积极应对,勤思多想,多制定目标与计划,合理分析所遇到的挑战,再进一步着手解决,而不能过多抱怨和悲叹,要化阻力为动力。
        前进之路,荆棘满途,年轻就不要惧怕挫折,方能成功。
参考范文二:
年轻,不惧挫折
        同样两棵树,年轻的小树桩经历苦难后重新长成了大树,年老的大树桩却枯萎了。
        年轻,意味着活力与机会,是即使面对挫折困境仍能重新开始,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人生追求个人价值的有力支柱。
        因此,年轻,不惧挫折。尽显人性本色,才能成功立业。
        年轻,不惧挫折。可使人知难而进,自强不息,使个人在有限的人生中,实现无限的自我突破。
        安徒生年少时作为演员四处碰壁,却没有自怨自艾,从此一蹶不振,他拒绝了母亲安排的稳定工作,再次踏上了一条全新的追寻梦想的路途,成为一代童话大师。他以年轻作为资本,不惧怕挡在眼前的苦难与磨砺,最终达成了个人理想。
        年轻,不惧挫折。可使人不忘初心,锐意进取,使个人精神追求与社会运转需求达成平衡,实现了和谐统一。
        鲁迅年轻时毫不迟疑地弃医从文,决心以笔杆拯救麻木的社会和冰冷的人性,走上文学革命的荆棘之路,最终成为文学巨擘,更为那个社会与时代带来一丝曙光。他充分发挥了年轻的优势,不惧外在的忧患与压力,实现了个人价值的升华,也使社会从冷漠中挣扎出来。
反之,年轻时,面对挫折轻言放弃,到老时再想从头开始就显得尤为艰难。古诗有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正是强调了年轻人不应惧怕挫折与挑战,要积极把握机会,一旦错失青春,到老时再想挽回只能徒增伤悲。白白浪费有限的时间,最终只能迎来失败。
        年轻,不惧挫折。在顺境中学会专注,时时审视内心,反省自身,以低调谦卑的姿态融厚自己的人生,提升生命的高度;在逆境中更要坚持,绝不妄自菲薄,秉持奋发,脚踏实地,以严谨执着的心态克服迎面而来的困难,以拓展生命的深度。
        年轻,不惧挑战。实现人生的价值与自我升华。

7、分析下述材料,准确审题立意。
        ①鹰在高空飞行,影子却始终在地面匍匐而行。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得到这样的启示:我们竞争的雄心可以在高空飞行,而我们的脚却不能离开地面。
        ②有几只鸟在争论,谁能飞得更高,最后它们决定来一场比赛。鹰觉得它肯定能飞得最高,它就越飞越高,直到它不能再往上飞了。这时候其他的鸟都已经回到地上,只有鹰高高地飞在天上没有回来。但是它没有想到,在它的背上趴着另一只很小的小鸟。当鹰已经飞不动的时候,这只小鸟从它的背上飞了起来,飞得比鹰还要高。【论说文】

答案解析:分析提示
        这个作文题目是由两则材料构成的,话题很宽泛,不少同学都写:智者当借力而行。如果单看②好像没什么不妥,因为这段叙述文字没有明显地表明作者的观点,但是如果把两则材料联系起来看就发现问题了。①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竞争的雄心可以在高空飞行,而我们的脚却不能离开地面。”这明确地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而且要脚踏实地,不能投机取巧。而小鸟的取胜,不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属于不正当竞争,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我们不能为这种行为唱赞歌。所以对于多则材料的审题,要考虑材料之间的相互补充,或材料之间的限制,才能正确把握题意。
参考范文一:

脚踏实地,铸就人生
        鹰击长空,影子却始终匍匐在地,这提示我们,无论飞得多远多高,都要脚踏实地;小鸟趴在老鹰背上,虽然飞得最高,却属于投机取巧,因为它的成功,缺少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
因此,应脚踏实地,铸就卓越。
        脚踏实地是指做事认真、踏实、不浮躁,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目标。比如达·芬奇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定不移作画;李时珍翻山越岭、采集草药的始终如一。通往成功的路上,他们都是脚踏实地的。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只有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我们才能踏实地积累好每一个量变,才能夯实走过的每一段路,将每一个小事,脚踏实地做好,最终收获人生的幸福,走向巅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只有脚踏实地,才能积累好每一个成功的要素,最终实现人生的辉煌。柳传志带领联想从一个只有11名科技人员的小厂商发展成为如今世界第二大PC供应商,这令人瞩目的成就离不开个人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而也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使联想集团在产品生产上更加精益求精。其生产的电脑产品不仅在国内大受欢迎,更是远销海外,赢得了全世界客户的认可。
        然而,如果做任何事情都不脚踏实地,只存在幻想,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有的人做事不脚踏实地,只走捷径,往往等待他们的是失败。
         因此,我们应该摒弃杂念,克服懒惰,不浮躁,不懈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思想付诸行动,脚踏实地,铸就人生。
在浩瀚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永远是脚踏实地者。
参考范文二:
坚持脚踏实地
        鹰翔于天,影子却始终在地面匍匐而行。
        志存高远,也离不开脚下的根基。
        脚踏实地,就是把握当下的一刻,不眷恋过去荣辱,不记挂未来得失,依据实际,对现在全力以赴。
        坚持脚踏实地,势在必行。这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真谛。
        坚持脚踏实地,可使人沉潜刚克。
        达·芬奇梦想成为绘画大家,却没有被高远的志向迷失双眼,数年如一日苦练画鸡蛋的基本功,他脚踏实地,耐得寂寞,认真审视自己的不足,多年的苦练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最终成为赫赫有名的画家。
        坚持脚踏实地,可使人厚积薄发。
        英国作家狄更斯志愿写出文学佳作流传于世,却没有被高远的志向迷惑方向。无论天气如何,他坚持去街头观察、谛听,脚踏实地地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他最终凭借,自己踏实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写出了精彩而实际的作品,引起人们的共鸣,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在文化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坚持脚踏实地,可使人恪守勤奋。
        贝克汉姆立志成为最优秀的球员,被选为种子选手的短暂荣光没有迷乱他的心志,他仍旧脚踏实地,坚持训练,甚至比旁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追求进步,最终他在足球和商业上名利双收,成为后辈模仿的楷模。
反之,不能脚踏实地,往往使人功亏一篑,以失败终结。楚霸王项羽虽曾巨鹿破秦兵,却忽略了现实的局势,空有满腔称霸野心,幻想衣锦还乡,没能脚踏实地,最终满心的抱负随着他乌江自刎一并付诸东流,只留下一段遗憾给世人评说。
        坚持脚踏实地,要懂得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以谦卑的姿态融厚单薄的人生,提高个人修养;要懂得时时躬身自省、律己自持,以低调的姿态拓展生命的深度,增强个人素质;更要懂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清醒的姿态应对岁月的磨砺,实现人生价值。
        坚持脚踏实地,才能追求更高理想,实现自我突破,问心无愧,不留遗憾。

8、分析下述材料,准确审题立意。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论说文】

答案解析:分析提示
可将“天空”理解为人生目标,写为实现目标的奋斗过程。天空无限繁华多彩,每种选择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构思有点类似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作文。可将人生理解为寻找适合自己的天空,只有适合自己的天空,才能成就非凡,高估或低估都会带来遗憾。
参考范文一:

适宜,才能走得更远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或明净,或辽阔,或深邃,引人遐思,令人神往。只有追寻到适宜自己的天空,才能走得更远。
        通俗地讲,适宜就是适合自身,时机相宜。北大一位教授说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后不断努力才能有所提升,待到时机相宜时才能一飞冲天。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与缺乏的方面。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就是要扬长避短,充分展现自己的天赋与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李时珍曾三次落榜,可谓仕途坎坷,然而他通过不断地探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入名山、涉大川探寻草药,所著的《本草纲目》为中华医学史再添一个奇迹。适宜,让李时珍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人生价值。
        肯德基作为一个跨国餐饮集团,在进入他国时能迅速找到适宜自己在该国市场的营销策略与模式。如在中国,他们结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推出了油条等中式食品,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因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向,肯德基才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蓬勃发展。
        那么如何找到适宜自己飞翔的天空呢?首先,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客观的评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其次,明艳的花朵离不开辛勤的培育,任何成就都离不开不懈的努力;最后,房玄龄有言“时来易失,赴机在速”。有了适合自己的道路,把握住适宜的时机方能达成目的。
        毋庸置疑,适宜,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参考范文二:
坚守自己的天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人人头顶一方天,而每个人的心中又何尝没有一片天呢?有的人心中的天空明净高洁,有的人心中的天空辽阔博大。
        你心中的天空是什么样子,你就是什么样子。可见,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天空。坚守自己内心的天空是指坚守自己内心的行事准则和规范,不忘初心,保持自己的本色。周敦颐在世人爱富贵牡丹时独爱莲,正是坚守自己的天空。
        处于逆境之中,坚守自己内心的天空可以让一个人保持昂扬的精神和不灭的希望,帮助其走出逆境。初入官场的张居正上书直指政治腐败,主张改革政治体制,然而严嵩和明世宗并没有给他改革的机会。面对如此逆境,他选择了坚守自己内心的天空,内抱不群,相机而动,保持了昂扬的精神和不灭的希望,终于在新帝继位后走出了逆境,重提改革政治体制。一纸“考成法”,“政体为之肃然”,最终成就“明朝首辅第一人”。
试想,若是面临打压的张居正没有坚守而是放弃了自己内心的天空,他又怎能度过那难捱的政治风波呢?又哪来后来的锐意改革和流芳百世呢?
        处于顺境之中,坚守自己内心的天空可以让一个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自律的作风,保持其前进的态势。李宗盛的歌火了几十年,人气自不消说。在同行纷纷转战娱乐选秀节目的“导师”时,他选择了坚守自己内心的天空:仍做一名音乐工匠。他拒绝了娱乐节目的邀请,这样清醒的头脑和自律的风格为人称道。对于顺风顺水的他来说,坚守自己内心的天空就是这样一份清醒与自律,也正是他这么多年广受听众喜爱的原因。
要坚守自己内心的天空,首先要有一颗不为浮华所扰而沉静的心,在纷扰与诱惑之中把握住自己内心的方向。坚守自己内心的天空还要敏于行,在行动中坚守自我的本色,“出淤泥而不染”,坚决与自己所不齿的事情划清界限。
        在红尘时有独处的心,在独处时有红尘的怀抱。
        让我们坚守自己内心的那片天,无论顺境逆境,我心不变!

9、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一:

推己及人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是和谐共处的大智慧。
        推己及人,就是用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推测他人的感受。对人建立仁爱之心,他人也会对你仁爱;对人豁达宽容,他人也会对你豁达宽容。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以身作则”,都是推己及人的表现。
推己及人,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它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问题,促进家人间、朋友间、同事间关系,形成良性互动循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考虑自己时也照顾他人感受,通过善待他人来善待我们自己,这个社会又怎能不和谐友善呢?人们常说,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以此种方式敬老爱老,也保障了自己以后老有所依。正是这些举动使人们和睦相处,世风日上。
        在企业中,推己及人的道理也同样适用。推己及人使企业持续焕发生机活力,也使企业间互利互惠,良性竞争。企业只有在忙于盈利的同时,也想到消费者应享受到的舒适安心,想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才能持续经营,基业长青。只有在渴望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同时,懂得善待自己的对手,不用恶意手段排挤对手,才能更好地发展,携同进步。相反,不懂得推己及人,就会像早年西班牙华商一样,忘记回馈社会,不懂遵守当地管理风俗,经营如履薄冰。
        推己及人,需要从思想上杜绝自私,由我做起,互利互惠,和谐相处。从个人的角度,要懂得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不对一时得失斤斤计较。从企业角度,要不拘蝇头小利,把目光放远,把社会利益最大化作为长远经营目标,饮水思源,同时建立产业联盟,形成企业间协同效应,以行业进步谋发展。
        创造和谐,需要有一种相处的智慧——推己及人。
参考范文二:
推己及人,成就自我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说明,我们要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进而成就自我。
        推己及人,即自己想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就要先如此对待他人,有了这样的修养与境界,方能成就自我。
        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人与人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推己及人能让我们与他人联系起来,在为他人着想的过程中加深彼此的联系,进而让我们拥有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
        晏子劝谏齐景公不应只顾自己安逸而应为人民着想,自己也常常救济劳苦百姓,辅国几十年,促进了齐国的发展。由此可见,推己及人是不可忽视的良好品德,它告诉我们:想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就要先帮助他人,我们主动先为他人着想,他人也会为我们着想,我们便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取得更大的进步,推己及人的美德是我们成功的一大助力。
        要做到推己及人就要主动加强自身与他人的联系,辩证地看待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汲取他人的优点,改掉自己的不足之处,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实力,进而不断向前,走向成功。同时,我们也需要有一颗豁达宽容的心,从内心深处尊重每一个人,在此基础上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多为他人考虑,并反省自身的做法是否正确,这样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真正地做到推己及人。
        推己及人,不仅是一种行为,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我们要做到推己及人,成就卓越自我。

10、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学者南怀瑾在他的著作《论语别裁》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所谓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若无所怕,是不会成功的。”【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一:

心怀敬畏
        学者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讲到,人生无所畏是危险的,人有所怕才能有所成,无所怕则不能成功。
        心怀敬畏,才会有所成就。
        敬畏即尊敬与畏惧,对自然规律敬畏、对法律道德敬畏、对圣贤敬畏。敬畏并不是只有普通人才应有的态度,孔子、韩愈、南怀瑾都心怀敬畏。
        心怀敬畏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就。敬畏使人意识到自身的渺小,看到圣贤智者的伟大,见贤思齐,借助前人经验和历史教训,少走弯路,成就辉煌人生。相反,无畏者无知,盲目自大,难以取得进步。牛顿年轻时对科学前辈心怀敬畏,他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超越他们的成就。一些一夜暴富的商人不懂敬畏顾客,敬畏法律,他们的成功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很快凋谢。
        心怀敬畏才能在自然与社会中生存下去。遵从自然规律,遵守法律,尊崇道德,人的生命才能延续。世界万物运转都有其规律,不懂得遵守这些规律,自然会受到惩罚。保护环境顺应自然,自然将给予人类舒适的生存空间和无限的财富;相反,不懂敬畏自然,过度开采,污染肆意排放,疯狂索取,人的生命将受到威胁,困扰许多城市的雾霾就是不敬畏自然的后果。
       心怀敬畏需要我们遵守客观规律,在运用客观规律顺应时代发展中求创新进步。心存敬畏需要我们放低姿态,坚持运用自我批判这一工具,努力塑造更好的自我。心存敬畏需要我们包容开放,不仅要听圣贤的建议,更要听逆耳之言,接受批评。
       人行走于世间,渺小如沧海一粟,懂得心怀敬畏才能有所成就,坐拥繁华。
参考范文二:
常怀敬畏之心
        学者南怀瑾在他的著作《论语别裁》中告诉我们:“所谓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若无所怕,是不会成功的。”
        换而言之,心怀敬畏,我们才能获得成功。
       “敬畏”是什么?就是“既敬重又畏惧”。这是人对待事物的情感态度,它囊括了“敬”与“畏”的双重情感内涵:对事物人格化的一种尊重以及一种对自身言行的自律和自我约束。
        人活在世界上是要有所敬畏的。只有心怀敬畏,我们才会不忘肩上的责任,时时想“干事”;只有心怀敬畏,我们才会事事有“干劲”,忠于职守,鞠躬尽瘁。
        心怀敬畏,华益慰用心灵呵护患者的生命。身为医生,华益慰始终把患者的生命看得最重。当别的医生因担心手术风险太大,若手术失败将会给自己找来不必要的麻烦而拒绝救治危急病人时,他那一句斩钉截铁的“我治!”震惊了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也给了患者家属一丝生的希望。正是源于华益慰对生命的敬畏,才成就了他“救世华佗”的美名。心怀敬畏,时刻保持一颗高度敬畏生命的心灵,让我们看到华益慰内心让人景仰的高尚医德与人格。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很多人为了追求生活品位,抛弃了自己的敬畏之心,铤而走险,迷失了自己。全国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李宁,抛弃了自己的敬畏之心,挪用和贪污巨额科研经费,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实在令人惋惜。
        如何做到心怀敬畏呢?首先我们在思想上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筑起道德防线,认真学习,主动对照反思,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固堤于未决。其次在行动上,我们要摒弃非分之想,用高标准来自我要求、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经常戒备和提醒自己,真正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常怀敬畏之心,方能使我们走得更远。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service@bkw.cn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MBA考试百宝箱离考试时间627天
学习资料免费领取
免费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测一测是否符合报考条件
免费测试,不要错过机会
提交
互动交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

温馨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帮考专业顾问免费为您解答,请保持电话畅通!

我知道了~!
温馨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帮考专业顾问给您发送资料,请保持电话畅通!

我知道了~!

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班主任联系您发送资料,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