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考试
报考指南考试报名准考证打印成绩查询考试题库

重置密码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注册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当前位置: 首页MBA考试写作每日一练正文
2019年MBA考试《写作》每日一练
帮考网校2019-11-12 15:15
2019年MBA考试《写作》每日一练

2019年MBA考试《写作》考试共2题,分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小编每天为您准备了5道每日一练题目(附答案解析),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1、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这个世界,上至民族、国家,下至企业、个人,都需要“精神”的力量,这些“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无论是“长征精神”、还是“女排精神”,每种“精神”都历久弥新,给人以方向、鼓舞、指引。【论说文】

答案解析:围绕精神写作,不宜只写一个精神,应写精神本身。可以是发扬精神或继承精神,精神不可失等。精神作为一个总体概念。

2、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我们需要更有力度的法律,来保证我们的住宅安全系统不被盗版分子仿造并销售。有了这种保护手段,生产商自然就会投资研制新的住宅安全产品和生产技术。如果没有这种强有力的法律手段,生产商则会削减上述投资,相应会导致产品的质量、市场性能,乃至生产效率的滑坡,最后还会造成该行业生产性工作岗位的减少。
       另外,去年0.9%的客户对住宅安全系统的售后服务提出了投诉。这表明,尽管有近1%的人不满,绝大多数人还是相当满意的。可见要不要改进售后服务,对保持和增加销售量这一目标,并非至关重要。【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更有力度的法律→住宅安全系统不被盗版分子仿造并销售
①“有力度的法律”是指法律的处罚加重还是执法更严?文中没有明确界定,若只有其一,均不能达到论证者所说的保证住宅安全系统不被仿制的效果。
②确保盗版分子不仿造和销售住宅安全系统还有别的方法,例如,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更多健全的市场监督措施,都会使不法分子不去制造和销售住宅安全系统。仅仅依赖有力度的法律是不足够的。
论证二:有了法律保护手段→生产商投资研制新的住宅安全产品和生产技术
生产商首先考虑的是生产利润,如果没有可观的利润,只有法律保护手段,生产商不会研制新的住宅安全产品和生产技术。
论证三:没有相关法律手段→生产商削减投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下滑→工作岗位减少
①上述论证不合理地使用连串因果关系,将可能发生事件作为必然发生事件,其结论是不可信的。
②生产商削减了投资研制新产品的资金,而把大量投资应用在现有的产品和技术上,这样加大了对产品的投入力度,反而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性能,也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相应也会增加工作岗位。
论证四:0.9%的客户对售后服务等提出了投诉→绝大多数人还是相当满意的
①没有投诉并不意味着满意,0.9%的客户对售后服务提出了投诉并不意味着绝大多数人还是相当满意的。论证者犯了“数字陷阱”的逻辑错误。再有,0.9%的客户一定代表人数少吗?忽略基数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②0.9%的客户对售后服务提出了投诉,不代表绝大多数人还是相当满意的。有可能有些客户对其服务不满但是尚未进行投诉,还有一种可能是大多数客户对售后服务保持中立态度。

3、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战略理论,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可以采取三种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聚化战略。我们逐渐意识到成本领先战略对于中国企业的弊端,因此中国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必定能取得成功。
       美国许多企业的成功,揭示的正是这个理论的价值和意义。虽然,中国企业目前的现实状况是普遍缺乏核心技术,但是这也不妨碍中国企业寻求差异化的步伐。从主观方面进行分析,差异化指的是超出竞争对手的部分,这体现在质量、服务、渠道或者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速度等方面,中国企业还是可以在这些地方大有可为的。这给企业带来的额外利润也将比竞争对手高得多。
       在美国,人均月收入3000美元左右,购买一台冰箱占消费者月收入的比例很低。因此,家用电器类产品的价格弹性比较低,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价格较高的品牌产品。这就是迈克尔·波特反复提醒中国企业家要回避的价格战。而在中国,降价却往往是最能吸引消费者眼球并且最奏效的手段,中国企业的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这些理论基本上是在西方工业化社会中总结出来的,其成熟性、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相信企业可以照搬这些管理理论,那些看起来不太理性的企业战略决策背后往往有着更为复杂的环境。那些是这种管理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东西,不需要中国自己的管理理论来解释。
       中国企业的个体行为是否说明世界普适性的管理理论在中国失去了应有的效果呢?中国企业遇到的所有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没有解决也没有能力解决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的有效使用。【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成本领先战略对于中国企业有弊端→中国实行差异化战略必定能取得成功
①该论证显然存在着“非黑即白”的问题。“成本领先战略”有弊端并不能说明“差异化战略”就有优势。即便不选择“成本领先战略”,我们还可以选择“聚焦化战略”而非一定是“差异化战略”。
②成本领先战略有弊端,说明其战略不适合中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不符合中国企业的现实状况,可能说明中国暂时无法采用此战略,而差异化战略论证中没有详细阐释,未必就能说明可以实行。
论证二:美国采用差异化战略取得成功→理论对于中国同样有意义
①由美国企业的成功案例并不可推知该理论在中国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显然是不当类比。美国与中国在市场背景、企业类型、竞争程度方面都有诸多不同,两者之间的类比无任何意义,也无任何关系。
②美国采用差异化战略成功,说明此战略对美国而言是对症下药。美国与中国在国情、市场竞争和企业构成上有很大区别,所以此战略不一定适合中国,有可能会带来截然相反的结果。
论证三:美国家用电器类产品价格弹性低→中国价格弹性低
在美国,家用电器类产品的价格弹性比较低,并不意味在中国价格弹性就低,这显然是不当类比。美国与中国在许多方面不具有可比性,两国在经济发展程度、消费水平、人口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美国家用电器类产品价格弹性低,中国的家用电器类产品价格不一定弹性低。
论证四:西方理论的成熟性、有效性毋庸置疑→中国可照搬理论
①中国企业可依据中国社会发展状况以及企业自身的运营方式、经营状况、管理模式、市场需求、客户群体等多方面因素,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吸收西方管理学理论中有益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仅仅因为其成熟。
②西方理论的成熟性,未必适应中国企业面临的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寻找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理论,而非单纯地将西方的管理理论移植到国内。
论证五:没有解决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的有效使用→是中国企业遇到的根本问题
没有解决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的有效使用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但不能认为就是根本问题。比如建立规范的、稳定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家精神与变革的提升等,它们和解决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的有效使用一样都只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其最根本的问题应该是要加快企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并提高质量等。

4、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上一个季度,美国经济下滑0.3%,英国经济下滑0.5%,欧洲和日本经济也略有下滑。全球性经济“硬着陆”的迹象愈发明显。根据出口订单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出,三季度,亚洲制造业国家钢铁原料需求在下降。例如,钢铁价格大幅下挫,反映了全球需求严重疲软;装船率的剧减,也表明了全球贸易萎靡。
       针对上述现象,两位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专家甲认为:刺激经济的重任目前落在了各国央行的肩上。所有主要大型经济体近几周都在大幅削减利率。大部分分析师批评央行的信贷紧缩政策,认为它导致了经济的收缩。因此,全球各国政府都在试图鼓励银行放贷。虽然全球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已经缩水了50万亿美元。通过降低利率,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放贷的动力,而企业和个人也将有借款的动力。
       专家乙认为:低利率在稳定金融市场的同时,也助长了通胀。1998年,当时新兴市场步入衰退阶段,但是欧美仍在经济增长,油价却仍然保持在每桶近70美元。毋庸置疑,需求收缩在短期内能让通胀降温。但是,这只是暂时的。利润减少会引发供给收缩。高通胀在经济萧条时也会存在。这种情形之前我们已经见过很多次。【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美、英、欧洲、日本经济下滑→全球性经济开始“硬着陆”
①英、美、欧洲、日本经济的状况不能说明整个世界的实际情况,有“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同时,百分比没有基数,也得不出“硬着陆”的结论。两个特殊行业的状况也不能反映全球的实际情况。
②美、英、欧洲、日本经济下滑只能说明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不太好,其他国家可能经济运行良好,全球经济未必“硬着陆”。
论证二:钢铁价格大幅下跌,装船率剧减→全球需求严重疲软、贸易萎靡
钢铁价格以及装船率的高低变动不能反映全球经济市场的情况。钢铁和船舶只是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其中两个因素,我们并不知道其他因素是否与其有相反的变化,如果其他因素,例如煤炭、电力行业发展升温,则说明全球的贸易不会出现萎靡。该论证显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论证三:大部分分析师批评央行的信贷紧缩政策导致了经济的收缩→全球各国政府都在试图鼓励银行放贷
大部分分析师批评央行的信贷紧缩政策导致了经济的收缩,这是部分分析师的观点,不代表各国政府的观点,因此,无法得出全球各国政府都在试图鼓励银行放贷的结论,该论证显然有“偷换概念”之嫌。
论证四:降低利率→增加金融机构放贷动力以及企业和个人的借款动力
财富负效应削弱了家庭的贷款需求,它们的新增储蓄必须弥补其财富的缩水,否则也不会轻易贷款。经济衰退也减少了那些财务状况健康的企业的贷款需求,因为它们觉得没有必要此时实施业务扩张。因此,当一个大资产泡沫破裂时,信贷收缩是借款人和贷款人的理性反应。削减利率并不能扭转这一趋势。
论证五:低利率稳定金融市场→助长通货膨胀
“低利率稳定金融市场”未必会“助长通货膨胀”。即使利率降低了,但是如果人们不需要花钱,认为钱还是存在银行比较安全,不取出来消费,那么不一定会助长通货膨胀。
论证六:1998年新兴市场步入衰退阶段,但欧美经济仍在增长→需求收缩在短期内能让通胀降温
1998年新兴市场步人衰退阶段,但欧美经济仍在增长,它可能只是个例,不代表其他年份或其他国家也是如此,不必然得出需求收缩在短期内能让通胀降温的结论,该论证显然有“以偏概全”之嫌。

5、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实验人员先把一锅水煮沸,然后把一只青蛙扔进锅里,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这只青蛙的反应相当敏捷,它双腿一蹬,竞跳出锅外。隔了半小时,实验人员又架起一只锅,注满常温的清水,然后把那只青蛙扔进锅里。这一回,青蛙游得逍遥自在。实验人员则悄悄在锅下面加热,青蛙并不在意,仍然一副悠哉的样子。等到水不断升温、青蛙感到难以忍受时,它再也没有那一跃而起的力量,最终只得葬身锅底。
       青蛙实验告诉我们,越危险的市场环境,越能激发企业的警觉和生命力,所以企业实际上也就越安全。相反,越舒适的环境,也就越危险,因为置身于舒适的环境之中必然会丧失警觉,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习惯和模式。一个企业,一旦陷入了这种固定的习惯和模式之中,就会缺乏对环境的敏感度。由于环境每时每刻都在改变,所以,不变的企业不久只会被变化了的市场所淘汰。
       因此,一个好的企业就必须有勇气打破和抛弃一切原有的习惯和模式,并自觉地把自己投入到危险的市场环境之中去。【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青蛙实验→越危险的市场环境,越能激发企业的警觉和生命力,企业越安全
因为很可能在开始的时候这种危险的程度再增加一些,那么,青蛙可能只要一接触到这锅水,就被烫熟了。如果实际情况是这样,那么,我们就不能得出结论说,越危险,就越安全;相反,我们倒可以得出结论说,危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危险就纯粹是危险,而不是安全了。
论证二:青蛙实验→越舒适的环境,也就越危险
青蛙和企业不具有可比性。让青蛙死亡的原因并不是舒适的环境,而是舒适环境下面险恶的“加热器”。在实验中,环境对青蛙是陌生的。但企业是生活在经营环境之中的,市场环境对于企业来说基本上是熟悉的。所以,企业即使在舒适的自然环境中也可以预知未来是否隐藏着危险,而青蛙不能。那么,舒适的环境就不一定成为危险的环境了。
论证三:青蛙实验→置身于舒适的环境会丧失警觉,形成固定习惯和模式
人和青蛙不同,青蛙没有理性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而人是具有这种能力的。所以,即使置身于舒适的环境中,如果人能保持自己的理性,那么,就能预知到未来潜在的危险,这样,在安全的环境就不一定会丧失警觉。这就是人们说的“防患于未然”。如果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那么,未必会丧失警觉,也未必会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习惯和模式。
论证四:企业陷入固定的习惯和模式→缺乏对环境的敏感度
习惯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警觉的丧失。习惯有很多种,并不是所有的习惯都等同麻木。有一种习惯,这就是警觉的习惯。可能企业在固定的警觉习惯和模式之中稳定运行着,那么仍然保留了对于环境的敏感度。
论证五:环境每时每刻都在改变→不变的企业不久只会被变化了的市场所淘汰
①环境时刻改变也许并不能否定环境的稳定性。如果环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且环境的变化也有一定规律可循,那么,好的、固定的习惯仍然是有用武之地的,至少不能说所有的习惯都是没有用处,甚至是有害的,按部就班的企业也不一定被淘汰。
②即使环境每时每刻在改变,若企业一直保持自己和市场相对的平衡与稳定,按部就班地专一于自己的行业、产品、市场,可能不仅不会被淘汰,甚至还能克服市场的变化而发展得很好。
论证六:一个好的企业→勇于打破和抛弃习惯和模式,并自觉投入到危险的市场环境
不遵循任何习惯和模式,不按照任何规律办事,这样的企业只能是没头苍蝇,在现实世界中,成功的概率可能很低。所以,一个好的企业,可能需要的不是打破和抛弃原来的习惯和模式,而是在顺应变化的市场改进自己的习惯和模式,在变化中寻求平衡,在危险中求得发展。
参考范文:

“青蛙实验”应用的质疑
        论证者试图将“青蛙实验”的故事应用到企业经营之道中,得出了有关企业的相关结论,其论证过程存在以下问题:
       “青蛙实验”未必能说明“越危险的市场环境,越能激发企业的警觉和生命力,企业越安全”。因为很可能在开始的时候这种危险的程度再增加一些,那么,青蛙可能只要一接触到这锅水,就被烫熟了。如果实际情况是这样,那么,我们就不能得出结论说,越危险,就越安全;相反,我们倒可以得出结论说,危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危险就纯粹是危险,而不是安全了。
      “青蛙实验”不一定能证明“越舒适的环境,也就越危险”。青蛙和企业不具有可比性。让青蛙死亡的原因并不是舒适的环境,而是舒适环境下面险恶的“加热器”。在实验中,环境对青蛙是陌生的。但企业是生活在经营环境之中的,市场环境对于企业来说基本上是熟悉的。所以,企业即使在舒适的自然环境中也可以预知未来是否隐藏着危险,而青蛙不能。那么,舒适的环境就不一定成为危险的环境了。
        企业陷入“固定的习惯和模式”并非是“缺乏对环境的敏感度”。习惯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警觉的丧失。习惯有很多种,并不是所有的习惯都等同麻木。有一种习惯,这就是警觉的习惯。可能企业在固定的警觉习惯和模式之中稳定运行着,那么仍然保留了对于环境的敏感度。
        环境“每时每刻都在改变”不代表“不变的企业不久只会被变化了的市场所淘汰”。即使环境每时每刻在改变,若企业一直保持自己和市场相对的平衡与稳定,按部就班地专一于自己的行业、产品、市场,可能不仅不会被淘汰,甚至还能克服市场的变化而发展得很好。
        综上所述,上述论证还需进一步研究。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service@bkw.cn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MBA考试百宝箱离考试时间627天
学习资料免费领取
免费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测一测是否符合报考条件
免费测试,不要错过机会
提交
互动交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

温馨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帮考专业顾问免费为您解答,请保持电话畅通!

我知道了~!
温馨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帮考专业顾问给您发送资料,请保持电话畅通!

我知道了~!

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班主任联系您发送资料,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