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考试
报考指南考试报名准考证打印成绩查询考试题库

重置密码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注册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当前位置: 首页MBA考试写作每日一练正文
2019年MBA考试《写作》每日一练
帮考网校2019-11-12 10:56
2019年MBA考试《写作》每日一练

2019年MBA考试《写作》考试共2题,分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小编每天为您准备了5道每日一练题目(附答案解析),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1、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经常有人教育我们说:“会做事不如会做人”、“做事先做人”。这话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想想,又好像有些问题……【论说文】

答案解析:

参考范文:

《做人先做事》

        古往今来,在人们眼里,“做人”一直被认为比“做事”更重要。的确,“做人”有时候是比“做事”更讨巧,但总体来说,我还是认为,会做事比会做人更重要。
        首先,会做事更能直接体现个人的能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会做事对个人的发展或是集体利益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在一个组织中会做事才能证明你有资格为组织做贡献,会做事才更得领导赏识。试想,公司领导聘用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听你如何夸夸其谈、看你如何溜须拍马?肯定不是。他聘用你主要是让你为公司实实在在做事的。在公司里,不会做事的人,就是一个废物!
      其次,会做事让我们的做人更加踏实。或许会做人有时能让你一时春风得意。但能做事,会让你的人生之路走得更踏实。会做人的人一旦时运不济,很可能会一下子跌入万丈深渊。相反,你能实实在在地做事,手里掌握着别人没有的核心知识和关键技术,在这个技术至上的社会,在哪个公司和领导那里你都是一个抢手的香饽饽?!
      再次,只有在做事中才能真正理解做人。当今社会,风云变化,没多多少人生经验的我们,可能对做人没有一个很清晰的理解。我们最初无法确定我们应该发展的方向以及如何做人。此时,我们应当先老老实实做事,经历一次次成败之后才能对做人有更深的理解。
       初入职场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是先做事、然后才能慢慢明白究竟该如何做人吗?所以,会做人固然重要,但对我们年轻人来说,会做事可能更重要。只有会做事,我们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更加稳健地走好我们的人生之路、职业之路!

2、

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如果我们把古代荀子、商鞅、韩飞等人的一些主张归纳起来,可以得出如下一套理论:

        人的本性是"好荣恶辱,好利恶害"的,所以人们都会追求奖赏,逃避刑罚。因此拥有足够权力的国君只要利用赏罚就可以把臣民治理好了。

        既然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那么在选拔官员,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寻求那些不求私利的廉洁之士,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人。廉政建设的关键其实只在于任用官员之后有效地防止他们以权谋私。

        怎样防止官员以权谋私呢?国君通常依靠设置监察官的方法,这种方法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监察官也是人,也是好利恶害的,所以依靠监察官去制止其他官吏以权谋私,就是让一部分以权谋私者去制止另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结果只能使他们共谋私利。

        既然依靠设置监察官的方法不合理,那么依靠什么呢?可以利用赏罚的方法来促使臣民去监督,谁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奖赏谁。谁不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惩罚谁,臣民出于好利恶害的本性就会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

【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解析1:
结论:国君只要利用奖罚就可以把臣民治理好。
最好应该攻击的五个逻辑问题,分别是:
1.古人的观点未必正确,更不能不加批判和反思地直接作为现在治国的基础。而且法家的观点,在先秦时期也只是一家之言而已。除了法家,还有儒家、道家、农家……以及后来西方的各种各样的政治法律理论,为什么非要以法家作为现在治国的理论基础?何况历史上以严刑酷法治国的商纣王、秦始皇等都没有好的结局。
2.利用奖罚来治理臣民,也许是必要的,但以此推出只要利用奖罚就能把臣民治理好,就犯了混淆充分条件的逻辑错误。试想,如果出现了严重的天灾人祸导致过度贫困、民不聊生,或社会上的严重不公正,导致群情激愤,这个时候,单纯的奖罚就未必有效了。而且国君奖罚的对象、时机、程度、公平性如果不恰当,甚至倒过来会直接导致更严重的民愤。还有,某些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追求真理和正义的义士,如果他们就要致力于推翻你的暴政,你国君怎么奖励怎么惩罚他,很可能都是没用的。
3.就算世界上不存在什么绝对廉洁的人,但相对来说,还有是一些人比另一些人相对更廉洁些。所以,任用相对廉洁的人,就是有可能的。同时,因为他们相对廉洁一些,所以任用他们在防治贪腐、廉政建设的成本上,应该要比任用贪心重的人更低,监管也更加容易。
4.监察官也是人,也有可能以权谋私,所以依靠检察官确实未必能完全杜绝谋私,但不能因此就推出监察官完全没用,这种方法不合理。因为他们多少可以减少别人的谋私啊,而且勾结谋私的概率也应该比没有监察官时官吏独自谋私的概率更低。
5.监察官方法不合理,就能推出臣民监督揭发的方法合理可行吗?试想,如果没有检察官,国君又怎么知道臣民知道某官员犯罪而不揭发呢?臣民揭发某官员之后,如何判断这些揭发的真假?还有,臣民和官员之间的相互包庇,也是臣民监督的方法无法解决的。
解析2:
如果我们把古代荀子、商鞅、韩飞等人的一些主张归纳起来,可以得出如下一套理论:
人的本性是"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所以人们都会追求奖赏,逃避刑罚。因此,拥有足够权力的国君只要利用赏罚就可以把臣民治理好了。
1.条件缺失:利用赏罚也不足以治理好臣民,还需要其他条件。这是典型的“只要……就”形式的条件缺失。既然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那么在选拔官员时,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寻求那些不求私利的廉洁之士,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人。廉政建设的关键其实只在于任用官员之后有效地防止他们以权谋私。
2.推断不当:人的本性好利恶害不能推断出没可能、没必要寻求廉洁之士。怎样防止官员以权谋私呢?国君通常依靠设置监察官的方法,这种方法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监察官也是人,也是好利恶害的,所以依靠监察官去制止其他官吏以权谋私,就是让一部分以权谋私者去制止另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结果只能使他们共谋私利。
3.混淆概念:好利恶害不能跟以权谋私这个概念随意替换。监察官是人,可能好利恶害,但不能说成以权谋私。前者是人的本性,后者是实际行为,不能把所有监察官一概而论。因此,也就不能推出会共谋私利。
4.论据虚假:由于共谋私利这个理由并不恰当,所以,设置监察官是否是合适的方法还有待讨论,不能简单的下定论说不合理。既然依靠设动监察官的方法不合理,那么依靠什么呢?可以利用赏罚的方法来促使臣民去监督,谁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奖赏准。谁不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惩罚谁,臣民出于好利恶害的本性就会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
5.自相矛盾:臣民虽然未必是监察官,但也是人,按照文中逻辑,就也会跟监察官一样以权谋私最终造成共谋私利。如果因为监察官是人,这个方法行不通,那么让臣民监督,也就同样行不通。

3、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甲:乙方认为吸收了外来文化,中国人就失去了民族底蕴,在座的各位多少人西装革履,就都失去了民族底蕴了吗?
       乙:甲方要外来文化,但是我们更要自主独立。我请问对方辩友,如果外来文化是要毁灭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主和独立的基础,你要不要?
       甲:对方辩友说得好,为什么要外来文化呢?正是因为它对于我们民族文化利大于弊啊!
       乙:对方辩友,你搞错了。纵观历史,文化在推行的过程中往往是强制的,甚至是敌对的。对方辩友,你的利又在何处?
       甲:我终于看清楚对方辩友的逻辑了,对方辩友说人不需要吃饭,因为如果你把世界上所有的粮食都吃下去了或者你用鼻子吃饭,那就必定是有弊无利了。
       乙:接受外来文化果然就如你所说的是一顿美餐吗?你们怎么能对当今世界频繁的文化冲突视而不见呢。比如说吧,我们中国人讲究“一日夫妻百日恩”。外国人讲究什么呢?“露水夫妻一夜情”啊。如果引进这样的文化,中国的离婚率能不上升吗?
       甲:要谈外来文化,还是让我们来看看离我们最近的日本的文化。日本文化中的汉字汉音,书道茶道,哪一个不是从中国文化演进的?到现在,到底有没有日本民族的特色,更不要说片假名和平假名了。
       乙:外来文化果然就是十全十美吗?想想看,中国人讲究“远亲不如近邻”,而外国文化一来呢?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东一道铁门,西一道铁门,探亲搞得像探监一样。【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即使西装革履,也没有失去民族底蕴→外来文化利大于弊
①“在座的一些人”是否就能代表全部中国人?“西装革履”也只是文化符号之一,这里显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②即便民族文化并没有因为穿西装而丧失或有任何的减弱,但是,这样的推理只能说明外来文化对我们民族文化没有什么坏处,也即“无弊”,但是,“利”究竟在何处以及“利”究竟有多大并没有提到。
论证二:外来文化毁灭民族文化的自主和独立的基础→外来文化弊大于利
①外来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关系不仅只有对立,也有相互促进的双赢关系。乙方只看到了一种极端而且少见的斗争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这显然有非黑即白的嫌疑。
②吸收外来文化,取长补短,使之与民族文化融合,反而有可能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得更好、兼容并蓄,进而巩固发展民族文化的基础,而不是失去民族文化的自主和独立。
论证三:文化在推行过程中往往是强制的→外来文化弊大于利
①乙方论证的缺陷是混淆了“文化推行或传播的方式”的问题与“文化本身”的利弊。文化推行的方式是文化传播的方式,与文化本身是否有利没有直接的关系。推行过程中往往是强制的说明文化的传播方式存在弊端,但不能说明文化本身是存在弊端的,二者不能等同。
②文化推行过程是强制的,但是如果它推行的内容深受欢迎,符合该国的国情,能够促使本民族文化更快地融合,促进该国的发展,就可以得出外来文化利大于弊。
论证四:外来文化导致离婚率上升→外来文化弊大于利
婚姻观念只是文化观念的一个方面,就算这个方面有冲突,也不能因此就说明各种不同的文化在总体上或本质上就是冲突的。除了婚姻观念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而这些观念很可能在各个民族文化中还有很多共通的东西。
论证五:日本吸收中国文化后仍具民族特色→外来文化利大于弊
日本民族接受中国文化之后,其文化仍然有日本民族的特色,并非就意味着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是利大于弊的,因为有“特色”并不等于有“好处”。就算中国文化对日本民族的文化发展是利大于弊的,也不能因此就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认为所有的外来文化对任何别的民族的文化发展都是利大于弊的。
论证六:吸收外来文化→邻里关系疏远→外来文化弊大于利
①邻里关系变得疏远可能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例如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快,越来越多的人住进城市的高楼大厦,而非过去门对门的四合院等,由于住房的原因导致现代人见面的机会较少,才使得邻里关系变得疏远。
②就算邻里关系的疏远和现代中国的某种自闭和外来文化有关,但这只能说明外来文化有某些缺点、某些弊端,并不意味着外来文化弊大于利。

4、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中国有句老话:请神容易,送神难。如果“空降兵”引进错了,将使企业进入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假如一个职业经理人进入公司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这个人让我们很失望,最好的选择就是将其辞退。
       “空降兵”所能达到的目标总是和我们对他的期望具有一定差距,我们最好将他的差距和不足明确地说出来,这样最好的方法就是全面量化。有的时候,我们做事情喜欢感情用事,因为一时就开口将人家辞掉,事后可能会后悔。可实际上,我们没有量化的具体数字说明这个人到底距离我们的期望有多远。因此,在我们考虑辞退一个人的时候,要能够明确地告诉他,在哪些方面,他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比如有多少销售额没有完成,多少毛利润没有实现。因此,我们对人才的考核要尽量地量化,在最后摊牌的时候,这些量化的数字就是依据,能够为我们辞退一个人提供合理、确凿的证据。
       如果“空降兵”不适应我们的文化、游戏规则或是权力构架,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让他们及时调整自己,我们也必须给他们再次出发的时间和机会。但是企业应该明确告诉他们企业需要用多少时间让他们适应公司。这必须是一个量化的计划。然后对他们做充分的授权,而不要限制他们的意志。授权者则无须考虑责任和风险,所有的一切都应该由“空降兵”来承担。
       如果以上的尝试都失败了,企业还可以考虑给职业经理人换岗。难得请一位能人进来,不要随便就把他否定了。也许是企业将其摆错地方了呢?当然,我们对他们最初的承诺,比如薪酬是不需要调整的。同时,我们需要考虑他们的职权范围。缩小他们的职权,他们必然会更好、更准确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职业经理人进入公司后让公司失望→最好的选择是将其辞退
“空降兵”与“职业经理人”不是一个概念。“进入公司一段时间”,具体多久没有说明,如果时间较短,可能还没有给经理人一个展现的机会,将其辞退略显草率。
论证二:“空降兵”与我们期望有差距→最好实行全面量化考核
“空降兵”与我们的期望有差距,我们不一定能将其差距和不足进行全面量化。有些指标并不能完全量化,如个人品质、工作热情等,只能定性衡量。所以企业经营也必须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有效结合。
论证三:“空降兵”不适应→唯一的选择就是让他们及时调整自己
“空降兵”不适应我们的文化、游戏规则或是权利构架,有他们的原因,也应该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所以应该共同调整。而非唯一的选择就是让他们及时调整自己。
论证四:授权者无须考虑责任和风险→所有的一切都应该由“空降兵”来承担
①责任和风险若是与“空降兵”有关,自然由他们来承担。若存在其他原因,如不可抗拒的环境因素或者与企业其他部门有关,那么就不应该由他们来承担。
②授权必须要有相应的责任限制,否则违背授权的基本原则。当然实施者,也就是给予授权的人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所有一切都由“空降兵”来承担。
论证五:难得请一位能人进来→不要随便否定
①不能将人才的去留基于其寻找的难易程度来评价。能人固然是企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能人是否能在企业中发挥所长、推动企业发展还受各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是否对其否定也要视情况而定。
②对人才的评价与去留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人才本身,如果人才本身能发挥最大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带来预期效果,推动企业发展,企业就不会对其进行否定。
③不能将人才的去留基于其寻找的难易程度来评价,倘若引进的人才不适合企业环境,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发展甚至阻碍其发展,那么必须将其否定。
论证六:缩小“空降兵”职权→会更好、更准确地发挥其才能
①让“空降兵”更好、更准确地发挥自己才能的因素有许多,例如公司给予其充分授权,公司通过加薪或其他方式激励他们,使其提高工作积极性,因而也乐意并且能够更好、更准确地发挥自身的才能。
②个人的薪酬和待遇也必须和个人的工作内容相关。缩小了“空降兵”的职权可能会将“空降兵”逼出公司。“缩小职权范围”与“更准确发挥自身才能”并没有必然联系。

5、分析下述材料,准确审题立意。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得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论说文】

答案解析:分析提示
弓为什么会断?原因在于猎人完全根据个人喜好,过分看中了弓的外表。因此:
①人们往往凭自己的主观好恶来做判断或行动,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②重外表而轻内在,舍本逐末,将会贻害无穷。
③任何事物都会有残缺,不必事事苛求完美。
参考范文一:

重外表而轻内在,将会贻害无穷
        弓为什么会断?原因在于猎人完全根据个人喜好,过分看中了弓的外表。因此,重外表而轻内在,将会贻害无穷。
       重外表而轻内在是指只注重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注重事物的本质。正如材料中猎人比较重视事物的外表,觉得弓外观不出色,比较笨重,于是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本来弓射得又远又准,结果在修饰之后,一拉弓反而断了。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现象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多彩的;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深刻、单纯的。因而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本质则只能间接地被认识。所以,我们不要只注重外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注重事物的本质。
       在现实生活中,重外表而轻内在,容易误导我们的价值观,使我们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商纣王在殷商极为强盛的时期,迷恋美色,荒理朝政,日夜宴游。后周武王乘机发动诸侯伐纣,经牧野之战,一举灭商。由此可见,重外表而轻内在的危害性非常大。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在思想上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注重事物的内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行动上,我们一定要勇于调查研究,不要只注重外在,而忽视真实的内在,要辩证地看待问题。
        重外表而轻内在,将会贻害无穷。因此,我们要杜绝这种现象,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范文二:
追求本色,点亮生活
        良弓的本色是射击的远和准,然而追求了外观的精致,使它被轻易折断,毫无价值。可见,注重外表是小聪明,追求本色才是大智慧。
       追求本色,点亮生活。
        本色是指生命未经装饰本来的样子。追求本色,则是追求真我的过程。
        注重外表的人,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为得到短暂的利益而沾沾自喜,殊不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最终将误入歧途以失败而告终。追求本色是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或许在短期内平平凡凡,但长久地坚持与付出终会得到命运的眷顾。
追求本色,方能自我开脱。
        作家毕淑敏曾主张“造心”,心为血之海,追求本色可以帮助我们打造平衡的心境,在生活中寻找快乐,寻找安慰,寻找解脱。这样卑微的人生就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有了前进的勇气。
追求本色,亦能自我开拓。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有句名言:“人生如牌局,发给你手中的牌代表决定论,而如何玩手中的牌则是自由意志。”打错牌、打败牌,根本原因是没有追求生命的本色。只有追求本色,才能让人生发挥最强大的光和热,开发出无限的潜能,把握住无限的机遇,开拓自我。
        俯视诱惑,追求本色,要求我们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诱惑,做到不动摇,不盲从。
        平视自身,追求本色,要求我们审视内心,认识真真正正的自我,做到脚踏实地,躬身践行。
        仰视圣贤,追求本色,要求我们学习圣贤的高尚品质,取长补短,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在红尘中有独处的心,在独处时有红尘的怀抱。
        追求本色,点亮人生。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service@bkw.cn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MBA考试百宝箱离考试时间627天
学习资料免费领取
免费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测一测是否符合报考条件
免费测试,不要错过机会
提交
互动交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

温馨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帮考专业顾问免费为您解答,请保持电话畅通!

我知道了~!
温馨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帮考专业顾问给您发送资料,请保持电话畅通!

我知道了~!

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班主任联系您发送资料,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