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师职业资格
报考指南考试报名准考证打印成绩查询考试题库

重置密码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注册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当前位置: 首页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税务服务实务每日一练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备考资料正文
2025年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税务服务实务》每日一练0405
帮考网校2025-04-05 16:22
0 浏览 · 0 收藏

2025年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税务服务实务》考试共37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和简答题和综合题(主观)。小编每天为您准备了5道每日一练题目(附答案解析),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1、在企业所得税中,下列费用的支出如果超过当年费用扣除标准,可以结转在以后年度扣除的有( )。【多选题】

A.职工福利费

B.职工教育经费

C.职工工会经费

D.广告费

E.业务招待费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

2、税务师审核加工承揽合同,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多选题】

A.由受托方提供原材料的加工、定做合同,不论是否分别记载加工费金额和原材料金额,均应该就加工费金额和原材料金额之和依照“加工承揽合同”计税贴花

B.由受托方提供原材料的加工、定做合同,不论是否分别记载加工费金额和原材料金额,均应该就加工费金额和原材料金额之和依照“购销合同”计税贴花

C.由受托方提供原材料的加工、定做合同,凡在合同中分别记载加工费和原材料金额的,应分别按“加工承揽合同”和“购销合同”计税贴花

D.由受托方提供原材料的加工、定做合同,凡在合同中未分别记载加工费和原材料金额的,全部金额应按“加工承揽合同”计税贴花

E.由受托方提供原材料的加工、定做合同,凡在合同中未分别记载加工费和原材料金额的,全部金额应按“购销合同”计税贴花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由受托方提供原材料的加工、定做合同,凡在合同中分别记载加工费和原材料金额的,应分别按“加工承揽合同”和“购销合同”计税贴花;由受托方提供原材料的加工、定做合同,凡在合同中未分别记载加工费和原材料金额的,全部金额应按“加工承揽合同”计税贴花。

3、下列关于税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说法,符合规定的有( )。【多选题】

A.项目组自提交业务结果之日起60日内将业务工作底稿归整为业务档案

B.业务质量监控人的选择,应当限定在税务师事务所最高业务级别人员中选定,不得由项目负责人选定

C.税务师事务所提供鉴证业务,如果鉴证对象是本事务所提供的涉税服务结果,可以考虑由提供涉税服务项目以外的人员担任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

D.税务师事务所的业务档案,应当自提交结果之日起至少保存10年

E.业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属于税务师事务所

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选项A,项目组自提交业务结果之日起90日内将业务工作底稿归整为业务档案。

4、某工业企业为上市公司,2019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已作出了相应的会计处理,税务师审核时认为正确的有( )。(假设相关业务中涉及原外购货物及材料的进项税额均已抵扣)【多选题】

A.将自产的产品用于企业的业务招待支出:借:销售费用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B.外购的库存商品因管理不善的原因造成被盗: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商品

C.将自己生产的产品分配给投资者,作为本期的利润分配:借:应付股利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D.将外购文具用品一批赠送给希望小学: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E.将自产的产品用于抵债:借:应付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正确答案:A、D、E

答案解析:选项B属于非正常损失,其对应的进项税作转出处理。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选项C属于视同销售业务中的特殊处理,会计上要确认收入,会计处理为:借:应付股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某市税务机关对某公司未按规定缴纳税款行为罚款 50000 元,该公司不服欲提起税务行政诉讼,提起诉讼的期限是()。【单选题】

A.自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

B.自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个月内

C.自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 1年内

D.自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 2 年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6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service@bkw.cn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测一测是否符合报考条件
免费测试,不要错过机会
提交
互动交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

温馨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帮考专业顾问免费为您解答,请保持电话畅通!

我知道了~!
温馨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帮考专业顾问给您发送资料,请保持电话畅通!

我知道了~!

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班主任联系您发送资料,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