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考试
报考指南考试报名准考证打印成绩查询考试题库

重置密码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注册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当前位置: 首页MBA考试写作章节练习正文
2019年MBA考试《写作》章节练习题精选
帮考网校2019-11-08 09:10
2019年MBA考试《写作》章节练习题精选

2019年MBA考试《写作》考试共2题,分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小编为您整理第一章 论证有效性分析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上半年经济数据出来之后,关于中国经济能否回升的争议依然很大。乐观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去库存已近尾声,故三季度开始经济将回升;悲观者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长期下降轨道。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未必错,因为一个是看短周期波动,另一个是看长周期趋势。短周期波动会引发政策的预调、微调,让经济增长更加平稳;而长周期下行则会倒逼经济改革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也未必是坏事。
        不过,即便是对短周期是否触底回升的判断,也不应只看全国GDP增速的数据,因为中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增长模式也不相同。如重庆、贵州等地数据反映经济还完全处在上升周期中,中西部地区上半年的GDP增速也普遍在10%以上。但不少东部沿海省份的经济增速却低于7.5%的水平。由于中国GDP总量超过50%的比重在东部12个省市中,东部经济对全国举足轻重,中国经济是否回升关键是要看东部,而不应该看中西部。东部地区经济如果回升乏力,则中国经济即便见底,回升也难有持久性。其中的原因不仅是经济总量问题,更是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如前年出台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中,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自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率分别为60.2%、89.2%,分别比东部高13.8和42.8个百分点。正是由于这种行政性的资金划拨,其投资效益也必将大大低于东部地区。
        今年上半年,贵州经济增速达到14.5%,位居已公布数据的各省市中第一,但该省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竟达60%,拉动经济增长9.6个百分点。这样的投资能否形成规模经济,能否有效拉动内需,却是值得怀疑的,因为过去10年贵州人口是净减少50多万,而全国人口增加了7千多万。投资向西,人口向东,这一现象值得反思。【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 

《漏洞百出的中国经济分析》

        上文就中国经济的分析,在逻辑上可谓漏洞百出。

        首先,中国GDP总量50%在东部,不能必然推出中国经济是否回升就不应该看中西部。如果东部经济一直不温不火,而面积更大、资源更丰富、人口更多的中西部经济近年来却异军突起,正决定性地拉动着未来整个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这时我们还能对它视而不见吗?

        其次,不少东部沿海省份上半年经济增速低于7.5%,这里的“不少”究竟是几个?三四个?五六个?还有,它们占沿海12省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是否很低?如果其他比重更高的沿海省市的增速远大于7.5%,再加上中西部省份增速都超过10%,我们还能说中国经济没有回升吗?

        再次,中西部经济的行政性资金划拨,未必就会导致其投资效益低于东部地区,因为市场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并不是唯一的,更并不是万能的。适当的行政手段说不准更能找准当前经济的盲点、克服市场的短视性,甘当铺路人去投资那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此吸引更多的资金和项目,从而更好地拉动本地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最后,贵州上半年固定投资增速高,不正好可能预示了贵州经济开始起飞、规模经济开始形成吗?否则它又何以能吸引这么多的固定投资呢?至于贵州人口虽略有减少,但其人均消费能力说不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猛提高,因此总内需仍可能是增加的。
         由于上文推理存在诸如此类的逻辑问题,所以,它所得出的结论也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2、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在2008年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网络民意”又一次成为耀眼的关键词。这说明“网络民意”才是最需要关注的民意。“华南虎事件”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无不和“网络民意”的表达脱离不了关系。越来越多的官员在重视“网络民意”,这也是“网络民意”最能代表民意的关键所在。作为一个新的媒体,网络所覆盖的读者面,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对于一份报纸,上百万的发行量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了,而网络中一个热门帖子的点击率就可能超过它。因此对传统媒体中所谓主流的民意都不应该进行过多地考虑。网民作为一个特定的、意见接近的群体,这些人并不是“乌合之众”。能够上网的人,都有较高的学历,那么他们也会有较高的素质去表达真实的民意。从传媒学和政治学的专业立场来说,就应该尊重所有群体的言论自由,维护所有的公共言论平台。在这个意义上,追问网络民意的真实性可能会有一种危险,就是忽视个体声音。只要发言人是真实存在的,他的意见就是真实的,就应该受到重视。【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网络民意”成为耀眼的关键词→“网络民意”是最需要关注的民意
①“网络民意”又一次成为耀眼的关键词并不能说明“网络民意”才是最需要关注的民意。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网络新词相继产生,“网络民意”亦是如此,但认为其是最需要关注的民意是站不住脚的。
②“网络民意”只有符合多数人的心声,表达大多数人的意愿,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才是最需要关注的民意。
③“网络民意”成为耀眼的关键词,许多网民在网上发表评论,但也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以此发表不真实的言论,甚至诋毁某人、某事件甚至于社会,这些情况反而会破坏网络民意的真实性。
论证二:“华南虎事件”问题的解决→与“网络民意”的表达有关
“华南虎事件”只是一个独特的事件,不能由此得出与“网络民意”的表达脱不了关系。
论证三:越来越多的官员重视“网络民意”→“网络民意”最能代表民意
①是否让网络民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民意取决于多个方面,例如网络受众面广,网络民意比较客观公正,真实性高,这些都具备才能充分说明网络民意最能代表民意。
②越来越多的官员在重视网络民意,说明网络民意为官员了解民意、民情增加了一个途径,但是不代表大部分人都上网并在网上发表言论,比如:有些贫困山区的人们无法上网,那么从何处了解他们的意见呢?
论证四:网络所覆盖的读者面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对传统媒体中所谓主流的民意都不应该进行过多地考虑
网络所覆盖的读者面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并不能推出对传统媒体中所谓主流的民意都不应该进行过多地考虑这一结论。不同媒体面对不同的读者,代表了不同的“民意”。
论证五:能够上网的人都有较高的学历→有较高的素质去表达真实的民意
①该论证显然是强拉因果。“高学历”和“高素质”间没有必然联系。能否表达真实民意和个人的学历并不息息相关。高学历犯罪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②有较高的素质去表达真实的民意可能不是由于上网的人有较高的学历,而是因为表达民意的人本着客观、真实的态度,即使没有较高的学历,也能表达真实的民意。
③许多具有高学历的网民受社会负面人物、负面新闻报道的影响,往往在网上发表消极的甚至是威胁社会安定团结的言论,这些人不具有较高的素质,也没有表达出真实的民意。
论证六:发言人真实存在→意见真实并应受到重视
①发言人的意见有一定意义和价值,能客观体现民情民意,为改善民生提供了宝贵的建议,能够反映群众心声,才会受到重视。
②发言人真实存在不代表他的意见就是真实的,就应该受到重视。发言人的意见具有主观性,能否受到重视是根据发言人的意见是否具有价值决定的,即使真实可靠,但是没有价值,依然不会受到重视。

3、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几年前,成功大学实施了一项新措施,鼓励学生对所有教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分。从那以后,成功大学的教授开始给予学生更高的分数来获取学生较高的评分。
       成功大学的学生成绩平均分总体上升了30%。该地区的企业显然认为成功大学的分数贬值了;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成功大学的毕业生找工作时没有邻近的欧亚大学毕业生成功。为使成功大学毕业生找到好工作,成功大学应立即停止学生对教授的评价。【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鼓励学生对教授的教学成果评分→教授给学生更高分数来获取较高评分
①教授给予学校学生更高分数,可能是受学校教学成果评分风气的影响,或者是学生自身的成绩优异,因此得到了高分。
②鼓励学生对教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分,是对教学效果的一个评估,以此评价老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好的教授并不会担心他的成绩,也不会以此来拉拢学生,因此并不能说明教授给予学生更高分数是因为他们想获得更好的评分。
论证二:学生的平均成绩上升30%→成功大学分数贬值
①成功大学分数贬值有可能由其他原因导致。比如,企业用人考查的是其专业知识水平,如今大学生和过去毕业生相比成绩在同一级别,但知识技能下降,企业也会认为分数贬值。
②学生成绩的平均分总体上升,得不出分数贬值的结论。有可能表明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日益完善。时代的发展、教学设施的齐全,使得学生对知识理解更全面,分数随之上升,从而教学成果日益完善。
论证三:成功大学分数贬值→成功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没有邻近欧亚大学毕业生成功
①分数贬值与不能成功找工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企业对毕业生的录取可能更看重能力,很多企业对毕业生都会有面试、试用期等等的考查,所以,分数与找到工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②成功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没有邻近欧亚大学毕业生成功,可能并不是由于成功大学分数贬值,而有可能是临近欧亚大学的毕业生各方面能力优于成功大学毕业生,能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这样一来,企业自然优先录用欧亚大学毕业生,跟分数是否贬值没有多大关系。
论证四:停止学生对教授评价→使成功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
①使得成功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的方法还有很多,除了停止学生对教授的评价,还有如学生自身能力的增强、水平的提高、学校就业工作的成功开展等等。
②学生停止对教授的评价,不一定会使得毕业生找到工作,反而有可能使得教学懈怠,学生专业能力难以提高,从而有可能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参考范文:

评估之过?
        该材料断定为了使成功大学毕业生找到好工作,成功大学必须结束现在的教授评估程序。该论证包含着以下逻辑上的缺陷,现分析如下:
       “鼓励学生对教授的教学成果评分”未必会导致“教授给学生更高分数来获取较高评分”。鼓励学生对教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分,是对教学效果的一个评估,以此评价老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好的教授并不会担心他的成绩,也不会以此来拉拢学生,因此并不能说明教授给予学生更高分数是因为他们想获得更好的评分。
       “学生的平均成绩上升30%”并不代表“成功大学分数贬值”。成功大学分数贬值有可能由其他原因导致,比如企业用人考查的是其专业知识水平,如今大学生和过去毕业生相比,成绩在同一级别,但知识技能下降,企业也会认为分数贬值。
        不能将“成功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没有临近欧亚大学毕业生成功”简单归因于“成功大学分数贬值”。分数贬值与不能成功找工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企业对毕业生的录取可能更看重能力,很多企业对毕业生都会有面试、试用期等等的考查,所以,分数与找到工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停止学生对教授评价”未必能使“成功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因为使得成功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的方法还有很多,除了停止学生对教授的评价,还有如学生自身能力的增强、水平的提高、学校就业工作的成功开展等等。
        总而言之,材料的论证缺乏说服力,为了加强论证,该材料必须提供更充足的证据。

4、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汉语能力测试怎么看?
       从今年开始,教育部、国家语委将在某些城市试点推出一项针对国人的汉语水平考试——“汉语能力测试(HNC)”。该测试主要针对汉语为母语的人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能力,并将按照难度分为各个等级,其中最低等级相当于小学四年级水平(扫盲水平),最高等级相当于大学中文专业毕业水平。考生不设职业、学历、年龄限制,可直接报考。公众对于这项新事物,支持和反对的意见都有。
       支持者认为,在世界各地掀起学习汉语热潮的今天,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俨然一个“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的时代就要来临。但是国人的汉语能力令人担忧,如提笔忘字、中英文混杂、网络用语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目前大家都感到母语水平下降,但是对差到何种程度,差在哪里,怎么入手解决无人能言。而汉语能力测试有一个科学的评测标准,可以帮助应试者了解其汉语水平在特定人群、地域中的位置。这样的测试一定会唤起大家对母语文化的重视。
       以下几种是代表反对观点。观点一,汉语学习更多的是培养一种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太功利;汉语要保存,要维系,需要培养的是修养而不是一种应试能力;在当前汉语衰退的环境下,要让汉语重新“热”起来,应从维系汉语文化的长远发展着手,营造一种大众的、自由的、向上的母语学习环境。观点二,中国的孩子在中国的土地上学习母语有完整的教育体系,在这种情况下,这项测试的诞生不仅是一种浪费,还严重干扰了当前的汉语教学;汉语的综合水平量化,就是使得原本丰富生动的语言扭曲化、简陋化。观点三,对于把汉语作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汉语会用会说就可以了,不是人人都要成为作家,汉语类的能力测试更适合外国人来考。
(摘编自《汉语考试族群成员汉语能力测试怎么看?》(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8月8日;《国家汉语能力测试10月份在江苏等地试点》(中国日报)2011年8月14日。)【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孔子学院遍地开花→“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的时代就要来临
①“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的时代就要来临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例如,全世界的人都特别喜欢中文,愿意学习中文,并用中文进行交流等,而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仅是其中一个因素而已,仅凭它是不足够的。
②支持者从孔子学院的发展直接推导出“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的时代就要来临的结论,显然缺乏依据。孔子学院数量虽然多,但是无法判断去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和说汉语的人增加了,可能仅是对汉语文化感兴趣。
论证二:国人的汉语能力令人担忧→支持汉语言能力测试
材料认为“国人的汉语能力令人担忧,如提笔忘字、中英文混杂、网络用语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有人故意在网上发些错别字,即同音词搞怪,比如:蜀黍、童鞋、蓝瘦香菇等,因此,无法推出应该支持汉语言能力测试。
论证三:汉语能力测试有一个科学的评测标准→帮助应试者了解其汉语水平在特定人群、地域中的位置
即便汉语测试是科学的测试标准,但每个地方对标准的判断和理解不同,因此未必能帮助应试者了解其汉语水平在特定人群、地域中的位置。
论证四:汉语能力测试→一定会唤起大家对母语文化的重视
①“这样的测试一定会唤起大家对母语文化的重视”判断过于绝对,有可能这样的测试反而成了某些利益机构的工具。与之相比,设立相应的有关汉语文化的游戏、举办相应的汉语文化比拼活动、知识竞答都可以增加大众对汉语文化的兴趣。
②即使参加了这种测试,应试者对其汉语水平测试的不理想能否转化为对汉语的重视不得而知,也可能是“自暴自弃”,不再重视汉语文化。
论证五:汉语学习更多地是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培养的是修养而不是一种应试能力→反对汉语言能力测试
汉语言能力测试能够帮助国人了解自己的汉语水平,有针对性地改进,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也有助于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和修养,因此其未必反对汉语言能力测试。
论证六:营造一种大众的、自由的、向上的母语学习环境→让汉语重新“热”起来
①要想让汉语重新“热”起来,除了营造好的母语学习环境外,还需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比如:学生要对母语产生兴趣,愿意积极学习母语,老师要在母语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强调母语的重要性等。
②营造的母语学习环境只能使那些原本就喜爱汉语的人更加喜爱,对于那些原本就不喜爱的人来说这种环境可能于他无用。
论证七:学习母语有完整的教育体系→汉语言能力测试干扰了当前的汉语教学
①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汉语测试与当前的汉语教学产生严重冲突,属于论述者主观臆断。母语教育体系的完善与汉语言能力测试两者并非互斥关系,只是两者的侧重方向不同。
②即使有完整的母语教育体系也并不能说明中国孩子的汉语水平良好,反而通过测试,可以使孩子通过自身的学习更好地了解汉语,对汉语教学还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并非浪费。
论证八:汉语的综合水平量化→原本丰富生动的语言扭曲化、简陋化
①“汉语的综合水平量化,就使得原来丰富生动的语言扭曲化、简陋化。”这个结论过于绝对,综合水平量化并非就是让语言扭曲化和简陋化,犯了“非此即彼”的错误。
②汉语水平量化有助于评定等级,使人们对汉语的认识更为具体和明确,因此对其的学习也将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大家提高汉语水平而不是将原本丰富生动的语言扭曲化和简陋化。
论证九:对于中国人来说,汉语会用会说就可以→汉语能力测试更适合外国人考
“对于把汉语作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汉语会用会说就可以了,不是人人都要成为作家,汉语类的能力测试更适合外国人来考。”这个说法过于片面,语言学习不但是语言交流,还包含文字记录、传承等,记录和写作也不仅仅是作家的技能,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记录和使用。因此,中国人更应该进行汉语能力测试,而非外国人。
参考范文:

似是而非的论证
        上述材料中的支持方和反对方通过系列分析,试图论证“国人是否应该进行汉语能力测试”。然而,其论证过程是值得商榷的。
       “孔子学院遍地开花”并不意味着“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的时代就要来临了。孔子学院数量多少与外国人学习中国话的人数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孔子学院数量虽然多,但是可能去孔子学院学习汉语专业的人很少,而且可能开口说汉语、用汉语进行交流的人也很少,因此不能得出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汉语能力测试能帮助应试者“了解其汉语水平”不必然会“唤起大家对于汉语的重视”。有可能这样的测试反而成为某些利益机构的工具。除了汉语能力测试外,其他的方式可能更有助于唤起大家对于汉语的重视,例如设立相应的有关汉语文化的游戏、举办相应的汉语文化比拼活动、知识竞答等。
        学生“有完整的汉语学习体系”就能说明“汉语能力测试是一种浪费”且“干扰汉语教学吗?”即使有完整的母语教育体系也不能说明中国孩子的汉语水平好,反而通过测试,可以使孩子发现自己的盲区,进而更好地学习汉语,对汉语教学还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并非浪费。
        汉语综合水平的“量化”并不必然得出原来丰富生动的语言“扭曲化、简陋化”。汉语水平量化有助于评定等级,可能会使人们对汉语的认识更为具体和明确,因此对其的学习也将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大家提高汉语水平而不是将原本丰富生动的语言扭曲化和简陋化。
       “对于中国人来说,汉语会用会说就可以”不一定能推出“汉语能力测试更适合外国人考”。当今时代,很多中国人虽然会用会说汉语,但是可能水平比较低,他们可能本身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通过汉语能力测试,他们可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汉语,因此中国人也需要汉语能力测试而非一定只适合外国人考。
       综上所述,若想得出合理结论,上述论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5、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甲:有人以中医不能被西方人普遍接受为理由,否定中医的科学性,我不赞同。西方人不能普遍接受中医是因为他们不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乙:世界上有不同的文化,但科学标准是相同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普适的自然规律,因此,科学没有国界,科学的发展不受民族或文化因素的影响。将中医的科学地位不为西方科学界认可归咎于西方人不了解中国文化是荒唐的。
       甲:“科学无国界”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谬误。如果科学真的无国界,为什么外国制药公司会诉讼中国企业侵犯其知识产权?
       乙:从科学角度看,现代医学以生物学为基础,而生物学又建立在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上。但中医的发展不以这些学科为基础。因此,它与科学不兼容,这样的东西只能是伪科学。
       甲: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治好了那么多人,怎么可能是伪科学呢?人们为什么崇尚科学?是因为科学对人类有用。既然中医对人类有用,凭什么说它不是科学?西医自然有长于中医的地方,但中医同样有长于西医之处。中医体现了对人体完整系统的把握,强调整体观念,而系统思维,就是西医所欠缺的。
       乙:我去医院看西医,人家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头到脚给我检查一遍,怎么能说没有整体观念、系统思维呢?中医在中国居于主导地位的时候,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古代和近代都只有三十岁左右。现代中国人平均寿命提高到七十岁左右,完全拜现代医学所赐。【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西方人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普遍不能接受中医
①西方人能否“接受中医”与他们是否“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相关。因为判断中医是否具有合理性,是科学范畴的问题,其判断标准应为科学的标准,而非“传统文化”的标准。
②“西方人普遍不能接受中医”并不一定是因为“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可能是受到多个因素影响的结果。比如,可能是因为中医方面专业书籍外文译著较少,西方人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外国学通中医的人可能很少,因而难以普及;还可能是因为中西方人士的体质有较大差异,西方人体质不适合中医疗法等。
③有可能西方人并不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但是由于从科学理论知识考虑,中医这门理论确实符合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准,那么很有可能西方人因此是能够接受中医的。
论证二: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普适的自然规律→科学没有国界→科学的发展不受民族或文化因素的影响
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普适的自然规律不必然得出科学没有国界,以及科学的发展不受民族或文化因素的影响。这是两个不同的话题。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则受到民族和文化的影响。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论证三:科学无国界→外国不应诉讼中国企业侵犯知识产权
科学是一门具有理性思维的学科。而知识产权是指知识所有权,即权利人对其智力成果享有的专有权利。显然,科学和知识产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无国界不代表知识产权无国界。
论证四:中医与现代医学不兼容→只能说是伪科学
中医与现代医学不兼容只能说明中医可能不是科学,并不能证明中医一定就是伪科学。中医可能不是科学,也不是伪科学。伪科学显然不是科学的补集。二者非矛盾关系,而是反对关系。因此论证者没有足够、合理的论据得出结论。
论证五:科学对人类有用+中医对人类有用→中医是科学
①科学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比如正确、普遍适用、可以得到证明等等,有用只是其多种表现形式中的一种,论述者仅因为科学对我们有用,就得到有用的就是科学,显然是忽略了科学其他的多种表现形式,因此该论证是不必然成立的。
②“科学”是“有用”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因此并不能反推出“有用的”都是“科学”,即中医是科学。例如,水对人类有用,但它并不是科学,而是一种物质。
论证六:从头到脚检查一遍→有整体观念,系统思维
“从头到脚检查一遍”并不等同于诊断具有“整体观念,系统思维”。前者是指从上到下的操作流程,从机器行为上检查;而后者是指医生在进行诊断时,从病人体质、患病病因、特殊症状等多个方面全面考虑病人病情并做出专业判断,而不仅仅是从物理层面上“从头到脚”检查一遍。
论证七:平均寿命的增加→完全拜现代医学所赐
人的平均寿命的增加原因有很多,如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品质变好等。现代医学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因此说“完全”由现代医学导致是过于绝对的。
参考范文:

无效的中医科学性之辩
       在上述材料中,甲乙双方针对“中医的科学性”进行了激烈的辩论。然而,该辩证过程存在一些缺陷,现分析如下。
      “西方人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意味着“普遍不能接受中医”。西方人能否“接受中医”与他们是否“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相关。因为判断中医是否具有合理性,是科学范畴的问题,其判断标准应为科学的标准,而非“传统文化”的标准。
       “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普适的自然规律”不代表“科学没有国界,科学的发展不受民族或文化因素的影响”。这是两个不同的话题。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则受到民族和文化的影响。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中医与现代医学不兼容”未必得出中医是“伪科学”的结论。中医与现代医学不兼容只能说明中医可能不是科学,并不能证明中医一定就是伪科学。中医可能不是科学,也不是伪科学。伪科学显然不是科学的补集。二者非矛盾关系,而是反对关系。因此论证者没有足够、合理的论据得出结论。
       “科学对人类有用”不必然得出“中医对人类有用,是科学”的结论。“科学”是“有用”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因此并不能反推出“有用的”都是“科学”,即中医是科学。例如,水对人类有用,但它并不是科学,而是一种物质。
        在整个辩论过程中,甲乙双方都未能守住各自阵地,他们在论证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纰漏,因此他们的论证还需完善。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service@bkw.cn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MBA考试百宝箱离考试时间627天
学习资料免费领取
免费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测一测是否符合报考条件
免费测试,不要错过机会
提交
互动交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

温馨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帮考专业顾问免费为您解答,请保持电话畅通!

我知道了~!
温馨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帮考专业顾问给您发送资料,请保持电话畅通!

我知道了~!

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班主任联系您发送资料,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