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5年MBA考试《逻辑》考试共30题,分为逻辑推理。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处在生育期的妇女数目创纪录地低;然而几乎20年后,她们的孩子数目创纪录地高。在1957年,平均每个家庭有3.72个孩子。现在战后婴儿的数目创纪录地低,在1983年平均每个家庭只有1.79个孩子——比1957年少2个并且低于2.11个的人口自然淘汰率。问,从上文中可以推导出什么()。【逻辑推理】
A.当出生率高的时候可以有相对大量的妇女处在她们的生育期
B.影响出生率最重要的因素是该国是否参加一场战争
C.除非有极其特殊的环境,出生率将不低于人口的自然淘汰率
D.当出生率低的时候,一定有相对少的妇女在她们的生育期
E.出生率不与生育妇女的数目成正比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两种数据之间,一个大时,另外一个变小,由此可以看出两者之间不成比例关系,E是最合适的概括。
2、某州设立了一个计划组织,允许父母亲可以按当前的费率预付他们的孩子未来的大学学费。然后该计划组织每年为被该州任一公立大学录取的(参加该项目的)孩子支付学费。父母亲应该参加这个计划组织,把它作为一种减少他们的孩子大学教育费用的手段。以下哪一个选项如果是正确的,是父母亲不参加这个计划组织的最合适的理由()。【逻辑推理】
A.父母亲不清楚孩子将会上哪一所公立大学
B.将预付资金放到一个计息账户中,到孩子上大学时,所积累的金额将比任何一所公立大学所有的学费开支都要多
C.该州公立大学的年学费开支预计将以比生活费用年增长更快的速度增加
D.该州一些公立大学正在考虑下一年大幅度增加学费
E.预付学费计划不包括在该州任何公立大学中的住宿费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计划组织是“按当前的费率预付未来的大学学费”,这样“父母亲就可以减少他们的孩子的大学教育费用”,B选项提出的信息是“计息账户所积累的金额将比任何一所公立大学所有的学费开支都要多”,这就意味着父母将钱放入计息账户比参加计划组织更有利,这样就加强了不参加计划组织。
3、郑兵的孩子即将升高中。郑兵发现,在当地中学,学生与老师的比例低的学校,学生的高考成绩普遍都较好。郑兵因此决定,让他的孩子选择学生总人数最低的学校就读。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郑兵上述决定的漏洞()。【逻辑推理】
A.忽略了学校教学质量,既和学生与老师的比例有关,也和生源质量有关
B.仅注重高考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C.不当的假设,学生总人数少就意味着学生比老师的比例低
D.在考虑孩子的教育时忽略了孩子本人的愿望
E.忽略了学校教学质量主要与老师的素质而不是数量有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郑兵决定的前提是“学生与老师比例低”的学校,但结论却是“选择学生总人数低”的学校,显然,“总人数少”与“比例低”是不同的概念,所以郑兵上述决定的漏洞是C选项所描述的,故答案选C。至于A、E选项能够削弱郑兵的论证,但不是他论证的漏洞。因为论证的漏洞是从前提到结论这一过程存在的问题,论证以外的信息尽管可以削弱论证,但不属于论证本身的漏洞。
4、孔智、孟睿、荀慧、庄聪、墨灵、韩敏等6人组成一个代表队参加某次棋类大赛。其中两人参加围棋比赛,两人参加中国象棋比赛,还有两人参加国际象棋比赛。有关他们具体参加比赛项目的情况还需满足以下条件:(1)每位选手只能参加一个比赛项目;(2)孔智参加围棋比赛,当且仅当,庄聪和孟睿都参加中国象棋比赛;(3)如果韩敏不参加国际象棋比赛,那么墨灵参加中国象棋比赛;(4)如果荀慧参加中国象棋比赛,那么庄聪不参加中国象棋比赛;(5)荀慧和墨灵至少有一人不参加中国象棋比赛。如果荀慧参加中国象棋比赛,那么可以得出以下哪项()。【逻辑推理】
A.庄聪和墨灵都参加围棋比赛
B.孟睿参加围棋比赛
C.孟睿参加国际象棋比赛
D.墨灵参加国际象棋比赛
E.韩敏参加国际象棋比赛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从“荀慧参加中国象棋比赛”,由(5)可知墨灵不参加中国象棋比赛,再由(3),根据后假推前假可知:韩敏参加国际象棋,故答案选E。
5、在经济发展萧条期,消费需求的萎缩导致许多企业解雇职工甚至倒闭。在萧条期,被解雇的职工很难找到新的工作,这就增加了失业人数。萧条之后的复苏,是指消费需求的增加和社会投资能力的扩张。这种扩张要求增加劳动力。但是经历了萧条之后的企业主,大都丧失了经商的自信,他们尽可能地推迟雇用新的职工。上述断定结果为真,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逻辑推理】
A.经济复苏不一定能迅速减少失业人数
B.萧条之后的复苏至少需要2~3年
C.萧条期的失业大军主要由倒闭企业的职工组成
D.萧条通常是由企业主丧失经商自信引起的
E.在西方经济发展中出现萧条是解雇职工造成的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萧条期以后的复苏,消费和投资能力都扩张,这种扩张具有增加劳动力的要求。“但是”是关键词,以后的信息是陈述的重点,由于企业主丧失了经商的自信,他们尽可能推迟雇用新的职工。所以,对此最合理的概括,萧条以后的经济复苏未必能迅速减少失业人数,即A选项是正确答案。
6、李浩、王鸣和张翔是同班同学,住在同一宿舍。其中,一个是湖南人,一个是重庆人,一个是辽宁人。李浩和重庆人不同岁,张翔的年龄比辽宁人小,重庆人比王鸣年龄大。根据题干所述,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逻辑推理】
A.李浩是湖南人,王鸣是重庆人,张翔是辽宁人
B.李浩是重庆人,王鸣是湖南人,张翔是辽宁人
C.李浩是重庆人,王鸣是辽宁人,张翔是湖南人
D.李浩是辽宁人,王鸣是湖南人,张翔是重庆人
E.李浩是辽宁人,王鸣是重庆人,张翔是湖南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重庆人出现两遍,所以李、王不是重庆人,张是重庆人;重庆人年龄小于辽宁人大于王,所以王不是辽宁人,是湖南人。
7、乘客使用手机及便携式电脑等电子设备会通过电磁波谱频繁传输信号,机场的无线电话和导航网络等也会使用电磁波谱,但电信委员会已根据不同用途把电磁波谱分成了几大块。因此,用手机打电话不会对专供飞机通信系统或全球定位系统使用的波段造成干扰。尽管如此,各大航空公司仍然规定,禁止机上乘客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解释上述现象()。Ⅰ.乘客在空中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可能对地面导航网络造成干扰;Ⅱ.乘客在起飞和降落时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可能影响机组人员工作;Ⅲ.便携式电脑或者游戏设备可能导致自动驾驶仪出现断路或仪器显示发生故障。【逻辑推理】
A.只有Ⅰ
B.只有Ⅱ
C.Ⅰ和Ⅱ
D.Ⅱ和Ⅲ
E.Ⅰ、Ⅱ和Ⅲ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要解释“手机等电子设备不会对飞机通信系统或全球定位系统使用的波段造成干扰,但仍然被禁止使用”。将三句选项综合考虑,Ⅰ解释了在空中不能使用的原因;Ⅱ解释了在“起飞降落”时不能使用的原因;Ⅲ有歧义,但是考虑电子设备本身会影响仪器,因此不允许携带,所以也能解释。故答案选E。
8、赵家村的农田比马家村少得多,但赵家村的单位生产成本近年来明显比马家村低。马家村的人通过调查发现:赵家村停止使用昂贵的化肥,转而采用轮作和每年两次施用粪肥的方法。不久,马家村也采用了同样的措施,很快,马家村获得很好的效果。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文所做的假设()。【逻辑推理】
A.马家村有足够的粪肥来源可以用于农田施用
B.马家村比赵家村更善于促进农作物生长的田间管理
C.马家村经常调查赵家村的农业生产情况,学习降低生产成本的经验
D.马家村用处理过的污水软泥代替化肥,但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不大
E.赵家村和马家村都减少使用昂贵的农药,降低了生产成本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马家村采用了相同的措施(即停止使用化肥而采用粪肥),也取得很好的效果。这项措施必须假设马家村有足够的粪肥来源可以用于农田施用,如果没有这一条件,论证就不能成立,所以A选项是正确答案。
9、如果某人答应作为矛盾双方的调解人,那么,他就必须放弃事后袒护任何一方的权利。因为在调解之后再袒护一方,等于说明先前的公正是伪装的。下列哪项是以上论述最强调的()。【逻辑推理】
A.调解人不能有自己对争议双方矛盾的任何看法
B.如果不能保持公正的姿态,就不能做一个好的调解人
C.调解人要完全附和矛盾双方的意见,左右逢源
D.如果调解人把自己的偏见公开化,争论时可以袒护一方
E.为了不使争论公开化,调解人应当伪装公正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尽管试题有“如果、那么”表示假言的关键词,但是选项与假言判断完全无关,从已知信息可以概括出作者强调的是公正,要求调解者不仅要有事前的公正,而且要求事后保持公正。考生也可以对每一个选项进行验证,与题干对照是否有此信息,以此得出最合适的答案为B选项。
10、X先生一直被誉为19世纪西方世界的文学大师,但是,他从前辈文学巨匠得到的受益却被评论家们忽略了。此外,X先生从未写出真正的不朽巨著,他最为人知的作品无论在风格还是在表达上均有较大缺陷。从上述陈述可以得到以下哪项结论()。【逻辑推理】
A.X先生在文坛成名后,没有承认曾受惠于他的前辈
B.当代的评论家们开始重新评估X先生的作品
C.X先生的作品基本上是模仿前辈,缺乏创新
D.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历来是充满争议的
E.X先生对西方文学发展的贡献被过分夸大了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论证围绕X先生展开,说明X先生的不足,因此概括的答案在A、C、E中。由于已知信息是“X先生获得的受益被评论家忽略”,这不意味着“X先生自己没有承认获得受益”,所以排除A选项;比较C和E选项,可以看出C选项比较偏激,它是对X先生彻底地否定,所以排除C选项,最合适的概括即正确答案只能选E。
05:312020-05-15
02:382020-05-15
04:042020-05-15
03:352020-05-15
04:002020-05-15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