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5年MBA考试《逻辑》考试共30题,分为逻辑推理。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的平均财政收入远远高于西部地区地方政府,但财政支出却少得多。因为,仅仅去年,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批准的财政支出项目平均是177个,而在西部地区,这一数字却是323,接近东部地区的2倍。如果下面哪项正确,会对上述论证提出质疑()。【逻辑推理】
A.不同的财政支出项目所涉及的财政支出额度是不同的,西部地区往往缺少大型的基建项目,因此平均每个财政支出项目的额度远小于东部地区
B.西部开发政策使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承担比东部地区更多的建设职能,因此,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比较大
C.财政支出项目有许多涉及公务员的收入、福利等,东西部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差别很大
D.政府的开支预算需要由地方议会来批准,不同地区议会与其政府的关系会影响到财政支出预算的批准
E.尽管存在一些差别,但是近年来,东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都随着各地开发房地产的热潮而明显扩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要削弱的结论是“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比东部地区大”,该结论的论据是“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项目多于东部地区”,显然,该论证没有考虑每一个财政支出项目所涉及的支出额度,A选项说明每个财政支出项目的额度是不同的,对论证给予削弱。
2、暴露于高温时,房屋建筑材料发出独特的声音。声音感应器能够精确探测这些声音,内装声音感应器的火灾报警器能够提供一个房屋起火的早期警报,使居住者能在被烟雾困住之前逃离。由于受烟熏是房屋火灾最通常的致命因素,安装声音感应报警器来替代烟雾探测器将能够使房屋火灾不再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下列哪一个如果正确,最反对上面的论述()。【逻辑推理】
A.假如基于声音感应器的报警系统被广泛使用的话,其高昂成本将下降
B.在完全燃烧时,许多用于房屋建筑的材料发出的声音在几百码之外也可以听得见
C.许多火灾开始于坐垫和床垫,产生大量烟雾却不发出声音
D.在一些较大的房屋中,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感应报警器以达到足够的保护
E.在它们普遍使用后,烟雾探测器拯救了许多生命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要削弱的观点是“安装声音感应报警器来替代烟雾探测器能够使房屋火灾死亡数量下降”,C选项说明“许多火灾有烟雾却没有声音”,这样声音报警装置就没有效果,从而削弱论证。
3、张教授:有的歌星的一次出场费比诺贝尔奖奖金还高,这是不合理的。一般地说,诺贝尔奖得主对人类社会的贡献,要远高于这样那样的歌星。李研究员:你忽视了歌星的酬金是一种商业回报,他的一次演出,可能为他的老板带来上千万的利润。张教授:按照你的逻辑,诺贝尔奖奖金就不应该设立。因为诺贝尔在生前不可能获益于杨振宁的理论贡献。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张教授反驳中的漏洞()。【逻辑推理】
A.张教授的反驳夸大了不合理个人收入的不良后果
B.张教授的反驳忽视了:降低歌星的酬金,意味着增加老板的利润,这是一种更大的不公正
C.张教授的反驳忽视了:巨额的出场费只属于个别当红歌星
D.张教授的反驳忽视了:诺贝尔生前虽然没有从设立诺贝尔奖奖金中获益,但他被后人永远铭记
E.张教授的反驳忽视了:商业回报不是个人收益的唯一形式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张教授反驳李研究员所用的假设是“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奖金与歌星的酬金类似,也是一种商业回报”,所以,因为杨振宁的理论没有使诺贝尔获益,所以诺贝尔奖就不应颁给杨振宁。但是这一类比的假设不成立,因为商业回报仅仅是个人收益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唯一形式,所以答案选E。
4、一般商品只有在多次流通过程中才能不断增值,但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却体现出了与一般商品不同的特性。在拍卖市场上,有些古玩、字画的成交价有很大的随机性,往往会直接受到拍卖现场气氛、竞价激烈程度、买家心理变化等偶然因素的影响,成交价有时会高于底价几十倍乃至数百倍,使得艺术品在一次“流通”中实现大幅度增值。以下哪项最无助于解释上述现象()。【逻辑推理】
A.艺术品的不可再造性决定了其交换价格有可能超过其自身价值
B.不少买家喜好收藏,抬高了艺术品的交易价格
C.有些买家就是为了炒作艺术品,以期获得高额利润
D.虽然大量赝品充斥市场,但是对艺术品的交易价格没有什么影响
E.国外资金进入艺术品拍卖市场,对价格攀升起到了拉动作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要解释“艺术品拍卖的价格很高”。艺术品的自身价值(A选项)、需求和炒作(B、C、E选项)都能够解释。D选项本身就是“对艺术品的交易价格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不能解释,即答案选D。
5、在某住宅小区的居民中,大多数中老年教员都办了人寿保险,所有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办了财产保险。而所有办了人寿保险的都没办理财产保险。如果在题干的断定中再增加以下断定:“所有的中老年教员都办理了人寿保险”,并假设这些断定都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必定是假的()。【逻辑推理】
A.在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中有中老年教员
B.并非所有办理人寿保险的都是中老年教员
C.某些中老年教员没买四居室以上的住房
D.所有的中老年教员都没办理财产保险
E.某些办理了人寿保险的没买四居室以上的住房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由于买了四居室的居民都办理了财产保险,所以这些买了四居室的居民一定不是办理人寿保险的人,即这些人不可能是中老年教员。
6、一种检测假币的仪器在检测到假币时会亮起红灯,制造商称该仪器将真币误认为是假币的可能性只有0.1%。因此,该仪器在一千次亮起红灯时有九百九十九次会发现假币。上述论证的推理是错误的,因为()。【逻辑推理】
A.忽略了在假币出现时红灯不亮的可能性
B.基于一个可能有偏差的事例概括出一个普遍的结论
C.忽略了仪器在检测假币时操作人员可能发生的人为错误
D.在讨论百分比时偷换了数据概念
E.没有说明该仪器是否对所有的假币都同样敏感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误认假币的可能性是0.1%,不等于1000次中就一定有一次错误。题干明显在百分比的内涵上偷换了概念。
7、据统计,去年在某校参加高考的385名文、理科考生中,女生189人,文科男生41人,非应届男生28人,应届理科考生256人。由此可见,去年在该校参加高考的考生中()。【逻辑推理】
A.应届理科男生多于129人
B.应届理科女生少于130人
C.应届理科女生多于130人
D.非应届文科男生多于20人
E.非应届文科男生少于20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由题意可知男生196人,减去文科男生41,得到理科男生155人。假设非应届男生28人全部都是理科生,这样应届理科男生最少是127人,再由应届理科考生256人减去最少的应届理科男生数得到应届理科女生最多是129人。所以,B选项必为真,是正确答案。
8、如果广告的制作者没有深入研究广告制作的规律,则所制作的广告知名度和信任度不可兼得,这样广告就不会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只有广告具有持久的影响力,产品的销售才能具有持久的保证。极地牌冰箱的广告有知名度但缺乏信任度。根据以上陈述,可以推知以下关于极地牌冰箱哪项为真,除了()。Ⅰ.极地牌冰箱的销售不具有持久的保证;Ⅱ.极地牌冰箱的广告不具有持久的影响力;Ⅲ.极地牌冰箱的广告制作者没有深入研究广告制作的规律。【逻辑推理】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Ⅱ
E.Ⅰ、Ⅱ和Ⅲ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已知条件可以形式化为连续的假言判断“不研究广告制作规律→或者没有知名度或者没有信任度→没有影响力→产品销售不具有持久的保证”,又“极地牌冰箱有知名度但没有信任度”,所以可以推知“极地牌冰箱的广告没有影响力”“极地牌冰箱的销售不具有持久的保证”。推不出“极地牌冰箱的广告制作者是否深入研究广告制作的规律”。注意问题是“以下哪项为真,除了”,所以正确答案选C。
9、姜昆是相声演员,姜昆是曲艺演员。所以相声演员都是曲艺演员。以下哪项推理明显说明上述论证不成立()。【逻辑推理】
A.人都有思想,狗不是人,所以狗没有思想
B.商品都有价值,商品都是劳动产品。所以,劳动产品都有价值
C.所有技术骨干都刻苦学习,小张不是技术骨干,所以小张不是刻苦学习的人
D.犯罪行为都是违法的行为,犯罪行为都应受到社会的谴责,所以违法行为都应受到社会谴责
E.黄金是金属,黄金是货币。所以,金属都是货币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试题的要求与上一例略有不同,不仅要找出结构相同的选项,而且还要求正确的前提推导出错误的结论,这样才能证明题干的论证不成立,结构相同的三段论B、D、E中只有E的结论明显是错误的,所以答案为E。
10、违法必究,但几乎看不到违反道德的行为受到惩治,如果这成为一种常规,那么,民众就会失去道德约束。道德失控对社会稳定的威胁并不亚于法律失控。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任何违反道德的行为都不能不受惩治。以下哪项对上述论证的评价最为恰当()。【逻辑推理】
A.上述论证是成立的
B.上述论证是有漏洞,它忽略了:有些违法行为并未受到追究
C.上述论证是有漏洞,它忽略了:由违法必究推不出缺德必究
D.上述论证是有漏洞,它夸大了违反道德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E.上述论证是有漏洞,它忽略了:由否定“违反道德的行为都不受惩治”,推不出“违反道德的行为都要受惩治”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注意到推理的结论是“任何违反道德的行为都不能不受惩治”,其中的“任何”是“全称判断”。考虑推理前提是“违反道德都不受惩罚是有害的”,即否定了“违反道德都不受惩罚”,很显然这一否定推不出“违反道德都要受到惩罚”。所以E是正确答案。
05:312020-05-15
02:382020-05-15
04:042020-05-15
03:352020-05-15
04:002020-05-15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