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5年MBA考试《逻辑》考试共30题,分为逻辑推理。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法官:原告提出的所有证据,不足以说明被告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如果法官的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相关断定也一定为真()。Ⅰ.原告提出的证据中,至少没包括这样一个证据,有了它,足以断定被告有罪;Ⅱ.原告提出的论据中,至少没包括这样一个证据,没有它,不足以断定被告有罪;Ⅲ.原告提出的论据中,至少有一个与事实不符。【逻辑推理】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Ⅱ
E.Ⅰ、Ⅱ和Ⅲ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证据不足以断定被告有罪,说明缺乏的是断定有罪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2、大多数独生子女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有些非独生子女同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以自我为中心倾向的产生有各种原因,但一个共同原因是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逻辑推理】
A.每个缺乏父母正确引导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B.有些缺乏父母正确引导的家庭有不止一个子女
C.有些家庭虽然缺乏父母正确引导,但子女并不以自我为中心
D.大多数缺乏父母正确引导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E.缺乏父母正确引导的多子女家庭,少于缺乏父母正确引导的独生子女家庭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大前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都是产生于缺乏父母正确引导的家庭”,小前提是“有些非独生子女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样可得到结论“有些非独生子女是缺乏父母正确引导的”,即B选项是正确答案。
3、夜晚点燃艾叶驱蚊曾是龙泉山区引起家庭火灾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尽管使用艾叶驱蚊的人家显著减少,但是家庭火灾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并没有呈现减少的趋势。以下各项如果为真,能够解释上述情况,除了()。【逻辑推理】
A.与其他引起龙泉山区家庭火灾的原因比较,夜晚点燃艾叶引起的火灾所导致的损害相对较小
B.夜晚点燃艾叶所导致的火灾一般在家庭成员睡熟后发生
C.龙泉人对夜晚点燃艾叶导致火灾的防范意识增加了,但对其他火灾隐患防范并没有加强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居室内木质家具和家用电器增多,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比过去更为猛烈
E.现在龙泉山区家庭住宅一般都是相邻而建,因此,一户失火随即蔓延,死亡人数因而比过去增多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A选项说明点燃艾叶引起的火灾本来就不会造成死亡,所以这种火灾减少也不会使死亡人数减少;C选项说明点燃艾叶以外原因的火灾增多,所以火灾死亡人数没有减少;D、E选项说明火灾数量减少,但是每次火灾死亡人数上升,所以火灾死亡人数没有减少。B选项说明点燃艾叶引起的火灾很可能造成人员死亡,该选项不能解释点燃艾叶引起火灾的减少但是火灾死亡人数却没有减少的矛盾,所以正确答案选B。
4、下面哪个最好地补充了下文()。“政府”并非是作为一个制定政策的独立实体而存在的。相反,有一群对选民意见十分敏感的民主选举产生的实用主义者,他们制定能导致自己再次当选的政策。所以,比如说,如果公共政策与环境方面的考虑相对立,那么并非因为政府刚愎自用,而是因为被选出来的官员相信:【逻辑推理】
A.不管在环境方面的考虑多么完善,任何政策都很难满足环境保护主义者的要求
B.环境方面的考虑要适应财政允许提供的资金
C.公众对环境恶化过分担忧了
D.选民中的大多数人投票支持某些政治家是因为这些政治家在政治事件中的特有立场
E.大多数选民并不非常希望有不同的政策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对论证已知信息的概括可以知道“政府的政策是基于选民的意见”,所以,公共政策即使“与环境方面的考虑相悖”,那也是基于选民的意见,即“大多数选民并不非常希望有不同的政策”。
5、一般而言,科学家怀着进行重要科研的目标进入他们的领域,并且被那些具有相似动机的同事所接受。所以,当某位科学家作为向普通听众解释科学的人而获得声誉时,大多数科学家将不再把这位名人视为一位真正的同事。以上关于科学普及名人不为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们所接受为同事的结论假设了()。【逻辑推理】
A.严肃的科学研究不是一项个人的活动,而是要依赖一群同事的积极协作
B.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们不把他们所嫉妒的有名的科学家们视为同事
C.一位科学家可以在没有完成任何重要研究的情况下成为一位知名人士
D.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们认为那些因科学普及而成为科学名人的人没有动力去从事重要研究
E.那些自己不是科学家的人不能去进行并且也不能准确评价任何重要研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向普通听众解释科学的人”不被“怀着进行重要科研目标的科学家”视为真正的同事,显然假设了“前一种人不会同时从事后一种人的工作”。
6、一则公益广告建议喝酒的人应该等到他们能够安全开车时再开车。然而在一次医院调查中,在喝完酒之后就立即被询问的人低估了他们恢复开车能力所必需的时间。这个结果表明,喝酒的许多人很难遵从广告中的安全开车的建议。下面哪一项如果正确,最能支持上面论述()。【逻辑推理】
A.如果许多人打算喝酒,他们将事先安排一个不喝酒的人开车送他们回家
B.在医院调查中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能力估计,相对于那些在医院环境之外喝酒的人来说,要更保守一些
C.有些人如果在喝酒之后必须开车回家,那么他们将会忍住不喝酒
D.医院调查中的被调查者也被问及那些在安全驾驶中起作用不大的能力恢复所必需的时间
E.普通人里关注该公益广告的人要高于医院调查中的被调查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要加强的观点是“人们喝酒后不能安全开车”,这一观点的论据是“一次调查中,喝完酒之后的人低估了他们恢复开车能力所必需的时间”,所谓低估是指,恢复安全驾驶的时间如果是2小时,调查者会估计为1小时。论据作为抽样调查是否具有代表性?B选项说明,被调查者比其他人是保守的,这说明其他人会更加低估恢复时间,所以B选项对论证给予加强。
7、4张卡片,卡片的一面是大写英文字母,另一面是阿拉伯数字。4张卡片向上一面分别是A、B、4、7;主持人断定,如果一面是A,则另一面是4。如果试图推翻主持人的断定,翻转以下哪两张卡片就能做到这一点()。【逻辑推理】
A.翻动A和4
B.翻动A和7
C.翻动A和B
D.翻动B和7
E.翻动B和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主持人判断是“如果一面是A,则另一面是4”,翻转A,另一面不是4,推翻该判断;翻动7,另一面是A,推翻该判断。应用的规则就是前真推后真,后假推前假。
8、喜欢甜味的习性曾经对人类有益,因为它使人在健康食品和非健康食品之间选择前者。例如,成熟的水果是甜的,不成熟的水果则不甜。喜欢甜味的习性促使人类选择成熟的水果。但是,现在的食糖是经过精制的。因此,喜欢甜味不再是一种对人有益的习性,因为精制食糖不是健康食品。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论证()。【逻辑推理】
A.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甜味
B.许多食物虽然生吃有害健康,但经过烹饪则可成为极有营养的健康食品
C.有些喜欢甜味的人,在一道甜点心和一盘成熟的水果之间,更可能选择后者
D.喜欢甜味的人,在含食糖的食品和有甜味的自然食品(例如成熟的水果)之间,更可能选择前者
E.史前人类只有依赖味觉才能区分健康食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论证驳斥“喜欢甜味对人类有益”,得到结论“喜欢甜味不再是一种对人有益的习性”,D选项提出新的证据“喜欢甜味的人”更喜欢食糖而不是成熟的水果这样有甜味的自然食品,前者比后者不健康,这一新的证据加强了喜欢甜味是有害的。所以答案选D。
9、大唐股份有限公司由甲、乙、丙、丁四个子公司组成。每个子公司承担的上缴利润份额与每年该子公司员工占公司总员工数的比例相等。例如,如果某年甲公司员工占总员工的比例是20%,则当年总公司计划总利润的20%须由甲公司承担上缴。但是去年该公司的财务报告却显示,甲公司在员工数量增加的同时向总公司上缴利润的比例却下降了。如果上述财务报告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逻辑推理】
A.甲公司员工增长的比例比前一年小
B.乙、丙、丁公司员工增长的比例都超过了甲公司员工增长的比例
C.甲公司员工增长的比例至少比其他三个子公司中的一个小
D.在四个子公司中,甲公司的员工增长数是最小的
E.在四个子公司中,甲公司的员工数量最少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甲公司在员工数量增加的同时向总公司上缴利润的比例却下降了”,即“甲公司员工绝对数量增加的同时,占全公司员工总数的比重下降”,这样可以推出“甲公司员工增长的速度小于全公司员工的增长速度”,于是可以推出C是正确答案。
10、加拿大的一位运动医学研究人员报告说,利用放松体操和机能反馈疗法,有助于对头痛进行治疗。研究人员抽选出95名慢性牵张性头痛患者和75名周期性偏头痛患者,教他们放松头部、颈部和肩部的肌肉,以及用机能反馈疗法对压力和紧张程度加以控制。其结果,前者中有3/4、后者中有一半人报告说,他们头痛的次数和剧烈程度有所下降。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削弱上述论证的结论()。【逻辑推理】
A.参加者接受了高度的治疗有效的暗示,同时,对病情改善的希望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B.参加者有意迎合研究人员:即使不合事实,也会说感觉变好
C.多数参加者志愿合作,虽然他们的生活状况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研究过程中,他们会感觉到生活压力有所减轻
D.参加实验的人中,慢性牵张性头痛患者和周期性偏头痛患者人数选择不等,实验设计需要进行调整
E.放松体操和机能反馈疗法的锻炼,减少了这些头痛患者的工作时间,使得他们对于自己病情的感觉有所改善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要削弱的观点是“头痛的次数和剧烈程度有所下降的原因是由于放松体操和机能反馈疗法”,A、B、C、E选项都属于他因削弱,只有D选项中的“实验人数不等”是无关选项,所以D是正确答案,注意问题是选择“最不能削弱”。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