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5年MBA考试《逻辑》考试共30题,分为逻辑推理。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古时候的一场大地震几乎毁灭了整个人类,只有两个部落死里逃生。最初在这两个部落中,神帝部落所有的人都坚信人性本恶,圣地部落所有的人都坚信人性本善,并且没有人既相信人性本善又相信人性本恶。后来两个部落繁衍生息,信仰追随和部落划分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部落内通婚,所生的孩子追随父母的信仰,归属原来的部落;部落间通婚,所生孩子追随母亲的信仰,归属母亲的部落。我们发现神圣子是相信人性本善的。在以下各项对神圣子身份的判断中,不可能为真的是()。【逻辑推理】
A.神圣子的父亲是神帝部落的人
B.神圣子的母亲是神帝部落的人
C.神圣子的父母都是圣地部落的人
D.神圣子的母亲是圣地部落的人
E.神圣子的姥姥是圣地部落的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神圣子是相信人性本善,所以或者其父母都是圣地部落的,或者只有其母亲是圣地部落的。无论如何,其母亲都不能是神帝部落的。
2、最近10年,地震、火山爆发和异常天气对人类造成的灾害比数十年前明显增多,这说明,地球正变得对人类愈来愈充满敌意和危险。这是人类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中因破坏生态环境而付出的代价。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逻辑推理】
A.经济发展使人类有可能运用高科技手段来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
B.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导致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
C.W国和H国是两个毗邻的小国,w国经济发达,H国经济落后,地震、火山爆发和异常天气所造成的灾害,在H国显然比w国严重
D.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远低于战争、恐怖主义等人为灾害
E.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造成的人口膨胀和相对贫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甚至危险的地区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论证解释“地震、火山爆发和异常天气对人类造成的灾害更多”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地球变得对人类充满敌意和危险”,至于地球为什么变得对人类充满敌意和危险,论证只是认为这是人类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中因为破坏环境而付出的代价。E选项说明更多的人住在生态环境恶劣甚至危险的地区,这是“造成人类灾害更多”他因,削弱“地球变得敌意和危险”这一本因。由于论证不涉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因果关系,所以不能选A、B、C;D选项与论证无关,所以正确答案选E。
3、从一组7个人:吉姆、凯特、劳伦斯、马丁、南希、皮特和艾伦中恰好选出4个去参加某外交官的退休宴会。对出席人员的选择必须遵循以下条件:(1)要么吉姆被选,要么凯特被选,但两人不能同时被选;(2)要么南希被选,要么皮特被选,但两人不能同时被选;(3)若南希被选时,劳伦斯肯定被选;(4)若艾伦被选时,凯特肯定被选。若马丁没有去参加退休宴会,则4个被选择参加宴会的人中肯定包括下面哪一对人()。【逻辑推理】
A.吉姆和艾伦
B.凯特和劳伦斯
C.凯特和皮特
D.劳伦斯和皮特
E.艾伦和皮特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马丁不去时;由(1)吉姆、凯特必有一人不去;由(2)南希和皮特必有一人不去;所以劳伦斯和艾伦一定要去,否则就不够四人了。又由(4)艾伦去,凯特一定去,所以答案选B。
4、从一组7个人:吉姆、凯特、劳伦斯、马丁、南希、皮特和艾伦中恰好选出4个去参加某外交官的退休宴会。对出席人员的选择必须遵循以下条件:(1)要么吉姆被选,要么凯特被选,但两人不能同时被选;(2)要么南希被选,要么皮特被选,但两人不能同时被选;(3)若南希被选时,劳伦斯肯定被选;(4)若艾伦被选时,凯特肯定被选。下面哪2个人不能同时被选择去参加退休宴会()。【逻辑推理】
A.吉姆和南希
B.吉姆和艾伦
C.凯特和劳伦斯
D.凯特和南希
E.马丁和艾伦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关注条件(3)和(4)的假言命题,艾伦参加,推知凯特参加,这就意味着凯特和吉姆同时参加,不符合条件(1),所以答案选B。
5、8个博士C、D、L、M、N、S、W、Z正在争取获得某方面科研基金。按规定只有一人能获得该项基金。谁能获取该项基金,由学校评委的投票数决定。评委分成不同的投票小组。如果D获得的票数比W多,那么M将获取该项基金,如果Z获得的票数比L多,或者M获得的票数比N多,那么S将获取该基金,如果L获得的票数比Z多,同时W获得的票数比D多,那么C将获取该项基金。如果W获得的票数比D多,但C并没有获取该基金,那么下面哪一个结论必然正确()。【逻辑推理】
A.M获得了该项基金
B.S获得了该项基金
C.M获得的票数比N多
D.L获得的票数不比Z多
E.Z获得的票数不比M多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由“如果L获得的票数比Z多,同时W获得的票数比D多,那么C将获取该项基金”,而“C没有获得基金”,推得“I获得的票数比Z多,同时W获得的票数比D多”为假,又“W获得票数确实比D多”,所以得到“L获得的票数不比Z多”。
6、南口镇仅有一中和二中两所中学,一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比二中学生好,由于来自南口镇的李明乐在大学一年级学习成绩是全班最好的,因此,他一定是南口镇一中毕业的。以下哪项与题干的论述方式最为类似()。【逻辑推理】
A.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得当,则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一般都较好,由于王征在学校的表现不好,因此他的家长一定教育失当
B.如果小孩每天背诵诗歌1小时,则会出口成章,郭娜每天背诵诗歌不足1小时,因此,她不可能出口成章
C.如果人们懂得赚钱的方法,则一般都能积累更多的财富,因此,彭总的财富是来源于他的足智多谋
D.儿童的心理教育比成年人更重要,张青是某公司心理素质最好的人,因此,他一定在儿童时获得良好的心理教育
E.北方人个子通常比南方人高,马林在班上最高,因此,他一定是北方人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论证的结构是:两种情况在整体上相比,A在整体上比B更好,又X是最好的,所以X属于A。注意,论证的结论是肯定的。A、B选项的结论是否定的,不能选。C、D中没有整体与整体的比较,也不能选。所以正确答案选E。
7、C先生:火灾保险单对投保人是不利的。典型的投保人支付的保险费通常比他通过保险单收到的偿付款要高。L女士:是的,但是投保人认为持有一张保险单对他们有好处还是有道理的,通过持有一张保险单而得到的心境平和是投保人得到的最大好处。L女士通过什么来回答C先生的论述()。【逻辑推理】
A.对C先生真实信息的来源提出质疑
B.引入C先生的论述所忽略的一种想法
C.指出C先生的论述以它将要证明的东西作为假设前提
D.对C先生的论述中提出的证据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E.指出C先生的证据和他推出的结论无关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C先生评价火灾保险单不利是从经济角度,L女士认为保险单有好处是从投保人的心理角度,这一角度是C先生所忽略的,所以B选项是正确答案。
8、学生家长:这学期学生的视力普遍下降,这是由于学生的书面作业的负担太重。校长:学生视力下降和书面作业的负担没有关系。经我们调查,学生视力下降的原因,是由于他们做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校长的解释()。【逻辑推理】
A.学生书面作业的负担过重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同时,感到疲劳又使学生不容易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B.该校学生的书面作业的负担和其他学校相比确实较重
C.校方在纠正学生姿势以保护视力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力度不够
D.学生视力下降是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不唯该校然
E.该校学生的书面作业负担比上学年有所减轻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家长的观点是“视力下降的原因是学生作业负担太重”,校长用“做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来解释“学生视力下降”,以削弱家长观点。A选项说明,“作业负担过重导致做作业时姿势不正确”,对校长的他因削弱进行了再削弱。
9、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的平均财政收入远远高于西部地区地方政府,但财政支出却少得多。因为,仅仅去年,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批准的财政支出项目平均是177个,而在西部地区,这一数字却是323,接近东部地区的2倍。如果下面哪项正确,会对上述论证提出质疑()。【逻辑推理】
A.不同的财政支出项目所涉及的财政支出额度是不同的,西部地区往往缺少大型的基建项目,因此平均每个财政支出项目的额度远小于东部地区
B.西部开发政策使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承担比东部地区更多的建设职能,因此,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比较大
C.财政支出项目有许多涉及公务员的收入、福利等,东西部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差别很大
D.政府的开支预算需要由地方议会来批准,不同地区议会与其政府的关系会影响到财政支出预算的批准
E.尽管存在一些差别,但是近年来,东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都随着各地开发房地产的热潮而明显扩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要削弱的结论是“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比东部地区大”,该结论的论据是“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项目多于东部地区”,显然,该论证没有考虑每一个财政支出项目所涉及的支出额度,A选项说明每个财政支出项目的额度是不同的,对论证给予削弱。
10、据统计,去年在某校参加高考的385名文、理科考生中,女生189人,文科男生41人,非应届男生28人,应届理科考生256人。由此可见,去年在该校参加高考的考生中()。【逻辑推理】
A.应届理科男生多于129人
B.应届理科女生少于130人
C.应届理科女生多于130人
D.非应届文科男生多于20人
E.非应届文科男生少于20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由题意可知男生196人,减去文科男生41,得到理科男生155人。假设非应届男生28人全部都是理科生,这样应届理科男生最少是127人,再由应届理科考生256人减去最少的应届理科男生数得到应届理科女生最多是129人。所以,B选项必为真,是正确答案。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