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 》考试共100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和客观案例题。小编为您整理第十二章 工资与就业理论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就业概念的含义包括( )。【多选题】
A.参加劳动的人既要有劳动能力,还要有劳动意愿
B.所参加的劳动是某种形式的社会劳动
C.所参加的必须是有报酬或收入的劳动
D.参加的劳动为公益劳动或义务劳动
E.家庭劳动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就业又称劳动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参加某种有报酬或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状态。就业的概念包含三层含义:①参加劳动的人既要有劳动能力,还要有劳动意愿;②所参加的劳动必须是某种形式的社会劳动,而不能是家庭劳动;③参加的劳动必须是有报酬或收入的劳动,而不是公益劳动或义务劳动。所以本题选ABC。
2、在工资谈判的过程中,工资水平存在上限和下限,实际工资水平的上限和下限由()共同决定。【多选题】
A.雇主对劳动力需要的迫切程度
B.劳动者需要通过就业挣取工资来满足生活需要的迫切程度
C.谈判双方的力量对比
D.雇主规模的大小
E.政府介入的程度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确定工资水平的实际因素。在工资谈判过程中,工资水平存在一个上限和下限。实际工资水平将在此上、下限之间变动。雇主对劳动力需要的迫切程度(反映劳动力需求)、劳动者需要通过就业挣取工资来满足生活需要的迫切程度(反映劳动力供给)以及谈判双方的力量对比(反映供求关系)将共同决定实际工资水平的上限和下限。所以本题选ABC。
3、就业包含的基本含义有()。【多选题】
A.必须具有劳动能力
B.必须参加某种形式的社会劳动
C.必须能够获得报酬或收入
D.必须是具有劳动意愿
E.必须在企业内工作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就业的内容。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参加某种能够获得劳动报酬的社会活动。其具备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劳动者必须既有劳动能力,又有劳动意愿;第二,劳动者参加的劳动必须是某种形式的社会劳动,不能是家庭劳动;第三,劳动必须能够获得报酬或收入,不能是公益性或义务性劳动。
4、关于职业歧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多选题】
A.在现实中,难以衡量有多少是由职业歧视导致的工资差别
B.职业隔离是指一个人口群体内部的职业分布与其他人口群体内部的职业分布存在很大差异的情况
C.衡量职业隔离的指标是差异指数
D.如果所有职业都是完全隔离的,差异指数为100
E.如果男女劳动力在各种职业中的分布是完全相同的,差异指数为负数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工资性报酬差别与劳动力市场歧视。在现实中,女性和男性的职业分布存在很多的差别,但是在这种差别中,到底有多少是因为劳动者在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所做的职业准备、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职业培训等原因导致的,有多少是由于职业歧视的原因导致的,却很难衡量。所以选项A正确;所谓的职业隔离,是指一个人口群体内部的职业分布与其他人口群体内部的职业分布有很大差异的情况。对职业隔离进行衡量的一个指标是差异指数。所以选项BC正确;如果所有职业都是完全隔离的,则这一指数的值等于100;而如果两种性别的劳动力在各种职业中的分布是完全相同的,则差异指数的值为零。所以选项D正确,选项E错误。
5、依靠利息收入谋生而不愿工作的人员属于( )。【多选题】
A.就业者
B.失业人口
C.社会总人口
D.非劳动力人口
E.家务劳动人口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就业者是指从事有报酬社会劳动的人口;失业者是指处于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且要求参加社会劳动,但是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口;家务劳动人口是指处于劳动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但是完全从事没有报酬的家务劳动的人口,通常为家庭妇女。依靠利息收入谋生而不愿工作的人员不属于这三种情况。
2020-05-18
2020-05-15
2020-05-14
2020-05-14
2020-05-13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