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4年MBA考试《逻辑》考试共30题,分为逻辑推理。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的平均财政收入远远高于西部地区地方政府,但财政支出却少得多。因为,仅仅去年,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批准的财政支出项目平均是177个,而在西部地区,这一数字却是323,接近东部地区的2倍。如果下面哪项正确,会对上述论证提出质疑()。【逻辑推理】
A.不同的财政支出项目所涉及的财政支出额度是不同的,西部地区往往缺少大型的基建项目,因此平均每个财政支出项目的额度远小于东部地区
B.西部开发政策使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承担比东部地区更多的建设职能,因此,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比较大
C.财政支出项目有许多涉及公务员的收入、福利等,东西部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差别很大
D.政府的开支预算需要由地方议会来批准,不同地区议会与其政府的关系会影响到财政支出预算的批准
E.尽管存在一些差别,但是近年来,东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都随着各地开发房地产的热潮而明显扩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要削弱的结论是“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比东部地区大”,该结论的论据是“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项目多于东部地区”,显然,该论证没有考虑每一个财政支出项目所涉及的支出额度,A选项说明每个财政支出项目的额度是不同的,对论证给予削弱。
2、1975年以来,美国的麻疹等传统儿童疾病的发病率已经有了显著的下降。这一下降的同时伴随儿童中间Peterson病——一种迄今为止罕见的病毒感染——发病率的上升。但是,很少有成年人被这种疾病侵袭。下面哪个如果正确,最能帮助解释儿童中Peterson病发病率的上升()。【逻辑推理】
A.遗传因素部分决定了一个人易受导致Peterson病的病毒感染的程度
B.传统儿童疾病的减少和与之相随的Peterson病的增加没有在其他任何国家被发现
C.得过麻疹的儿童形成了对导致Peterson病的病毒的免疫力
D.儿童时期没有得过麻疹的人到成年时可能得麻疹,在这种情况下疾病的后果一般会更加严重
E.那些得了Peterson病的人得水痘的危险增加了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两个相伴随的现象是“麻疹患病数量下降”和“Peterson病患病数量增加”,最合理解释就是“患麻疹可以获得Peterson病的免疫力”,所以,不患麻疹就没有这种疾病的免疫力。
3、暴露于高温时,房屋建筑材料发出独特的声音。声音感应器能够精确探测这些声音,内装声音感应器的火灾报警器能够提供一个房屋起火的早期警报,使居住者能在被烟雾困住之前逃离。由于受烟熏是房屋火灾最通常的致命因素,安装声音感应报警器来替代烟雾探测器将能够使房屋火灾不再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下列哪一个如果正确,最反对上面的论述()。【逻辑推理】
A.假如基于声音感应器的报警系统被广泛使用的话,其高昂成本将下降
B.在完全燃烧时,许多用于房屋建筑的材料发出的声音在几百码之外也可以听得见
C.许多火灾开始于坐垫和床垫,产生大量烟雾却不发出声音
D.在一些较大的房屋中,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感应报警器以达到足够的保护
E.在它们普遍使用后,烟雾探测器拯救了许多生命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要削弱的观点是“安装声音感应报警器来替代烟雾探测器能够使房屋火灾死亡数量下降”,C选项说明“许多火灾有烟雾却没有声音”,这样声音报警装置就没有效果,从而削弱论证。
4、是过于集中的经济模式,而不是气候状况,造成了近年来H国糟糕的粮食收成。K国和H国耕地条件基本相同,但当H国的粮食收成连年下降的时候,K国的粮食收成却连年上升。为使上述论证有说服力,以下哪项是必须假设的()。Ⅰ.近年来H国的气候状况不比K国差;Ⅱ.K国并非采取过于集中的经济模式;Ⅲ.气候状况不是影响粮食收成的重要因素。【逻辑推理】
A.仅仅Ⅰ
B.仅仅Ⅱ
C.仅仅Ⅲ
D.仅仅Ⅰ和Ⅱ
E.Ⅰ、Ⅱ和Ⅲ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论证认为K国的粮食收成下降原因是经济模式,不是气候状况,Ⅰ和Ⅱ属于他因假设,Ⅲ是关于K国粮食收成下降的原因,寻找原因论证的假设,所以D是正确答案。
5、沿江高铁某段由西向东设置了五个站点,已知:(1)扶夷站在灏韵站之东、胡瑶站之西,并与胡瑶站相邻;(2)韭上站与银岭站相邻。如果韭上站与灏韵站相邻并且在灏韵站之东,则可以得出()。【逻辑推理】
A.胡瑶站在最东面
B.扶夷站在最西面
C.银岭站在最东面
D.韮上站在最西面
E.灏韵站在中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观察第一问的答案“灏韵站、银岭站、韭上站、扶夷站、胡瑶站”,为满足第二问要求“韮上站与灏韵站相邻并且在灏韵站之东”,将第一问答案中“韭上站”和“银岭站”位置颠倒即可,构造出符合题干和第二问共同要求的排序“灏韵站、韮上站、银岭站、扶夷站、胡瑶站”,按照该特例,只有选项A符合条件,其他选项都不符合条件被排除,所以正确答案选A。
6、李浩、王鸣和张翔是同班同学,住在同一宿舍。其中,一个是湖南人,一个是重庆人,一个是辽宁人。李浩和重庆人不同岁,张翔的年龄比辽宁人小,重庆人比王鸣年龄大。根据题干所述,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逻辑推理】
A.李浩是湖南人,王鸣是重庆人,张翔是辽宁人
B.李浩是重庆人,王鸣是湖南人,张翔是辽宁人
C.李浩是重庆人,王鸣是辽宁人,张翔是湖南人
D.李浩是辽宁人,王鸣是湖南人,张翔是重庆人
E.李浩是辽宁人,王鸣是重庆人,张翔是湖南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重庆人出现两遍,所以李、王不是重庆人,张是重庆人;重庆人年龄小于辽宁人大于王,所以王不是辽宁人,是湖南人。
7、夜晚点燃艾叶驱蚊曾是龙泉山区引起家庭火灾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尽管使用艾叶驱蚊的人家显著减少,但是家庭火灾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并没有呈现减少的趋势。以下各项如果为真,能够解释上述情况,除了()。【逻辑推理】
A.与其他引起龙泉山区家庭火灾的原因比较,夜晚点燃艾叶引起的火灾所导致的损害相对较小
B.夜晚点燃艾叶所导致的火灾一般在家庭成员睡熟后发生
C.龙泉人对夜晚点燃艾叶导致火灾的防范意识增加了,但对其他火灾隐患防范并没有加强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居室内木质家具和家用电器增多,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比过去更为猛烈
E.现在龙泉山区家庭住宅一般都是相邻而建,因此,一户失火随即蔓延,死亡人数因而比过去增多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A选项说明点燃艾叶引起的火灾本来就不会造成死亡,所以这种火灾减少也不会使死亡人数减少;C选项说明点燃艾叶以外原因的火灾增多,所以火灾死亡人数没有减少;D、E选项说明火灾数量减少,但是每次火灾死亡人数上升,所以火灾死亡人数没有减少。B选项说明点燃艾叶引起的火灾很可能造成人员死亡,该选项不能解释点燃艾叶引起火灾的减少但是火灾死亡人数却没有减少的矛盾,所以正确答案选B。
8、某花店只有从花农那里购买到低于正常价格的花,才能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花而获利;除非该花店的销售量很大,否则,不能从花农那里购买到低于正常价格的花;要想有大的销售量,该花店就要满足消费者的个人兴趣或者拥有特定品种的独家销售权。如果上述判断为真,则以下哪项必定为真()。【逻辑推理】
A.如果该花店从花农那里购买到低于正常价格的花,那么就会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花而获利
B.如果该花店没有以低于市场价格卖花而获利,则一定没有从花农那里购买到低于正常价格的花
C.该花店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个人兴趣,而且拥有特定品种独家销售权,但仍然不能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花而获利
D.如果该花店广泛了解消费者的个人兴趣或者拥有特定品种独家销售权,那么就会有大的销售量
E.如果该花店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花而获利,那么一定是从花农那里购买了低于正常价格的花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将已知条件形式化为连续的假言判断:“低价卖花获利→购买到低价的花→销量大→满足兴趣或者独家销售权”,按照假言推理规则进行推理,答案选E。
9、某公司的销售部有五名工作人员,其中有两名本科专业是市场营销,两名本科专业是计算机,有一名本科专业是物理学。又知道五人中有两名女士,她们的本科专业背景不同。根据上文所述,以下哪项论断最可能为真()。【逻辑推理】
A.该销售部有两名男士是来自不同本科专业的
B.该销售部的一名女士一定是计算机本科专业毕业的
C.该销售部三名男士来自不同的本科专业,两名女士也来自不同的本科专业
D.该销售部至多有一名男士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
E.该销售部本科专业为物理学的一定是男士,不是女士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五人中有两名女士,这样有三名男士。由于没有三人是同一个专业的,所以三名男士中肯定有两人来自不同专业。其他选项都可以通过特例排除。
10、李工程师:在日本,肺癌病人的平均生存年限(即从确诊至死亡的年限)是9年,而在亚洲的其他国家,肺癌病人的平均生存年限只有4年。因此,日本在延长肺癌病人生命方面的医疗水平要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张研究员:你的论证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因为日本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总体上高于其他的亚洲人,因此,日本肺癌患者的早期确诊率要高于亚洲其他国家。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最为有力地指出李工程师论证中的漏洞()。【逻辑推理】
A.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肺癌患者是死于由肺癌引起的并发症
B.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不仅居亚洲之首,而且居世界之首
C.日本的胰腺癌病人的平均生存年限是5年,接近于亚洲的平均水平
D.日本医疗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中医的研究和引进
E.一个数大大高于某些数的平均数,不意味着这个数高于这些数中的每个数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日本高于其他国家的平均,不表示日本就高于其他每一个国家,这是论证中最大的漏洞,所以E选项是正确答案。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