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关于在职MPA模拟试题:行政学。帮考网为大家准备了1道论述题(附答案),帮考网会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四)论述题
1.试论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答:
1.西方国家的行政职能的转变经过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
前资本主义时期是指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的行政职能体现出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政治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微弱,这是由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条件下的自然经济及其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第二阶段,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阶段。这一时期的政府职能主要受亚当·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理论的影响,即推崇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认为最好的政府,就是最廉价的政府,政府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第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是指进入垄断资本主义以后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政府职能主要受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影响,主张政府对社会秩序与经济生活进行全面、积极的干预。在这一时期,政府的专政镇压职能大大加强,民主职能有所削弱,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都扩大和加强了。
第四阶段,当代资本主义的行政职能。
这一时期批判了完全的自由主义和全面干预主义,主张有选择地干预“市场失败”。既要使政府在改善和扩展市场中发挥作用,又要利用市场力量改善政府功能。也就是说,利用政府弥补市场缺陷,同时利用市场克服政府失败。
2.回答要点:
(1)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分析。
第一,行政职能的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原有行政职能的配置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的,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行政职能的转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第二,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职能体系,是以高度集中统一为特色的职能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这一模式逐渐暴露出其固有的弊端。因此,只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才可能实现政府职能体系的合理配置,才能明确划分各管理主体的职责权限。
第三,行政职能的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行政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和机构改革的重要依据。政府机构改革并不是简单的撤减、合并,而是要转变政府行政职能,在转变职能的基础上,该撤减合并的撤减合并,该增设加强的增设加强。
(2)行政职能转变的具体内容
第一,职能重心的转变
我国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重政治统治职能,轻社会管理职能;重阶级斗争,轻经济建设。党的十一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此,各级人民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
第二,职能方式的转变
职能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
经济手段主要是指政府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财政、税收、信贷、工资、利润等经济杠杆,来组织、调节和影响经济活动,实现经济管理的任务。经济手段的特点在于间接性和诱导性。实践证明,运用经济手段,可以增强企业的自主权,使其从政府的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中解脱出来,从而主动地发掘潜力,最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
其次,由以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的转变,就是把本来属于企业、而被政府占有的权力,归还给企业,强化企业的经营权,使企业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发展的道路。
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则是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施管理,推动“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的经济运行新格局的形成。
最后,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向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过去的传统观念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这样就把计划与市场绝对对立起来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明确了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从而为我国政府职能方式的转变指明了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第三,职能关系的转变
职能关系是指不同的管理职能该由谁来行使以及管理主体之间职责权限的划分。分清职能、理顺关系、明确不同管理主体之间的职责权限,这是实现行政职能转变的关键环节。在我国,理顺职能关系主要是要理顺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二)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质上是权力配置关系、利益关系,也是一种法律关系。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必须在合理划分事权、财权的基础上,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职能关系,并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在具体内容上,就是指各级政府之间的合理分权,把过分集中于上级政府的权力下放给下级政府,做到权、责、利相一致;在指导原则上,就是既要维护国家政令的统一,防止地方割据,发挥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又要保证地方、基层能够因地制宜,有利于调动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
(2)理顺政企关系。
理顺政企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权力下放,政企分开。一是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二是把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和行政管理职能分开,理顺产权关系。三是实行国有资产分级管理制,最终建立起政府以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控制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宏观调控体系。
(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的总原则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就让市场解决,政府只管市场做不好和做不了的事,政府引导市场,市场调节企业。
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把市场对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的指导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政府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并不意味着否定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所具有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4)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实现政社分开,把过去属于政府的权力转移给社会中介组织去行使。政府的社会管理要实现三大转变:在管理范围上,改变原来由政府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做法,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在管理模式上,从“大政府、小社会”转变为“小政府、大社会”;在管理方法上,从传统的以行政方法为主转变为间接的以法律方法为主。通过上述转变,最终确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
(5)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严格按照权责一致、分工明确的原则,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从制度上解决职能不清、人浮于事、多头领导、政出多门的弊端。
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政府要弱化某些职能。政府的权力一方面向下级的地方政府、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和企业分权,另一方面向上转移到超国家机构或国际组织中去。
再次,政府应强化某些职能。政府必须不断提高应对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强化监督和监管体系。
最后,政府需要增添新的职能。由于我国市场发育尚不完全,需要以政府来克服市场缺位,通过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来培育市场,替代一部分尚未发育的市场机制。
以上就是本次帮考网和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小伙伴们能够继续努力,相信最后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关注帮考网,还有更多有关考试练习在等着你哦!
单证MPA与双证MPA的异同点是什么?:单证MPA与双证MPA的异同点是什么?MPA研究生招生类型分为“在职攻读”培养目标都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都是公共管理专业学位。全日制”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可以转户口、调档案,在完成规定学业后,MPA毕业生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证书)和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2.。在职攻读“MPA研究生通过每年10月份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招收”不转户口、不调档案。
MPA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区别是什么?:学术性研究生只要符合国家统一的报考规定即可,应届生与在职人员均可报考。(1)报考MPA必须是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学术性研究生一般需要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一外语和政治理论(文理依学校不同),同时参加全国统考的数学(三)考试,另外两门专业课的科目及考试内容由报考所在院校决定,MPA入学考试科目是英语和综合。
MPA学分要求是什么?:MPA学分要求是什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总学分要求是不少于50学分。这50学分的分布是:核心课程30学分;专业必修课程10学分;选修课8学分;实习和研讨班(系列讲座课)要有一定的学分,修满后通过论文答辩即可毕业。因为MPA学生大多数都是边工作边学习的,无法按照脱产学习的学生一样保证上课时间,因此,MPA学生的学分只要在五年之内学完即可;
2020-06-12
2020-06-12
2020-06-12
2020-06-12
2020-06-12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