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5年MBA考试《逻辑》考试共30题,分为逻辑推理。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近期国际金融危机对毕业生的就业影响非常大,某高校就业中心的陈老师希望广大同学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和预期。他在一次就业指导会上提到,有些同学对自己的职业定位还不够准确。如果陈老师的陈述为真,则以下哪项不一定为真()。Ⅰ.不是所有的人对自己的职业定位都准确。Ⅱ.不是所有人对自己的职业定位都不够准确。Ⅲ.有些人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准确。Ⅳ.所有人对自己的职业定位都不够准确。【逻辑推理】
A.仅Ⅱ和Ⅳ
B.仅Ⅲ和Ⅳ
C.仅Ⅱ和Ⅲ
D.仅Ⅰ、Ⅱ和Ⅲ
E.仅Ⅱ、Ⅲ和Ⅳ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题干中已知条件为:有些同学对自己的职业定位还不够准确。已知特称为真,则其矛盾命题为假,其他命题不能确定真假。即“所有人对自己的职业定位都准确”为假,其他不确定。因此I为真,其它均不确定。
2、概念A与概念B有交叉关系,当且仅当:(1)存在对象X,X既属于A又属于B;(2)存在对象Y,Y属于A但不属于B,(3)存在对象Z,Z属于B但不属于A。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加横线的之间有交叉关系()。【逻辑推理】
A.国画按题材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按技法分为工笔画、写意画等等
B.《盗梦空间》除了是最佳影片的有力争夺者外,他在技术奖项中也将有所收获
C.阳光小学30岁的食堂总经理为了改善伙食,在食堂放了几个意见本,征求学生们的意见
D.在微波炉清洁剂中加入漂白剂,就会释放氯气
E.高校教师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概念之间的交叉关系,较为简单。有的画既是人物画,也是工笔画;有的画是人物画,但不是工笔画;有的画是工笔画,但不是人物画。因此,依据题干的定义,人物画和工笔画这两个概念具有交叉关系。
3、只有通过身份认证的人才允许上公司内网,如果没有良好的业绩就不可能通过身份认证,张辉有良好的业绩而王纬没有良好的业绩。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逻辑推理】
A.允许张辉上公司内网
B.不允许王纬上公司内网
C.张辉通过身份认证
D.有良好的业绩,就允许上公司内网
E.没有通过身份认证,就说明没有良好的业绩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题干条件可转化为:没有良好业绩⇒不可能通过身份认证⇒不允许上公司内网,再根据王纬没有良好的业绩,推出不允许王纬上公司内网。所以B正确。由“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得(B)项。由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不能得(A)、(C)和(D)项。由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不能得(E)项。
4、1991年6月15日,菲律宾吕宋岛上的皮纳图博火山突然大喷发,2000万吨二氧化硫气体冲入平流层,形成的霾像毯子一样盖在地球上空,把部分要照射到地球的阳光反射回太空。几年之后,气象学家发现这层霾使得当时地球表面的温度累计下降了0.5℃ 。而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前的一个世纪,因人类活动而造成的温室效应已经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1℃。某位持“人工气候改造论”的科学家据此认为,可以用火箭弹等方式将二氧化硫充入大气层,阻挡部分阳光,达到地球表面降温的目的。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科学家提议的有效性构成质疑()。【逻辑推理】
A.如果利用火箭弹将二氧化硫充入大气层,会导致航空乘客呼吸不适
B.如果在大气层上空放置反光物,就可以避免地球表面受到强烈阳光的照射
C.可以把大气中的碳提取出来存储在地下,减少大气层中的碳含量
D.不论何种方式,“人工气候改造论”都将破坏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E.火山喷发形成的降温效应只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温度将再次回升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E)项如果为真,说明上述科学家提议的方式所能产生的降温效应至多只是暂时的,这就对其有效性构成严重质疑。(D)项如果为真,只能有助于说明,上述科学家提议的方式在生产降温效应时可能对地球产生其他负面影响,最多只能说明地球要降温需要付出代价,但无助于说明此种方式不能产生有效的降温效应,因此不能质疑科学家提议的有效性。
5、小张是某公司营销部员工,公司经理对他说:“如果你争取到这个项目,我就奖励你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给你项目提成”。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说明该经理没有兑现承诺()。【逻辑推理】
A.小张没争取到这个项目,该经理没有给他项目提成,但送了他一台笔记本电脑
B.小张没争取到这个项目,该经理没奖励他笔记本电脑,也没有给他项目提成
C.小张争取到这个项目,该经理给他项目提成,但是并未奖励他笔记本电脑
D.小张争取到这个项目,该经理奖励他一台笔记本电脑并给他三天假期
E.小张争取到这个项目,该经理未给他项目提成,但是奖励他一台台式电脑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如果P则Q”的负命题为“P且非Q”。所以E为真,即“P且非Q”为真时,说明“如果P则Q”不成立。说明这一承诺没有兑现的情况一定是:肯定“争取到项目”,同时否定“笔记本电脑V提成”,即:争取到项目,但既没有笔记本电脑,也没有提成。诸选项中,只有(E)项断定一种情况。
6、比较文学学者张教授认为,在不同的民族语言中,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有不同的表现。他提出,汉字是象形文字,其中大部分是形声字,这些字的字形和字义相互关联;而英语是拼音文字,其字形与字义往往关联度不大,需要某种抽象的理解。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符合张教授的观点()。【逻辑推理】
A.汉语中的“日”、“月”是象形字,从字形可以看出其所指的对象;而英语中的sun与moon则感觉不到这种形义结合
B.汉语中“日”与“木”结合,可以组成“柬”、“杲”、“杳”等不同的字,并可以猜测其语义,而英语中则不存在与此类类似的sun与wood的结合
C.英语中,也有与汉语类似的象形文字,如eye是人的眼睛的象形,两个e代表眼睛,y代表中间的鼻子;bed是床的象形,b和d代表床的两端
D.英语中的sunlight与汉语中的“阳光”相对应,而英语的sun 与light和汉语中“阳”与“光”相对应
E.汉语的“星期三”与英语中的Wednesday和德语中的Mitwoch意思相同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C项直接说明英语中也有象形文字,直接否定张教授的观点。
7、某公司规定,在一个月内,除非每个工作日都出勤,否则任何员工都不可能既获得当月绩效工资,又获得奖励工资。以下哪项与规定的意思最为接近()。【逻辑推理】
A.在一个月内,任何员工如果所有的工作日不缺勤,必然既能获得绩效工资,又获得奖励工资
B.在一个月内,任何员工如果所有的工作日不缺勤,都有可能既获得当月绩效工资,又获得奖励工资
C.在一个月内,任何员工如果有某个工作日缺勤,仍有可能获得当月绩效工资,或者获得奖励工资
D.在一个月内,任何员工如果有某个工作日缺勤,必然或者得不了当月绩效工资,或者得不了奖励工资
E.在一个月内,任何员工如果所有工作日缺勤,必然既得不了当月绩效工资,又不得不了奖励工资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除非P否则Q”转化为“如果非P,则Q”的方式将题干中命题转变为:“如果有某个工作日不出勤,则任何员工都不可能既获得当月绩效工资,又获得奖励工资。”而“不可能既获得当月绩效工资,又获得奖励工资”等价于“必然没获得当月绩效工资或没获得奖励工资”。(不可能P且Q=必然非P或非Q) 所以选D。
8、东宇大学公开招聘3个教师职位,哲学学院、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各一个。每个职位都有分别来自南山大学、西京大学、北清大学的候选人,有位“聪明”人士李先生对招聘结果作出了如下预测:(1)如果哲学学院录用北清大学的候选人,那么管理学院录用西京大学的候选人;(2)如果管理学院录用南山大学的候选人,那么哲学学院也录用南山大学的候选人;(3)如果经济学院录用北清大学或者西京大学的候选人,那么管理学院录用北清大学的候选人。若哲学学院最终录用西京大学的候选人,则以下哪项表明李先生的预测错误()。【逻辑推理】
A.管理学院录用北清大学候选人
B.管理学院录用南山大学候选人
C.经济学院录用南山大学候选人
D.经济学院录用北清大学候选人
E.经济学院录用西京大学候选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管理学院录用南山大学候选人,再加上题干条件:哲学学院最终录用西京大学的候选人,说明(2)为假(P且非Q为真,说明如果P则Q为假)。
9、如果他勇于承担责任,那他就一定就会直面媒体,而不是选择逃避;如果他没有责任,那么他就一定会聘请律师,捍卫自己的尊严。可是事实上,他不仅没有聘请律师,现在逃的连人影都没有。根据以上陈述,得出哪项结论()。【逻辑推理】
A.即使他没有责任,也不该选择逃避
B.虽然选择了逃避,但是他可能没有责任
C.如果他有责任,就该勇于承担责任
D.如果他不敢承担责任,说明他责任很大
E.他不仅有责任,而且没有勇气承担责任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题干条件转化为:(1)勇于承担责任,那么不选择逃避;(2)没有责任,那么一定会聘请律师(3)没有聘请律师,且选择了逃避。根据充分条件推理规则(否后推出否前),由(1)和(3)推出他不勇于承担责任根据(2)和(3)推出他有责任。所以E项正确。
10、一位房地产信息员通过对某地的调查发现,护城河两岸房屋的租金都比较廉价;廉价租房都坐落在凤凰山北麓;东向的房屋都是别墅;非廉租房不可能具有廉价的租金;有些单室套的两限房建在凤凰山南麓;别墅也都建筑在凤凰山南麓。根据该房地产信息员的调查,以下哪项不可能存在()。【逻辑推理】
A.东向的护城河两岸的房屋
B.凤凰山北麓的两限房
C.单室套的廉租房
D.护城河两岸的单室房
E.南向的廉租房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05:312020-05-15
02:382020-05-15
04:042020-05-15
03:352020-05-15
04:002020-05-15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