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5年MBA考试《逻辑》考试共30题,分为逻辑推理。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有6件文物藏品:古书、银饰、木雕、瓷器、古画、古琴。每件的制作年代各不相同,从左至右,按年代最早至年代最晚依次排序展览,已知的排序条件信息如下:(1)木雕的年代早于古琴;(2)如果银饰的年代早于木雕,则瓷器的年代早于古画和古琴;(3)如果木雕的年代早于银饰,则古画的年代早于瓷器和古琴;(4)古书的年代要么早于银饰,要么早于木雕,二者不兼得。如果银饰的年代是第二早的,以下哪项陈述可能为真()。【逻辑推理】
A.古画的年代早于古书
B.古画的年代早于瓷器
C.木雕的年代早于古书
D.木雕的年代早于银饰
E.古琴的年代早于瓷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注意条件中银饰和木雕早与晚的条件(2)和(3),当银饰是第二早时,根据(4),由于银饰和木雕之间有古书,所以,银饰一定早于木雕,由(2)推知,瓷器早于古画和古琴;所以B、C、D、E都不可能,答案只有A。
2、面试是招聘的一个不可取代的环节,因为通过面试,可以了解应聘者的个性。那些个性不适合的应聘者将被淘汰。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最可能假设的()。【逻辑推理】
A.应聘者的个性很难通过招聘的其他环节展示
B.个性是确定录用应聘者的最主要因素
C.只有经验丰富的招聘者才能通过面试准确把握应聘者的个性
D.在招聘各环节中,面试比其他环节更重要
E.面试的唯一目的是为了了解应聘者的个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面试不可替代,因为面试主要是了解应聘者的个性。所以,必须假设没有别的环节能够做到这一点,即“招聘其他环节很难了解应聘者的个性”,若否定这一点,则其他环节也可以了解应聘者的个性,这样面试就是可以取代的了。
3、某研究所对该所上年度研究成果的统计显示:在该所所有的研究人员中,没有两个人发表的论文的数量完全相同;没有人恰好发表了10篇论文;没有人发表的论文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全所研究人员的数量。如果上述统计是真实的,则以下哪项断定也一定是真实的()。Ⅰ.该所研究人员中,有人上年度没有发表1篇论文;Ⅱ.该所研究人员的数量,不少于3人;Ⅲ.该所研究人员的数量,不多于10人。【逻辑推理】
A.只有Ⅰ和Ⅱ
B.只有Ⅰ和Ⅲ
C.只有Ⅰ
D.Ⅰ、Ⅱ和Ⅲ
E.Ⅰ、Ⅱ和Ⅲ都不一定是真实的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由于每个人发表的论文数量都不同,所以假设研究所有N个研究人员,那么发表论文的情况就有N种,并且每人发表论文的数量都不能大于或者等于N。小于N的整数从0到N-1,一共就是N个,所以判断Ⅰ正确;当研究所只有两位研究人员时,发表论文情况可以是0、1,这样判断Ⅱ不正确;由于没有人发表10篇,因此判断Ⅲ正确。所以,正确答案选B。
4、清朝雍正年间,市面流通的铸币,其金属构成是铜六铅四,即六成为铜,四成为铅。不少商人出于利计,纷纷熔币取铜,使得市面的铸币严重匮乏,不少地方出现以物易物。但朝廷征于市民的赋税,须以铸币缴纳,不得代以实物或银子。市民只得以银子向官吏购兑铸币用以纳税,不少官吏因此大发了一笔。这种情况,雍正之前的明清两朝历代从未出现过。从以上陈述,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Ⅰ.上述铸币中所含铜的价值要高于该铸币的面值;Ⅱ.上述用银子购兑铸币的交易中,不少并不按朝廷规定的比价成交;Ⅲ.雍正以前明清两朝历代,铸币的铜含量,均在六成以下。【逻辑推理】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Ⅱ
E.Ⅰ、Ⅱ和Ⅲ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由“商人熔币取铜”可得Ⅰ;由“市民以银购铸币,官吏发财”可得Ⅱ。Ⅲ不能推出,因为即使雍正以前明清两朝历代,铸币的铜含量在六成以上,但币值没有被低估,也不会发生题干所叙述现象。所以,正确答案选D。
5、临近本科毕业,李明所有已修课程的成绩均是优秀。按照学校规定,如果最后一学期他的课程成绩也都是优秀,就一定可以免试就读研究生。李明最后一学期有一门功课成绩未获得优秀,因此他不能免试就读研究生了。以下哪项对上述论证的评价最为恰当()。【逻辑推理】
A.上述论证是成立的
B.上述论证有漏洞,因为它忽视了:课程成绩只是衡量学生素质的一个方面
C.上述论证有漏洞,因为它忽视了:所陈述的规定有漏洞,会导致理解的歧义
D.上述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把题干所陈述的规定错误地理解为:只要所有学期课程成绩均是优秀,就一定可以免试就读研究生
E.上述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把题干所陈述的规定错误地理解为:只有所有学期课程成绩均是优秀,才可以免试就读研究生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题干已知前提是“优秀→免修”,即“优秀”是“免修”的充分条件;但再由李明有功课“不优秀”推知他“不免修”,显然是把“优秀”作为“免修”的必要条件了。所以,正确答案选E。
6、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四人供述如下:甲:我们四个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逻辑推理】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B.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C.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E.说真话的是丁和丙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题干已知四句命题两真两假,甲和乙的话是矛盾的,所以一真一假,这样可以推出丙和丁的话必一真一假。由于当丁的话为真话时,丙的话也必为真话,这不符合题意,所以可以推出丁的话只能是假话,所以丙说的是真话。由丁说的是假话可以得出“丁作案了”,这样甲说的话是假话、乙说的话是真话。所以正确答案选C。
7、某网络论坛将最近一年与5年前网友曾经发布的有关社会问题的帖子进行了统计比较,发现:像拾金不昧、扶贫急难、见义勇为这样的帖子增加了50%。而与为非作歹、作恶逃匿、杀人越货有关的帖子却增加了90%。由此可见,社会风气正在迅速恶化。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逻辑推理】
A.“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B.最近5年上网的用户翻了两番
C.最近几年,有些人在网上用造谣的方式达到营利的目的
D.最近一年,通过网络举报清查出一批贪污腐败分子
E.该网络论坛是一个法制论坛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一个现象是:好人好事帖子增加速度远低于社会问题帖子增加的速度,对此现象的解释是“社会风气正在恶化”,E选项说明帖子所发论坛的性质是法制论坛,论坛的性质说明了社会问题帖子之所以增长更快的原因,所以E是正确答案。注意A选项的干扰性,A选项仅仅解释了事情被多少人知道,“一个帖子更多的人知道”的问题,而不是“有更多数量帖子”的问题。
8、中星集团要招聘20名直接参加中层管理的职员。最不可能被招上的是学历在大专以下,或是完全没有管理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在有可能被招上的人中,懂英语或懂日语将大大增加这种可能性。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哪项所言及的报名者最有可能被选上()。【逻辑推理】
A.张先生现年40岁,中专学历,毕业后一直没有放松学习,曾到京平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进修过半年,收获很大。最近,他刚辞去已任职五年的华亭宾馆前厅经理的职务
B.王女士是经济管理学院的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学历,出版过管理学专著。出于收入的考虑,她表示如被招聘,将立即辞去现职
C.陈小姐是经贸大学专科班的应届毕业生,在学校实习期间,曾任过某商场业务部见习经理
D.刘小姐是外国语学院1995年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当过半年涉外导游和近两年专职翻译,精通英语和日语
E.老孙曾是远近闻名的南方投资集团公司的老总,曾被誉为是无学历、无背景、白手起家的传奇式企业家,南方投资集团的倒闭使他不得不从头做起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是一个典型的“关键词涵义理解”试题,考生对这种试题只要采取机械对照即可。首先要注意“最不可能被选上”的条件,如果都通过了,再考虑其他“可能性增大”的条件。选项A中报名者无学历,选项B中报名者无实际经验,选项D中报名者无实际经验,选项E中报名者无学历。
9、通常认为左撇子比右撇子更容易出事故。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大多数家务事故,大到火灾、烫伤,小到切破手指,都出自右撇子。以上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论证中的漏洞()。【逻辑推理】
A.对两类没有实质性区别的对象作实质性的区分
B.在两类不具有可比性的对象之间进行类比
C.未考虑家务事故在整个操作事故中所占的比例
D.未考虑左撇子在所有人中所占的比例
E.忽视了这种可能性:一些家务事故是由多个人造成的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论证已知条件是绝对数,但结论“更容易出事故”涉及出事故的人的比例,所以D选项最合适,为正确答案。注意,C选项有干扰性,但即使家务事故在整个操作事故中的比例低,也未必表示家务事故不具有代表性。
10、英国科学家在2010年11月1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在苏格兰的岩石中发现了一种可能生活在约12亿年前的细菌化石,这表明,地球上的氧气浓度增加到人类进化所需程度这一重大事件发生在12亿年前,比科学家以前认为的要早4亿年。新研究有望让科学家重新理解地球大气以及依靠其为生的生命演化的时间表。以下哪项是科学家上述发现所假设的()。【逻辑推理】
A.先前认为,人类进化发生在大约8亿年前
B.这种细菌在大约12亿年前就开始在化学反应中使用氧气,以便获取能量维持生存
C.氧气浓度增加标志着统治地球的生物已经由简单有机物转变为复杂的多细胞有机物
D.只有大气中的氧气浓度增加到一个关键点,某些细菌才能生存
E.如果没有细菌,也就不可能存在人类这样的高级生命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前提是“发现12亿年以前的细菌化石”,结论是“12亿年以前氧气浓度增加到某一程度”,当假设D选项判断后,即“细菌生存-氧气浓度增加到一个关键点”,上述结论可以被演绎推出,所以答案选D。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