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5年MBA考试《逻辑》考试共30题,分为逻辑推理。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在B国一部汽车的购价是A国同类型汽车的1.6倍。尽管需要附加运输费用和关税,在A国购买汽车运到B国后的费用仍比在B国国内购买同类型的汽车便宜。如果上述断定为真,最能加强以下哪项断定()。【逻辑推理】
A.A国的汽油价格是B国的60%
B.从A国进口到B国的汽车数量是B国国内销售量的1.6倍
C.B国购买汽车的人是A国的40%
D.从A国进口汽车到B国的运输费用高于在A国购买同类型汽车价钱的60%
E.从A国进口汽车到B国的关税低于在B国购买同类型汽车价钱的60%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由于“B国一部汽车的购价是A国同类型汽车的1.6倍”,而“A国购买汽车运到B国后的费用仍比在B国国内购买同类型的汽车便宜”,说明A国汽车进口到B国的关税加运费之和小于A国汽车价格的60%,由此可以推得E选项为正确答案。
2、某大学文学院语言学专业2014年毕业的5名研究生张、王、李、赵、刘分别被三家用人单位天枢、天机、天璇中的一家录用,并且各单位至少录用了其中的一名。已知:(1)李被天枢录用;(2)李和赵没有被同一家单位录用;(3)刘和赵被同一家单位录用;(4)如果张被天璇录用,那么王也被天璇录用。以下哪项一定是正确的()。【逻辑推理】
A.张、王被同一单位录用
B.王和刘被不同的单位录用
C.天枢至多录用了两人
D.天枢和天璇录用的人数相同
E.王没有被天枢录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天枢不可能录用三人,所以,“天枢至多录用了两人”一定真,即答案选C。
3、一高中英语教师在最近一次试验中,把一些真正的、通常使用的格言散置于几个他自己编造的、无意义的听起来像格言的句子之中。接着他让学生们对所有列出的句子进行评价。学生们普遍都认为伪造的格言与真正的格言一样地具有哲理和含意。这个老师于是就推论出格言之所以得到了格言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们经常被使用,而不是因为它们具有内在的哲理。下面哪一点如果正确的话,最能质疑那个老师的结论()。【逻辑推理】
A.有些格言使用的频率比其他格言的高
B.在所列出的句子中真正的格言的数量比伪造的格言的多
C.格言型的句子与听起来像格言的句子具有不同的风格
D.一些学生以一种方式来考虑一个句子,另一些学生会以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考虑它
E.那些被选择作为评价者的学生,缺乏判断句子哲理性的经验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老师让学生进行格言的评价,并且以学生评价结果来说明格言的特点,这属于调查论证。调查对象是学生,这些学生是否具有代表性?选项E说明“学生不具有能够理解、判断格言的经验”,削弱了上述调查论证。
4、关于一起谋杀案件,刑警队王队长认为,只有甲或者乙不作案,丙才作案。以下哪项说明王队长的看法是不正确的,除了()。Ⅰ.甲或者乙作案,丙也作案;Ⅱ.甲和乙作案,丙没有作案;Ⅲ.甲或者乙作案,丙没有作案;Ⅳ.甲、乙、丙都没有作案。【逻辑推理】
A.Ⅰ、Ⅱ、Ⅲ、Ⅳ
B.仅Ⅰ
C.仅Ⅱ
D.仅Ⅲ和Ⅳ
E.以上都不是正确选项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王队长的看法是假言命题,形式化为“丙→甲或者乙不作案”,其矛盾命题为“甲、乙、丙都作案”,即在三人都作案时,说明王队长看法不正确,四个选项都不是与王队长看法矛盾的命题,所以答案选A,注意问题是“说明王队长的看法不正确,除了”。
5、为了调查当前人们的识字水平,某实验者列举了20个词语,请30位文化人士识读,这些人的文化程度都在大专以上。识读结果显示,多数人只读对3到5个词语,极少数人读对15个以上,甚至有人全部读错。其中,“蹒跚”的辨识率最高,30人中有19人读对;“呱呱坠地”所有人都读错。20个词语的整体误读率接近80%。该实验者由此得出,当前人们的识字水平并没有提高,甚至有所下降。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该实验者的结论构成质疑()。【逻辑推理】
A.实验者选取的20个词语不具有代表性
B.实验者选取的30位识读者均没有博士学位
C.实验者选取的20个词语在网络流行语言中不常用
D.“呱呱坠地”这个词的读音有些大学老师也经常读错
E.实验者选取的30位识读者中约有50%大学成绩不佳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论证通过一些人读错一些词语,来说明当前人们一般的识字水平情况。凡是说明这些人不具有代表性或者这些词语不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对论证的削弱。A说明词语不具有代表性,是削弱,故A为正确答案。其他选项没有说明人或词语不具有代表性,所以都不能削弱。
6、对所有的产品都进行了检查,没发现假冒伪劣产品。如果上述断定为假,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Ⅰ.有的产品尚未经检查,但发现了假冒伪劣产品;Ⅱ.或者有的产品尚未经检查,或者发现了假冒伪劣产品;Ⅲ.如果对所有的产品都进行了检查,则可发现假冒伪劣产品。【逻辑推理】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Ⅱ
E.只有Ⅱ和Ⅲ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题干是两句命题并列,相当于联言判断,联言判断为假,等价于联言判断的矛盾命题(即选言命题)为真,即“或者有的产品尚未检查,或者发现了假冒伪劣产品”为真;选言命题与假言命题等价,所以它又等价于“如果对所有产品都进行了检查,则可以发现假冒伪劣产品”。所以Ⅱ和Ⅲ都为真,答案选E。
7、任何一个人的身体感染了X病毒,一周以后就会产生抵抗这种病毒的抗体。这些抗体的数量在接下来的大约一年左右的时间内都会增加。现在,有一测试可靠地指出了一个人的身体内存在有多少个抗体。如果确实的话,这个测试可在一个人感染上某种病毒的第一年内被用来估计那个人已经感染上这种病毒多长时间了,估计误差在一个月之内。下面哪一个结论能被上面的论述最有力地支持()。【逻辑推理】
A.抗体的数量一直增加到它们击败病毒为止
B.离开了对抗体的测试,就没有办法确定一个人是否感染上了X病毒
C.抗体仅因那些不能被其他任何身体防御系统所抵抗的病毒感染而产生
D.如果一个人无限期地被X病毒感染,那么这个人的身体内可以出现的抗体的数量就是无限的
E.任何一个感染了X病毒的人,如果用抗体测试法对他进行测试,将在一段时间内发现不了他有被感染的迹象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对题干信息进行阅读后可知“抗体是在感染X病毒一周以后出现”,所以在一周以内,由于没有抗体,因此,用抗体测试法检测,就发现不了他被感染的迹象。
8、某些媒分子通过使环绕肺气管的肌肉细胞收缩来抵御有毒气体对肺部的损害。这使得肺部部分被封闭起来。当这些媒分子被不必要地激活时,对某些无害的东西像花粉或家庭粉尘做出反应,就出现了哮喘病。有一项计划是开发一种药物通过阻碍接受由上文所说的媒分子发出的信息来防止哮喘病的发生。以下哪一项如果是正确的,将指出这项计划的最严重缺陷()。【逻辑推理】
A.研究人员仍不知身体是如何产生这种引发哮喘病的媒分子的
B.研究人员仍不知是什么使一个人的媒分子比其他人更易被激活
C.很多年内仍无法获得这种药物,因为开发和生产这种药物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D.这样的药物无法区分由花粉或家庭粉尘引发的信息和由有毒气体所引发的信息
E.这样的药物只能是预防性的,一旦得上了哮喘病,它也无法减轻哮喘的程度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哮喘病是媒分子被不必要地激活时,对某些无害的东西像花粉或家庭粉尘做出反应。但是如果是有毒气体激活媒分子,则属于必要的激活。这种药物通过阻碍媒分子发出的信息来防止哮喘病的发生,但由于它不能“区分由花粉或家庭粉尘引发的信息和由有毒气体所引发的信息”时,这时候媒分子必要的激活也被阻碍了,这样就无法免除有毒气体的侵害。
9、是否公开学生的学习成绩,已成为明讯管理学院的一个热点话题。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成绩是个人隐私,需要得到保护,呼吁学院不要再公开发布学生的学习成绩。学院的管理部门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今后所有的学习成绩统一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每个学生将只能收到自己的学习成绩。以下各项为得知学院的这个决定后大家的一些反馈意见,其中哪项最能让学院的管理部门重新思考或修正他们的决定()。【逻辑推理】
A.学习成绩在奖学金的评定、研究生录取、毕业分配等方面是重要的指标,公开发布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让学生都来参与和监督这方面的工作
B.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增加管理部门的工作量,恐怕工作人员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
C.部分学生尚不熟悉电子邮件的收发,如果弄丢了自己的学习成绩,会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D.公开发布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也会损伤一部分同学的自尊心
E.电子邮件的保密性并不绝对可靠,如果发生泄密,个人隐私的保护也同样会出现问题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要削弱的是“不公开学生成绩”。A选项是不公开学生成绩的缺点,即不利于公平和监督,对论证削弱。其他选项说明了“不公开学生学习成绩”这一做法可能产生的成本或者困难,属于无关选项。
10、一些带有非牙齿印划痕的动物骨头化石在靠近石头工具的沙里被发现。当使用类似工具对骨头进行刮擦时,导致的划痕与化石上的划痕类似。因此,石头工具可能曾被用于动物骨头化石上。下列哪一个假如正确,最反对上面的论述()。【逻辑推理】
A.有划痕的骨头化石不如在附近发现的有牙齿印的骨头化石年代久
B.踩在埋骨头化石的沙上使骨头化石会产生类似的划痕
C.一些石头工具被发现时,其临近的骨头化石未被划过
D.石头工具太硬了以致不能被动物骨头化石划痕
E.现代的显微镜能够清楚地揭示牙齿印和其他种类划痕之间的区别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要削弱的观点是“动物骨头化石的划痕是由石头工具产生的”,B选项说明划痕产生的另一种可能原因,属于他因削弱。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