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3年MBA考试《逻辑》考试共30题,分为逻辑推理。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王研究员:我国政府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励着每一个创业者。对于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是需要一种坚持精神。不管在创业中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李教授:对于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敢于尝试新技术。因为有些新技术一些大公司不敢轻易尝试,这就为创业者带来了成功的契机。根据以上信息,以下哪项最准确地指出了王研究员与李教授的分歧所在()。【逻辑推理】
A.最重要的是敢于迎接各种创业难题的挑战,还是敢于尝试那些大公司不敢轻易尝试的新技术
B.最重要的是坚持创业,有毅力有恒心把事业一直做下去,还是坚持创新,做出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C.最重要的是坚持把创业这件事做好,成为创业大众的一员,还是努力发明新技术,成为创新万众的一员
D.最重要的是需要一种坚持精神,不畏艰难,还是要敢于尝试新技术,把握事业成功的契机
E.最重要的是坚持创业,敢于成立小公司,还是尝试新技术,敢于挑战大公司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王研究员的重点是“坚持”,李教授认为重要的是“尝试新技术”,对比各个选项,对两人概括最合适的答案选D。
2、人们通常认为,幸福能够增进健康、有利于长寿,而不幸福则是健康状况不佳的直接原因,但最近有研究人员对3000多人的生活状况调查后发现,幸福或不幸福并不意味着死亡的风险会相应地变得更低或更高。他们由此指出,疾病可能会导致不幸福,但不幸福本身并不会对健康状况造成损害。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研究人员的论证()。【逻辑推理】
A.幸福是个体的一种心理体验,要求被调查对象准确断定其幸福程度有一定的难度
B.有些高寿老人的人生经历较为坎坷,他们有时过得并不幸福
C.有些患有重大疾病的人乐观向上,积极与疾病抗争,他们的幸福感比较高
D.人的死亡风险低并不意味着健康状况好,死亡风险高也不意味着健康状况差
E.少数个体死亡风险的高低难以进行准确评估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调查发现的是“幸福或不幸福并不意味着死亡的风险会相应地变得更低或更高”,结论“疾病可能会导致不幸福,但不幸福本身并不会对健康状况造成损害”,在“死亡的风险”和“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概念跳跃,所以D选项是正确答案。
3、某民乐小组拟购买几种乐器,购买要求如下:(1)二胡、箫至多购买一种;(2)笛子、二胡和古筝至少购买一种;(3)箫、古筝、唢呐至少购买两种;(4)如果购买箫,则不购买笛子。根据以上要求,可以得出以下哪项()。【逻辑推理】
A.至多购买了3种乐器
B.箫、笛子至少购买一种
C.至少要购买3种乐器
D.古筝、二胡至少购买一种
E.一定要购买唢呐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直接将选项代人已知条件验证。例如A选项,由于已知条件以外的乐器不涉及,所以推不出“至多购买3种乐器”;对于D选项,假设古筝、二胡都不买,由条件(2)推知:买笛子,再由(4)推知:不能买箫,但是由条件(3)推知:买箫。所以古筝、二胡不能都不买,故正确答案选D。
4、进入冬季以来,内含大量有毒颗粒物的雾霾频繁袭击我国部分地区。有关调查显示,持续接触高浓度污染物会直接导致10%至15%的人患有眼睛慢性炎症或干眼症。有专家由此认为,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改善空气质量,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相关的并发症将会增加。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逻辑推理】
A.有毒颗粒物会刺激并损害人的眼睛,长期接触会影响泪腺细胞
B.空气质量的改善不是短期内能做到的,许多人不得不在污染环境中工作
C.眼睛慢性炎症或干眼症等病例通常集中出现于花粉季
D.上述被调查的眼疾患者中有65%是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男性
E.在重污染环境中采取戴护目镜、定期洗眼等措施有助于预防干眼症等眼疾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要加强专家的观点“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改善空气质量,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相关并发症将会增加”,只有A选项中的“影响泪腺细胞”与疾病和并发症有关,所以正确答案选A,没有干扰选项。
5、甲:只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推动科技创新。乙:我不同意。过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肯定不能推动科技创新。以下哪项与上述反驳方式最为类似()。【逻辑推理】
A.妻子:孩子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丈夫:也不尽然。学习光知道刻苦而不能思考,也不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B.母亲:只有从小事做起,将来才有可能做成大事。孩子:老妈,你错了。如果我们每天只是做小事,将来肯定做不成大事
C.老板:只有给公司带来回报,公司才能给他带来回报。员工:不对呀。我上月帮公司谈成一笔大业务,可是只得到1%的奖励
D.老师: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学生:我觉得不是这样。不读书,命运会有更大的改变
E.顾客:这件商品只有价格再便宜些,才会有人来买。商人:不可能。这件商品如果价格再便宜一些,我就要去喝西北风了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乙在反驳中的特点:偷换概念,结论确定。B选项的反驳具有类似特点,所以B是正确答案。注意A选项中的反驳,结论不确定,不能选。其他选项的反驳中,没有偷换概念这一特点。
6、婴儿通过触碰物体、四处玩耍和观察成人行为等方式来学习,但机器人通常只能按照编订的程序进行学习。于是,有些科学家试图研制学习方式更接近于婴儿的机器人。他们认为,既然婴儿是地球上最有效率的学习者,为什么不设计出能像婴儿那样不费力气就能学习的机器人呢?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科学家观点的假设()。【逻辑推理】
A.婴儿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他们的大脑与其他动物幼崽不同
B.通过触碰、玩耍和观察等方式来学习是地球上最有效率的学习方式
C.即使是最好的机器人,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无法超过最差的婴儿学习者
D.如果机器人能像婴儿那样学习,它们的智能就有可能超过人类
E.成年人和现有的机器人都不能像婴儿那样毫不费力地学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已知“婴儿通过触碰物体、四处玩耍和观察成人行为等方式来学习”,科学家认为,“既然婴儿是地球上最有效率的学习者”,显然,概念之间存在过渡假设,即正确答案选B。注意不能选E,因为成年人是否也有像婴儿那样毫不费力学习是不确定的。
7、颜子、曾寅、孟申、荀辰申请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建设项目。根据规定,该项目的主持人只能有一名,且在上述4位申请者中产生:包括主持人在内,项目组成员不能超过两位。另外,各位申请者在申请答辩时做出如下陈述:(1)颜子:如果我成为主持人,将邀请曾寅或荀辰作为项目组成员;(2)曾寅:如果我成为主持人,将邀请颜子或孟申作为项目组成员;(3)荀辰:只有颜子成为项目组成员,我才能成为主持人。(4)孟申:只有荀辰或颜子成为项目组成员,我才能成为主持人。假定4人陈述都为真,关于项目组成员的组合,以下哪项是不可能的()。【逻辑推理】
A.孟申、曾寅
B.荀辰、孟申
C.曾寅、荀辰
D.颜子、孟申
E.颜子、荀辰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排列组合题型,将选项逐一带回题干进行检验即可。
8、“自我陶醉人格”,是以过分重视自己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它有多种具体特征:过高估计自己的重要性,夸大自己的成就;对批评反应强烈,希望他人注意自己和羡慕自己;经常沉湎于幻想中,把自己看成是特殊的人;人际关系不稳定;嫉妒他人,损人利己。以下各项自我陈述中,除了哪项均能体现上述“自我陶醉人格”的特征()。【逻辑推理】
A.我是这个团队的灵魂,一旦我离开了这个团队,他们将一事无成
B.他有什么资格批评我?大家看看,他的能力连我一半都不到
C.我的家庭条件不好,但不愿意被别人看不起,所以我借钱买了一部智能手机
D.这么重要的活动竟然没有邀请我参加,组织者的人品肯定有问题,不值得跟这样的人交往
E.我刚接手别人很多年没有做成的事情,我跟他们完全不在一个层次,相信很快就会将事情搞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自我陶醉人格”的特点有高估自己(A、E选项),对批评反应强烈(B选项),人际关系不稳定(D选项),只有C选项是几乎与该种人格特征相反的“自卑感”的体现。所以,正确答案选C。
9、爱书成痴注定会藏书。大多数藏书家也会读一些自己收藏的书;但有些藏书家却因喜爱书的价值和精致装帧而购书收藏,至于阅读则放到了自己以后闲暇的时间,而一旦他们这样想,这些新购的书就很可能不被阅读了。但是,这些受到“冷遇”的书只要被友人借去一本,藏书家就会失魂落魄,整日心神不安。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逻辑推理】
A.有些藏书家将自己的藏书当作友人
B.有些藏书家喜欢闲暇时读自己的藏书
C.有些藏书家会读遍自己收藏的书
D.有些藏书家不会立即读自己新购的书
E.有些藏书家从不会读自己收藏的书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直言命题和三段论的题目。收藏家会购书收藏,至于阅读则放到了自己以后闲暇的时间,可以推出有些藏书家不会立即读自己新购的书。
10、丰收公司邢经理需要在下个月赴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福建7省进行市场调研,各省均调研一次,他的行程需满足如下条件:(1)第一个或最后一个调研江西省;(2)调研安徽省的时间早于浙江省,在这两省的调研之间调研除了福建省的另外两省;(3)调研福建省的时间安排在调研浙江省之前或刚好调研完浙江省之后;(4)第三个调研江苏省。如果邢经理首先赴安徽省调研,则关于他的行程,可以确定以下哪项()。【逻辑推理】
A.第二个调研湖北省
B.第二个调研湖南省
C.第五个调研福建省
D.第五个调研湖北省
E.第五个调研浙江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第一个调研安徽省,由条件(2)推知第四个调研浙江省,再由条件(3)推知第五个调研福建省,所以正确答案选C。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