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密码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注册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教师招聘考试招聘信息职位表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成绩查询面试公告考试题库备考资料考试问答
各地信息
招聘信息
报名入口
考试题库
备考资料

2020年广东省河源地区教师招聘教综部分试题分析

2021-03-10 15:24:39|来源:帮考网
分享到:
2020年广东省河源地区教师招聘教综部分试题分析

一、单选题

1.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 B.培根 C.社威 D.苏格拉底

2.蔡元培说:“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这一观点是他针对“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中的( )而提出的。

A.世界观教育 B.公民道德教育 C.美感教育 D.实利主义教育

3.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关注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该举措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 )。

A.健康生活 B.实践创新 C.人文底蕴 D.学会学习

4.( )是一种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学制结构。

A.单轨制 B.双轨制 C.分支制 D.混合制

5.教师在对后进生进行操行评定时,要尽量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评定成为教育学生和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这体现了操行评定的( )。

A.整体性原则 B.个体性原则 C.激励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6.小学生小张过马路时告诉奶奶:“一定要等到绿灯亮了才可以走,只有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通行才会安全、顺畅”。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张处于( )。

A.前习俗水平:工具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

B.前习俗水平: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C.习俗水平:普通的伦理原则的定向阶段

D.习俗水平:法律与秩序的定向阶段

7.蒋老师设想学生获得语言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升。测验后,发现确实是这样,这说明该测验的( )较高

A.内容效度 B.直接效度 C.构想效度 D.间接效度

8.教师在日常管理中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由于( )信心不足,表现欲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多给其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A.先进生 B.中间生 C.后进生 D.特等生

9.( )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又是衡量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材 D.课改方案

10.教师鼓励学生用写座右铭的方式进行自我激励的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实践活动法 D.道德修养法

11.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利用浮力的相关原理解释轮船为什么可以在水面上航行的问题,这属于思维过程中的( )。

A.具体化 B.系统化 C.抽象和概括 D.比较与分类

12.对于认知风格偏向于( )的学生,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对其进行训练,如当他们在课堂上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紧接着再多问几个为什么,促使其进一步思考。

A.内倾型 B.沉思型 C.冲动型 D.视觉型

13.教师吴某通过努力工作来证明自己在社会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这属于马斯洛需求层理论中的( )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生理需要

14.儿童通过学习,可以用“pencil”或“铅笔”来指代他所看到的具体的铅笔,这类学习属于( )。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同位学习

15.某教师认为:“只要教学认真,就能够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这属于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中的( )。

A.结果期待 B.效能期待 C.方法期待 D.过程期待

16.《学记》说道:“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从学习策略上看,这属于复述策略中的( )。

A.复习形式多样化 B.排除相互干扰

C.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D.多种感官参与

17.一年级的强强认为:“我不喜欢吃苹果,大家都不喜欢吃苹果。”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强强的思维( )。

A.具有刻板性 B.没有守恒的概念

C.以自我为中心 D.具有不可逆性

18.教室里的电灯灭了后,学生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这属于(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后像 D.感觉补偿

19.某学生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还没有考试就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必定考不出理想的成绩。生活中遇到挫折,也会立马变得一蹶不振。这反映了该生自我意识具有什么特点?( )

A.过度敏感 B.过分自尊

C.过分自我掩饰 D.强烈的无能体验

20.布卢姆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让学生模拟商店购物,考察其计算能力属于其中的( )。

A.分析 B.评价 C.领会 D.运用

21.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想象一棵树生病了会怎么样?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棵生病了的小树,将自己平时生病时的症状和感受都赋予了这棵小树,因此写得生动感人。根据戈登的类比法理论,这属于( )。

A.直接类比 B.狂想类比 C.拟人类比 D.符号类比

22.学生在关于圆形的发散回答时,能非常流利地回答出“太阳、地球、月球、水星、金星、海王星等。”这体现了其思维的( )。

A.独创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多样性

23.《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指出,要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 )、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A.政治过硬、职称合理 B.师德高尚、业务精湛

C.政治过硬、业务精湛 D.师德高尚、政治过硬

2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 )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成长 B.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C.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D.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2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到要(2010-2020年)》推出,要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让学生每大锻炼( )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A.一 B.二 C.三 D四

26.教师个人因非职务原因导致学生伤害的,由教师承担责任,这体现了教育法学的( )。

A.过错推定原则 B.公平责任原则

C.过错责任原则 D.无过错责任原则

27.缺

28.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待遇,由( )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

A.举办者 B.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C.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D.地方税务机关

29.小学生何某经常无故旷课,根据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学校应当( )。

A.及时与其监护人联系 B.予以休学处理

C.及时通报警方 D.予以开除处理

30.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这是对未成年人的( )。

A.学校保护 B.家庭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二、判断题

31.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教学形式最优化的实质是区别对待。( )

32.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教育,是趋于定型的形式教有,即实体化教育。( )

33.教育方针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 )

34.归因理论认为,教师最好指导学生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任务难度。( )

35.学龄期(7-12岁)儿童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

36.逃避条件作用是指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会增加。( )

37.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5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

38.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

A.正确 B.错误

39.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

40.法律关系的形成必须以法律规范为前提。( )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B。解析:培根是科学归纳法第一人。代表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他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提出来。根据题干,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家是培根,故本题选B。

2.【答案】C。解析: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口号。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蔡元培认为军事体育和实利主义教育虽然是“强兵富国”之道,但是仅有两者还不够。如果仅有两者,则强兵富国不只不能受其利,反而会受其害。

3.【答案】D。解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题干中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关注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体现了学会学习的内涵。故本题选D。

4.【答案】C。解析:西方现代学制可归结为三种基本的学制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制。分支型是2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这是一种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所以,它是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也被称为中间型学制和“Y”型学制。题干中是一种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学制结构,属于分支制的特征,故本题选C。

5.【答案】C。解析:操行评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方法,操行评定的目的在于教育儿童奋发向上,肯定优点,找出缺点,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励儿童上进;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以便与老师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儿童;帮助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找出问题以改进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其原则主要有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肯定性原则、个体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等。激励性原则,即在评定时,要多正面表扬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把肯定性评价与否定性评价结合起来,但以肯定性评价为主。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表扬比批评更能发挥教育的主导功能。况且从学生自身来说,他们思想品德发展的主流是好的,在评定中把肯定性评价放在主要地位,能帮助学生树立进取心激发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当然,适当的否定性评价也能在肯定性评价的基础上被学生理智地接受,因此,在给学生写操行评语时,要多看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更要尽量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评定成为教育学生和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题干中,教师在对后进生进行操行评定时,要尽量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评定成为教育学生和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属于激励性原则的范围,故本题选C。

6.【答案】D。解析:法律与秩序的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题干中,小张强调要遵守交通规则,要维护法律法规,这体现出小张的道德发展阶段属于法律与秩序定向阶段。故D项说法正确。

7.【答案】C。解析:效度分为三类:内容效度、校标效度和构想效度。选项C,结构效度又称构想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够测量理论上的构想或内在心理特性的程度。题干中,强调测验结果与设想结果一致,说明该测验的构想效度比较好。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C。

8.【答案】B。解析:中等生的个别教育,(1)中等生,又叫“一般学生”或“中间生”,是指那些在班级中各方面都表现平平的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思想基础较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第二类是甘居中游的学生;第三类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中等生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现欲不强。(2)对中等生的教育:①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因为对中等生的教育不仅关系到中等生自己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班级的进步。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③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题干中,强调信心不足,表现欲不强,这属于中间生的特征。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9.【答案】B。解析: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主要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选项B,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故B项正确。

10.【答案】D。解析:道德修养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包括: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慎独等方法。题干中,强调用座右铭进行自我激励了,这属于道德修养法。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D。

11.【答案】A。解析:具体化是用一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理论指导实际活动的过程。题干中描述运用浮力的原理去解决航行中的实际问题,属于具体化,选项A正确,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12.【答案】C。解析:冲动型个体则常常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强调速度而非精度。冲动型的学生难以耐心细致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因此他们在阅读、推理之类的任务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为了帮助冲动型学生克服其缺点,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对其进行训练,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好品质。例如,当他们在课堂上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紧跟着再多问几个为什么,促使其进一步思考;在进行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其比较学习材料的构成成分,注意并分析视觉刺激。题干中,需要培养努力思考的品质,这是对冲动型学生的具体要求。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13.【答案】B。解析:尊重的需要,这是比社交需要更高一级的需要,主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它具体表现为认可自己的实力与成就,自信、独立、渴望赏识与评价,重视威望和名誉,等等。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受到自信、有价值和能力;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自卑感或保护性反抗。题干中描述吴某通过努力工作,是为了彰显自己的社会价值和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这属于尊重的需要,选项B正确,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14.【答案】B。解析:符号学习,又称代表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如汉语的词汇教学和英语的单词教学都属于符号学习。符号学习除了语言符号,也包括非语言符号,如实物、图像、图表、图形等。符号学习还包括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如历史课中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地理课中对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的学习。题干中描述是“pencil”能与“铅笔”对应,这是符号学习里的词汇学习,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15.【答案】A。解析:结果期待,指一个人对某一特定的行为将造成某种结果的估计。题干中的描述是教学认真这个行为可以导致优异教学成绩,属于结果期待,选项A正确,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16.【答案】D。解析:复述策略包含: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抑制干扰;整体记忆与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画线、圈点批注等等。题干中“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的意思是学习和记忆如果不能动员五官参加活动,那就学不好,也记不住,这符合复述策略中的多种感官参与。故本题选择D选项。

17.【答案】C。解析:题干中“我不喜欢吃苹果,大家都不喜欢吃苹果。”这说明强强不会考虑别人的喜好,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也喜欢,该思维体现了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前运算阶段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故本题选择C选项。

1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中感觉的规律。感觉规律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像、感觉补偿等。在刺激物停止作用于感受器后,感觉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叫感觉后像。教室里的电灯灭了后,学生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属于感觉规律中的感觉后像。故本题选择C选项。

19.【答案】D。解析: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偏差有:过度敏感、过度独立、过分自尊、过分自责、过分自我表现、过分自我掩饰和强烈的无能体验。其中,具有强烈的无能体验的中学生,还没有认真学习和认真思考,马上做出结论:我不能。遇到挫折,立马变得一蹶不振。D项与题干描述一致,故本题选择D选项。

20.【答案】D。解析:布卢姆等人在1956年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公布出来,该领域的教育目标包含由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共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将所学概念、规则等运用于新情景中的能力指运用目标。题干中,让学生模拟商店购物,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故属于认知领域目标中的运用。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21.【答案】C。解析:拟人类比是指把自己设想为创造对象的某个因素,并由此出发,设身处地进行想象。例如,当我是这个因素时,在所要求的条件下会有什么感觉,或会采取什么行动。题干中学生将自己平时生病时的症状和感量都赋予了这棵小树,体现了把自己设想为创造对象的某个因素,设身处地地进行想象。属于拟人类比。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22.【答案】B。解析: 发散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与发散思维相对聚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正确答案或灯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流通性、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是指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题干中学生在关于圆形的发散回答时,能非常流利地回答出多个关于圆的例子体现了流畅性。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23.【答案】B。解析: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提出的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24.【答案】A。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中指出以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25.【答案】A。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四章义务教育指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保护学生视力。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26.【答案】C。解析: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的过错是侵权责任的必备条件的归责原则。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题干中,学生受到伤害的原因是教师自身的过错,教师需要承担责任,这体现过错责任原则。故本题答案为C。

28.【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故本题答案为A。

29.【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选项A正确,选项C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选项B、D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

30.【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社会保护第三十七条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故本题答案为C。

二、判断题

31.【答案】√。解析: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在教学中需采取合理形式,把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最优地结合起来,实行区别教学。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32.【答案】√。解析: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教育,是趋于定型的形式教有,即实体化教育。学校是其重要的标志。定型的形式教育包括古代的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近代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实体化教育具有的特点:(1)教育主题确定;(2)教育的对象相对稳定;(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33.【答案】×。解析: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它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34.【答案】×。解析: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评价。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人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又把此六项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其中,努力程度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归因。归因理论认为,教师最好指导学生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35.【答案】√。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其发展需要经历八个阶段。其中,学龄期(7-12岁)儿童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36.【答案】√。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是指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比如说学生看到路上有垃圾绕道走,这就是逃避条件作用,因为厌恶刺激(垃圾)已经出现了。题干中的说法符合逃避条件作用的概念。故本题答案正确。

37.【答案】×。解析:《教师资格条例》第六章罚则第二十条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条例》第六章罚则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二)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题干中“5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这针对的是撤销教师资格的情况。

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38.【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用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当执行国家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题干说的是“不得招用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故本题说法错误。

39.【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有以下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以及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40.【答案】√。解析:法律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照法律的规定在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一定的社会关系,即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的形成必须以法律规范为前提。

法律规范,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一种社会规范。它是构成法律体系的最基本细胞。它是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的基础,是法律关系形成的前提。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关键词阅读教师资格考试特岗教师考试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10万+

      阅读量

    • 150万+

      粉丝

    • 1000+

      点赞数

    最近考试
    近期考试报名时间考试公告
    • 江苏宝应县教育部门所属高级中学11月22日查看
    • 江苏宝应县教育部门所属高级中学11月22日查看
    • 江苏天宁区区属学校11月22日查看
    图书教材
    实用工具
    在线问答我要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