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2年MBA考试《逻辑》考试共30题,分为逻辑推理。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有位美国学者做了一个实验:给被试儿童看三幅图画,分别是鸡、牛、青草,然后让儿童将其分为两类。结果大部分中国儿童把牛和青草归为一类,把鸡归为另一类;大部分美国儿童则把牛和鸡归为一类,把青草归为另一类。这位美国学者由此得出:中国儿童习惯于按照事物之间的关系来分类,美国儿童则习惯于把事物按照各自所属的“实体”范畴进行分类。以下哪项是这位学者得出结论所必须假设的()。【逻辑推理】
A.马和青草是按照事物之间的关系被归为一类
B.鸭和鸡是按照各自所属的“实体”范畴被归为一类
C.美国儿童只要把牛和鸡归为一类,就是习惯于按照各自所属的“实体”范畴进行分类
D.美国儿童只要把牛和鸡归为一类,就不是习惯于按照事物之间的关系来分类
E.中国儿童只要把牛和青草归为一类,就不是习惯于按照各自所属的“实体”范畴进行分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美国学者的结论是肯定判断,所以比较各个选项后,可以排除D和E选项,这两个选项表达的是否定关系;注意A选项中的“马”,B选项中的“鸭”论证中都没有涉及,所以正确答案选C。
2、有些北方人喜欢吃火锅,喜欢吃火锅的人都不是多愁善感的,所以,有些多愁善感的人不是北方人。以下哪项能够说明上述推理不成立()。【逻辑推理】
A.驾驶车辆都需要驾驶执照,有些人没有驾驶执照,所以,有些人不能驾驶车辆
B.所有正义的行为都是具有社会价值的,有些违法行为不具有社会价值,所以,有些正义的行为不是违法行为
C.所有青年人都是缺乏社会经验的,有些大学生不缺乏社会经验,所以,有些大学生不是青年人
D.泰国人都是亚洲人,新加坡人是亚洲人,所以,泰国人是新加坡人
E.所有女运动员都不是女青年,有些女性是女运动员,所以,有些女青年不是女性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三段论类比说明推理不成立的要求是:(1)寻找结构相同的选项;(2)推理的前提是真的,而推出的结论明显是假的。符合以上两个要求的选项只有E。
3、在某次综合性学术年会上,物理学会做学术报告的人都来自高校;化学学会做学术报告的人有些来自高校,但是大部分来自中学;其他做学术报告者均来自科学院。来自高校的学术报告者都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来自中学的学术报告者都具有中教高级以上职称。李默、张嘉参加了这次综合性学术年会,李默并非来自中学,张嘉并非来自高校。以上陈述如果为真,可以得出以下哪项结论()。【逻辑推理】
A.张嘉如果做了学术报告,那么他不是物理学会的
B.张嘉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
C.李默不是化学学会的
D.张嘉不是物理学会的
E.李默如果做了学术报告,那么他不是化学学会的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由“物理学会做学术报告的人都来自高校”和“张嘉并非来自高校”得到,“张嘉不是来自物理学会做学术报告的”,所以A选项是可以得出的结论。
4、在东海大学研究生会举办的一次中国象棋比赛中,来自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哲学学院,数学学院和化学学院的5名研究生(每学院1名)相遇在一起,有关甲,乙,丙,丁,戊5名研究生之间的比赛信息满足以下条件:(1)甲仅与2名选手比赛过;(2)化学学院的选手和3名选手比赛过;(3)乙不是管理学院的,也没有和管理学院的选手对阵过;(4)哲学学院的选手和丙比赛过;(5)管理学院、哲学学院、数学学院的选手相互都交过手;(6)丁仅与1名选手比赛过。根据以上条件,请问丙来自哪个学院()。【逻辑推理】
A.哲学学院
B.管理学院
C.经济学院
D.化学学院
E.数学学院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可以将试题已知条件综合为下表,很容易得出丁来自经济学院,乙来自化学学院;丙来自管理学院或者数学学院。由于乙来自化学学院,和3名选手比赛过,他没有和管理学院的选手比赛过,他比赛对象一定来自哲学学院、数学学院和经济学院;而甲仅与两名选手比赛过,作为来自管理学院、哲学学院、数学学院的一名选手,由于以上三个学院的选手相互都交过手,而甲仅与两名选手比赛过,所以甲不可能与来自化学学院的乙比赛过,所以可以推知甲不是来自哲学与数学学院,所以甲来自管理学院。这样可以推知丙来自数学学院,故答案选E。此题的后半部,通过推知甲来自管理学院,从而排除丙来自管理学院而得到丙来自数学学院的过程需要花费一些时间,考生在考试时,如果时间不够,可以直接在管理学院和数学学院中猜测一个。
5、某单位在大年初一、初二、初三安排6个人值班,他们是高翔、黄海亮、孔杰辉、刘玲、彭光兵、宋祖德。每天需要2人值班。人员安排要满足以下条件:(1)刘玲与彭光兵必须在同一天值班;(2)高翔与黄海亮不能在同一天值班;(3)如果孔杰辉在初一值班,那么高翔在初二值班;(4)如果宋祖德在初三值班,那么黄海亮在初二值班。如果高翔和孔杰辉在同一天值班,以下哪一项必然为真()。【逻辑推理】
A.宋祖德不在初三值班
B.孔杰辉在初二值班
C.刘玲在初一值班
D.黄海亮在初一值班
E.彭光兵不能在初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孔杰辉和高翔在同一天值班,所以宋祖德和黄海亮在同一天值班;由(3)(4)可知高翔和孔杰辉不能在初一值班,宋祖德和黄海亮不能在初三值班,所以答案选A。
6、脑部受到重击后人就会失去意识,有人因此得出结论:意识是大脑的产物,肉体一旦死亡,意识就不复存在。但是,一台被摔的电视机突然损坏,它正在播出的图像当然立即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正由电视塔发射的相应图像信号就不复存在。因此,要得出“意识不能独立于肉体而存在”的结论,恐怕还需要更多的证据。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概括了“被摔的电视机”这一实例在上述论证中的作用()。【逻辑推理】
A.作为一个证据,它说明意识可以独立于肉体而存在
B.作为一个反例,它驳斥关于意识本质的流行信念
C.作为一个类似意识丧失的实例,它从自身中得出的结论和关于意识本质的流行信念显然不同
D.作为一个主要证据,它试图得出结论:意识和大脑的关系,类似于电视图像信号和接收它的电视机之间的关系
E.作为一个实例,他说明流行的信念都是应当质疑的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被摔的电视机”在论证中用于类比“肉体死亡”,由于“电视机被摔坏但电视信号还存在”,于是结论认为“肉体死亡意识也还会存在”,所以正确答案选C。
7、大湾公司实施工间操制度的经验揭示:一个雇员,每周参加工间操的次数越多,全年病假的天数就越少。即使那些每周只参加一次工间操的雇员全年的病假天数,也比那些从不参加工间操的要少。因此,如果大湾公司把每工作日一次的工间操改为上、下午各一次,则能进一步降低雇员的病假率。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哪项是必须假设的()。Ⅰ.每工作日两次工间操,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工作;Ⅱ.增加工间操的次数,能增加参加工间操的人数;Ⅲ.增加工间操的次数,能增加参加工间操的人次。【逻辑推理】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Ⅱ和Ⅲ
E.Ⅰ、Ⅱ和Ⅲ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选择的关键在于必须假设“能够增加人数”和“能够增加人次”,还是两者都必须假设。按照否定假设验证的思路,否定人数,即“如果增加工间操的次数,参加工间操的人数不增加”。但每一个参加者由于每天参加工间操的次数增加,这些人的病假率也会减少;即否定“人数增加”不影响论证的结论,所以“人数增加”是不必假设的,故答案选C。
8、通常认为左撇子比右撇子更容易出事故。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大多数家务事故,大到火灾、烫伤,小到切破手指,都出自右撇子。以上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论证中的漏洞()。【逻辑推理】
A.对两类没有实质性区别的对象作实质性的区分
B.在两类不具有可比性的对象之间进行类比
C.未考虑家务事故在整个操作事故中所占的比例
D.未考虑左撇子在所有人中所占的比例
E.忽视了这种可能性:一些家务事故是由多个人造成的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论证已知条件是绝对数,但结论“更容易出事故”涉及出事故的人的比例,所以D选项最合适,为正确答案。注意,C选项有干扰性,但即使家务事故在整个操作事故中的比例低,也未必表示家务事故不具有代表性。
9、有7名被海尔公司录用的应聘者:甲、乙、丙、丁、赵、钱、孙,其中有一人需要分配到公关部,有三人需要分配到生产部,另外三人需要分配到销售部。这7名员工的人事分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丙和孙必须分配在同一部门;(2)甲和乙不能分配在同一部门;(3)如果钱分配在销售部,则赵分配在生产部;(4)甲必须分配在生产部。以下哪项列出的一对雇员不可能分配到销售部()。【逻辑推理】
A.乙和丁
B.乙和钱
C.乙和孙
D.丙和赵
E.孙和钱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直接构造一个组合进行验证是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如下表所示,当验证到答案B选项以后,C、D、E验证过程可以根据时间是否允许而选择省略。
10、日本人口的平均年龄自1960年以来稳定增加,现在它是世界上平均年龄最高的国家。尽管在日本人开始吃西方人的典型食品——高脂肪的食品以后,日本人患心脏病的人数已经增加。下列哪一个假设正确,最能帮助解释上面引述的年龄的稳定增加()。【逻辑推理】
A.西方人可能患心脏病的平均人数是日本人的5倍
B.1960年以来,使更多日本人死亡的心脏病以外的疾病下降明显
C.1960年以来,西方人的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率比1960年前慢
D.日本的饮食传统包括许多低脂肪的食品被认为能降低患心脏病的危险
E.一些日本人的生活特点包括通常的锻炼,被认为能帮助心脏抵抗由于老化造成的力量丧失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要求解释“日本人患心脏病的人数增加的同时平均年龄也增加”,最合理的原因是除心脏病患病率增加以外,其他不利于寿命增加的疾病减少了。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